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謝文找姜山要了一些數據,把深圳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有關房地產發展的資料都看了一遍。
看完深圳房地產的發展史,謝文也是感慨不已。
深圳特區成立于1980年8月,深圳第一個,也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東湖麗苑1981年在深圳開售,每平米2730港元,按當時的匯率,一平米約1000元。
有老人說,那時深圳人月薪100元就算高收入,所以更多的是香港人來買房子。
而且,當時每套房配備3個深圳戶口名額,大部分買房的香港人是為了將內地農村的親友轉換為城市戶口。
謝文記得,深圳首開買房送戶口的先河,后來全國很多城市都借鑒了深圳的做法。
1987年,深圳房價最高17002200元/平米,當時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23元。
這是深圳房價第一次飛漲,年初,每平米597720元,年末漲到650920元,半年后又漲到17002200元。
1987年,東曉花園地塊拍賣被稱為中國土地第一拍,以525萬成交。第二年,東曉花園售價每平方米1600元,不到一小時就賣完。從那之后,深圳乃至全中國的地產時代開啟了。
可以說,深圳是房地產時代的始作甬者。
1992年,領導南方視察后,深圳經濟大熱,房價第一次突破每平米1萬元。
1994年,房地產均價6738元/平米,當年職工平均月工資為881元。
1995年,均價為6418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023元。
1996年,房價均價6262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029元。
1997年,房地產均價547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378元。
1998年,深圳房地產均價519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532元。
也就是這一年,國家宣布取消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為商品化。
1999年,深圳商品住房均價5004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726元。
時間來到2000年,深圳房價均價5275元/平米,當年職工平均月工資為1920元。
2001年,均價5531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162元。
2001年,深圳紅樹灣地王拍賣,共賣出22.35億元,一時成為全國聞名的“地王”。
2002年,深圳住房均價557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352元。
2003年,商品房均價568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551元。
當年發生非典,市民戴口罩看樓,調控政策首現。
同年4月,深圳寶安和龍崗取消購房入戶。
2004年,深圳商品房均價5980元/平米,當年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661元。
也就是二零零四年,深圳地鐵時代來臨,置業西移,被稱為“關外地產年”。
當年香蜜湖有一地塊9萬3平方米,以9.5億元的價格拍出,深圳首次出現樓面地價超出平均樓價。
一年后“香蜜湖1號”別墅橫空出世,以每平米7萬元起的價格開盤,32套底價至少在3000萬元以上的別墅,不到10分鐘全部賣完。
現在,謝文在香蜜湖一號,先后購置了兩套別墅。
2005年,深圳房產均價704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706元。
當時政府首次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國八條”,首次調控房價的新舊“國八條”于3月和5月先后出臺。9月,銀監會212號文件收緊房地產信托。雖然許多項目主動降價出售存量,但房價總體繼續上漲。
2006年,房產均價9230元/平米,當年職工平均月工資為2926元。
當年調控政策“國六條”出臺,重點發展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同一天,“國十五條”出臺,規定90平方米以下住房須占項目總面積七成以上,也即所謂的“70/90政策”。
政策出臺以后,房價繼續上漲,漲幅相對平穩,中小戶型房增加。
去年,也即2007年,均價達到了13370元/平米,職工平均月工資為3233元。
同時,調控政策“927房貸新政”出臺。
9月,《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正式出臺,這亦是后來被頻繁提起的“927房貸新政”。
政策出臺后,深圳樓市“集體坐過山車”,在瘋狂中倒下。
2008年全年房價明顯下跌,當年深圳新房成交量全年“墊底”,低迷一直持續到現在。
2008年深圳房價一路暴跌,業主維權潮遍地開花。
“降價”、“特價”、“促銷”、“救市”…
“關外4988元/平方米起”、“關內7380元/平方米起”等表述,讓大家恍若做夢。
“五一”黃金周期間,深圳新房成交均價2008年來首次連續三天跌破萬元/平方米。
去年,深圳商品房均價一度攀升至18000元/平方米,達到全國最高水平。
今年,隨著次貸危機發生之后,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均價現在暴跌到12800元/平方米,還沒跌到底。
謝文很清楚的記得,到明年初,房價會再度下跌,接近每平方米一萬元的水平。
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深圳房價從1.8萬跌到1萬,幾近腰斬。
尤其是深圳前海的一個樓盤,在到處撒發傳單,跌到了七千三百元一平的價位。
這就是謝文打算把過年的紅包基金拿出來退給大家,讓大家獲得房產紅利的原因。
因為謝文相信,哪怕今年經濟刺激減少了資金的投放規模,但是房地產上漲是不爭的事實,或許漲幅沒有原來的那么高,但卻仍然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商品。
2008年,新聞幾乎每周都刊登因為開發商降價而導致的維權事件。其中萬科第五園、金地梅隴鎮、碧水龍庭、諾德國際、錦峰森鄰、宏發領域、半島城邦皆在此列。
謝文還記得,2008年6月25日,深圳爆發了首宗斷供案例。
當事人是寶安泰華大廈的業主,該業主于2007年高峰期以單價8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入該大廈一套二手房,后下跌超過30,無奈之下斷供。
7月底,深圳碧水龍庭68戶業主宣布集體斷供,這次波及面更大了。
可以這么說,與以后比起來,深圳現在的房價那就是白菜價,現在入市,就是撿便宜。
要不,現在自己出手,把那些斷供的,或者賣不出去的樓盤,全部盤下來?
謝文突然之間有了新想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