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三章:吾蠻夷也

  最新網址:lewenge

  為何?

  楚君發愣。

  “我楚怎會射殺鄧國君?”

  似乎有猜想。

  楚君急問:“為何,何人下令射殺!”

  來報的甲兵瑟瑟發抖。

  “之前君上有令,護衛楚人,以免地痞流氓作亂。”

  “那鄧君來楚,與一群人皆穿布衣,突然對我楚襲擊,我軍還以為是…”

  甲兵汗流浹背,拜倒在殿內。

  “報!”

  就聽殿外,急來信使!

  “君上,天子、諸侯,以我楚殺鄧君為由,欲再聚兵,伐楚!”

  什么!

  楚君身影一晃,緊握的拳上,青筋暴起。

  “好,好啊,我楚也要經受這揚粵之苦!”

  褒響之死,楚以此理由,借天子之勢攻占了揚粵。

  而此時,鄧君之死,何其相似。

  但卻是楚國受難。

  “哈哈哈,世人不是傻子,但是愿意裝傻子,天子!”

  “天子啊!”

  “去探,有何國意會天子之盟!”

  楚君眼中閃過暴虐之意。

  楚國傷不起了。

  楚國數百年的積蓄,皆化作水澤一片,若不是風允欲以萬物有靈之術,將水澤化作水田,以種食水,再次豐盈楚地。

  他楚君此時怕早已瘋癲,撞死在殿中,去向先祖問罪。

  “我楚國雖水澤一片,為糧食而苦,未來要裁軍節度,但,此刻,我楚國之兵,絲毫不頹!”

  楚君勒令:“召我楚將帥,備戰!”

  隨著事件發酵,鄧君之死震驚諸國。

  其死,與褒響何其相似,但礙于天子之威壓,誰敢說呢?

  誰會揭穿?

  誰敢相信?

  有人無聲,無人沉默。

  但天子與這些諸侯都忘記了,或許誤會。

  此時是楚地受損,楚人可都活著,而天子與諸侯之軍,方受水禍,此刻真的是起兵的好時候?

  難不成天子認為,楚國會像褒響之死時,因為國人自罪,而束手就擒?

  “楚君,風子若是知曉,會怎想?”

  屈原大驚楚君之想,楚君竟然要利用水軍之利,渡漢水,去攻打那些會盟之國!

  以攻為守,掠奪這些國家的資源,讓楚國回歸昨日之光彩,且更近一大步——吞并漢水諸國!

  吞并漢水諸國,這是楚國在褒響之死之前,未曾考慮過的道路。

  楚本欲開辟蠻夷,而擴楚,但是如今,天子欺楚人太甚!

  把楚當做蠻夷…

  楚君哈哈大笑。

  眼中滿是決然。

  “風子,我自會交代,屈原大宰,此戰對楚至關重要,還請你守護風子,免得風子被惡人打擾。”

  一國大宰,卻在此時充當一個守護風允之責。

  屈原目失望。

  又聽。

  “護衛之余,還望大宰思考,我楚不尊周后,如何行政,可先擬一個官吏制度來。”

  屈原震驚。

  不尊周?

  這可不是庶民所傳,而是君上所言,莫非,楚國真的徹底不尊周了?

  “這莫不是你所愿?”楚君目視屈原。

  “風子言楚人尊祖而尋得,這是楚人的信仰,交由大宰,這是對大宰的信任。”

  “臣…”屈原低首,楚君此時堅決,非他所能勸。

  可,他心中之楚,不當如此啊!

  這與他夢想中的楚國,背道而馳!

  “臣,請君上勿被天子虛妄所影響,此刻楚國應該堅守道德,查明鄧君之死啊!”

  楚君聞聲,嗤笑。

  不說此時局勢逆轉,就說,天子會認罪嗎?

  想到此,楚君又悲。

  同樣的罪,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待。

  “不必說了,來人,帶屈原大宰下去,我需與諸大夫,共商戰事。”

  “諾!”

  “君上,君上!”屈原高呼,但楚君不聞不問,不視之。

  “嗚!”戰角長嘯,吹奏硝煙!

  楚國有水軍之利,此刻楚地又滿是水澤,勾連交互,行水之便利,軍隊之速,聞所未聞。

  而此刻,各國之中,又因為會盟天子,防御疲憊。

  “天子在鄧國會盟,這鄂國、潛國,申國,曾國最為積極…”

  楚君令:“斗廉司馬,汝從揚粵直下,強襲潛國!”

  “諾!”

  “昭陽司馬,汝攜項燕,以水軍過漢水,攻曾國!”

