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65章 曲終人不散

  盡在悠久!

第465章曲終人不散  第465章曲終人不散一桶布丁:ujxsw

  是的,也許多年后,大家已經不記得2026年這場在西林舉辦的數學界盛會,但一定會記得在這一年的某次會議上,他們的人工智能豆豆把他們沒事來一局的游戲融入其中,硬控了他們半小時,并帶給了他們許多快樂的談資。

  當終于到了預定時間,到了酒店會議正式開始時,現場的音樂也停了下來。

  場上也開始安靜,接下來是歡迎致辭的時間。由大會組織者代表,國際數學聯盟主席先發言,然后再由今天特別邀請來的西林市市長做歡迎致辭,然后才正式進入今天大會的重頭戲之一——頒獎儀式。

  四年一度的世界數學家大會可不止是頒發菲爾茲獎,還要頒發奈望林納獎、克萊獎跟陳審身獎,當然重頭戲還是菲爾茲獎。這大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年齡卡的極死的科學類獎項。

  其他諸如克拉福德獎的某些學科、麥克阿瑟獎、洛倫茲獎章等等,要么之前有年齡限制,目前已經不再嚴格執行,要么只是稍微有些偏向性,并沒有嚴格的規章。

  所以菲爾茲獎是唯一一個只要過了四十歲,就跟這個獎項無緣的大獎,同時菲爾茲獎還有一次性頒發原則。

  以上種種也讓菲爾茲獎雖然獎金不高,只有1.5萬加元,跟諾獎完全沒法比,但依然是這個世界最重量級的數學大獎,沒有之一。

  當然對于學術界沒到四十歲的年輕人來說,能拿到這個獎項,也就不需要在乎那點獎金了。

  基本上能拿到菲爾茲獎的數學家,都不會缺錢。全世界頂級的高校,研究院,各種終身職位可以隨便選。想要研究什么項目,自然會有人主動把錢送來。

  至于那些拒絕領獎的,自然另當別論了。也許日子過的清苦了些,但勝在更為純粹。不過這也是數學家的個人選擇而已,哪天真缺錢了,想要復出,自然有大把的高校歡迎。

  任何人把某件事做到頂尖,都能享受到一些常人無法擁有的待遇。

  只是要進行頒獎典禮,需要先聽領導的發言致辭。

  這種大型會議,一般致辭都是比較長的,且絕大多數人,尤其是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人,對這種發言是最沒興趣的。

  這也是跟有為集團產品發布會不一樣的東西。

  前者大都是一些套話,可以寫得花團錦簇,但一般來說沒什么重要的信息,后者不一樣,是真要拿出切實的數據出來。

  但今天的大會開幕式注定不同,為了最大程度的讓更多人見證一些東西,包括大會組委會主席在內所有人的演講稿都是豆豆準備的,而且早就商量過了,一個字都不用改那種。

  用華夏的話說,這叫客隨主便。

  說實話,主席皮埃爾路易·利翁看到豆豆提供的演講稿時,也樂了半晌,從業這么多年,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簡短的開幕式致辭。

  不過說實話,挺對他的胃口。

  有時候他也不想廢話太多,但坐在這個位置上,一些發言如果不夠長,會顯得他所代表的國際數學聯盟對于一些東西不夠重視。這次既然是人工智能準備的發言稿,自然就不需要有這種憂心了。

  不是我不想多講幾句,電腦就給了我這么幾句話,我也很為難啊!

  “尊敬的各位同仁、嘉賓跟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參加本屆世界數學家大會。眾所周知,數學是探索真理的鑰匙,為了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我們的數學家們能夠在本次會議上探索真理,我就不多說了。

  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希望大家能充分的進行交流,同時收獲友誼,啟迪未來,謝謝大家!讓我們共同開啟這場智慧的盛宴吧。”

  是的,組委會主席致辭就這么幾句。

  臺下的數學家們還沒反應過來,皮埃爾路易·利翁已經站了起來,開始向臺下鞠躬致意。

  實際上不止是現場的數學家沒反應過來,看直播的觀眾們都沒反應過來——還沒來得及點退出,他們本以為長到鬧心的環節就結束一半了?原來世界數學家大會的開幕式致辭是可以這么簡潔的?

