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五章 共舉大事,南下應天

  第八十五章共舉大事,南下應天!

  “靖難之事,燕王當為首功!盟主之位,非燕王莫屬!”

  諸王正默然之際,忽見一高大的身影從第二層走上了臺階,在通往頂層的最后一級臺階上停下,站立不動,并沒有與諸王齊平。

  “代王為首義之人,自是有功,然燕王次義,救代王于水火,此非恩情深重?更是退馮勝、傅友德,如今雄踞北地,如此,豈非靖難第一功?”

  肅王卻并不答話,而是斜著眼睛看他,語氣有些輕蔑:“你是何人吶?”

  他怎么可能不認識這位燕王麾下大將,此時這么說,只是在告訴他,你是什么人,膽敢摻和進我們幾個藩王的會議之中。

  “屬下燕山右護衛指揮使,嚴鏗。”嚴鏗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雖官小,卻有一顆赤膽忠心。見諸位殿下遲遲未有決定,這才發聲。貿然出言,還請恕罪。”

  “稱不上是罪過,但你一指揮使,卻也不適合摻雜入這宗室之會中,還是退下吧。”

  慶王開口。他知道這個和自己從小長大的好友的底細,知道此人深有急智,當年上課的時候便被贊嘆聰慧有加,這個時候說話,怕他巧舌如簧,鉤動諸王的心思。

  他們原本的關系其實蠻好,不過此時卻不是講這些的時候,對方很明顯是要幫燕王說話,這份情可還沒有大到連權力都要割舍。

  遼王卻在這時開口道:“讓他說說,倒也無妨。反正我等一時也擇不出人選,何不聽聽旁人意見?若是不對,再將其叱出。”

  谷王也贊成,并且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宣府與北平相近,他也跟隨著燕王多次出征,對于朱棣,他是服氣的。

  見幾王附和,二王也不再說話。

  嚴鏗恭敬行禮,隨后面向諸王,大聲說道:

  “代王首義,固然大功,然后身困大同,險些被擒,賴燕王所救。且如今北地形式大好,此非燕王之功也?為兄弟而起兵,此非大德之人?”

  “若以首義之功論,則陳王當代秦,張角當有天下。”

  “甚至元末之際,首義者乃劉福通、韓山童,然得天下者,太祖也,可見帝位賢者居之,盟主之位亦然。”

  肅王臉色有些陰沉,話都已經說到自己父親頭上,他已經是無法辯駁了。

  他們推舉代王的最大理由,在嚴鏗的一席話下不復存在。

  嚴鏗見狀,乘勝追擊:

  “燕王乃如今諸王之長,在座列位之兄,長幼之序不可廢,燕王當盟主,理所當然。”

  “且昔日數出草原,戰功赫赫,今燕王掃北,天下無可當者,迫南廷止削藩之議,此非大功?”

  “諸位,燕王如何不能當此大位?還是說在座有哪位,認為自己的功勞勝于燕王?”

  諸王盡皆默然,嚴鏗這番話,卻是令在場諸王無法回應。

  燕王勞苦功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既如此,便由燕王擔任盟主,各位可有意見?”朱文正恰當好處地開了口。

  沒有人說話,就連寧王也只是冷哼了一聲表達自己的不滿。肅王和慶王雖然臉色不好看,但是這個時候也是說不出其余的話語來。

  除了代王,還能推舉誰?其余的人很明顯都已經心屬燕王,難不成他們自薦?兩人的起義時間與實力、功勛都遠不如朱棣,就算厚著臉皮提了,也是不可能成功當上的。

  沒有異議。

  朱文正于是走到朱棣面前,將早已準備好的印璽奉上。

  朱棣站起身,接過那印璽,高舉過頭,先展示給所有人看,隨后舉著印璽轉身,恭恭敬敬地在朱元璋的畫像前磕了幾個響頭。

  轉身,抽出腰間的刀,在早已準備好的牲口身上劃出一道傷口,鮮血泊泊而下,他伸手沾血,隨后涂在嘴上。

  諸王與燕王的動作相同,他們抽出小刀,劃開牲口的皮膚,沾上鮮血涂抹于唇。

  歃血為盟!

  “諸位,隨我一同南下應天,共圖大事!”

  “洪武三十三年十月,與八王盟于洛陽。諸王推太宗為首,告祭天地,歃血為盟,共誅亂國之臣。”

  ——《明史·太宗本紀》

  南京。

  建文帝又一次召開了他的朝會。

  他剛剛得知了諸王會盟的消息。

  八王齊會,歃血為盟,昭告天下,宣布不再以南京為尊,質疑朱允炆的正統地位,欲要“正帝位”。

  這是一個恍如五雷轟頂般的消息,藩王們聯合在了一起,這比各自為戰的他們更加可怕,北地塞王的力量足以顛覆這個大明天下。

  聽到這個消息的朱允炆,卻是目光呆滯地癱坐在椅子上,沒有半分的動靜。

  “陛下。”

  這個時候,一個御史出列,他覺得現在已經到了危亡的關頭,他需要站出來:

  “陛下,大戰激烈,許多城鎮被毀,亂兵劫掠各地,還請陛下下旨,令各部約束部下。同時有大量流民出現,沒有路引各府縣不敢收錄,也請陛下特許其進城,先穩定秩序,再準備與燕逆大戰…”

  “滾!給朕滾!”

  那御史還沒有說完,一聲怒吼打斷了他。

  朱允炆那白凈的臉蛋已經脹紅,眼睛里滿是血絲。他緊緊咬著牙關,兩腮的肉凸起,用一種近乎噬人的眼神看著那名御史。

  剛剛的平靜,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這個御史的話語將他喚醒,在他耳朵里,御史的話就好像在告訴他,你的天下已經危危可及,才不是之前黃子澄稟告的那樣,是一個百姓安居,詩詞錦繡的繁華世界。

  盛世的夢,破碎了。

  臣子們不敢置信地抬起頭,這個溫文爾雅的皇帝,在不久之前還溫和地在與大家商討恢復官職與城池的古名,放寬了洪武時期對文官們的嚴峻政策,極大地提高了士大夫的地位,在大家心中,這將是一個仁厚的文人皇帝。

  然而這個時候的皇帝,卻哪還有半分的君子氣質,恍如一只欲要擇人而噬的野獸。

  因為那壓積在朱允炆的心底,最令他不安的事實,此時被毫不留情地披露了出來。

  他只感到內心有無比的恐懼在蔓延,已經無暇去維持自己的君子面貌了。

  “退朝!”

  他現在只想靜一靜。

  只是削藩而已,怎么會削到如今…天下盡反?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飛翔鳥中文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