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建文的最后忠臣 “你,你好膽!”
伴隨著一聲怒喝,一個人影跌跌撞撞地被推出了大門之外。
那是村子里的議事堂。
幾個嚴家的家丁手執棍棒走出,后面跟著一個年邁的老婦人。
那老婦人手里杵著拐杖,衣著頗為華貴,周圍人在面對她的時候都不由地低下了頭,彰顯出對方極高的地位。
“我好膽?”她冷笑:“你在這個時候來到寧波,勸我們率領族兵及族內青壯支援南京,這是何居心?”
“誰不知道,燕王殿下已經打到了南京城下,此時說不定已經攻破城池,準備登基為帝了!我們這個時候去,豈不是以卵擊石?”
“嫂子!昔日我兄長在時,嚴氏一脈以忠心而著稱。如今朝廷有難,你們怎可袖手旁觀?”嚴濟怒喝,他腦袋上青筋暴起,顯然沒有想到竟然會遭遇這樣的對待。
馮淑真眼中不屑之色更濃:“忠心也是要分時候的。這個時候去南京表現忠誠,倒不如說去尋死。”
“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么!”嚴濟氣結,他覺得對方這是一家一姓的小市民思想。
他的口中,不斷吐出“忠心”、“氣節”等詞語,但是周圍的家丁們不為所動,馮淑真更是面不改色。
“也就是說,你打算以我們族人的性命,來成全你的清名了?”她淡淡說道。
嚴濟如遭雷擊,他嘴里發出“嗬嗬”的聲音,似是想要反駁,但卻又不知道如何辯起。
他轉過身,環視四周。
家丁們用仇視的眼神看著他。
沒人愿意打仗,尤其是在這個天下局勢已經明朗的時候,現在出兵南京,簡直是找死。
他終于轉身離開,那個身影顯得是那么的落寞。
他終于明白了。
世家,根本不會在乎坐在位子上的是誰。
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會為最后的勝利者歡呼。
朱棣,比朱允炆,更符合嚴家的利益,那里有靖平王的次子,而代表勛貴的越國公卻被建文所打壓。
他四處奔波,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不斷來往于駐守在浙江的各個衛所,試圖得到指揮使們的支持。
令他失望的是,沒有人答應,有人將他無情地驅逐,甚至有人還想把他抓起來。
他最后賴以脫身的,竟然還是靖平王之弟的身份,讓對方不敢下手。
他募兵,但是農民們看都不看他一眼。
有人告訴他,南京城已經被攻破了,建文帝自縊于宮中,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他終于絕望。
在一個深夜,他回到了寧波府,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和任何人提支援南京的事情了。
只是第二天仆人送來早飯時,發現他已經吊死在房中。
而當密室中的嚴凌得到這個消息時,也只能嘆息。
他的這個弟弟,卻是讀多了圣賢之書,將忠君的思想,放在了自己,乃至家族之上。
不過,他也為他感到欣慰。
千古史書,當有其名。
自我了斷的不僅是嚴濟,還有許多京城的官員。
倒不是他們有多么忠心,而是當年的擁立,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打出了“正帝位、清逆臣”旗號的朱棣,是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與其受凌遲之類的酷刑,還不如自己先行自盡。
而朱棣,也很快便接到了朱允炆自盡的消息。
他快馬趕至宮中,隨后抱著朱允炆的尸體痛哭流涕:
“允炆侄兒!我來遲了!竟致你被奸人所害!”
按照他的說法,朱允炆只是年幼無知,被幾名奸臣扶上了帝位,作為傀儡,才會做出削藩這樣的昏聵之舉。而現在那些奸臣見大勢已去,果斷殺死了這個皇帝,以掩蓋自己的罪行。
隨即,他抬起通紅的眼睛,下達了命令:
“把害死我侄子的方孝孺、黃子澄…給我押上來!”
黃子澄當時已經外出募兵,自然是抓不到的,但是方孝孺卻還在城中。
他被牢牢綁縛著雙手,帶到了朱棣的面前。
“瞧瞧吧,這就是你們做的。你說你們犯下這般大罪,又怎么可能逃得了呢?”
朱棣冷冷地看著他,將朱允炆的尸體托到了他的面前。
方孝孺避過了那雙奪人的眼睛。就算他知道真相,此時也不敢說出,只能不斷地叩首:
“殿下,不,不,陛下饒命,臣此后愿鞍前馬后,盡心輔佐陛下,請陛下恕臣之罪,此皆是黃子澄、齊泰等人所為,我只是一介書生而已,饒命,饒命!”
(《太宗實錄》:孝孺叩頭祈哀。)
朱棣嗤笑了一聲,見他如此,卻也沒有了與他對話的興致,回頭吩咐道:
“押下去!好好招待。”
數日之后,方孝孺與被押運到南京的齊泰、黃子澄等人一同斬首示眾,株連三族。吳伯宗沒有明確的擁立跡象,然而身為內閣中人,也是難辭其咎,被貶回鄉。
六部官員,所有參與了當日擁立之事的,全數被逮捕入獄,六部尚書無一幸免全部被殺,其余或被貶,或下獄。
建文諸臣被全面洗牌。
明亮的房間里,兩個長相有七八分相似的人相對而坐。
面前一壺溫酒,幾個下酒的小菜。
“哥,好久不見。”嚴鏗率先笑著開口。
“你可成了紅人了老弟。自燕王進京,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都擠在你家的門口。就連我的管家去邀請你,也是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擠進去。”嚴涯笑著。
“他們找我,那可是找錯了人。”嚴鏗飲下一杯酒:“該殺的人,燕王心中有了定議,除了道衍大師和世子,誰都改變不了;不該殺的人呢,殿下也不會亂殺。”
沉默了一陣。
“恭喜你,你成功了。”嚴涯舉杯,滿面笑容:
“我靠著父親的余蔭,而你,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拼出了這偌大的事業。如今功成,爵位定是不少。”
“不,是我們的成功。”嚴鏗同樣舉杯:“我從來沒有忘記過我的根在哪里。我能走到今天,也少不了家族的支持。”
杯盞相碰,兄弟倆相視而笑。
“燕王已經在籌備登基事宜了,對吧?”嚴涯貌似無意地問道。
嚴鏗重重點了點頭:
“不日便會稱帝。”
“等到登基之日,我帶你見一個人。”嚴涯笑得有些神秘。
“濟往來府縣之間,尋援京之兵,未果,有人以帝死相告,遂自縊于房中。太宗怒其不從,卻又感其忠義,命不予追究,濟子遂得免。”
——《明史·嚴濟傳》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