  是的,大家都沒來得及點退出直播間,第二位發言嘉賓西林的大佬拿起了話筒,這位甚至連發言稿都沒拿。

  “我們的人工智能主持人給我的演講稿,只有兩句話,智慧華夏,智慧西林會永遠歡迎大家,我們將會一直為世界所有數學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也再次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預祝所有數學家們都能收獲滿滿。謝謝。”

  “現在我很榮幸的宣布,本次會議進入第二項議程,頒獎典禮正式開始!頒獎典禮是我們大會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這里,我們將表彰那些在數學領域中做出卓越貢獻的杰出學者。

  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與創新,數學科學得以不斷進步,新的理論與方法得以誕生,他們是我們這一領域的驕傲和榜樣。首先要宣布的本年度第一位菲爾茲獎獲得者,年輕數學家,新一代數學界領軍人物——喬澤。”

  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這就是了。

  大會才剛開始,第一步的致辭環節就已經結束,首次在學術大會中使用的人工智能主持人豆豆就迫不及待的念出了喬澤的名字。

  其實豆豆也覺得很憋屈,不是它有多看重菲爾茲獎,只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華夏能跟這種世界性質學術大獎媲美的只有一個喬澤自然科學獎。

  但這個獎項是由喬澤發起的,本人自然不會去評獎的。至于諾貝爾獎喬澤第一次都已經拒領了,雖然以他的年紀還可能拿好幾次,不過第一次都懶得去拿獎牌,之后肯定更不會要了。

  所以最具有紀念價值大概就是這次菲爾茲獎了。

  華夏價值觀主打一個百善孝為先。所以豆豆當然要把今天這場大會的頒獎儀式搞得熱熱鬧鬧…

  對此喬澤其實也挺無奈的。

  以他的性子本就不太在乎拿不拿獎,露不露臉這種事情,而且這段時間他的心態其實很超脫,沒有做太多的研究性工作,除了思考一些哲學問題外,也一直在考慮未來該做點什么。

  繼續做理論研究當然可以。

  喬澤甚至覺得他的確能夠推進數學再向前發展一步。但問題在于,一旦著手于實際應用就會發現,理論太過超前其實并不是好事,科技水平根本無法驗證那些預測。

  這就走上愛德華·威騰的那條老路。

  m理論設計的也很精巧,否則這位大佬也拿不到菲爾茲獎,但理論在無懈可擊,不能驗證就是不能驗證。畢竟物理跟數學不一樣,不是證明過程無懈可擊就能被承認的,沒有實驗室結果,就沒法被肯定。

  這也是愛德華·威騰一位物理學家拿了菲爾茲獎三十多年,弦理論依然沒有成為主流理論,他的物理學獎還得靠喬澤才能拿到的根本原因。

  現代的科技水平無法驗證,意味著如果是錯誤的,一輩子的研究心血在未來某天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普朗克尺度之下不停震動的弦,也許有著驚心動魄的美麗,讓人欲罷不能,但也可能就是個美麗的陷阱而已。

  現在喬澤的情況也差不多。

  他可以把理論設計得無比精巧,能把證明過程論證得無懈可擊,甚至能在超算中得到驗證,但對不起,目前實驗室根本沒可能進行驗證。

  能夠在他的理論指導下,觀測到跟現在通用宇宙模型有出入的星系基本已經是極限了。還想驗證更多的東西,無異于癡心妄想。

  正如他之前說的那樣,首先得征服了月球,人類文明才算有了去研究太陽系的資格。

  當然這里的征服月球可不止是上去轉一圈回來就完了。

  而是要建立一條甚至多條穩定的地月航道,并在月球上有常駐的基地,再然后需要將月球改造成一顆能夠讓普通人都上去度假的地外跳板星球,讓月球真正實現超大衛星的所有功能。

  然后按部就班的一顆顆行星探索下去,直到讓太陽系對人類文明沒有秘密。

  只有地球科技到達了這一步,才可能去驗證他腦子里那些精巧復雜的理論。曾經還是年少輕狂了些,把這個宇宙所有的一切想得太過簡單了些。

  好消息是根據豆豆的計算,有了材料模型的加持,以及現階段航空航天技術水平,只要有清晰的方向,預計十年就能完成起碼一條穩定地月通道的建設,三十年就能建成一個大規模的地月基地跟一個大型月球港。

