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四章:艾城·強勢招降(四千)

  數日后,黎月帶著四萬大軍,鎮守在古艾邊界,身騎巨虎,手握百越刀,嚴陣以待。

  本說五日不交糧,則沖入百越的古艾軍,卻詭異得消弭無聲。

  突然,一甲兵身騎巨狼,從高山上奔下,其高呼道:“煙起!煙起!”

  黎月高舉長刀。

  “進攻!”

  艾城外,風允與安風同騎白狐,來到城外。

  城門打開,四周甲兵迎風允進入。

  在其城墻之上,多南點燃了柴薪,釋放信號。

  “安風族長何必一同前來。”

  風允望向腰間,緊張到,不知放在何處的小手上。

  這白狐一搖一擺間,風允都生怕安風未被伏擊,就掉下去了,以至受傷。

  實際上,安風族長也可自乘一駒…

  風允未說出這句話,只因安風低頭,似在遮掩眉目間的羞意。

  今日她只著便裝,此時騎在白狐上,卻不敢真的貼近風允。

  “風君,那多南是我勸降的,若是詐降,安風如何能讓風君獨自面對萬數的古艾甲兵。”

  望向已經燃起的烽煙。

  風允道:“事已成…”

  此時多南也率甲兵而下,來到風允面前,一下跪在冬雪消融,冰涼的地上。

  “多南先前刺殺風君,如今風君不顧前嫌,還愿招降我古艾之民,多南感激五內,愿為風君舍命而從!”

  “愿為風君舍命而從!”

  城墻周圍的甲兵,其面上帶著饑寒之色,但此時的呼聲嚎亮,似歇斯底里。

  只因…

  在狼煙升起之時,其對面的四萬百越甲兵,紛紛而來。

  在其中,還有十幾車的粟米、稻米,其皆是風允安排。

  這歸降百越的第一餐,就在這艾城中食用。

  “多南起身吧,古艾與百越,其民之安定,才是重要的。”

  “諾。”多南起身,稍微看了一眼風允身后的安風,就準備退至一旁。

  但他突然想到一事。

  “風君,按您的安排,已經讓那些古艾的宗親王族逃離艾城了。”

  風允點頭,騎著白狐向艾城王宮走去。

  “您…為何要放他們走呢?”

  多南遲疑著詢問。

  其又道:“風君莫怪,只是艾王如今是在番邑,其還有萬數甲兵,若是那些宗親王族前往,豈不是放任艾王強大?”

  風允目視左右,看向那些貧苦的古艾國民,那些甲兵還好,有些許糧食,可是城內的國民卻是真的無糧了。

  當初風允招安,也不過是招城外的,如今…

  “這城內大致有多少庶民?”

  多南聞言,緊忙道:“大致有二萬。”

  古艾與百越一般,多為部族,加之征戰,這一城二萬民,也算合理。

  “這些民,一同施粥,之后我會帶回百越的南部,讓他們在那建立新城。”

  “這座艾城,就留給安氏部族發展,其再加一萬原本古艾的甲兵留守,防御番邑古艾國。”

  安風微詫。

  多南蹙眉,開口詢問。

  “風君,安氏有多少民?”

  “六千。”

  “六千,這,不足養活一萬民啊。”多南雖說是統帥,但對生養之道也清楚。

  其百越或者古艾,最少也是十養一兵…

  風允淡笑。

  “安氏在艾城維持基礎,而這一萬兵的糧草由百越管控。”

  “之后南部和瑤部的新城建立完善,再遷些民過來。”

  白狐撲地,已經來到了王宮。

  風允落地,又扶著安風下來。

  “多謝風君。”安風輕聲道。

  有風允給的這段時間發展,安氏能在艾城扎穩腳跟,到時也能少些爭端。

  不過安風也清楚,讓安氏遠離百越核心,也是消磨她對安氏的影響,她畢竟是要去瑤地的。

  噠噠噠!

  百越甲兵入城,那些艾國甲兵被收繳武器,一一看管,同時也開始搭建火堆,熬煮稀粥…

  “風君…”黎月騎著巨虎入宮,跨而落下,急忙奔來。

  “風君,這艾國宮看著可比我們百越簡陋多了!”

