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七章:周易·六十四卦

  作者:

  本書關鍵詞:

  《周易》,共六十四卦…

  入典籍宮,與老子觀《周易》,兩人卻猶如墜入混沌世間。

  大周文圣,文王姬昌坐于天塹,獨身望著廣袤之下,一片蒼茫的大周朝。

  日升月落,星河變遷,默默而嘆。

  見風允與老子來。

  文王似早有感,此時不作驚訝。

  風允與老子行禮問德。

  “文王安。”

  周文王扶之。

  “兩位不必如此。”

  觀摩風允與老子頭頂的道,他感嘆:“雖近圣,卻又非后圣,為先天開創之先圣也。”

  先圣?

  就聽周文王嘆。

  “先后之圣,并無大小,也無獨裁,唯有道爭,破道即領先眾人。”

  “但往往后生多是照前人步伐而行,成就后圣。”

  “而后圣,多以前圣者,另辟蹊徑,但殊途同歸,無可避免,還需破道啊。”

  周文王望向四周天地…

  在風允與老子眼中,這個世界,是周禮六十四卦所成。

  文王一生的道,都在此處,供人參悟。

  可周文王卻言:“本王之前,已有兩位易道至圣,其一為開辟《連山》之農皇,神農氏。”

  “其二為開辟《歸藏》之黃帝,軒轅氏。”

  “可易道之先圣,卻非我與二位。”

  “其源頭先圣者,為羲皇之先天八卦也。”

  “先天八卦,傳聞為羲皇對《河圖》之解,易也。”

  易,容易,正是難題之解答。

  可即使是解答,這易也成為了一條玄奧之道。

  周文王望向風允。

  “風氏,女媧伏羲之后也。”

  周文王沒有詢問風允有無《河圖》或者《洛書》,只是感嘆。

  “本王如今只是一縷道韻所化,再次傳道于人,不絕此周易之道,可心中對道的向往,卻不曾比本我少去半分。”

  “可惜,得見兩位有先圣之道的后生來此,卻無法將除卻《周易》之外的知識告知,以論道啊。”

  風允微微惋惜。

  而老子似在思索。

  “文王,不知您的眼中,這個世界是方,是圓?”

  方圓…

  文王哈哈一笑。

  “本王留下此《周易》時,雖為至圣,但不曾觀閱此界,死后化作道韻,歸入道天后,或許有探尋一二,但那需要你們在道天時來問本王了。”

  老子頷首,卻是一禮。

  這也是一個答案——至圣,方有觀閱此界方圓的可能。

  風允卻觀此界。

  他有大庭氏所傳《河圖》,也有洛書中的女媧十月歷,見過女媧創造《洛書》,遂有感。

  這方天地,并非《河圖》為基礎。

  “文王,不知您的后天八卦是?”

  伏羲創先天八卦,而后天八卦,卻來自文王,此事有流傳,風允也在大庭之史料中,看見不少。

  對此,文王不做遮掩。

  “大禹治水,得《河圖》之便利,遂欲求《洛書》之增益,可《洛書》下落,唯有黃帝以《洛書》創《歸藏》時有些許記載。”

  “本王當初欲穿道天,尋媧皇蹤跡,卻無力攀登,止步于黃帝之前,只能興嘆。”

  “幸而從黃帝之題,解題時得見世間留存之《歸藏》,勘見《洛書》之表,以《洛書》,方成后天八卦,又演變為《周易》,欲解天地人之無窮變化。”

  風允頷首,原是如此。

  想不到這《洛書》,竟然文王也不曾湊齊,只得了部分。

  “不知媧皇在道天幾重…”風允感嘆一聲。

  而文王只能搖頭。

  “三祖為人族奠基,自然在道天前列,而三皇為人族開拓,或許是要去最頂處的道天,才能看見了,至于多少層,等你見到黃帝,就能得知大概了。”

  “我等后學之王、圣、或帝者,皆在三祖與三皇之間,其中最接近三皇者,或許是黃帝。”

  說著,文王也不確定,因為他沒有看見之后的道天。

  “本王無奈,只能給二位觀看《周易》,那存世的《歸藏》之書,不在我這,而其內容,也不在我這縷道韻當中。”

  “或者說,除卻《周易》外,本王這后天八卦也無,兩位還想去道天遇本王,方可得見。”