  “昭陽司馬?”楚君直盯昭陽。

  “昭陽,諾,必全力為楚奪地。”

  楚君頷首。

  昭陽與屈原一般,親近風允,但昭陽果決,屈原感性。

  于此,天子信得過已有承諾的昭陽。

  隨之又令。

  “景陽,你與成之玉一同,谷國,將楚國關門,推至谷國境內,以絕此地之威脅。”

  谷,在安地之上也。

  眾人所想,不言而喻。

  若是攻谷國,那安地如何安排?

  “安地…風子為楚良多,待奪下后,就將谷國歸入安地,而谷地同時安排楚國軍隊,護衛安地安危!”

  “那風子?”孫叔敖本一言不發,他清楚,一些事情,自己這位國相也不能過問,但風允之事,一言一行,對楚國來說皆為大者。

  風允正為楚地行術,恢復楚地生息。

  但楚君卻要出兵…雖說是因天子失誤之策,而有了攻打諸侯國的理由。

  但這依舊會成為不道義的事情,甚至是拖累風允的名聲。

  可,此戰大利楚國百年,作為一位胸懷大志的君主,有開辟之心的君主,這是不可不去把握的機遇。

  所謂道義與楚國未來,楚君的選擇一直很清楚。

  可風允…

  楚君比誰都清楚風允為楚國的所做所行。

  知曉風允為楚,從無私心,或者說對人道,皆無私心。

  “本王與風允有約,其一,楚國奴隸者,功可獲贖,為庶民。”

  “其二,庶民有才能者,亦可為楚國仕。”

  此言出,朝中多數人心頭一頓。

  “君上…”有人欲言,但卻被楚君瞪視,那人不敢說下去。

  “諸位記住,攻打諸國,需秉承人道,為楚國之開拓而攻,不可傷無辜之人。”

  “切記,人道不可違!”

  楚君掃過每一位朝臣的臉。

  “風子出關后,寡人自會請罪,所有的罪,寡人都一力承擔!”

  言盡,楚國動。

  將帥突襲,以有備之軍,攻疲憊分散,少兵之國。

  豈能不勝?

  “報,斗廉司馬攻破鄂國!”

  “報,昭陽司馬攻破潛國,直逼曾國!”

  “報,景陽先鋒與子玉先鋒,攻破谷國!”

  “報…”

  周禮之國震撼。

  楚國突襲,此時會盟之國,皆無力可擋。

  那會盟之軍,緊忙退兵,可國已經被楚國占領。

  有城墻之勢,望而興嘆,即使怒火攻心,奮力而攻。

  但其戰敗之聲也不絕。

  楚人因為褒響之死,本就對楚君有怒,但楚君為國君,他們為楚人。

  后褒響之死因為風允而妥善處置,方才平息。

  此時天子以第二個“褒響之死”為由,會盟多國,攻打楚國,楚人心情自然高漲,這正是發泄之機。

  “不好,天子!”潛國君敗逃,哭泣而跪。

  “我潛國宗祠,被楚人砸了!”

  什么!

  毀人宗祠,這是蠻夷才能做出的事情啊。

  周武王滅商紂,也會給商遺民故地,建立宋國為其祭祀,而存禮德也。

  此時楚國滅潛,卻不延其祭祀!

  亂也!

  天子眉頭緊皺,面上全是怒意,而眼底卻滿是不可置信!

  “楚國,蠻夷也,可惡啊!”

  天子起身,正要施令,卻聽甲兵來報。

  “天子,楚人攻下谷國,潛國,如今兩軍都向鄧國來了!”

  “噗!”

  天子猛吐一口鮮血。

  “走,回宗周,令四方諸侯,會盟于周,共舉楚…”

  天子暈厥,周遭之人皆大驚,醫士驚慌,甲兵顫抖,一時間,鄧國之盟,在慌亂中徹底破裂。

  而天子也被快速帶回周都。

  南方亂了!

  諸多國家,在飛快地被楚國滅掉,似乎所有將帥都在奔襲,趁著諸國空虛,勢如破竹。

  而這諸國之中,也就只有像申國,曾國這樣的大國,能建立軍隊,抵御楚兵。

  一時間,楚國把控了漢水之北,神農盆地大半,曾隨之地大半。

  漢水之南,以至江漢之口至風澤的南部,也都全全歸楚。

  于此,曾國在抵抗楚國之時,亦大罵不絕!

  “楚國之人非人哉!”

  而楚君親征!

  面對曾國姿態,大笑而呵!

  “吾蠻夷也!”

  楚君之聲,似隨著楚國鐵蹄,踏入諸國而傳。

  天下皆曉,諸國愣,又恐慌。

  文明之火,何分蠻夷?

  這是燧人祖的問題。

  但是燧人祖自己也無法解答。

  此刻,楚君也無法解答,只能隨波逐流,既然天子諸國都認為楚國為蠻夷,那他楚國,就當蠻夷!

