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0章 歡迎來到后世華夏

  楚禎沒想到來的人會是少年諸葛亮,而且離三顧茅廬還有十年之久。

  這個時候的劉備在干什么來著?

  好像是在跟曹操混,著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差不多就是這時候。

  袁紹、袁術、公孫瓚、呂布、孫策都還在,曹操剛接到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未與袁紹對決。

  離劉備占據荊州、益州還有十多年,也就是三顧茅廬后,劉備才終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此前一直打仗一直敗。

  先后跟了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最后到了荊州劉表這,呆了足有六年后,才三顧茅廬,有了著名的隆中對。

  昭烈帝苦啊!

  “孔明你們坐好沒?”

  楚禎回頭看一眼車內,年僅十六七歲,朝氣蓬勃,又不是穩重儒雅的諸葛亮,被李世民和朱棣夾在中間,讓人實在想不出十年后孔明出山,就出使東吳,聯合孫十萬打了赤壁之戰。

  等等。

  出使東吳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

  知識學太多,都學雜了。

  諸葛亮笑道:“楚先生勿慮,我等已學會如何綁安全帶。”

  林黛玉抿唇笑著,剛才她教清姐姐怎么系安全帶時,后排三人也在跟著她學。

  “系安全帶應該不難受吧?后排可以不用系,副駕駛一定要。”

  楚禎又跟他們說,有些人嫌麻煩就是不系安全帶。

  “奴家不覺難受,楚郎君盡管駕車。”李清照笑道。

  “尚好。”

  “你開車吧,朕看著你怎么開!”

  幾人都說還行,諸葛亮多問一句:“這安全帶像是防止人被甩出所用,若是如此,這無馬之車跑起來相當快?”

  楚禎笑道:“孔明一眼看出安全帶的作用,果然足智多謀…至于車速,待會你再親自體驗下!

  坐好,咱們出發了!”

  說著,按下車子的啟動按鈕,七座商務車引擎發出響聲。

  車子緩緩前行,幾人看著他轉動圓形輪盤,車子也跟著轉向,一路往前,行駛進村子內。

  諸葛亮看著前面那發光的板子,神情驚訝,這無馬之車真的跑起來了!

  它究竟靠何物來拉動?

  車頭內震動發出聲響的東西?似乎有精巧的機關藏在里面。

  車子往前開,諸葛亮看到了更多與此車相似的車子,又見到了路上不少人騎著二輪車,雙手握在前面,靈活輕快的往前騎。

  路上行人穿著打扮與楚先生相似,許多人手里拿著一塊發光的板子,低著頭走路,看著那板子,不知何故。

  “那里就是林妹妹先前去過的超市?”

  李清照指著路邊,驚奇的問。

  林黛玉“嗯”了一聲,笑道:“里面賣的貨物很多,上回我沒進去,等會子我跟清姐姐一起去逛。”

  她很期待這趟的游玩,先前只在照片里看過,如今能親自去看一眼。

  “超市?”

  剛成為大明太子的朱棣,被村子里種種事物所吸引,也看向那家超市,見透明窗戶里面陳列著許多貨物,有不少客人在里面買東西。

  “這是雜貨鋪?還是米糧店?為何叫超市。”副駕駛位的朱元璋問道。

  楚禎一笑,“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里面既有食物,又有臺燈、電風扇,米面糧油也有。超市誕生是順應時代潮流,因為生產力后,商品類型太多,各種小吃、調料、生活用品等,就都塞超市里面賣。”

  李世民回頭再看一眼那家超市,問道:“這村子看著不大,也有超市?”

  又補充解釋:“超市賣的東西很多,聽著相當于長安城的東西兩市。”

  諸葛亮往左看一眼這位三千精騎破十萬大軍的大唐太子,他說的長安,可是西京?

  西京也有東西兩市。

  另外,這是村子?!

  諸葛亮看了看四周,屋舍儼然,并排緊密,地上鋪了成片的磚石,連行車的道路都如此,街道兩旁店鋪眾多,繁華熱鬧之景堪比襄陽。

  這是一村之地?

  楚禎笑道:“還不止一家,四五家那么多,不過都不大,等進城還有更大的。”

  “我們之后去超市逛一下如何?”

