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二章:萬金·推鼎之計

第二百二十二章:萬金·推鼎之計  “小心些,遵王令,這萬金贖罪之物先行,之后再出兵甲、耕具。”

  奪回荊門后,成子玉就負責鎮守在此。

  而昭陽與楚君,前往了夷道,抵御這來勢洶洶,絲毫不退的巴庸聯軍。

  成子玉之側,是屈原。

  如今他負責荊楚之地一切的后勤之事,讓孫叔敖國相全力治理洪水。

  屈原望著重兵而出的甲兵,目中閃過傷感之色,抿唇道:“供養褒人的糧食,還需等楚使在褒國整理褒人之數目,才能籌備而出。”

  看著車馬趁夜離去,荊門再次嚴守,不給諸侯之師機會。

  屈原淚目。

  “你們都是楚國的好兒郎…”

  此時,諸侯之師——

  “什么,楚軍從荊門出,運輸贖罪之物前往褒國?”

  萬金啊。

  哪一位諸侯不心動呢。

  特別是曾國如今的曾侯丙。

  其曾國之前的禮樂重器,已經刻上了印記,隨著上一任國君曾侯乙入葬,這代表的是新舊更替,作為新的曾侯,他也需鑄造自己的器。

  以正曾國,屬于曾侯丙之禮樂!

  不說高于曾侯乙編鐘,但也不能弱于其重。

  萬金…

  翌日,從安地運往褒國的萬金車馬被劫。

  因是天黑,卻不得知敵寇之名。

  也似乎是默契,在安地駐扎的諸侯之軍,都嚴令議論此事,那萬金的車馬,就這樣憑空消失了一般,毫無音訊。

  但安地的諸侯之軍中無聲,楚國中的楚人在聽聞這萬金消失在安地后,盛怒無比。

  那是他們楚國好不容易才得來的贖罪之機。

  竟然被這些打著仁義道德的諸侯聯軍所截斷,還是用這樣的手段,簡直不可忍耐!

  也是這一役,讓楚人看清了諸侯之軍的嘴臉。

  對戰之時,再無道德之上的愧疚。

  反倒是因此而怒戰不止。

  楚人反抗諸侯之心,燃起而不止。

  楚君及時宣令。

  “驅逐諸侯之師,再全力贖罪,尋德之!”

  贖罪、尋德。

  這是風允留給楚君的計謀,能徹底穩住民心,悲心化怒意,慷慨迎戰以破軍之氣勢,威懾諸侯聯軍。

  果不其然,在看見楚人如此團結,激烈的反抗意志后,諸侯聯軍膽怯了。

  在荊門的戰局,就因這萬金被奪,而僵持,掛牌免戰…

  至于諸侯之軍外的天子——

  “萬金,就讓那群廢物不敢動了!”

  “還讓楚人占據了大義!”

  天子震怒。

  “皆是小視之人!”

  但震怒之后,靠在席上,左右美人倚靠,天子又笑。

  “罷了,攻楚不在一時,此番親征,寡人必定要滅盡楚人,水澤楚地,以消漢水之恥,以威四海八方!”

  “哈哈哈…”

  “轟隆隆…”

  均國!

  均國國家親自接待了天子使節,此時他戰戰兢兢,望著不斷填補山川縫隙,數以萬計的甲兵。

  這些甲兵筑造堤壩,阻攔丹水與漢水,以形成湖泊。

  而其目的,就是待時機成熟,決堤以淹楚地。

  至于如此大的動作,泄露與否?

  天子在鄾國行祭祀時,動用了太公遺留的本命之器,協之周朝龐大的氣運,以擾亂天機,遮掩此地的行動。

  如此龐大的力量,如今有何國、何人能看破呢?

  即使是臨近圣人的老子,也無法看透啊!

  “使節,不知我均國,何時能幫你此處?”

  均國,此時就處于這堤壩之下,若是決堤,頃刻間就會被摧毀。

  但是沒有天子的命令,他均國哪敢動呢?