  聞聲,風允搖頭道:“古艾方才獨立,在之前,這里是禹越行宮,是不允許艾王居住的。”

  不過…

  “黎月,你安排一些甲兵,去將那些宗親王族,還有宮內的巫醫典籍搬去瑤地。”

  “同時也讓百越城,典籍宮內,拓印一份書籍,帶去瑤地。”

  風允欲讓瑤地潯陽城,成為百越的文化中心,在那開展巫醫傳承,遂準備在潯陽也建一座典籍宮,以作藏書室。

  黎月聽令,瞥了一眼安靜站在一旁的安風,輕哼離去。

  一旁,多南肚中咕咕饑叫,看著米香炊煙,都不由得咽著唾沫。

  “多南統領,去用食吧,之后諸位還需與眾人歸百越去,這艾城,就由早先被招安的那萬數古艾人守衛…”

  “…諾。”

  風允會讓多南繼續看守艾城,因為他是主持這次叛降的統帥。

  而艾城無糧,需百越每五日一供給,其甲兵的親屬也被分入百越當中,其只能聽令百越。

  至于安氏。

  風允會安排安風前往瑤地。

  如此,整個艾地也歸入了百越版圖,其應該算是意外之得,不能說是喜,但得之也會盡力發展,不會忽視。

  半月下來,風允總算是安頓好了艾城。

  其番邑的古艾王多次侵擾,可風允早已經派兵占領高處,占據據點,以此防御,讓古艾王望洋興嘆。

  “風君…”安風半月來,為風允處理雜事,同時也安頓了安氏之人,讓其在這艾城之中占據主要,休養生息。

  “如今艾城內的事務已經處理,最后一批的典籍之書也將送往瑤地,不知風君還有何安排。”

  風允居在一殿之中,處理事務,整合糧草事宜。

  聞聲,將手邊的一卷獸皮交給安風。

  “將此物交給守城的多南,午時你與我就可前往瑤地,此地的公要就交給鄒離先生來操持。”

  安風接過獸皮,也不看,行禮離去。

  而屋外,那鄒離等待已久。

  其帶著鄒衍走進殿內,規規矩矩地行禮,嚴謹道:“風君安。”

  “聞風君之令,余就趕了過來…不知,是將何事交于余?”

  風允以百越國相印,在文書上印下,遞給鄒離。

  鄒離恭敬拿著觀看,越看,其目越不可思議。

  一旁的鄒衍盯著風允。

  風允笑道。

  “衍,你之后就與鄒離先生呆在艾城,治理此地吧,我能教給伱的,已經足夠,之后的學習,就靠你自己了。”

  鄒衍抿唇。

  “多謝風君!”鄒離躬身以禮。

  一城之政,可見風允對他的重視。

  不過,他卻不是為此而來的百越啊。

  “鄒離先生有何求,盡管說,就是。”

  風允只是一思,就清楚。

  一齊國之人,怎么會來百越這樣的蠻夷之地出仕呢。

  他不像是風允,風允隨遇而安,只要是華夏之地,皆為國也。

  鄒離猶豫。

  一旁的鄒衍卻道:“允師,我父是為咒巫之術而來。”

  鄒衍望向自己父親,見其撇開頭去,羞惱卻不阻止,就繼續道。

  “鄒氏,同九黎于之咒也,是九黎中的咒巫之后,不過鄒氏典籍缺失,只余留些占卜之學,我父來百越,也是希望尋求咒巫之道。”

  聞之,風允明白了。

  “我這倆咒,就贈予鄒離先生,以做先生為百越盡心竭力之禮。”

  風允拿出兩塊獸皮,以墨在其上書寫允咒與農咒。

  其文氣蕩漾,可見風允毫無私藏,不過咒在此,其觀看之人能否參悟,卻不是風允能決定的。

  就如巫一一般,得農咒而不識。

  “這二咒,余不會告知其為何意,鄒離先生需自行參悟。”

  “多謝風君。”鄒離面煞紅一片,緩緩拿起桌上獸皮。

  “離愿為百越國行政六年,以報風君之禮。”

  六年…

  風允頷首。

  “那就有勞鄒離先生了。”

  風允起身,將位置讓給鄒離,準備離去。

  “夫子…”

  鄒衍邁步上前,拉住風允的衣袍,他道:“夫子再教我一段時間吧。”

  風允低頭道:“百越之事,有條不紊,我此時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去編總巫醫之學,為百越留下巫醫傳承,或是下地作農,體會農要,教不了你什么。”

  鄒衍搖頭。

  “巫醫不是我的道,但觸及旁內,農要不是我的道,但治國需農,夫子,帶上我吧。”

  “風君,還請帶上衍兒。”一旁的鄒離也拜道。

  見此,風允無奈一嘆。

  “你若覺得跟著我無趣,隨時可回。”

  “諾!”鄒衍笑著應聲。

  如此,不過午時,風允就讓蠻娃安排了車馬,帶著安風與鄒衍,向瑤地而去。

  掃過逐漸遠離的艾城,風允思索著什么。

  一旁鄒衍詢問道:“夫子,為什么不一鼓作氣,滅去古艾呢?”