  當然三十年時間除了這些之外,只要資源調配沒問題,還能設計出足以適應在太陽系內航行的太空艦。

  也就是說等到喬澤五十來歲的時候,人類就可以正式進入太陽系領域,不再是龜縮在地球上的一個單星球文明。也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才有那么點可能驗證現在喬澤提出的一系列理論。

  而且想要三十年完成這一壯舉,還有個前提,那就是之前在京城,東大西大簽訂的協議得履行。

  換句話說,起碼得保證地球上不進入大規模內耗的狀態,全球資源調配得如臂指使。所以必須把一些精力放在這件事情上。這就要求跟深海無人集群類似的項目還要繼續發展下去。

  總結一下,現在喬澤需要思考的選擇是,繼續不管不顧的推進理論研究,甭管對不對,反正出了成果就按部就班的發布,驗證的事情交給下一代人。

  又或者干脆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挖掘現有理論,想辦法去實現一些事情。

  昨晚,被小蘇同學叫著不停試衣服的時候,喬澤有了決斷,決定選擇——后者。

  畢竟未來幾十年都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里,直接到最后進入墳墓那天都無法驗證,喬澤覺得還是太過無趣了些。

  他對于地球上的風景沒什么興趣,但三十年后他才五十二歲,身體應該可以支持他坐飛船,走出地球去近距離接觸其他星球,看看那些外星的風景,跟他腦子里的構想有什么不同。

  所以有沒有人看他拿獎,甚至拿不拿獎都不重要。

  喬澤想要的是一艘性能足夠好且足夠安全的飛船,以及能夠保證星際通行自由的港口。

  想要這些,別說1.5萬加元辦不到,1.5萬億加元大概都不夠。

  不過現在組委會的面子還是得給的…

  于是在如雷鳴般的掌聲中,喬澤安靜的走上臺,從京城來的大佬手中接過了屬于他的金質獎牌。

  “祝賀你,喬院士。”

  “謝謝。”

  “請喬澤院士發表成為菲爾茲獎歷史上最年輕獲獎者的感言。”主持人豆豆一本正經的開始繼續頒獎環節。

  按照正常流程,其實應該讓其他人一起來領獎之后,然后再發言的。

  但主持人是豆豆,自然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其他人可以一起一鍋大亂燉,但喬澤必須單獨在臺上完成發言。好在這個安排也沒為喬澤招來太多反感。

  不止是因為喬澤的成就的確太過出眾。人家最多只因為一個領域的成就拿獎,喬澤拿獎的理由可太多了,剛剛那個人工智能足足念了三分多鐘。

  不管是提出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理論,還是解決質量間隙假設,又或者隨手搞定哥猜,提出數學交織性,構建q理論…

  隨便一個單拿出來,都能拿個獎。

  如果把這些成就分給別人,今年起碼得給出五、六個獎牌。

  更別提喬澤還是如此的年輕,今年其他兩位菲爾茲獲獎者別說成就不如喬澤,而且都已經快四十了。

  兩位中年大叔跟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站在一起拿獎,成就還比不上年輕人,想想都覺得別扭。

  兩位當事人都沒意見,其他沒獲獎的數學家自然更沒資格提意見了。

  可惜的是,喬澤明顯還沒習慣發表獲獎感言這種東西,哪怕單獨的舞臺給他了,也不會利用。站在話筒前,大概思考了兩秒鐘,目光看向了坐在第一排,正在瘋狂鼓掌的小蘇同學,終究還是只憋出了一句話。

  “很榮幸能獲這個獎,謝謝諸位。”

  說完,喬澤很干脆的退后一步,避過話筒后,又看了眼臺下的蘇沐橙,揚了揚手上的獎章,然后安靜的退場。

  如果是個人面對這種好不容易創造出的表現局面,卻被如此糟蹋,大概會忍不住嘔血,好在對于豆豆而言,這并不算什么。機器人的思維模式比人類要簡單的多,它只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該做的事情就夠了。

  至于后續它爹如何利用,完全不需要它來揪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豆豆這種類人智慧體,大概才是智慧生命的終究奧義。起碼小家伙從不會覺得苦悶,更不會偏執以及內卷。

  豆豆不揪心,但其他人終究還是感覺揪心了。

  不是,人工智能搞出這么大陣仗來,史上最短開幕式致辭都弄出來了,搭出這么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來,結果…就這?