  愚者,恐心高于眼,手卻不達,多觀多苦惱…這不是自私而獨,這是道天的規矩,人族所有的傳承皆在道天,由一位位先賢守護。

  文王身影淡淡,緩緩融入此方《周易》所化的小世界。

  風允與老子對文王禮別,皆對坐而觀天地,一勘《周易》之奧秘。

  那周易六十卦,皆在兩人的交談中,緩緩劃過…

  日升月落。

  三月以來,夏至已過,經歷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已至秋分。

  天轉涼。

  而風允在小暑至大暑之間時,已到二十之年,如今不知不覺又邁了過去。

  歲月如梭。

  風允安靜三月,在大周典籍宮與老子交流《周易》,收獲之豐,難以言喻,只可知,周易六十四卦,風允皆有了眉目,若遇難事,可從中尋解也。

  而天子卻在苦觀那剩下的四塊銅書,欲求從中發覺些許奧秘。

  是夜。

  風允與老子皆閉目在各自的偏殿,休養生息。

  此番觀閱《周易》原本,卻是耗神傷神,需要靜靜恢復。

  但兩人的圣道,裨益不少。

  “呼…”風聲起。

  風允微微垂眸,百般無奈地望向天空。

  心有所感,這周天之下,似乎有異常,其異,在天子處。

  “老聃先生出手,卻是償還,盡觀大周典籍宮之書的恩情。”風允沒有去參合的想法。

  這是老子的選擇,他尊敬而觀就是。

  他若要償還時,卻還早。

  他尚且未觀盡大周典籍宮之書呢,待觀盡了再尋機一柄償還此恩情。

  對恩以忠,對仇以狠,以人為本,堅守此心,對自身善惡之事,都會有一定解答。

  閉目…

  《周易》之觀卦——下地上風,隨風入世!

  一觀天下之術!

  風允垂眸,眼底朦朧一片,似有野獸狡詐的身影,撲襲兩人,其中一人救之,被撲倒在地,另一人慌張,似欲逃避,卻也被抓破心口,被其撕咬。

  風允耳微動。

  “嗚…”似狐鳴,卻更像是妖邪之聲。

  又聞。

  “來人,救寡人啊!”

  天子之聲,慌亂不已,密閣之門被慌忙打開。

  “天子!”

  妖邪逃竄,似有銀光閃爍。

  那四塊銅書,都倒落在地。

  而大周的氣運,惡意在這時突變,威壓向那妖邪,可就聽嗡聲,那原先倒地的人,被壓作了一片血霧。

  血霧之中,隱隱有兇惡瘟疫,爆發而出,直沖周天。

  “哇…”嬰孩咽氣之聲。

  “黎美人!”

  天子驚叫一聲,卻是暈厥過去。

  “嗡嗡嗡…”

  大周宗祠,供奉的九州之鼎不斷震動,氣運涌出,鎮壓寰宇,一時間與那兇惡不已的瘟疫之氣爭鋒,遮掩在內,明面上大周震動的天卻是再次穩定下來。

  周遭士大夫異人,還未有多感,不明所以。

  可天子宮殿,如今已是嘩然一片。

  就在妖邪要逃出之時。

  老子聲嘆息,其后就是一道近圣之力,瞬息間就擊中了妖邪。

  妖邪嗚咽一聲,大驚而詫異。

  似不明白,為何老子會出手。

  可不等作想,再不逃,大周氣運明了他的替身之術,怕是就逃不掉了。

  妖邪化黑霧,攜帶一口猩紅之血,洶涌而出。

  而其中,卻隱隱含有銀光之物,掛在了當中。

  老子也詫異這妖邪,竟然如此堅挺。

  “老夫為典籍宮之守藏史,其內閣之書,也有看管之權,為天子守之。”

  道法歸元!

  妖邪驚恐,在老子出手之刻,就舍棄了銀光,飛縱而出,離開豐鎬之地。

  老子之力,卷席銀光,歸來。

  “一卷傳承?”

  蹙眉,不再語,老子收好,待天子來問。

  而另一邊,風允睜眼,一觀天下之術消散,可也知曉了那妖邪之氣為何。

  “百越王?”

  在楚地時,瘟疫之中的妖邪之氣,就有百越王的氣息。

  此時…

  “原來他欲望攜瘟疫之氣,亂周天破綻,可又為何故來周天!”

  百越王謀劃之奇,風允不得其解。

  他思,或許從他未至百越國時,百越王就有了此計劃。

  “巫祠…”

  是了,一開始,百越國就要修建巫祠,風允為百越相,將百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此事也沒有被百越王叫停…

  “需尋老聃先生一論此事,這百越王到底為何如此,與那女丑十巫又有何干。”

  不等風允動身,卻聞內侍來尋。

  應是天子來請老子前往。

  風允暫歇,只能等老子歸來,再做詢問。

  翌日,老子還未歸來,蠻娃卻給風允帶來了一消息。

  “風子,安地來信,公子居暗殺公子槐,如今公子槐逃至安地,尋求庇護。”

  公子居,公子槐?

