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三章:國運異寶

  艮卦,為周易第五十一卦。

  除此之外,越國的周易六卦中,還有震卦,漸卦,歸妹卦,豐卦,未濟卦。

  其中未濟卦,風允已有,算是重復。

  如此,風允手上就有了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九卦。

  不過暫且領悟的,只有未濟卦與既濟卦。

  而就在風允隨范上士在越國典籍宮內觀書時。

  越民之間,風允的名聲也伴隨著大禹賦徹底傳響…

  “大府,這可怎么辦啊,洪水滔天,今年的糧食…”

  會稽城外,如今舜江河水倒灌,漫入田地當中。

  浩浩蕩蕩,站在高處田埂上遠遠望去,皆是黃泥一片,只剩下些許高山,斑駁青綠。

  “我的田啊!”田埂之上,庶民們匯集,望著黃泥洪流,大哭而鬧,甲兵們紛紛高舉長矛,以作抵御,免得庶民沖撞士大夫。

  “沒有田,我們怎么活啊…”

  庶民凄聲一片,隱隱間,不少人自發地高頌大禹賦,跪拜在地,以作禱告祈愿。

  大府望之,微微蹙眉。

  但看向那倒在洪水之中的粟米,卻是立即動用周身的文力,聚力成勢。

  他為大府,是大宰之下司農是也,主貢收賦稅,對于農事他卻無多了解,此時只能以文氣高頌大禹先賢的事跡,以此來引動先祖力量,調解水患。

  “大禹先賢…”

  說著他的高頌攜帶滾滾文力涌向洪水。

  可他不過二流文力,如何抵擋得了舜江水患,此法不過徒勞,反倒是將洪水激怒,順著田埂席卷而上,竟化作一條黃色巨蛇。

  巨蛇嘶吼,不過剎那就將大府吞入其中。

  其余士人被嚇得后撤連連。

  “大府,大府!”

  “救吾…咳咳咳…救吾啊…哇哇哇…”洪水不斷卷起大府,大府想要掙扎,可水勢洶涌,文人雖有文力,但無健碩體魄,何況他只是普通的文人二流,如何能起。

  只見其被卷向更深更湍急的地方。

  反應過來,一些擁有些許文力的士族想動用文力幫助大府,可他們那連異人都不是的實力,不過是徒勞。

  一士人怒道:“怎沒有武道護衛!”

  先天之下,文道疲弱,武道勇猛,即使是只有些許內息,沒有達到異人層次的武人,只要近身,仗著拳腳兵刃,亦有可能傷害一位文人一流。

  但此時此地沒有武人護衛。

  奉命前來的甲兵們慌亂無主,這里不過是會稽城外不遠,誰能想到會有危險。

  那些武士護衛都隨著士大夫前往越國別的城池去也。

  若是大府出事,他們如何交代,一位大夫的死,足夠他們受刑的,隨即好幾位甲兵抓著繩索,順著跳入水中,去打撈大府。

  “咕嚕嚕…”不少的甲兵都被洪水吞噬,再也起不來。

  等不多時…

  “大府,大府卒了!”

  下水后僅剩的甲兵將大府撈起,可大府口鼻中早已灌滿了沙土,腹部鼓漲,氣息全無。

  “大府啊!”那些剛才還氣焰囂張的士族立即撲向大府的尸首,作悲傷狀。

  但這時洪水依舊,兇猛地卷起波濤,沖擊田埂。

  士族們顧不得其他,不斷后退。

  大府的尸首再次卷入洪水當中。

  而那些來不及躲閃的越民們,也紛紛被卷入。

  “先祖啊,息怒吧!”只聽一聲高呼。

  就見三位披發文身,手持三尺竹節,面目染上奇特花紋的古怪老人狂奔而來。

  “是大巫!”

  “大巫,救救他們啊!”越民哭喊。

  “讓開,讓開!”

  “先祖息怒啊!”那大巫邊說著,邊手舞足蹈,以竹節為樂,吹之如嗥。

  不少越民見之,都紛紛跪拜。

  一大巫道:“下水救人!”

  隨著三位大巫的巫舞,周圍的水勢變緩,但這樣的水勢,還是無法下人。

  之前是為救大府,此時越民掉入,那些甲兵卻是少了沖勁,都躊躇不已。

  “讓我下去,我孩兒掉下去了!”一婦人抓起麻繩,跳入水中。

  接連不斷,越來越多的越民下水救人。

  “夏之大地,河圖為堤…”有人高聲頌起大禹賦,嘶聲裂肺。

  而隨著田埂之上的人高呼,加上三位大巫的巫舞,那大禹賦之聲竟然緩緩凝聚出一道虛幻的身影。

  其雄渾偉大,高立半空。

  “帝禹先祖!”

  “是帝禹!”

  “嗡!”帝禹虛影揮手,卷起一陣風聲。

  就見風過洪水輕,竟然有了一絲平穩。

  這讓下水救人的越民們安然無危,將落水之人皆救起。

  三位大巫對視,皆感不可思議,隨即也高聲以大禹賦為歌,巫舞其間。

  如此,那田埂之下的洪水越發穩定,恍若一禁止之湖。

  不約而同,越國每一處城池外,那些士大夫或者巫者都發現了大禹賦壓制水患的力量。

  紛紛與越民高頌之,利用其力量鎮壓水患。

  而遠在會稽城內,越宮典籍宮內的風允,心有所感,將懷中收好的大禹賦拿出,他只感外界有無數光點飛來,融入這大禹策當中。

  而大禹策之上的文字,泛起了金光。

  “了不得了,司徒,你這大禹賦,將成國運異寶也。”

  風允將賦放在矮桌上,打量那不斷涌來的光點。

  “國運異寶?”異寶,承載其主之道也。

  或文或武,或是國運與煉氣士,皆可成就。

  同時也可被其主納入己身,成為護道之物,也就是本命之器。

  就如同大禹九鼎,是大禹用奇物打造,雖是為后天之物,但卻承載大禹的道,也是其護道之物。

  后來大禹又將此九鼎化作夏朝國運之器,承載一國之運,成為國運異寶。

  除卻國運異寶外,還有文道異寶,武道異寶,仙道異寶。

  此先風允所作的共戚策就是文道異寶的一種。

  “這些光點是?”對于異寶,風允卻所知不多。

  范上士道:“司徒應知曉,文人所做之言,需落實而下,方才能展現其力量,不然只是空談罷了。”

  聞言,風允頷首,以示認可。

  這也是風允不需要共戚策的原因,作策而無用,是為廢帛一張,只有共戚策施展落實,方能從施展的過程中印證其力,獲得文道認可。

  不然…他隨時重寫一份,與未曾施展的原版,無多二樣。

  范上士繼續道:“人心所向,國之所望之物,自然就是國運異寶。”

飛翔鳥中文    大周守藏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