  天子使節聞聲,他目光幽幽,望著已經儲蓄了不少水量的水澤之地,目無悲憫,唯有勢利:“今年前半年干涸江湖,此時水暴雨連連,但也不足以徹底傾覆楚地,你均國還需等著。”

  “啊…這。”均國君擔憂。

  這堤壩建得粗魯,完全不是按久年大壩所建,只是一時所用之物,他看得心驚不已啊。

  “哼,伱均國是得了好的。”

  “你們暫時在庸地修養,等此策能成,天子自然會封賞你們,到時升爵也不過是一言。”

  升爵…

  均國君憨憨一笑,眼中滿是期許。

  “呼!”炎熱的暑氣吹到了褒國。

  當有褒谷在聽聞給予他的萬金賠償,在安地悄無聲息地消失之后。

  不由感嘆道:“將鼎送出去,在各方爭奪中,靜觀其變,收獲自己所缺的…”

  這正是當初風允的取長補短之策。

  如今在楚人缺少民心團結,對戰之情的時刻。

  用對于楚國來說,區區的萬金就彌補短處。

  實在讓人驚嘆。

  “利益…一群豺狼。”

  “都是假借我父的死,為自己謀取好處!”

  “只有風子才記得,彌補受害之人,讓我父死也能得其安也。”

  有褒谷淚目,卻聽——

  “君上,褒姒夫人來信。”

  “妹妹?”有褒谷微愣,在褒姒嫁往周室后,就沒有再與褒國往來。

  其一是為避免有人警惕。

  其二是褒姒的無奈,她并不情愿做這個天子的夫人,家書不過是提醒她屈辱的選擇。

  但,褒姒早產,此時已經調養過來。

  “確實,也該看看妹妹的態度。”

  “在父卒后,褒國能安穩,妹妹的貢獻,無可厚非。”

  很快,信件落入有褒谷手中——

  “兄長應允楚國贖罪,而利褒國,是為正確,父若知,必能放心于你…”

  帛書上有淚痕,可見褒姒之痛苦。

  而在帛書上有墨點,隱約可見是為了遮住那個風字。

  其后又繼續書寫:“外界皆傳天外為美色而昏治國事,為美而發兵伐楚,其事謠,天子英勇,何人亦不可逆。”

  這是在暗說,天子并非表面上看見的那般,其心中有自己的決策,要謹慎天子的任何行動,天子不會因為她而改變什么。

  之后又說。

  “申候之女,比我早孕,但此時因我早產孩兒,先一步入宗室之名冊,取名姬伯服。”

  “伯為長也,此時王后對我有怨,也是情理之中,還望兄長送些珍寶入宮,贈之王后,以緩心情。”

  “如此,我代我兒,暫向他的伯父問禮…”

  王后也誕育了一子。

  但因為褒姒的早產,失去了長子伯名。

  此時自然氣惱。

  不過還好,褒姒之子是庶,而王后為嫡,倒是也能安穩。

  此時送禮,看似要送王后,卻是告知有褒谷。

  得到楚國這么大的好處,自然要分潤一部分出去。

  其分潤的對象,自然是與王后等同的天子。

  有禮數在,有褒姒與其子在,天子就不會懲罰褒國。

  看完信后。

  有褒谷恍然。

  但如何分潤,卻是問題。

  “等等,我為王子伯父,送禮與侄,天經地義啊,以此安天子心情,即可。”

  不多時,褒國發聲。

  卻不是為安地的那萬金。

  而是慶賀天子得倆王子,健康順遂,遂分別備厚禮,入了王后宮,與褒夫人宮內。

  另外,以伯父之身份,有褒谷將褒國一塊挨近周國,‘傳說’只要其主仁德,就能年產數萬石的土地,贈給了自己的侄子姬伯服。

  (本章完)

飛翔鳥中文    大周守藏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