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界島戰爭
第一百三十一章世界島戰爭第一百三十一章世界島戰爭←→:
第131章世界島戰爭
“而等這個資源有限的荒島,進入了名為戰國的時代,由于資源的減少,而且島上的人口開始繁衍增多,為了爭奪資源,島上的人們開始不擇手段了一旦發生關鍵資源爭奪,那就是全家老少齊上陣,而且俘虜了對方就要直接斬殺,免得浪費自己的資源。”
“在這種集權體制的總體戰里,春秋時代文質彬彬的禮節不復存在了,真男人一對一也不復存在了,而是開始了比爛時代。誰最沒底線,誰家打架的時候女人去揪頭發、孩子去咬人手,就能獲得集權體制的總體戰的更大概率勝利。”
朱高煦當即說道。
“所以才有了長平之戰人屠白起一戰坑殺四十萬趙軍!”
姜星火給予了肯定,同時說道:“這個資源有限的小島上后來發生的故事,我就不繼續講下去了,舉了兩個時代的例子能聽明白就行,免得一直講下去,你們覺得我在浪費你們的時間。”
“所以回歸剛才的問題。”
姜星火問道:“集權體制的基礎,是人均資源,而且是有限的人均資源,這一點你們能理解了嗎?”
“明白了。”李景隆說道,“如果不是一個孤島,而是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那么人們不用為有限的人均資源發愁,天然地,也就不愿意接受集權體制。”
“換言之,集權體制的產生,就是因為在資源有限的孤島上,為了戰勝對手爭奪資源。”
“嗯。”姜星火笑著說道,“雖然一開始,可能只是為了合作修一條小水渠。”
“那伱們現在再看一眼,我在沙田地上劃得這塊地方,是否看起來也是一座孤島,或者說,很大的孤島呢?”
李景隆和朱高煦看向了地面,當看到華夏的山川河流時,一時之間,竟然屏住了呼吸!是啊!
被四面阻隔的華夏,難道不就是一個巨大的孤島嗎?“現在跟我來看新的視角。”
姜星火指著他們看到的華夏地形圖,用手指在北面畫出了一條橫線,又用圓圈把它包圍起來,說道:“這里就是蒙古高原,而蒙古高原顯然不是讓華夏突破孤島困境的好選項。”
他伸出手指,指向了西面遠處的一串山峰:“這是高原中的最高山脈,那座雪山的北面是我們唯一繞過去抵達天竺的辦法。而從這個位置爬坡的話,會經歷幾次轉彎,并且要穿過一片極為險峻的峽谷幾個冒險者或許可以這么走,但無疑是不適合大規模交流的。”
姜星火指向了稍稍靠北的另外一個方向:“至于絲綢之路的舊路,正如之前所說,因為年降水量線的移動,原本作為補給點的樓蘭等國,早已湮沒在了黃沙之中,因此也不適合突破孤島困境。”
“東面的大海就不必說了,日本便已經是我們已知的極限,更遠處的大陸,也就是之前上策里所提到過的,唯一的缺點就是沿途都是沒有補給點的,暫時也不做考慮。”
姜星火的手指,重重地頓在了南面的海上,那里,他畫出了平行的兩個狹長島嶼。
“馬六甲海峽!”
緊接著,姜星火又畫出了天竺的樣子。
“來,都起來。”
朱高煦和李景隆在姜星火帶領下,轉了個半圈,而當他們站到新的位置,新的視角時,恍然大悟!<天竺
橫斷山馬六甲<華夏
高原橫斷山脈馬六甲海峽,就像是一個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一樣,橫亙其中!
而如果說華夏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孤島,那么隔絕它的,就是這一連串的地理屏障!而其實只要換個視角,就能突破華夏的孤島困境!但在此之前,從未有人這樣看待過這個世界!這次,睜眼看世界!
兩人呆了半晌,方才從震撼的狀態中緩過神來。
李景隆蹙眉問道:“可是,如果按姜郎之前所說,集權體制的基礎是有限的人均資源,那如果發現新的孤島,兩個孤島間可以往來,不就意味著資源不再那么貧乏,集權體制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嗎?”
“不不不,你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姜星火套用了前世很著名的一句話。
“在天竺人的最后一滴血流干之前,大明帝國絕不會崩潰。”
李景隆愣了愣,旋即醒悟。
作為華夏這個孤島的人,他們占領新的孤島,過程絕對不會和平,手段也絕對不會仁慈,所以,兩個島本來就是對立的,而對面那個島嶼也注定不會得到平等的對待。
既然他們是掠奪者,那還在乎什么呢?
自然是到另一個島上繼續維持集權體制啊!
而本島的島民,雖然會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獲得了對面的資源,會覺得不再在本島需要集權體制。
但問題是。
——本島的集權體制才是島民能占領對面島嶼的基礎!
