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五章 殿試

  此時的貢院外已經擠滿了人,來自各地的士子們擁擠推搡著,等待著最后的結局。

  “吱呀”一聲,大門敞開了,一時間,萬眾矚目。

  兩個公人走了出來,他們手里拿著榜單,不斷地推搡開身邊圍著的士子們。

  “閃開,閃開!”

  他們手里拿著三張紅色的榜單,一張張往貢院的墻上貼去。

  從低名次,到高名次。

  嚴濟著急地擠了過去,還沒站穩,就已經往上方望去。

  他的心情很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名字在上面,又希望不在。

  在的話,那么自己就是貢生了,但是這也就意味著名次相當靠后。但要是不在,那就還要繼續心焦地等下去,落榜也是說不定。

  草草瀏覽了一遍,沒有自己的名字,倒是一邊的嚴世欽“嗯”了一聲:“中了,第一百零一名。”他的樣子頗為歡喜,顯然會試能夠通過已經滿足了他的預期。

  待到第二張榜單張開時,嚴新成也欣喜地露出了笑容,他是第四十九名,這個成績超乎了他的預料,讓他很是興奮。

  但是依然沒有嚴濟的名字。

  只剩下最后一張了,這也就意味著,要么嚴濟落榜,要么,就是在前四十名之中。

  榜單由下到上緩緩張開。

  第四十,不是!

  第二十,不是!

  第十,還是不是!

  很快榜單往上卷,只剩下最上面的三個了。

  在場所有士子都捏了一把汗,有些士子其實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成績,但是依然還要一睹前幾的名字。

  “二爺,怎么還沒您的,您該不會是落榜了吧。”嚴世欽沒心沒肺地說道,話未說完,就已經被嚴新成敲了一下腦袋:

  “胡說!二爺難道還會不如你?指不定咱二爺中了會元,該最后一個露名呢!”

  很多人都聽到了這句話,但是卻沒人說什么,新朝第一次科舉,也沒有什么名滿天下之類公認的大儒,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黑馬。

  嚴濟嘆息一聲,如此多士子中拿下前三,他可沒有什么把握。

  難道,真的落榜了?

  紅紙緩緩上卷。

  第三名,吳伯宗!

  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青年輕輕嘆了口氣,竟然只是第三,他的目標可是會元,看來連中三元是沒有指望了。

  第二名,嚴濟!

  嚴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還以為自己注定落榜了!卻不曾想,竟然能在全國如此多的士子中得到這樣的名次,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旁邊兩人已經你一句我一句地恭賀了起來,但是他什么也聽不到了,完全沉浸在喜悅之中。

  雖然不是會元,但這個成績,也已足矣!這本身在讀書人之中,就已經是極大的榮耀!

  第一名,張唯!

  人群的某處,傳來了巨大的歡呼聲,有人在把大把的銅錢往街上扔,大半士子都擠了過去,他們不缺錢,但想沾沾喜氣,就連嚴世欽也忍不住去撿了一個,再度吃了嚴新成一個掛落:

  “二爺在這里呢,要沾喜干嘛不沾二爺的?”

  他憨憨地笑道:

  “沾了二爺的,二爺不就少了嘛…”

  三人頓時一靜。

  嚴濟笑了笑,眼中有著淚花閃現,也不知是上榜的激動,還是別的什么,他拍了拍嚴世欽的肩膀:

  “沾吧沾吧,二爺賞你的…”

  至此,會試結束。

  共一百二十人,為貢生,可入殿試。

  沒有讓他們等多久,僅僅是三天之后,朱元璋正式召開殿試。

  這是最后的較量!進士的含金量可不是之前那些可以比擬的,貢生們相互之間的眼神中都充滿了警惕,如同生死仇敵一般,這關乎到他們將來的前程,別的不說,光是一甲和二甲之間,那就是天壤之別,而一甲那三個名額,更是競爭的焦點!

  士子們在宮人的引領下,走過高大的午門,走過金碧輝煌的皇宮,來到了一處大殿,上面牌匾上寫著醒目的三個大字“奉天殿”。

  嚴濟也在其中,他們哪見過這般景象,一路上雖然口中不言,但是心中早已震驚不斷。

  奉天殿上,朱元璋早已高居皇座。

  眾士子行完大禮,他才開口,聲音低沉而威嚴:

  “免禮,賜座!”

  殿下,早已有排排桌椅準備,上面文房四寶齊全。

  “此番廷試,由朕親制策問,爾等作論,取其優者為進士。”朱元璋的目光掃過眾人,將他們的樣貌大致地記在心底,明代科舉連相貌都是考察的要素,心中已對幾人有了好感:

  “聽好了,朕的題是‘元以寬仁失天下’,予爾等兩個時辰作答。”

  元以寬仁失天下?這是什么鬼?

  所有的考生一時都怔住了。

  元?寬仁?陛下您是怎么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的?還是說您想要自己打自己臉?

  然而朱元璋說完了這句話之后,便自顧自地翻閱起奏章,再沒有搭理他們的意思。

  眾考生只得低下頭,冥思苦想,而且由于時間緊迫,他們必須盡快開始自己的策論。

  有考生認為,這是朱元璋在為明朝的正統性進行解釋。畢竟他曾經說過“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他是承認元廷的。既然如此,那明取代元,自然他也是正統之帝。于是他洋洋灑灑,從宋運告終開始,到元被明取代結束,論證著正統地位的轉移,至于寬仁,他想了想,繼續寫道:“元雖寬仁,然不及陛下英明之萬一,遂遭代之。”

  也有士子覺得,元朝確實是寬仁,但卻是對統治階級寬仁,而壓榨普通的百姓,朱元璋此舉是覺得不僅應當對官僚們寬仁,還應當善待所有的百姓。于是他寫下“當以史為鑒,待百官以松弛,待百姓以減賦輕徭,無為而治方為正道…”

  嚴濟也是這么一種想法,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大多數人都是懂的,破題之處當在此。

  他提起了筆。

  “夫天子者,承天命以馭萬方。天下之民有如陛下之子,天下之臣有如陛下之手足,安能仿前朝重百官而輕萬民?當放寬刑罰、赦免罪惡、減輕徭役…”

飛翔鳥中文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