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58章胡庭安在?

  第758章胡庭安在?第758章胡庭安在?

  霍峻在家里享受了幾日的幸福時光,終因出征日期臨近,不得不離開溫柔鄉。

  十月一日,劉禪下詔出擊鮮卑,拜霍峻行大司馬事,領兵十三萬,兵分三路并進。

  西路以涼州都督王平為主將,靈武太守鄧芝為副將,率兩萬五千人出河西,策應主力大軍。

  中路軍以驃騎大將軍陸遜為主將,都督施然、廖化、胡薄居姿職等漢胡將領,率兵三萬五千人,出西河直取河南。

  東路軍由霍峻親統七萬大軍,都督龐統、蔣濟、魏延、霍范等將,兵出雁門,目標直指鮮卑王庭。

  出征之日,劉禪、諸葛亮率群臣文武迎送霍峻至渭水。

  十月下旬,霍峻率禁軍先至太原郡,并在晉陽停留匯合各部兵馬;十一月,龐統、霍范率河北邊兵至晉陽,七萬大軍齊聚太原。

  晉陽,汾水畔。

  漢軍將士沿著汾水兩岸下寨,其營綿延數十里,人聲鼎沸,馬嘶旗揚,聲勢格外浩大。

  在蔣濟的帶領下,霍峻披甲巡視騎軍。卻見騎軍在將校的帶領下,來到汾水河畔,為戰馬洗刷身上污垢。

  望著忙碌的騎卒,霍峻問道:“蹄鐵、馬鐙二物可有普及下去?”

  “除胡騎外,國中漢騎皆有裝備!”

  蔣濟說道:“經多年操練,不少漢騎騎術不弱胡騎。其中漢軍甲騎格外精銳,非凡騎所能擋。”

  馬蹄鐵、雙邊馬鐙二物在漢魏爭霸的中后期,經霍峻的要求,已經在下放到漢軍中,考慮到技術傳播問題,雙邊馬鐙僅準許精騎使用。

  在北伐過程中,霍峻與滿寵陣戰時,龐德之所以能以五步射面的戰術擊破魏騎,其中則有雙邊馬鐙的功勞。

  馬蹄鐵的話,更多是應用于戰馬奔波過程中,減少了馬蹄的損傷。南漢北伐中原,軍中戰馬轉戰千里,因馬蹄問題而導致的戰馬減員狀況,將大大減少。

  在天下一統之后,為了發展騎卒,雙邊馬鐙與馬蹄鐵早已在騎卒中普及。單邊馬鐙到雙邊馬鐙的發展,讓漢騎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至于騎兵三大神器中的高橋馬鞍,其實在東漢已有出現,并在漢末普及開來,故漢魏兩國才能發展出甲騎。

  其中有件趣事,霍峻對能減少戰馬消耗的馬蹄鐵格外看重,然與鮮卑人有了解,才發現馬蹄鐵早已在鮮卑部存在。只不過鮮卑因缺乏鐵器,故用草、木為代替品,以減少馬蹄的消耗。

  實際上,南北朝時期為何鮮卑人強盛,重要原因之一,即鮮卑人得到戰術紅利。如高橋馬鞍在漢末普及,雙邊馬鐙由北朝更新出來,馬蹄鐵由鮮卑人發明。

  當中原漢騎衰弱時,鮮卑人整合起騎兵三大神器,借助中原高超的鍛造技術,發展出衍生到巔峰的具裝甲騎,并將騎兵戰術往前推動。

  霍峻之所以敢出擊鮮卑,與漢騎率先集齊三大騎兵神器有關。有底子的漢騎集齊三大騎兵神器之后,在具備中原甲兵的加持,平均單體戰斗力遠超胡騎。

  巡視檢閱一番,見漢騎盡數裝備上三大神器,且不少騎卒能輕松騎射,霍峻滿意許多。

  指著散落在各處的騎軍,霍峻說道:“今出塞擊胡,首重騎卒,次用車陣。子濟當督促騎卒操練,核驗騎卒糧輜,及馬匹健康。”

  “諾!”

  在霍峻與蔣濟交談中,侍從趨步來報,說道:“相國,軍中各將校已至大帳,今等候相國吩咐。”

  “好!”

  霍峻停止了檢閱,說道:“今且回去軍議,商討出擊軻比能事宜!”

  少頃,霍峻與蔣濟騎馬至中軍,在侍從的唱名下,披甲按劍,直入大帳。

  之前雜鬧的大帳頓時安靜下來,并齊刷刷向霍峻作揖行禮。

  “末將拜見相國!”

  霍峻環視帳中諸將,笑道:“孤與諸君許久未見,可還記著孤之軍令?”

  “謹記在心!”

  龐統率先答話,說道:“相國雖久不統大軍,但我漢軍襲相國之令,從未改之。”

  “如此便好!”

  霍峻欣慰點頭,說道:“天下承平雖有數年,但幸諸君未有懈怠。”

  “且坐!”

  在霍峻發話下,諸將這才敢坐到胡椅上。

  “孤初至北疆,尚不深明形勢,可有熟悉邊事者,為孤與諸將軍介紹?”霍峻神情溫和,問道。

  帳中沉寂幾下,田豫起身出列,說道:“豫任雁門太守多年,愿為相國介紹鮮卑軍情。”

  “善!”

