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25、民族走廊上的華夏文明

  正文正文←→:最新網址:badaoge

  “天上白云飄蕩,地上人兒馬蹄忙。我為了一腔俠骨柔情,流浪走四方。不怕風和霜,只怕情絲亂,想把兒女私情放,誰知偏又不能放,為什么我對他總是情難忘。不怕風和霜,只怕情絲亂,想把兒女私情放,誰知偏又不能放,為什么我對他總情難忘…”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給她去放羊。每天看著那粉紅的小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著皮鞭,為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聆聽完這西域大漠的流浪情曲,讓我們重回到青藏高原里河西走廊上的繁星一樣的古部族文明。

  青藏高原的古羌人邦國文明,如繁星布滿了雪山和草原的上空,它預兆著一種匯聚與融合。然而,我們不能忘了它的連接帶,即容納著也造就著群星的銀河鏈,這就是綿延數千里公里的民族走廊。

  民族走廊北起河西走廊,中經青海、甘肅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云南西部,南達緬甸和印度北部,綿延數千里。它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影響了諸民族在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文化特點,而且直接影響了這一地區諸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今天分布在民族走廊地區的藏族、納西族、羌族、景頗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土家族、普米族、怒族等,在民族來源、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均與這條走廊息息相關,甚至與沿走廊南遷的古羌人的活動緊密相連。

  這條民族走廊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往擴大的產物,但是地區環境卻具有先決的作用。民族走廊介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川西高原、云貴高原之間。南北走向的山脈和貫穿其中的河谷成為走廊的天然外景。宜農的河谷與宜牧的山坡交織著,為走廊上的民族生息繁衍與文化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民族走廊地區最為突出的地理特征就是逶迤的山脈和密布的河流。

  在民族走廊北端,有蜿蜒起伏的祁連山、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等巨大山脈,而穿梭其間的,除了盤桓曲折的黃河外,還有大通河、湟水、大夏河和洮河。往南則是橫斷山區。橫斷山脈是西藏自治區東部與四川省、云南省西部南北走向諸山脈的總稱。橫斷山區有俗諺曰:“峽谷一線天,把人隔兩邊,對岸能說話,相逢需一天。”這種地理環境使民族文化交往受到了很大影響,更阻礙了內地與青藏高原的直接交往。在走廊上南北穿行的民族,就自然地充當了文化交往的中介者。走廊上大小不一的河谷,以它的良田沃土養育了一個個定居或穿行其間的民族。易守難攻,相互阻隔的空間,給逃難的部族一個相對安寧的家園。

  這就是青藏高原和西域沙漠上復雜多變的民族部落和地理情況,慕容天水已初步對它們有所把握和了解。但是,他這了解的還僅僅是皮毛,還有諸多的事情有待于他繼續開發探究。尤其是幾盡統一西部的吐蕃王朝,他還尚無時間去探究它的來龍去脈,希望有朝一日,他還能去發掘吐蕃王朝歷史和文化的奧密(秘)!

  只是現在,慕容天水從西域邊疆歷史的長河里蘇醒過來,他卻有些思念中原故土了…

  請:m.badaoge←→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