  李世民先提議,他用過臺燈,也吃過一些包裝袋里的零食。

  幾人都沒意見。

  楚禎繼續往前看,一會兒后,摁了一下喇叭。

  黛玉被這聲音小嚇了一跳,看向前方,見有一輛電動車慢悠悠的騎著,擋著了路,聽到喇叭聲后才往旁邊騎。

  朱元璋道:“這是車子的鈴鐺?讓人避開車子。”

  “我們叫喇叭,單純是告訴別人車子來了,讓一讓。”

  楚禎說道,“但實際上,許多人開車就是瞎亂摁喇叭讓別人讓出路。”

  李清照,林黛玉看著外面竊竊私語,后排的李世民三人也都從車窗看著外面。

  朱元璋年紀最大,坐在了副駕駛位,朱棣只能和李世民坐后面,中間坐剛來的諸葛亮——孔明雖然年代最早,但現在他年紀反而最小,只能坐最不舒服的中間位置。

  被譽為忠臣代表的諸葛孔明,左邊一個玄武門李世民,右邊一個靖難朱棣…

  商務車出了村子。

  楚禎正想匯入主路,看著窗外的諸葛亮卻突然說:“田地里的禾苗種得如此密集?!”

  他旁邊的李世民笑道:“這兒的稻谷畝產千斤。”

  “千斤?”

  在隆重耕讀隱居半年的諸葛亮為之動容,朱棣也是一臉的驚訝。

  楚禎笑了下,問他們:“要不要停下來看看?”

  朱元璋點頭:“好,停下我瞧瞧你們畝產千斤的田地。”

  于是楚禎找了個地方在路旁停車,跟他們說了一聲怎么解安全帶,怎么開門。

  七人都下了車,站在路邊眺望綠油油的田地。

  朱元璋和諸葛亮下田地去,親自摸一摸這里的禾苗,討論著什么。

  這兩人都下地耕種過,不像李世民和朱棣,出生就是公子哥。

  朱棣問了楚禎,這兒是一斤是多少,又在心里換算千斤是多少石。

  林妹妹和李清照跟緊楚禎,他去哪,兩人就跟去哪。

  李世民看著四周,感嘆道:“后世的田地能養活更多的人,勞作少了許多,一戶人家一年種七八畝地就可以,不像大唐,每戶人家都要種幾十畝地。”

  楚禎問道:“我記得唐朝每戶人家分到的田地都很多?”

  跟在他身后的李清照回答他:“唐朝初年行租庸調制稅法,男丁成年則分百畝地。”

  楚禎點頭,也感慨的說:“百畝地在沒有機械的情況下,種起來能把人腰都累斷。”

  現代一家人種十畝地已經了不得,農忙時都會很累,可想而知古代種百畝地是什么場景。

  “機械?種田用的?”李世民來了興趣,忙問是什么機械。

  幾人也都看過來。

  “從耕田,到收成,都有機械。”

  楚禎笑道,指著田地說:“耕田時,會有一輛車子在田地里跑,車子底下有轉輪,將泥土刨松軟;

  插秧,收成時也都有相關的車子。不過,許多地方還是靠人工,只有收成時花錢請一輛收割機來,一邊收一邊脫粒,直接得到稻谷回去晾曬。”

  “啊!”

  旁邊的李清照吃驚看向他,被收割機的功用所嚇到。

  朱棣,李世民也是聽得心馳神往。

  諸葛亮看著這一片田地,想象稻穗金黃后,與這車子相似的“收割機”在田地里來回跑,將稻桿扔在地里,只收走稻谷的一幕。

  大唐太子說這里是后世,但看著與神仙術法也相差無幾。

  “這收割機是如何造出來的?”

  燕王問出了諸葛亮想問的問題。

  “車子能跑,是靠石油和電,這兩樣又與數理化有關,所以還是得學數理化,才能造出來。”

  楚禎微微一笑:“一個人學還沒用,必須得百十萬人一起學,合眾人之力,才能造出便宜好用的機器。”

  聽到百十萬人,朱棣和諸葛亮就知道在他們那是造不出這東西的。

  諸葛亮心中又有問題,石油和電又是什么?

  這些車子竟是靠雷霆來拉動?

  果然是太虛夢里神仙術!