  一聚為楚國,立下天子也不敢惹怒的蠻夷之本。

  居于郢都。

  “封王大典!”

  封王!

  不過一月,楚君決定封王。

  楚國此時,因為接連的勝仗,大量物資被運輸到楚地,國內局勢逆轉,國人不必為糧食所憂愁,此刻,楚國富裕,更甚往昔多哉。

  但,此刻的歡愉聲中,每每有人說出“風子”二字時,都像是扼住了喉嚨,難以再言。

  “風子不會認可楚人的行為…”

  “楚人?”

  “難道伱不是楚人?”

  “是,你是奴隸提上來的人,但是,國君說了,生在楚地之內,就是楚人!”

  “如今攻打下來的地方,都可在天子稱王后,為楚地。”

  楚國之中,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

  似有一股力量在運作。

  而君上答應風允的第二約定,此刻卻久久未能實行。

  有楚國權貴暗中哼笑:“庶民永遠都是庶民,我們權貴才能永遠是權貴,君上也是權貴,怎么會不明白呢?”

  言論被多數貴族,默默認同,一時間,即使楚君勒令孫叔敖用庶民為仕。

  可也因為楚國盤根結蒂的大小權貴們,所無法施行。

  “楚君呢?”孫叔敖從外地緊忙趕回郢都。

  聽聞楚君欲稱王后,他慌忙不已。

  從未聽我有周禮之國,自立稱王,楚國這是要冒大不韙。

  其后果,必遭所伐。

  “君上!”

  見到楚君,孫叔敖就拜服著,請求楚君撤回稱王之事。

  “怎么,寡人比不上其余蠻夷之國,蠻夷之國多稱王,到了我這,就只能繼續守一個周禮子爵?”

  楚君微怒。

  “君上啊,您是被此時不斷的勝利所蒙住了眼睛,事情沒有這樣簡單。”

  “只有等楚國受到阻礙,無可再近之時,才能清楚楚國的狀態啊。”

  “到時再思稱王之事,不更優之?”

  “哼哼。”楚君搖首,目光幽幽。

  “孫叔敖,你應該明白,何時,才是楚國受到最愛,無可再近之時。”

  孫叔敖楞楞,他當然知道何時。

  “報,大喜,城外大部分的水澤都快干了!”

  “各種種物都長得豐茂,今秋能得豐收。”

  風允萬物有靈之術,成!

  可楚君與孫叔敖卻毫無笑意。

  “傳令,命各地將帥在地待令,建立防御之塞,不再進攻,楚國此戰,已勝。”

  “諾!”

  甲兵離去,楚君方寫下密函,遞與孫叔敖。

  “這是拜托孫叔敖先生的密令,令可在明日,宣召。”

  明日?

  王要作何?

  “走!”楚君昂揚闊步,大步流星而出。

  隨著他走出大殿,就向已經搭建好的祭臺而去。

  “今日,就舉行封王大典!”

  封王大典已經準備多日,但楚君卻只在此日此時舉辦,毫無預兆。

  但各方準備,期盼已久。

  封王,對楚國,所有權貴來說,都是大利之事。

  王位之下,可享三公,眾卿高尚,其封蔭蔽戶,不絕于朝也。

  可封王,也是集恩怨于一身,有恩自然有怨。

  此怨來于諸國之間,天子心中。

  “嗚!”長長的巨大牛角號,嘯聲呼呼,吹奏楚地。

  諸大夫,士,紛紛奔來。

  而與此同時,幾封密信,也在楚君暗子的攜帶下,飛奔而出,離開郢都。

  “楚國攻下諸國,今日封王?”

  風允騎在九尾之上,望向屈原。

  屈原目悲哀,頷首沉默。

  風允輕拍九尾。

  “走吧。”

  屈原聞聲,詫異之時觀察風允臉色。

  但風允古波不動,似對此事并無所感。

  “別瞧了,我心中有怒。”

  “風子,您要去哪?”

  屈原上前。

  風允低眉。

  “送一送,楚王商。”

  “送,楚王商?”

  屈原不解,但風允已經騎著九尾,悄然離去。

  一路而行。

  而楚君,站立祭臺,似乎也在等人。

  “風子,您來了。”

  遙望。

  風允騎九尾而來。

  “舉!”楚君高展雙臂。

  底下久等的士大夫們,這才晃神而驚,緊忙跟隨。

  “舉!”

  火把高舉,以立楚火。

  “我楚,祝融之后兮,護人道之火,而傳楚人,不絕兮…”

  “我楚,風子玄道兮,開尊祖之德,而庇楚人人,不絕兮…”

  因為這兩句話,底下的楚國權貴,士大夫,大驚失色。

  封王,如重建國也!

  以此言為開國之銘,是何意乎?

  (本章完)

  最新網址:lewenge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員。

飛翔鳥中文    大周守藏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