如果本島無法維持集權體制,那么失去了集權體制支持的島民,是無法在對面島嶼立足的!本島的島民通過掠奪獲得了更多的資源,通過殖民減緩了本島的人地矛盾,生活變得更好了,反而厭惡了給他們帶來這一切的舊體制,或許會想著在廟堂體制上搞點新花樣,但是只要保持著足夠的危機.事實上,世界島戰爭從來都不缺乏覬覦者和追趕者,那么在持續的危機環境下,島民們依舊會一致擁護集權體制。
這就是大英為什么能以帝國的身份,來維持全球殖民的原因。
殖民地和自治領的島民,真的需要一個女王嗎?
從心理上,他們不需要有個人騎在頭上,自由不香嗎?
但從實際上,在面對多島競爭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本島的統治者和軍隊的保護及幫助,他們在外島上,是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的。
所以,哪怕心里不愿意接受集權體制,但他們必須接受且擁護。
可李景隆想了想后,繼續問道。
“但這畢竟是兩個島,如果人口增多,人均資源還是會不夠啊。”
“而如果這種島嶼越來越多呢?”姜星火看了眼他說道,“如果有的島嶼產香料,有的島嶼產糧食,有的島嶼產原料,大明如果可以控制絕大部分的島嶼,還會有人均資源的不足的憂慮嗎?而即便是人均資源比較多了,可由于是世界殖民,還是要依靠強力的集權體制國家,不是嗎?”
李景隆覺得姜星火說的沒什么錯,但總覺得有些說不上來的意味。
大約是看出了對方的疑惑,姜星火繼續道。
“我先給你們下個結論吧。”
“同樣是集權體制,同樣打之前在孤島上打過的總體戰。”
“控制多個島嶼資源富集度高的國家,一定能戰勝控制孤島的國家,無論這個控制孤島的國家集權體制有多么強大,力量看起來有多厲害。”
事實上,這便是海權和陸權的區別。
也是開放資源系統與封閉資源系統之間的區別。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已經用無數猛人的慘痛失敗證明了這一點。
路易十四、拿破侖、魯登道夫、小胡子,即便你的戰斗力在孤島上無敵于世,在外面也能一個打好幾個,但孤島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
有限的資源進行總體戰,就不得不陷入到配給制的惡性循環里,因為資源不夠所以要配給,配給了你會發現資源還是會越來越少,然后降低人均配給,然后.強大的堡壘,總是從內部瓦解的。
陸權孤島對抗海權群島,就是這個下場。
你明明用盡了力氣,勒緊褲腰帶作戰,但最后卻絕望地發現,對面的人越打越多,死了一批還有一批,而且吃的越來越好,裝備越來越精良。
這便是由于,對方控制了大量的島嶼,所以手中資源的富集度極高,一開始開片的時候,對方輸再多次都沒關系,你取得多么輝煌的勝利也然并卵,除非能直接奪取對方的主島,否則不同的資源,譬如人員、糧食、藥材、武器等等,就會從各個島嶼海路運輸到主島,繼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兩人坐高鐵上八小時玩手機打游戲,誰撐不住誰叫爸爸,人家有充電寶你沒有,一盤一盤打下去,縱使你水平高一點,看著逐漸變紅的電池量,心里不慌嘛?
“你們可以理解為,世界是由很多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的,而目前的世界,還處于蒙昧的、互不聯系的狀態。”
“這種狀態,跟春秋時期各個城之間聯系薄弱是一個道理。”
“而同樣,就拿我們華夏的例子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探索的田地注定越來越多,未知的田地會越來越少。”
“同時,從各個島嶼出發的人們,為了爭奪關鍵的島嶼和資源,又必將爆發戰爭。”
“這種戰爭,就如同戰國時代各國的總體戰一般。”
“不擇手段,只求勝利!”
這就是真實版的國家吃雞大賽。
誰先從舒適圈里意識到需要走出去這一點,誰就能獲得先發優勢,拿到能好的裝備更多的血寶,進而積累更大的優勢。
朱高煦忍不住問道:“那現在的大明在整個世界的島嶼群里,處于什么狀態呢?”
姜星火的回答讓他們微微有些驚訝。
“最強大的狀態。”
本來,這就該是大明子民的心態,但被姜星火打擊的多了,兩人反而有那么一點不確信了起來。
所以聽到這個答案時,兩人竟是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姜星火解釋道:“大明擁有著最好的初始島嶼之一,同時也處于世界的一端,對周圍的島嶼也有著一定的探索,因此,此時的大明,在任何層面上來看,都是最強大的狀態。”
“但是。”
姜星火的轉折終于來了。
“這種短暫的強大注定維持不了多久。”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人能換個角度去審視這個世界,而大河文明天生缺乏海洋文明的冒險精神,所以在本島的情況還過得去的情況下,是沒有人愿意冒險探索別的島嶼的。”
“而其他國家不一樣,他們的初始島嶼情況比大明差得多,又同樣面臨著人地矛盾,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向外探索、掠奪、占領其他島嶼。”
“兩個島嶼、三個島嶼、四個、五個、六個,這些綁在一起,都不是得天獨厚的大明本島的對手。”
“那如果是十幾個、幾十個、上百個綁在一起,大明以一島之力,還能對抗嗎?”