  “至于為什么禾苗種那么密集,原因就在于肥料與農藥。”

  楚禎回答諸葛亮之前的問題:“肥料能使禾苗吸收到充足的營養,農藥能將雜草和蟲子殺死,所以只需要保證光照,稻谷就能有千斤收成。”

  “田地無需引水?”

  “現代水利很發達。”

  “敢問楚先生,還有這肥料和農藥…”諸葛亮施禮詢問,慚愧道:“亮只知給人用的藥,竟不是給雜草和蟲子也能用藥。”

  楚禎笑:“肥料是磷肥,鉀肥,氮肥等,包括農藥等,都是化工產品,經過一代代改良出來,你們那里想獲得大量肥料只有出海挖鳥糞,海島上的鳥糞是優質磷肥。”

  氮磷鉀又是何物?化工產品?

  諸葛亮慚愧道:“亮才疏學淺,不知海島鳥糞之功效,受教了!”

  能被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恭維一句,楚禎免不了得意下,笑道:“孔明不必自謙,我這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不知這前人是多少年?”

  諸葛亮立刻想明白這比喻的意思。

  “一千八百年。”

  “亮竟夢到千年后?”

  諸葛亮再次看向四周,楚禎笑著沒有解釋,見眾人沒有問題了,就招呼他們上車。

  繼續往前,出了村子,上到馬路上,因為朱棣一句“這的路都鋪了什么?如此筆直平坦!”,楚禎又把車子停下。

  眾人下車,研究起了大馬路。

  諸葛亮站在路旁,腳用力踩了踩地面,發現其硬如石塊,再看路上的車子一輛輛的駛過,平穩快速,道路往前延伸一眼看不到頭。

  更古怪的是,道路兩旁及遠處,都有一根根圓柱子矗立在地上,上邊綁有樹根線,看著像是某種祭祀儀式。

  “莫非是引雷所用?”

  諸葛亮想到了前邊楚先生說的話。

  李世民也踩了踩地面,再次對楚禎感嘆道:“先生所在國家的路,真是令人心生艷羨,如同鐵水澆筑而成一整塊,連村子里都是這樣的路面!”

  朱棣深表贊同,大明若是有這樣的官道,能省去多少事?

  楚禎又給他們解釋:“這不是鐵水,而是水泥,一種類似米漿的東西,能把碎石和沙子混合起來凝固,變成堅硬地面。當然,也不全是水泥,還有一種叫瀝青,從石油中提取出來。”

  諸葛亮又聽到了一次石油,但他沒馬上細問,他猜自己問了肯定聽不懂,此刻楚先生也沒時間為他解釋。

83最新地址  穿著團龍服的朱元璋站在路邊,看著路上車子跑過,問道:“后世的官道都是水泥做成?”

  幾人都看過來。

  楚禎笑了下,“怎么說呢,我們這的道路主要分三種,一是高速路,質量最好,管理也嚴格,不允許行人走上去,路兩旁有圍欄。高速路總長約二十萬公里。”

  “一公里是一千米,而我有一米八高。”

  楚禎給出換算標準,估計以諸葛亮的智商,能很快換算成漢朝的里數。

  林妹妹的算數水準也很高。

  其他人未知,老朱的數學肯定不咋樣,但簡單換算成四十萬里,也是非常恐怖的數字了。

  “四十萬里的官道…”

  朱棣聽得瞪大眼,用腳再踩了踩地面,再問楚禎:“都是這樣子平坦的路面?!”

  “對!”

  楚禎笑起來。

  光一條道路,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工程。

  “這路修起來要花多少?”

  朱元璋也問道,他記得楚禎給他的技術書籍里也有水泥,但上面標注要耗費的錢太多,鋪路太貴,他就暫時放置。

  “水泥能造?”李世民聽出別的意思來。

  “能造,但在伱們那花費很高,用來修建宮殿還可以,省去找巨型木頭的錢。”

  楚禎先給他們點出水泥用途。

  古代蓋宮殿是大工程,用到的木頭得從千里外森林里砍,再運到京城。

  漢時還能找到蓋宮殿的大樹,唐以后想蓋新宮殿就只能去到云南等地方的深山里找。

  如果用水泥做柱子,應該能省不少錢。

  為什么說應該?因為楚禎也不了解過古代燒水泥的費用,華夏的火山太少,石灰巖運回來也要錢,再加上煅燒,價格也不便宜。

  楚禎再說道:“鋪路的話,受限于生產力,估計只能鋪你們京城里的路。至于高速路,在我們這要幾千萬才能造一公里。”

  眾人已經對數字感到麻木,不需要算也知道不可能。

  幾千萬才能造一公里,即便是隋煬帝都不敢干這事!