  真就這?

  真特么就這?!

  好吧,其實大家郁悶的點不止是喬澤的獲獎感言太簡短,而是有了這位數學界頂級存在,在前面打了個樣,這讓其他獲獎者等會怎么發表感言?

  本來拿獎是個讓人很興奮的事情,許多人都想好了要說好幾分鐘的感言,但現在似乎就不太適合了。成績拍馬都趕不上的年輕人,如此謙虛,一幫中、老年人上臺后啰嗦個沒完,給人的感覺就很奇怪。

  那種全方位被比下去了的感覺,絕對比吃一坨翔還讓人難受。

  畢竟能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領獎的數學家,都是大佬,很要臉的那種。

  于是很讓人無奈的,繼史上最短的開幕致辭之后,本屆數學家大會再次上演了史上最短的頒獎典禮。

  權衡之下,大佬們最終選擇了要臉,而不是在臺上夸夸其談。

  很低調的領獎,然后或誠懇或打趣的說上兩句話,就老老實實走下臺。獲獎感言說的最長的一位,也不過只用了兩分鐘。

  搞得圍觀網友都舍不得走了,直到數學家大會終于來到了開幕報告的環節。

  許多網友們堅持到這個時候也終于到了極限。

  剛剛的熱鬧的確挺好看,但聽報告就不必了。

  喬澤寫的許多東西網上都有,看不懂,根本看不懂!

  負責直播運維的小哥們,看著如潮水般退去的人潮,也算松了口氣。

  此時喬澤也再次坐到了會議主席臺上,接下來六十分鐘,這里將是他的舞臺。

  “感謝各位同仁,我的老師跟其他朋友們參加本次世界數學家大會,感謝組委會的邀請,讓我有能在這個場合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與見解,今天我的報告內容主要是未來數學的進化。”

  一句話引來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不管是否服氣,這一刻,但起碼到現在為止,沒人能否認喬澤在數學層面取得的成就,一個都沒有。

  喬澤沒有等掌聲完全停歇,自顧自的開始繼續他的演講:“數學的發展從來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見證了數學領域的許多重要突破和創新。

  也正因為如此,讓我們已經站在了一個全新的數學時代門檻前,未來數學獎遠遠超越我們所熟知的經典框架,進入一個由多分支學科構成共同構建的多維數學宇宙。”

  全場徹底安靜了下來,甚至已經有人拿出了筆記。

  “比如超螺旋代數,已經在超對稱性的研究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這種代數結構不但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質量間隙問題,更是已經成為量子場論中的關鍵概念。

  這種代數結構不僅提供了描述費米子與玻色子之間相互轉化的工具,更為我們打開了高維空間的數學描述之門。在未來,隨著高能物理的不斷推進,超螺旋代數將成為理解高維宇宙及其物理現象的核心語言。

  它所蘊含的對稱性不僅涵蓋了空間和時間的變換,還深刻影響了我們對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認知,同時與超螺旋代數相輔相成的是超越幾何學的崛起。

  傳統幾何學已不足以描述復雜的高維空間,超越幾何學則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不僅研究經典的幾何形狀和空間,還深入探討代數幾何、非交換幾何及鏡像對稱等高級概念。

  在這個新的數學領域中,幾何結構被重新定義為一種超越物理空間的抽象概念,甚至可以應用于描述復雜數據空間和人工智能系統的意識結構。”

  廖廖幾句,喬澤便將他在西林工大第一年的成就大概介紹了一遍。

  這并不是他今天開幕式報告的重點,但卻是不能忽視的一段。

  再推出喬代數幾何的時候,他還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懵懂少年。

  “但以上這兩個創新的數學體系并不能完全解決許多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于是我提出了數學交織性概念。交織性的靈感來自于一件婚紗…”

  這句話成功讓臺下出現一陣騷動。

  雖然數學家的靈感的確可能來自于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但一件婚紗?