姜星火的靈魂疑問讓他們不由地動搖了起來。
是啊,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大明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嗎?
畢竟世界有多大,到目前為止,哪怕是西征數萬里之遙的蒙古人,也并沒有得到答案。
“所以,大明絕對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趁著自己還是最強大的,勇敢地走出去,只要走出去第一步,后面哪怕走的勉強、走的踉蹌,也終歸是向著正確的方向走的。”
“唯有如此,大明才能控制更多的島嶼,形成良性循環,繼而舒緩本島的人地矛盾,這在之前已經跟你們講過。”
“這就如同春秋時期,在大家還缺乏動力對周圍探索時,卻依舊有一個國家,率先啟程,率先獲得更多的田地,那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將獲得極大的先發優勢,這種先發優勢會累積到戰國時代。”
“獲取的島嶼越多,自身的人地矛盾越小,同時擁有的資源富集度越高!”
“世界島的戰爭,是一場最為殘酷的資源爭奪戰。”
“落后者,必將被先發者欺辱。”
“大海,從來都不應當是我們邊界。”
“而是新的開端!”
隔壁密室,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們陷入了沉思。
之前他們最為擔心的,無非就是下西洋會動搖大明的集權體制。
而他們.除了道衍吧,都是從內心深處,不愿意大明的集權體制受到動搖的,畢竟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一切權力、地位、財富都來自于現行體制。
但當他們明白下西洋并不會,或者說在未來很長很長的時間內,都不會對大明的集權體制造成根本性影響的時候,便對這個擔憂放下心來。
姜星火說的是有道理的,作為本島的力量延伸,任何投放到占領、掠奪、殖民其他島嶼的人們,即便是有著自治和自由的傾向,在面對該島的內外部危機,也就是本地人的反抗和其他對手的覬覦時,依舊會擁護集權體制。
同樣,這也不僅僅是體制的問題,還關乎到了華夏這個孤島的本身存在。
正如姜星火所說。
落后者,必將被先發者欺辱!大明想成為這個落后者嗎?
對于這么這群以天朝上國心態自居的統治者來說,當然是不想的。
沒有誰想從傲立于世界之巔的第一強者,慢慢變得落后,被從前眼中不值一提的人毒打。
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姜星火的點醒,大明的這種心態,恰恰限制了向外探索的欲望。
畢竟,在華夏這個孤島混的好好地,周圍還有幾個小島可以鄙視,自身處于鄙視鏈最頂端,干嘛要去外面呢?
從實際的角度出發,他們也當然可以裝作不知道。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嘛。
但是,事情的關鍵在于,朱棣不是這樣的人。
以朱棣這種蓋世猛男的性格,既然知道了,那就不可能裝作不知道,他怎么可能為了偷懶,看著日后的大明被別的國家欺辱呢?須知道,朱棣如果是個貪圖安逸喜歡偷懶的人,那么他壓根就不可能發動靖難之役,也不可能坐在這張龍椅上。
即便是沒有姜星火的這套理論,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朱棣為了后世兒孫,也為了自己的不世之功,依舊會選擇五次親征漠北,甚至駕崩在了回師的路上。
若是別的皇帝,哪會舍得離開皇宮這個安樂窩,親自帶兵去草原上跟已經被打怕的蒙古人玩命?為的就是朱棣的人生信條。
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如今姜星火已經點出了“世界島戰爭”這個概念,而進取心極強的朱棣,正好又對下西洋很感興趣,那么目光由陸地轉向海洋,自然是在正常不過的結果。
朱棣看向鎮遠侯顧成,語重心長地說道。
“大明,以后要逐漸從陸地轉向海洋,這也是朕認為能保持勛貴集團不斷自我造血,避免墮落成熬鷹斗狗的紈绔子弟的唯一途徑。”
“畢竟,大明不能永遠重復開國和靖難,卻必須重復每三年一次的科舉。”
“如果不想讓文官士紳階層,在朕和朕的兒子死后把持天下,那么維持并培養新的勛貴集團,就是唯一的辦法。”
“在以后對其他孤島的掠奪中,朕有意同樣視為軍功,最高給予封爵的賞賜,這樣就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勛貴。”
“顧老將軍,你能理解朕的意思嗎?時代.變了。”
顧成的面色并沒有什么震驚至極、驚駭欲死、震撼無比之類的小白文中常出現的神態描寫,他的神情無比堅毅,作為職業軍人,作為朱棣的總參謀長,他完美地理解了大明征北大將軍的戰略轉變。
顧成只是捶胸說道。
“吾雖年邁,長槊猶鋒!”
←→新書推薦: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