  楚禎笑了下,回到朱元璋之前的問題上:“除開高速路,還有一種叫國道,就是這條。”

  指眾人面前這條,再指向身后:“這種叫村路,十多年前國家提出了個目標,叫村村通,就是每個村都通水泥路。”

  “每個村?!”

  朱元璋幾人再次聽得驚訝。

  “對,最后造了五百萬公里的道路,基本覆蓋每個村。”

  看著他們,楚禎笑道:“所謂要致富,先修路。”

  李世民幾人品味著這句話。

  “姐姐看那邊。”

  黛玉纖手指著遠處的大棚子,笑道:“那兒就是上回我跟楚大爺去買菜的地方,棚子里種了許多蔬菜瓜果。”

  幾人都看向她指的地方。

  楚禎卻看著林妹妹,她下車后就戴上了口罩,將她那絕代姿容藏起大半,只露出一雙秋水含露目。

  “此所謂不時之物?”

  聽到冬季也能種出蔬菜,諸葛亮笑稱,見他們都看過來,就解釋道:“漢書有載,孝元皇帝在位時,召信臣上諫,曰:‘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龐,晝夜燃溫火,為不時之物’,以此為由省去開支數千萬。”

  本朝人修本朝史,也就只有漢朝才有——《漢書》出自班固,東漢人。

  可惜,楚禎既不知孝元皇帝是誰,也沒聽說過召信臣,他對漢朝的了解只限有數幾個皇帝。

  但古代早有溫室大棚菜是肯定的,連諸葛亮都知道了。

  似乎是看出來了,李清照輕笑著和他解釋:“昭君出塞即是孝元皇帝派遣。”

  楚禎點頭,懂了!

  李清照又手指遠處,笑問他:“楚郎君,那邊可是之前你提過的電線?”

  幾人又看過去。

  “電線?”

  諸葛亮之前就對那柱子和線有疑惑。

  “對,是電線,電力就是順著它從發電站傳來。”

  楚禎給他們打預防針:“待會一路上你們會看到更多的電線,都是這樣子橫在天上,看多也就不奇怪了。”

  現代人的眼睛幾乎都對電線視而不見,自動忽略,也就古人會感到驚奇。

  “這電線也建造了幾百萬里?”朱棣看著遠處問道。

  “少了,估計有幾百億里的電線,每家每戶都通電。”

  諸葛亮心里吃驚,家家戶戶都用電?

  但他沒問出來,這里似夢非夢,似真還假。

  眾人又上了車,李世民這次沒系安全帶,朱棣見狀,也干脆不系了,諸葛亮倒是還給系上。

  楚禎回頭看時,見清照和林妹妹當然也都系了。

  “你們等下,我開個導航。”

  “導航?”

  眾人疑惑時,有聲音傳出:“導航到明珠江濱大廈,前方五百米調頭。”

  諸葛亮:“…”

  又看到了個不懂的東西,像是一個女人在車子里說話。

  但見大唐太子他們都不說話,他也就沒多問,繼續看著。

  他不問,李清照卻無顧慮,好奇的問是什么。

  “就是電腦加上地圖,電腦自動報出路上信息,從哪里調頭,順著哪里走等。”

  楚禎這一解釋,李清照幾人就聽懂了,朱棣雖然不懂,但他見過電腦和手機,也大概懂得。

  唯獨諸葛亮,聽到電腦二字后,想了想自己腦袋通電會是什么樣,但轉而又想,這電腦定然是和車子相似,加之電線眾多,想來也是一種后世制造出的器物。

  “這導航也是靠衛星?”朱元璋多問一句。

  “對,衛星有定位系統,能讓你知道自己在哪。”

  楚禎啟動車子,打了左轉向燈后,匯入了主路內。

  往前開五百米,調頭,一路往前開。

  黛玉看著窗外,滿眼新奇之色,路上的車子各色各樣,不久后她聽到導航的聲音:

