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39章反客為主

  Hi,賬號:夜間季漢大司馬周府:、、、、、

  建安二十三年,十一月。

  關羽屯兵魚梁洲,困襄陽,圍樊城。

  閻行雖是西北勇武之將,但畏關羽兵鋒,不敢臨近樊城扎營,唯屯兵于偃城下寨,等候主將于禁的到來。

  半月后,奉曹操之命,統五軍南下為援的于禁,終至偃城,與閻行匯合。

  偃城,魏軍大營。

  大帳中,卻見于禁捋短須而踱步,其身形精瘦,面容威重,令人難以親近。

  “彥明,今樊城形勢如何?”

  閻行坐在交椅上,說道:“將軍,關羽率大軍攜勝而進,困襄陽,圍樊城,其聲勢浩大,時麾下有三萬之眾。末將帳下兵少,恐遭敵擊,故不敢輕進樊城,唯屯兵于偃城,以為牽制之用。”

  于禁踱步緩行,說道:“此行南下,陛下叮囑曰,‘關羽智勇雙全,令我軍切勿輕敵,可勝則取之,不可勝則宜慎戰。’將軍顧慮全局,現形示威于敵,是為上策。”

  閻行領兵作戰多年,作為韓遂帳下的大將,又曾險殺過馬超,除了勇武外,還有不錯的戰術軍略。

  他率大軍來南下,得見關羽兵鋒正盛,且兵馬眾多,深知不可力取。故而閻行直接將自己行蹤暴露出去,并宣言于禁將大軍不日來援,以為牽制關羽用兵。

如他之意,見閻行如此這般,又考慮到曹仁、牛金守城,關羽放棄了強攻樊城的念頭,轉而修繕起營壘,欲用工事圍住樊城,繼而統兵與于禁作戰  于禁偏頭看向閻行,問道:“今襄樊二城形勢如何?”

  閻行答道:“據車騎將軍所派斥候言,襄陽兵有五千,是為章陵太守呂常坐鎮,城中有屯糧可支兩年之用,無斷糧之險;樊城有兵三、四千人,糧草可支七月,由曹車騎與將軍牛金固守。”

  說著,閻行走到襄樊輿圖旁指點,說道:“關羽屯兵于魚梁洲,分七千步騎于城南下寨,斷絕襄樊二城聯絡。時叛賊傅方以書信招南鄉舊吏,南鄉郡縣多有騷動。”

  于禁捋著短須,說道:“關羽用兵悍強,有取襄樊之志,欲動搖荊襄各郡縣,以為內外呼應。然關羽之弊在于兵寡,其以三萬之眾,分兵困南圍北,縱有舟舸之利,卻也難消其兵寡之弊。”

  頓了頓,于禁說道:“我欲趁水賊援軍未至之際,率軍士南下,挫關羽兵威,以解樊城之圍。縱難破關羽兵勢,亦可鼓舞樊城軍心,送糧輜入城,是為久戰之用。”

  “將軍之語,合乎兵家之策。”閻行拱手說道:“行愿從將軍之令。”

  于禁露出笑容,說道:“某素聞將軍善將騎卒,今水賊上岸進犯,是為魚入淺灘。今欲挫關羽聲威,需賴將軍統騎卒蹈之。”

  “諾!”

  用騎卒對付上岸的步卒,及那缺少騎卒的南漢,不能說百試百靈,但卻可說是明智之舉。

  于、閻二人匯合,將七軍三萬之眾南下,直撲圍困樊城的關羽所部。

  樊城雖與襄陽隔江而立,但實際上樊城并不是緊挨著漢水建造。故而在樊城以南,漢水以北有一狹窄地帶,是為樊津,用于聯絡襄陽之用。

  關羽進圍魚梁洲后,首件事則就是派士仁、趙累占據樊津,切斷二城之間的聯系。

  故而于禁、閻行率步騎南下,其自然首要去奪漢樊津,或是將關羽驅除出魚梁洲。先解樊城之圍,繼而打通與襄陽的水路交通。

  十二月,于禁、閻行所將七軍,行至樊城北扎營,與曹仁取得聯絡。

  次日,于禁、閻行起七軍精銳,進攻樊津營壘。

  于禁、閻行二人率步騎兩萬,分三面圍攻樊南營壘。然二人是為宿將,并未直接發兵猛攻,而是修筑起長壘,嘗試反包圍樊南營壘。

  大帳內,關羽與留贊、周倉、關平、馬良等人商討軍事。

  “報!”

