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正文←→:最新網址:badaoge
此時此刻,北庭都護使耶天云沉浸在昔日關西大漠的變換紛爭之中,使他逐步了解這一特殊地區的歷史背景,深知道這邊西關塞的重要地理位置,讓他深深感到他所肩負的重任!但是,僅僅了解這些還遠遠不夠,他還應該去探索這西域大漠更廣更深的歷史,了解這大漠、高原之間得以交流不息的絲綢之路、婚姻紅線和民族走廊是怎樣在戰爭的煙火之中尚且支撐著各個邦國、地域之間的交通聯系、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只有這樣,他才可以立足根基、高瞻遠矚,用“鐵腕”和“懷柔”政策去竭力行使他鎮守北庭的重大責任!
于是,耶天云又從桌案上翻出《隋書》和《唐書》對照著《大唐時期政區地圖》再次進入西域邊境的如煙往事之中:
公元581年,北周隋國公楊堅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589年滅南朝陳統一全國。經過十余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有了極大的發展。到隋煬帝楊廣即位時,已有資本可供揮霍。
604年楊廣殺父自立,號隋煬帝。這個不孝之子!竟然干出此等勾當!此君好大喜功,營建東都洛陽,修筑長城,開運河,下河南,并西巡中亞。
直接促成隋煬帝西巡的,是兩件事和一個人。第一,為了最后解除吐谷渾的騷擾,保證長安及迤西的安定;第二,是為排除一切障礙,維護東西方絲路貿易暢通。昔人言: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所以,西域固則邊地安而絲道通。然而,當時的實情卻是“突厥、吐谷渾分領羌胡之國,為其擁遏,故朝貢不通。”但通過隋文帝多年對突厥和吐谷渾恩威并施,既和親又動武的努力,局勢有所好轉。吐谷渾雖仍劫掠絲路商品,但已顯露衰落之勢。隋朝有可能在西部一呈武功,勢欲掃平諸患。此時,歷史舞臺上出現了一個人,他慫勇隋煬帝御駕西行。此人就是裴矩裴大人。
裴矩是今山西人,受煬帝之命在河西走廊的張掖主管西域互市,并向各國使者采訪政教文化風俗,以及山川、物產、交通等情況,著有三卷本的《西域圖志》一書,敘述44圖風土形勝,并誘導西域各族使者、首領入隋朝貢。他在該書的序言中,曾談到了絲路交通,“發至敦煌,至于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其三道諸國,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東女國、南婆羅門國等,并隨其所往,諸處得達。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門戶也,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裴矩深知隋煬帝“方勤遠略”,故上是書,并說:“臣聞禹定九州,導河不逾積石;秦兼并六國,設防止于臨洮。”以此來刺激煬帝攀比大禹、秦始皇,建立不朽懋績的欲望。“(煬)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甘心將通西域。”遂決定御駕西行。
“泰極否來,否極泰來!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隋煬帝西巡計劃既定,便首先讓裴矩開拓西部交通。而實際上,裴矩的任務主要是解決突厥和吐谷渾的問題。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他諷令居于今新疆巴里坤、哈密一帶的鐵勒部擊吐谷渾以示忠誠。次年,他又勸說欲見母親(中原公主)的西突厥處羅可汗與隋合攻吐谷渾,開通道路,前來見母。又以義成公主妻東厥啟民可汗。一系列活動收到成效,既使吐谷渾失去同盟,又使其東西兩面受到夾攻。吐谷渾伏允可汗無奈,南奔雪山。
大業五年,609年,三月二日,隋煬帝從長安出發,隨帶后妃、公主及數十萬軍隊逶迤西行。沿途經過武功、扶風(鳳翔)、天水、隴西、狄道(臨洮)、臨津關(青海循化東)、長寧谷(西寧北川)、金山(西寧西)、浩門川(大通河),并派大軍追擊吐谷渾主力。
六月初八率百官、宮妃經大斗拔谷(即甘肅、青海交界的扁都口)往張掖(甘州),途遇雨雪之災,“士卒凍死者太半,馬驢什八九,后宮妃、主或狼狽相失,與軍士雜宿山間。”大失尊嚴。
度過這次磨難后,隋煬帝一行進入河西,十一日至張掖城,十七日登燕支山(在山丹縣南),時高昌、伊吾(哈密)等西域27國國王及使者盛裝覲見,煬帝“復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衣服車馬不鮮者,郡縣督課之。騎乘填咽,周亙數十里,以示中國之盛。”
十八日,隋煬帝始于吐谷渾之地設置西海(治伏俟城)、河源(治赤水城)、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南)四郡,謫罪犯為戍卒守之。
二十一日,在觀風行殿宴請高昌王、伊吾吐屯設和西域各國來使。
七月八日,置馬牧于青海湖渚,欲求龍種駒,未果而止。
九月二十五日,車駕返回長安。
請:m.badaoge←→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