  進入快環路,總里程二十公里。

  “我們走快環路。”

  楚禎一邊加大油門,一邊解釋:“快環路是快速環城道路的簡稱,這路環繞城市,方便快速到達另一邊,不然進城后即使沒有堵路,需要等待的紅綠燈路口也很多。”

  眾人不知紅綠燈,但知路口這么多車肯定要等待。

  朱棣看著窗外感受這風馳電擎的速度,忍不住贊嘆:“這車子真是個好東西,能跑得如此之快,若是能用來行軍…拉貨,不知能快多少時間!”

  李世民嘆道:“這可比車馬快多了。”

  改天他也學怎么駕車。

  現在他看楚先生雙手握方向盤,將車子開得平穩又快速,心里不免癢癢,也想親自握著方向盤開車狂奔一陣。

  車內安靜下來,都在看著外邊。

  快環路上,車子川流不息,四處景色飛快掠過,路上還有許多看不太懂的標示牌,一切都顯得極為新穎。

  尤其是對第一次來到這里的諸葛亮而言,他看什么都覺得陌生,細想又覺得不可思議。

  這路上如此多的車,行軍打仗時運送糧草也不過如此。

  不久后,眾人逐漸靠近了市區,映入他們眼簾的,是矗立在地面上的高樓大廈!

  一棟接著一棟,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形狀,從一些窗戶處掛著的晾曬衣物來看,里面是有人居住的。

  “后世人都能住高樓里?”朱元璋有些驚訝的問。

  “是被迫住高樓。”

  楚禎笑道:“之前我說過,我們這里的城市地面價格很貴,能住別墅,就是你們平常知道的房子,都是有錢人,普通人只能住高樓。

  你們看這些住宅樓,里面的一層住四戶人家,每戶不過百平米。但這么小的房子,也要花上千萬。”

  “上千萬貫?”諸葛亮問。

  “上千萬文錢。”

  少了許多,但仍舊驚人。

  李清照朝楚禎笑說:“便是在汴京城,想買一棟房子也不容易。可不是每人都能住國公府。”

  黛玉贊同她:“也不是每人都有一位仙官相公,幫著跟皇帝要一套郡王府來住。”

  李清照臉上微紅,如今的她正是住在郡王府內,也是托楚郎之福才得以入住。

  車子往前開一會,朱元璋忍不住又說:“那棟樓高有百丈了吧?”

  眾人都看過去,果然見到一棟特別高的樓,直插天際,氣勢磅礴。

  “按一丈三米來算,海城最高的樓有兩百丈高,待會你們會看到更高的!”

  “兩百丈?”

  李清照參照遠處的百丈高樓,再往上加一棟樓,果然高得沒邊了!

  車子繼續往前,不久后,出了快環路,進入城市內。

  繼續開,正式到了市區,路上的車子越來越多,國際化大都市的熱鬧繁華之景鋪天蓋地的迎面而來。

  眾人哪里見過這等景象,只覺得眼睛不夠用,到處都是令人驚奇的事物。

  街道上穿著光鮮的行人,裝在大樓的巨型牌,吵鬧喧囂的馬路,橫跨道路的大橋,路旁立著的燈柱,以及琳瑯滿目的店鋪招牌等等。

  都一起映入人的眼簾,沖擊著他們的三觀。

  “啊!”

  車子拐一個彎,李清照就驚呼起來。

  眾人也看到了,前方江水對岸,五六棟高樓大廈矗立在江水旁,如五岳名山,俯瞰眾樓之小。

  車子上了橋,朝對岸駛去。

  諸葛亮往窗外一看,只見大江浪潮滾滾,江水上行駛著巨大的船只,滿載貨物而行。

  江水兩岸,一片盛世光景。

  “歡迎來到海城路家嘴,這里是公元2024年的華夏!”

  拐入明珠濱江大廈,下車前,楚禎笑著和他們說了歡迎詞。

  黛玉抿唇笑著,李清照也沖他露出笑臉。

  諸葛亮等人與有榮焉,這里就是華夏!

  83最新地址最新網址:mhtxs.cc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

  本書:

  上一章:

飛翔鳥中文    超時空史記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