  臺下蘇沐橙笑的很開心。

  這句話是她要求喬澤加進去的。

  公開告訴大家,然后回頭她還打算找一個機會公開展示那件婚紗的細節…

  看吧,再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一句簡單的話,加上之后的操作就能賦予那件婚紗不一樣的靈魂。

  “數學交織性提出了數學理論之間深層次關聯的新理念,同時我也認為它將演變成研究不同數學領域之間內在關系的主要方法論。這種交織性不僅體現在超越幾何學與代數拓撲之間,還將滲透到量子信息論與拓撲量子場論的交匯中。

  有志于跨學科研究的數學家,我非常建議可以根據相關定理去尋找更多的交織現象,提出問題,并探索它們如何塑造未來的數學結構。

  以上背景下,q理論的提出為數學提供了一個統合性的框架。q理論將拓撲量子場論、量子信息理論與模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數學語言。

  通過q理論不但能更深入的研究拓撲不變量、模函數,同時可以更好地理解量子態空間的結構,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量子計算模型和加密算法。可以這樣說,q理論不僅是一個理論工具,更是一種探索未來數學新領域的指南。

  綜上所述,未來數學的特征將表現為多維性與超對稱性的融合、跨領域的深度交織,以及量子信息的幾何化。多維性與超對稱性意味著數學將不再局限于我們熟知的維度,而是擴展到更高維度。

  甚至可能涉及“q維度”這樣的新概念。跨領域交織性則預示著不同數學分支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數學家們將研究這些分支如何通過交織形成更為復雜的數學結構。

  量子信息的幾何化則表明,未來數學將致力于揭示量子態空間的幾何特性,并將其應用于信息處理、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綜上所述,我認為未來的數學將不僅僅是對數與形的研究,它將演變為一門探討宇宙、信息與意識深層結構的科學。

  同理,未來數學將不再是單一的學科,而是一種貫穿多維宇宙和復雜系統的新型思維方式。接下來我將花費四十分鐘著重講解做出以上判斷的證據。”

  還是那種熟悉的味道…

  是的,開幕報告正式進入了燒腦了環節,喬澤背后亮起的大屏幕上那些繁復的公式跟一堆的數學論證過程足以證明這一點。

  這個過程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必然是極為痛苦的。

  就好像喬澤之前在喬班做講解時那樣,數學在他的努力下,正式進入了一個極其抽象的歷史階段。

  簡單來說,喬澤給出的證據,現場起碼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看不懂的。

  剩下百分之十中的百分之九十,最多只能算懵懂。

  全是最純粹的關于數學基礎構造的論述,探討的各個數學層面的關系。

  此時,依然在觀看直播的網友們終于萬不存一。

  萬人大會的現場,除了喬澤的聲音在回蕩之外,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彈幕更是空空蕩蕩的。

  就好像此時,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臺下的走廊,憑借跟喬澤的室友關系,成功混進大會的室友三人組已經徹底放棄了去聽喬澤論述的那些內容。

  沒辦法,再聽真要睡著了,并開始頻繁耳語:“哎,什么時候我們能像喬神一樣,做報告能讓那些數學院士都像小學生一樣不敢吱聲?”

  “以你們的智商,這輩子怕是沒可能吧。”

  “姓陳的,你不廢話能死?”

  “你看看喬班那邊。”

  張舟看了眼旁邊,那是被特別安排進大會還有位置的喬班同學們,竟然真有好多人拿著本子正認真的做著筆記。

  mmp!智商不足不配當人嘛?