  風允淺笑,一旁縫補衣物的安風也莞爾。

  “衍啊,山的那頭是山,翻越一山是能證明自己,可你回首去望時,還能看見家中的炊煙嗎?”

  鄒衍恍然大悟。

  攻破了古艾,古艾后面還有姑篾,姑篾后面還有禹越和句吳…

  “古艾與姑篾之間,為同盟,此時姑篾也是需要古艾來抵擋百越與邗國的。”

  戰爭的緩沖國,這能給姑篾更多的反應時間,姑篾攻打古艾是為下策,風允也不確定姑篾的掌權者如何想法,但姑篾若攻古艾,其艾城也能很快知曉消息,不至于讓百越被動。

  “轟隆隆…”

  馬車連軸,第二日,風允也到了規劃的田地。

  大雪消融見半,四周的田野滿是插秧人。

  初春寒冷,可熱情不減。

  風允道:“停車。”

  “嘶…”

  風允下車。

  “風君!”

  風方才下車,周圍就響起了呼喊。

  周圍的農耕國民們,紛紛望來,其一聲高過一聲,恭恭敬敬,其中又夾雜喜悅之情。

  風允讓這些民前來種糧,從不虧待,一日餐食,居住之地皆有,其允諾種稻后分糧,分居,又分田土耕作,其國民皆期盼不已。

  而且風允種稻,以雷澤孕生之術,如同神祇一般,他們怎能不敬。

  風允揮手。

  “風君,老夫是這塊田的田老,您來此可有吩咐?”一老漢搓著手,緊張上前。

  風允安撫笑著。

  “只是見眾人齊力插秧,下車一觀。”

  “各做其事去吧。”

  說著,風允上前,來到田坎邊,伸手去摸。

  溫和,不似冬日之水。

  如此既能讓稻苗生長,也不會寒了插秧之人的身子。

  “雷澤孕生之術,利農之要器。”

  此行欣喜,風允脫去鞋襪,親自下田,那老漢見此,大驚其色。

  “風君,風君,您是國相啊,怎可…”

  風允擺手。

  “讓一嫻熟之人過來教我這插秧之術。”

  風允可不是以身作則,親力而為,以此感動國民,他之所欲學農事,不然紙上談兵,終是淺顯,虛浮而不落實際。

  “唉…”

  一田三留,這百越路上的田地也有區別,風允四處盤旋,也不急于去潯陽。

  每每白日插秧種稻,夜里就以今日所得之農要,寫下農書。

  幾日后在此時不得經驗后,他才離去,前往瑤地的潯陽城。

  潯陽城大,但此時也多是土胚黃墻,多有空地,就是城墻也來不及修建。

  “夫子,我腰酸極了。”鄒衍嘆息。

  “這插秧就這樣疲累,之后農時還要滅蟲,除草,引水,割稻,收稻,打稻,曬稻…怪不得您說農者辛勞,國不可辜負。”

  風允拍拍鄒衍腰部,就見一道青氣入體,鄒衍身軀一軟,只覺舒適。

  “夫子,這是運氣?”

  鄒衍也看過《黃帝內經》,自然知曉運氣之學。

  但知曉和掌握是兩回事。

  “是,也不是,最多只算是氣血疏通,活血化瘀罷了,離運氣還遠。”

  運氣篇,亦可稱五運六氣。

  乃是以,四季變化對人的影響為基礎。

  延伸出不同時節中人體會出現怎樣的變化,以此為醫理。

  其學問廣大,需長時間對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觀察來得出經驗,此時風允也只能以天干地支,其中陰陽五行之變來推斷大概,而不得詳細。

  “嗯?”

  風允微微蹙眉,低頭就見鄒衍伸出小手,摸在風允腰間。

  那小手中涌出一絲微薄的文氣,似乎像模仿風允之前的運氣之術。

  “哈哈…你還是多積累,先成就異人吧。”

  風允揉揉鄒衍的腦袋。

  不過也詫異。

  因為鄒衍的文氣中已經帶上了一絲五行變化之意,雖然駁雜,不得體系,可有就是有。

  可見鄒衍對五行之學,確實有極大天賦。

  “多看看《女媧十月歷》。”

  鄒衍點頭,羞赧著臉,稱諾。

  一旁的安風自從風允使用運氣之術后,就一直注視,聞聲《女媧十月歷》,略有意動…

  “風君,那《女媧十月歷》,可是補天之景所得?”

  當初的傳承,安風也一同有觀,從其名,亦可猜出大概。

  風允點頭。

  “能一觀媧皇補天之景,比之得女丑十法,也絲毫不差。”

  風允說后,又詢問道:“不知安風族長對女媧傳承,可有更多感悟?”

  (本章完)

飛翔鳥中文    大周守藏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