  斥候趨步入帳,打斷眾人的討論,拱手說道:“啟稟君侯,于禁、閻行二人率步騎兩萬,分三面圍攻樊南營壘,軍士進圍三層,分筑長壘,似乎有久圍樊南營壘之意。”

  此語一出,帳中多有議論之聲。

  關平不解于禁其意,問道:“父親,于禁不攻樊南營壘,反而修筑長壘是為何意?”

  “對啊!”

  留贊多有迷糊,說道:“不破樊南營壘,何以通樊津?不通樊津,何以與襄陽聯絡?于禁之術是為何意?”

  對于二人的疑惑,關羽眼睛微瞇,威色頓升。

  捋著黑白參差的長須,關羽冷笑說道:“于禁之舉是為反客為主之策,分筑長壘,反圍樊南。待長壘筑成之時,樊南營壘則難危及樊城。今下于禁必觀我軍動靜,施以方略對之。”

  說著,關羽推測說道:“樊南低洼,凡漢水大盛之際,常淹沒樊南。今于禁之策,是有逼我軍撤離,不攻而自下樊津之意。”

  不得不說于禁聰明,面對關羽的圍城打援,他反手將樊南營壘圍住。一旦樊南營壘被圍住,則就失去了威脅樊城的作用。關羽對樊城東、南兩面的包圍,則瞬間被瓦解。

  且樊南地帶低洼,雨季之時,漢水常會淹沒樊南。今下于禁不急不躁,選擇修筑長壘,既有消除樊南營壘的威脅,又有借漢水逼士仁挪營,不戰自下樊津之意圖,可謂一石二鳥。

  關羽從榻上起身,感嘆說道:“于禁行陣三十余載,久歷戰事無數。今之策略意義深遠,果為曹操所重之大將。”

  人總是在對抗中進步,仗打了二、三十年,不僅關羽、張飛有進步,曹魏的于禁、夏侯惇等將都在進步。畢竟于禁能被曹操所器重,總有幾把刷子。

  “既如父親所言,于禁筑以長壘,有反客為主之意,那我軍將何以對之?”關平問道。

  “何以對?”

  關羽瞪了眼懵懂的大兒子,加重語氣說道:“今于禁修筑長壘之舉,除非出兵毀之,則無他法可破!”

  對于大兒子關平,關羽多有怒其不爭之感。

  跟了自己十幾年,關平在軍略上幾乎是不開頓。以關平之才,關羽自感其僅能為將,聽命主將從事,無法單獨領軍作戰。

  反觀其弟關興,年少有識,飽腹經綸,深得軍師諸葛亮所器重,張昭更是盛贊關興日后能位列三公。

  得到這么多人賞識的關興,今年就被蔣琬舉薦為孝廉,并被劉備拔為侍郎,行走于宮府之中。

  蓋是感受到關羽的心情,關平悻悻而笑,說道:“小子淺薄,多謝父親教導。”

  “君侯!”

  馬良拱手說道:“于禁將七軍來襲,我軍分屯南北,敵眾我寡,今下當不可力戰之。以良之見,何不如向大王求援。及援軍兵至,合軍擊之,則于禁必敗!”

  關羽手按劍柄,淡然說道:“于禁修筑長壘,我軍若是不戰,不僅有傷軍心,且還大漲賊軍士氣。今出營擊之,或雖不敢言大勝,但卻可破敵筑長壘之計。”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周府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

飛翔鳥中文    季漢大司馬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