  好吧,張舟突然懶得掙扎了。

  果然,人跟人是不同的。

  看來沒給他們安排座位,是想著他們不用做筆記的,一定是這樣。

  智商這玩意兒,果然羨慕不來。

  人生果然寂寞如雪…

  只是這四十分鐘,是真的度日如年…

  終于…

  “以上是我對這些年未來數學發展趨勢的綜合性思考,接下來的時間我會針對未來數學發展提出十個具體的亟待解決數學問題。稍后,這十個問題也將同步更新到喬澤自然科學獎的官方網站上。

  未來任何能解決這十個問題的其中之一的數學家,哪怕這十個問題分支問題的數學家,都能得到喬澤自然科學基金提供的特別獎金跟獎章,感謝他對未來理論數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第一個問題,超對稱代數的完備性與分類。在物理學的超對稱理論中,超對稱代數為理解基本粒子的對稱性提供了數學基礎。然而,目前對于超對稱代數的完備性和分類仍不完全明確。這個問題可以分解成三個小問題。

  能否找到一種系統的分類方法,將已知的所有超對稱代數結構進行分類?

  對于高維空間中的超對稱代數,是否存在新的不可約表示,并能否構造出這些表示的具體形式?

  超對稱代數是否具有某種全局性或局部性的完備性標準?如果有,能否證明這種完備性?”

  隨著喬澤在臺上提出問題,許多人的思緒已經回到了1900年的8月。

  126年前的巴黎世界數學家大會上,曽被譽為世界上最后一位數學全才的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再大會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演講,并提出了數學界久負盛名的希爾伯特一百問。

  126年后的今天,西林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似乎又出可能是這個世界最后一位數學全才喬澤,再次向全世界提出了針對未來數學發展的十個數學問題。

  從西方到東方,從歐洲到華夏,從德國數學家到華夏數學家。

  歷史果然就是一個又一個的輪回。

  “第十個問題:q理論的計算復雜性問題。q理論中的計算復雜性問題尚未被充分探討,具體問題為:

  能否在q理論中定義一種新的計算復雜性類,用于分析量子算法的復雜度,并揭示出更為精確的復雜度邊界?

  在q理論框架下,是否可以構建一個通用的計算模型,用以分析和優化量子算法的復雜性?該模型是否能夠為現有的量子計算問題提供新的復雜度評估方法,并揭示其潛在的優化空間?

  q理論中的復雜度類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解決某些np完全問題的量子算法或近似解法?”

  會場,不少知名的學者臉上露出苦笑。

  果然,真串起來了。

  np問題恰好是希爾伯特在巴黎世界數學家大會上,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同樣也是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中還未被解決的問題之一。

  所以喬澤認為,通過q理論有希望終結這個困擾了數學家一個世紀的超級難題?

  “我的報告到此結束,感謝大家!”

  當喬澤的話聲落下,正好用了六十分鐘。如同他平時處事般嚴謹。

  起身,微微躬身敬禮,再掌聲中喬澤走下主席臺,坐到了蘇沐橙的身邊。

  “喬哥,你最棒了。”

  喬澤微微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看了眼身邊的李建高,恰好李建高也正一邊鼓掌一邊看向他,眼神中頗多唏噓…

  “新的數學啊。”

  “不只是新的數學,還有新的物理學,以及新的世界。”喬澤糾正了一句。

  李建高抿了抿嘴,然后看向臺上的豆豆…

  然后深深的吐出一口氣,笑了。

  這個新的世界,感覺還真挺好的。

  “所以,喬澤你接下來考慮好了沒?你打算主要推進的工作是…”

  李建高關心的話還沒說完,拿在手中剛才用來拍攝的手機突然傳出一句:“這還用問嘛,李伯,之前我就說過呀,根據史書記載,自古以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接下來工作的第一步,當然是致力于實現歷史呀!”

  李建高愕然…

  下意識的看向喬澤,他的得意門生微微歪了歪頭,像是懶得理會豆豆的胡言亂語,又像是深以為然,打算實現這個理想?

  旁邊,小蘇同學笑的更開心了。

  “李叔,跟你說個馬上就不是秘密的小秘密,昨天喬哥跟我爸商量了一個小時,確定了咱們的西林立橙要正式進入航天領域的研究了。這次不是小打小鬧哦!你好好保養身體,說不定到時候豆豆真能帶著你去火星旅游呢。”

  李建高張了張嘴,終究沒說出什么話來。

  看來他的格局還是小了啊。

  所以這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概不像他理解的那么簡單啊!

  這個新版本的世界,必然會很美好的!

  ——全書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設置X

手機掃碼閱讀

飛翔鳥中文    超神級學霸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