  田豫走至河套輿圖前,指點說道:“稟相國,軻比能為鮮卑單于,其王庭設在成樂,云中舊郡中,鮮卑常以敕勒川稱之。”

  “軻比能治鮮卑,沿襲鮮卑舊制,分三部治漠南。西部大人為竇賓,因軻比能勢大故臣服之。中部雖由其女婿郁筑鞬統率,但實際由軻比能自統大部。”

  “東部大人由軻比能親弟鞠去源統率,統御遼東諸胡;軻比能為征西域,又命三弟苴羅侯為西域大人,今屯于居延海周圍。”

  “另外軻比能發五萬騎平漠北,其子暾偉則率萬落部民留治漠北,余部盡數回漠南避冬。”

  “據以上布置觀之,今軻比能治下有近二十萬胡騎,勢力遍布東西,其中以中部王庭勢力最為強勁。今幸漠北胡部初降,軻比能尚不足以用之。”

  聽著田豫的介紹,諸將的臉色不由嚴肅起來,勢力如此龐大的鮮卑部落,可不好解決。

  似乎看出了諸將的憂慮,霍峻神情輕松,說道:“軻比能虛治大漠,胡部看似雖眾,但不過為烏合之眾。如以西部而言,西部鮮卑竇賓雖為大人,但治下胡部多離散,難以聽其統一管轄。”

  “東部鮮卑大人鞠去源才略粗寬,搶占幽州肥沃草場,逼慕容、段、宇文三部遠走遼東。如軻比能兵敗被破,遼東三部鮮卑當會起兵,為我朝所用。”

  “至于西域、漠北二部,今值深冬,遷徙不便,難以顧及中部,更不足為懼。故當下之敵,唯中部鮮卑及軻比能王庭爾!”

  游牧民族雖長于機動,但集結卻不如農耕民族方便。農耕民族因有糧草積蓄,征發徭役運糧,故可以十幾萬大軍云集,甚至維持多月,而不變革地點。

  游牧民族因有大量馬群,他們若是集結起來,單一的草場維持不了多久,就會被馬群吃光。

  因此游牧民族在面對農耕民族北伐時,除非提前熟知對方的進軍路線,否則常常會慢上一拍。故他們最常用的戰術,則是誘敵深入,以便他們集結兵力,與深入的漢軍決戰。

  相反,游牧民族南犯中原王朝,因提前征召好,常能輕松入寇。至于中原王朝為何不能提前防備,除了情報傳遞困難外,則是因游牧民族的機動性,一旦受阻,他們常會更改進犯路線。

  今霍峻之所以選擇在冬季出兵,除了趁軻比能不備,以及王庭在漠南外,還有看重游牧民族難以在冬季提前集結。

  歷代北擊游牧有所建樹的名將,無不是掌握了游牧民族的弱點。

  如以藍玉撲魚海之戰,即便北元得知大明北伐,但因游牧的天然弱點,依舊無法提前集結大軍。反而被藍玉打聽到王庭所在地,出騎卒奔襲王庭。

  反觀嶺北之戰,因大軍動向被北元得知,失去了先手優勢,中了北元孤軍深入的計策,最終慘遭兵敗。

  故而中原打游牧部落,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必須利用好先發優勢。

  “國讓能否詳細介紹軻比能王庭,與中部鮮卑情況。”霍峻問道。

  “諾!”

  田豫繼續指著輿圖,分析說道:“相國,在王庭周邊有五六萬落部民,如遭我軍進犯,軻比能臨時可召五、六萬騎,多有精銳兵馬。”

  “但王庭僅有萬余落,之前在成樂駐扎。如從雁門出發,奔襲數百里,大軍可直取成樂。”

  “之前在成樂駐扎?”

  霍峻品讀了下這句話,問道:“國讓以為軻比能將王庭另遷徙他處?”

  “正是!”

  田豫指向坐在人群中的步度根,說道:“據歸漢單于言,依照軻比能性情,其常雖將王庭常駐云中舊郡,但為防備漢軍突襲,故常常變更王庭位置。今我軍至此,軻比能不會不遷王庭。”

  霍峻蹙眉而思,問道:“如以國讓與單于之見,軻比能會遷到何處?”

  “這”

  田豫面露難色,說道:“朔方土地廣袤,肥沃草場眾多,胡虜遍布其中,今豫實難判斷。但唯一可以判斷,因軻比能王庭部民眾多,其當會沿河遷徙,且應會在云中郡內。”

  “為何一定在云中郡內?”龐統問道。

  田豫指著輿圖解釋,說道:“定襄毗鄰并州雁門,且多山間谷地,不利大軍集結開展。五原背山臨水,不利軻比能召集大軍;云中地廣,部落眾多,如聞漢軍動向,便于征召部民。”

  “云中郡?”

  霍峻微瞇了眼,饒有興趣的念叨了聲。揣測他人戰術,并制定出破敵方案的過程,這是屬于霍峻的樂趣。

  “來人,上呈云中細圖。并命斥候出塞,看能否探尋到軻比能王庭所在。”

  “諸部依照計劃休整,等候軍令。”

  “諾!”眾人應道。

  ps:最近編輯要求我延期到8月10號完結,因劇情故事線只到月末,所以才一直沒補更或加更。

  但考慮欠更狀況,以及最近增加的劇情,明天三更補上。2012(wangshugu)

飛翔鳥中文    季漢大司馬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