  楚王商自裁后,就令公子居行守孝之身,代掌楚國,待幾位楚國權重認同后,方可繼位。

  而公子槐入安地,學習人道玄門。

  “公子居,無王者之心,多是小算計。”

  “私心啊,同胞兄弟也無可避免…”

  不怪知生祖會以——人心之私,人族何解?

  來為題。

  隨著有巢祖建居,將散落在野的人,聚集在一地,逐漸延伸出氏族,部落,以至于如今的國,這樣聚攏而生的人族。

  燧人祖又燃火,為人族帶來了光明的方向,文明的秩序,或許那時起,舉著火把的首領,才真實烙印在每一個人心中。

  而隨著知生祖帶給人族生產,滿足了人族所需的工具,以此滿足欲望…欲望的滋生,讓人族發展越發快速,但也無法避免。

  欲望,私也,隨著人族的天地一同成長,無法割去。

  人族因為欲望而不斷前進,但也因為欲望而一次次毀滅自身。

  “少欲養人,卻不養人族。”

  風允再一次說出這句話,此時回味,又有新的道理。

  “多欲養人族,亦養人心,卻傷人生。”

  “知生,世人可知生也?”

  風允與老子的德道,相似之處太多,其核心皆是希望人能舒適地生活,沒有太多的苦難,但其方向卻大不同。

  其對欲望,私心所追求的解,正是不同之一。

  “蠻娃…”

  風允呼喚蠻娃。

  蠻娃本見風允在思索,不敢打擾,聞聲才回應。

  “風子,您請安排。”

  蠻娃跟隨風允,從百越而出,經歷楚國之事,來到這周都。

  風允嘆一聲。

  “為什么要追隨我呢,蠻娃?”

  風允詢問,而蠻娃腦袋憨笑。

  “風子,蠻娃說不清楚,蠻娃只想一直追隨您。”

  人皆有私,其追求,也是一種私,而在為私而追求時,能否守住心中的善惡,就是人性的變化,如同陰陽之變一般。

  可一切都有原因。

  風允還記得,最先,蠻娃是百越中的義士。

  當時風允正要行策,可百越中各部族因為利益,而不聽令,阻之。

  就是蠻娃這些自發而出的義士,幫助風允開辟了治理百越的第一步。

  “蠻娃,你心中有義,這是伱的德行。”

  “義?”蠻娃似有所思,但卻難解。

  “你已習得周言…我對義的感悟,起與大庭,覺與百越,你可感悟此而卷。”

  一本書,從風允發髻間的青枝上飛出,落入手中。

  《列國》!

  遞于蠻娃,蠻娃借過,感動不已。

  《列國》原本,正是此也,參悟此書,不亞于風允親訴。

  “你在此觀書吧。”

  風允起身,卻是福靈心至,有感老子歸典籍宮。

  出門,不多時入老子偏殿。

  “老聃先生,天子可安?”

  老聃坐于席上,桌面之上,是昨日的那份銀光之物,原是一只銀色尖角,看之,似針灸之砭石狀。

  其上還有風允熟悉不已的巫醫之氣。

  “此物來自女丑十巫。”風允一言斷定。

  坐與老子之對,隔矮桌而論。

  老子自無不信。

  青枝一閃,風允拿出《山海經圖》這件玄道異寶。

  在百越安氏處,所得的女丑及其十巫的山海內容,風允都以此臨摹,繪錄入山海經圖。

  這些古之大巫,風允自然不會遺漏。

  “山海經圖…”老子微愕。

  “此先只知曉風子有《列國》一書,為玄道之言。”

  “卻不曉得,風允還有這上古之史料,編撰為冊。”

  老子驚喜而捧,恭敬以觀。

  其目精光。

  “老夫在大周的典籍宮中時,得見零星,被人拓來的山海之圖,打探下,卻也知曉多在南地,是為一國之深藏,遂即使心中有趣,也無多探究。”

  拿上這山海經圖,老子才感到一股莫名之力。

  而《山海經圖》之上,神光涌出,彰顯著每一幅圖,獨屬于自己的道韻。

  老子定住。

  這些道韻都是風允根據每一幅圖的記載,填補而出,非尋常拓印,其都承載了一份山海力量,不然也不能召之異獸。

  此時,老子猶如踏入山海世界,與那些山海之物接觸。

  良久。

  日落月升,老子方從其中醒來…

  (本章完)

  ←→新書推薦:(明智屋中文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這些小說你喜歡嗎?最新入庫小說  123456789101112131415沒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問題,請發送郵件到:mingzoutlook

飛翔鳥中文    大周守藏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