最新網址:yingsx第一章短暫的洪熙朝第一章短暫的洪熙朝←→:
朱高熾登基之后,遵從了他父親的命令,重用了陳國公嚴鏗與三楊。
三楊組成的內閣有著極其高效的運作與默契的配合,在他們的輔助下,政務處理很是高效,大明天下開始了休養生息。
朱高熾有著許許多多的優點,比如他的仁厚與愛民之心,使得他統治下的朝堂與當年的洪武幾乎是兩個極端,得到了百官的交口稱贊。
然而,也正是這一系列措施,帶來了明顯的弊端,需知一個好皇帝不僅要有仁心,更要有狠心。
比如說,由于他對官員們的寬松態度,使得貪官污吏開始逐漸抬頭。
比如說,他對于百姓的愛惜已經到了很離譜的地步。他停掉了下西洋,哪怕這能夠給大明朝帶來巨額的利潤,他也將其停下,僅僅是因為每次下西洋都要大量的百姓服徭役,這是他眼中的浪費民力。
雖然遭到了嚴鏗反對,但是在這一點上,朱高熾毫不松口,他直言,沿海百姓受西洋之苦久矣!
這般強硬的態度,使得嚴鏗也無可奈何。再說對方不下西洋,正好沿海世家可以瓜分皇室的份額,所以只是勸了幾句,對方不聽,便也由得他。
但是遷都回南京這個事兒,嚴鏗卻是堅定地反對,決然地站在了朱高熾的對立面。
對于回南京,朱高熾的理由還是:勞民傷財。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人都喜歡往大城市里跑,北京作為都城,自然吸引了大批的商人與百姓,同時此地是大明朝的中樞所在,有著極其繁重的行政系統,光靠北京附近的糧食是遠遠不夠的。
朱棣采取的策略,是將南方的糧草調到北方。
但是每年從南方抽調糧食到北方,要耗費極大的民力。
正好遷都不過數年,許多官員也想回到自己的根基之地,因此屢屢上書,這正合了朱高熾的胃口。
但是當他叫來嚴鏗時,卻得到了對方毫不留情的駁斥。
“陛下所言,謂之勞民傷財,卻不知道運河疏通以后,無數漕船橫行運河之上,十萬漕工衣食皆系于此。陛下若廢漕運,則漕工如何?他們是感激陛下,還是怨恨陛下使其衣食無著?”
“昔日太宗皇帝北巡,定北地兩大要塞。西京鎮守陜地,以此管控西北,威逼大漠;北京為北地要樞,大兵集結,既拱衛京師,又駐防北疆,進而掌控遼東,以防塞外有變,此乃定國之策。”
“洪武之時,有九大塞王,雖都在南,然北地亦安。永樂有梁國公掃北,草原諸部莫不稱臣,永樂十余年在南京,亦是無恙。”
“可是陛下您呢?您在北地有什么?”
“北地太平一時,難道可以太平一世?若是北地生變,則大明鞭長莫及,只怕旬月之間,便只剩半壁江山!”
“請陛下三思而后行!”嚴鏗說完,深深叩首。
當然,他也有私心,南京距離寧波府太近,一旦回到南京,則朝廷對江南的控制能力無疑會大大加強,這極其不利于家族在江南的發展。
但是說的,卻也是句句肺腑之言。
朱高熾猶豫了。
他當然是很信任自己這個重臣,眼見對方如此堅定的反對,他頓時有些動搖,而且嚴鏗所說的話也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嚴鏗一席話,把所有的東西剖析得明明白白,他頓時便明白了利害。
只是南京確實也是他屬意已久的都城,一時之間,卻有些難以抉擇。
嚴鏗偷眼看去,看到了洪熙皇帝臉上思索的表情,知道對方已經被自己打動。
他決定放出自己的殺手锏:
“陛下,臣剛剛得到奏報,自月前開始,南京城四周地龍翻身,達數十次之多!”
說著,他從袖子里掏出那封奏折,遞了上去。
“陛下,地龍翻身并不稀奇。但如此頻繁,卻是罕見!此非天意哉?”
朱高熾不敢置信地接過那封奏折,仔細地翻看著,隨后,他的眼睛猛然瞪大!
自元年三月開始,南京竟然地震足足幾十次之多!
連續大規模地震,這意味著此地并不適合作為一個大一統政權的都城,因為不穩定。
不僅如此,在朱高熾看來,這更是上天對他的警告。
畢竟之前幾十年不地震,突然一來就是幾十次,還是在這個籌備遷都的關鍵時刻,朱高熾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上天在發出警示:你小子別瞎搞。
洪熙皇帝的鬢角,逐漸有汗水滑下。
哪怕他貴為九五,也不敢違抗上天的命令。
他的聲音有些發顫,連聲道:“依你,依你!遷都之事,朕不再提!”
嚴鏗大喜過望,當即拜倒:
“陛下圣明!”
遷都之事,就此作罷。
通過這件事,朱高熾也深刻認識到了嚴鏗的遠見,他更加地信任與依賴嚴鏗。
而除了遷都的事情之外,嚴鏗也十分認同朱高熾休息的政策。
在他的輔佐下,大明朝進入了久違的平靜。
盛世還是有代價的,百姓苦于徭役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洪熙朝,多余的徭役被盡數停下,百姓們過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寧生活。
如果有面板數據的話,那么此時的大明朝的血條一定是“”。
但是正如嚴凌所看到的一樣,朱高熾的命氣已經極其稀薄且染上了灰色,那是生命走到盡頭,藥石難醫的征兆。
畢竟朱高熾的身體一直不好,還幫助他的老爹處理了許多年的事務,他登基之后更是日理萬機,十分勤政。
然而朱元璋勤政,是因為他有著從底層打拼上來的強健體魄,朱高熾三高,怎么承受得住這般打拼?
登上帝位僅僅八個月,他就病倒了,并且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兩天時間,便于欽安殿駕鶴西去。
他的存在,仿佛只是一個過渡,只是為了讓勵精圖治的永樂一朝結束那浩浩蕩蕩,接下來迎來休養生息的宣德一朝。
洪熙很短暫,但是卻也足夠的耀眼。
朱高熾用他的仁厚,平息了永樂以來對于民力資源的大量使用,為許多建文的舊臣平反,開始了仁宣之治的序幕。
洪熙元年五月,洪熙皇帝駕崩,年四十七。謚“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葬于獻陵。
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德皇帝。
PS:看了下老朱家的食譜,只能說,明朝皇帝短命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米面全是肉,幾乎沒有蔬菜。
瞧這早飯: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坢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
西瓜都要加鹽烤。
這么吃不三高才怪。
老道士能活這么久,也多虧了他吃素。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