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21、白狼(蘭)人

  正文821、白狼(蘭)人正文821、白狼(蘭)人←→:最新網址:badaoge

821、白狼(蘭)人  吐蕃王朝崛起并大規模東侵后,黨項人故地和部分人眾納入吐蕃的管轄之下,吐蕃稱之為“彌藥”即藏文mi-

  yag。這些人大多融合到“吐蕃人”之中。而更大一部分黨項人則先遷至河西、隴右,最后遷至今陜西北部、寧夏等地,后來便建立了著名的西夏政權。十分有歷史趣味的是,西夏滅亡之后,又有一部分西夏人南遷至今四川木雅鄉一帶地區,與原居住在該地的黨項人再度融合。

  白蘭,也是古羌人中的一支,《后漢書》對其記載,稱作“白狼”。當時它的活動范圍在川西,即“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的今四川松潘、茂汶、汶川、理縣、黑水等縣。散布到今四川阿壩西部、甘孜北部、青海果洛南部一帶。他們與磐木等大小百余國相連,是一個十分松散的游牧羌人部落聯盟。當時羌人“不立君長,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所附落。”依隨水草,所居無常。“白”字在藏文中寫作vbav或vbal,意思是羊的叫聲,這說明了白狼人以牧羊為生的經濟生活特征。白狼(蘭)人生活過的地方也在歷史地理上留下印記,如今天四川西部金沙江流域的巴塘,即是白狼人的居地,而青海柴達木盆地東南有巴隆(vbavlu

  g),通天河流域的玉樹縣也有巴塘(dpavtha

  g),海南同德有巴水(vbavchu)巴溝(abavlu

  g),貴南和澤庫均有稱為巴(vbav)的地名。這些都與白(巴)狼(蘭)的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

  漢代白狼人為人們留下的最為著名的就是《白狼歌》。據《后漢書》作者范曄稱,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時任益州刺史的梁國朱輔,好立功名,招撫諸羌部,歸者如流。于是,朱輔便上書漢明帝說,現在白狼王唐取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經過邛來大山零高坂(在今四川西部),扶老攜幼,歷險而來。他們的語言,辭意難正,草木異種,鳥獸殊類。犍為郡有一名屬員叫田恭,與羌人來往較多,懂得羌人語言,我讓他了解羌人風俗,譯其辭語。現在派從事史李陵與田恭護送至朝廷,并呈上樂詩。皇上對此很高興,讓史官錄下歌詞,共有三首。其一是《遠夷樂德歌詩》:“大漢是治,與天合意。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申悉備。蠻夷貧薄,無所報嗣。愿主長壽,子孫昌熾。”其二為《遠夷慕德歌》:“蠻夷所處,日入之部。慕義向化,歸日出主。圣德深恩,與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溫時適,部人多有。涉危歷險,不遠千里。去俗歸德,心歸慈母。”其三是《遠夷懷德歌》:“荒服之外,土地磽確。食肉衣皮,不見鹽谷。吏譯傳風,大漢安樂。攜負歸仁,觸冒險陜。高山岐峻,緣崖番石。木薄發家,百宿到洛(雒城,四川文漢北)。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長愿臣仆。”

  《白狼歌》是十分珍貴的民族語言資料。在范曄《后漢書》所賴以寫成的主要參考文獻《東觀漢記》中,還記有羌語的漢字音注。范曄舍而不用。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注《后漢書》時,又將“音注”加了上去。據有關學者們研究,它屬于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與緬語支、彝語支和藏語支關系十分密切,成為民族文化交流與影響的重要例證。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旌牛羌以西的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又率種人17萬口歸義內屬。白狼人與中原王朝的密切聯系是不言而喻的,朝廷賜給他們大批的絲帛,說明了絲綢成為中原與青藏高原的聯系紐帶在漢代已經存在。活躍在川、甘、青一帶松散的白蘭人部落,既是絲綢賞賜(貿易)的受益者,也應當是西傳高原的中介者。

  據《周書》記載“白蘭者,羌之別種也。其地東北接吐谷渾,西北至利模徒,南界那鄂,風俗物產與宕昌略同。”唐代吐蕃人稱白蘭為“丁零”,據學者考證,此即是《后漢書·西羌傳》中的先零羌之別種“滇零”(古音滇連)。白蘭的西南1250公里隔大嶺,又渡20公里海有女國王。這說明白蘭在蘇毗女國東北和吐谷渾西南,同時也在不斷移動。當鮮卑人吐谷渾率部遷居甘青時,其首先征服的部落之一即是白蘭羌,故吐谷渾管內有白蘭山,西秦屢封吐谷渾首領為“白蘭王”。吐谷渾衰弱后,白蘭又臣服于北周,唐武德(618~626年)中入朝,其時白蘭“左屬黨項,右與多彌接。勝兵萬人,勇戰斗,善作兵,俗與黨項同。”自唐高宗龍朔(661~663年)以后,吐蕃攻滅白蘭、白狗、春桑與雪山黨項諸羌部,白蘭人很大一部分被納入吐蕃治下并為吐蕃的擴張充當前驅。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白蘭人在吐蕃東侵前后已內徙唐境。如貞觀六年(632年),白蘭羌人與契必部數十萬人內附。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十一月,被吐蕃授為“二品籠官”的白蘭人董占庭等21人來降,唐朝一并授之為右武衛員外大將軍。

  《北史·黨項傳》說:“黨項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種有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說明他們為同一族源的民族。白蘭人居住的白蘭山地區“土出黃金、銅、鐵”,這些有力地支持了他們的兵器制作產業,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首次與中原王朝發生關系時,即獻上了犀甲和鐵鎧。他們在溝通青藏高原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以及高原與內地、西域中亞的聯系方面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請:m.badaoge←→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