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城山,也叫“天谷山”、“赤城山”,古稱“丈人山”,乃道教“五斗米道”教派的聚集之地,有“青城丈人”之稱。此山距錦官城——成都西北68K,在都江堰市、灌縣西南15公里。因為青山四合,形如城郭,故此得名。山中有八大洞、三十六峰、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獲“青城天下幽”的雅稱。東漢時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創立“五斗米道”,即交納五斗米即可加入此道會組織,是道教正一派天師道的創始人;交不足“五斗米”便難以加入,可見物質和錢還是先決條件,不然,便不可入道!所以,對于一些人來說,“多收了三五斗”等于沒多收一樣,還不是要用在“入道”之上?
張道陵的兒子張衡、孫張魯(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雄踞漢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他還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東漢末年巨鹿人張角是所創“太平道”賢師。)、第四代孫張盛都曾在此受法修道。以后各代來此修道的日見其多,無非慕名而來,成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如今這青城山乃是仙履清涼之境地!
令人時常羨慕古人“空山落雨人獨行”的意境,卻哪里尋覓那樣一座有靈氣的大山?
境由心生,永遠記得第一次的青城是獨自一人去找一座有靈氣的大山采仙氣,青城山的字眼在第一時間進入了視線。在山里悠閑的游蕩。山間一直有淡淡的云霧彌漫,走在其中,仿佛走在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里。穿行在煙霧繚繞的道觀間,不時地與挽著發髻、別著發簪、仙風道骨的青衣道士們擦身而過,總讓人有種不真實的置身夢境的感覺。沒有停頓地上到山頂時,居然不覺得有絲毫辛苦。
夜里,山中,輾轉反側之間,有淅淅瀝瀝的小雨打在窗外樹葉上細碎的聲音。裹了雨衣出門,在離住處蠻遠的黑暗中,背對那些昏黃的燈光,直面山林深處那深不可測的黑暗。
境由心生,有什么樣的心情,就會看到什么樣的風景,這話一點兒沒錯。如果沒有好的心情,再美麗的地方,也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反之,無論去到哪里,都會看到讓你難以忘記的美麗風景,即便那不過是一條有著清澈流水的普通小溪,又或者那只是幾株在風中搖擺的茅草,也會讓你覺得恍若仙境。
偶爾也會遭遇或大或小的雨。落雨的青城,讓人酷愛之極。讓雨衣呆在背囊里,聽任雨滴順著發梢落下,體會某種奇異冰涼的快感。
歷代文人墨客如“詩圣”杜甫、南宋詞人陸游、大國畫家張大千等所推崇之青城皆以“幽”為第一,其實青城山之為絕者當為其名中第一字——“青”!著名作家老舍在其作品《青蓉略記》中嘆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看來青城的來往文人中老舍先生算來是深得其中三味的了。
進得山門,你的視線便會在瞬間被無比干凈的翠綠填滿,然后就有了努力深呼吸的欲望。山門后便是建于峭壁之下的建福宮,建福宮始建于唐代,后來經過歷代多次修復,現在僅存兩殿三院,但從當年詩人陸游為之題詩“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云”中就足可見其當年是如何氣度非凡。
建福宮開始,沿著石階向上走,一路行來置身于千年古木的蒼翠中,呼吸著濕潤清涼的空氣,觀道旁濕漉漉石頭上綠油油的苔蘚,于是“苔深不雨山常濕,林靜無風暑自清”的意境便不請自來,快速將整個人包裹了。西行千米,兩峰之間巖石聳立,云霧繚繞,那“天然圖畫”便赫然在眼了。
“天然圖畫”雖云遮霧罩,但也算恢弘大氣。而隱藏于青城山幽深的綠蔭叢林之中的天師洞則頗有幾分神秘。天師洞一帶青山四合,儼然如城,山名青城便是由此得來。很難想象當初張天師是如何在山嶺之中找到這么一個古樹參天、澗水聲聲的神仙洞府的?只那洞門前的一株古銀杏樹,就高約50余米樹齡已達兩千余年。洞中供奉有張天師神像,像作三眼怒視狀,神態威嚴,據說是天師以鎮山之寶降魔的法像,過去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后,都要到此朝拜。
天師洞規模宏偉,雕刻精致,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內現存一些珍貴的歷代石木碑刻,有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等。
出天師洞,繼續往山上悠閑的游蕩。山間一直有淡淡的云霧彌漫,走在其中,仿佛走在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里。穿行在煙霧繚繞的道觀間,不時地與挽著發髻、別著發簪、仙風道骨的青衣道士們擦身而過,總會讓你有種不真實的置身夢境的感覺。走走停停,恍然發現已行到了上清宮,卻覺并無幾分辛苦。
上清宮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老君閣里供奉著道教教主李老君騎青牛的巨大銅像,有香客在此虔誠膜拜。在那些虔誠的身影中蘊涵的是經青城山的靈氣洗滌之后變得簡單和通透的靈魂…
上清宮后不遠便是山頂,山巔建一亭喚“呼應亭”,大概是山勢高絕一呼百應之意。站立其上四望,天府之地沃野千里便在視野遠處綿延鋪展,岷江蜿蜒如帶,青城36峰盡收眼底,腳下近處,卻是青城一碧如洗的奇幽景色,此刻一切靜止,似乎天地間獨你一人冥想。
青城山現有前山與后山之分,游歷了青城前山滿山的人文勝景,想體驗更為自然原始的自然風景的可以再往后山一游。青城后山因長期交通不便,自然風光保護完好,景區中遍布飛瀑淵潭、曲橋棧道,頗具原始野趣。
前山后山走遍,再來回味青城,卻一下沒有了關于這座山的具體影像,只剩下那些由細小瑣碎的情節拼湊的記憶。或許,只是幻象;或許,在都市里的某日某個夢里,會有一片彌漫著著雨后清新的翠綠浮現。沒錯,這,就是那能傾倒一城的青城之青(清)。
交通: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有至青城前山的專線車。成都火車北站廣場和茶店子車站每天也有發往青城前山的旅游專線車,單程車費1425元左右/人。前山山門處有前往后山的中巴,34元/人。
主要景點:前山:建福宮、天師洞、擲筆槽、訪寧橋、祖師殿、上清宮、老君閣、玉清宮、月城湖、金鞭巖、水晶深洞。
后山:泰安寺、金娃娃沱(三潭霧泉)、龍隱峽棧道、又一村、白云萬佛洞、通天洞、白云古寺、白云古寨、雙泉水簾、翠映湖、百丈長橋等。
門票:前山60元,后山20元。索道單程35元,往返60元。
住宿:上清宮、天師洞等道觀都可借宿,價格很便宜,雙人間一般25元/間。
餐飲:特別推薦青城山的苦丁茶、白果燉雞、老臘肉、洞天乳酒和道家泡菜。
推薦行程:青城前后山帶都江堰游玩通常需要兩天時間。游客可以選擇當日在都江堰參觀后再進青城前山,晚上住宿上清宮或天師洞。住上清宮運氣好的話晚上可以觀“圣燈”奇觀。早晨起來到離上清宮不遠的呼應亭觀云海日出后下山再前往后山游玩。
而如今,這青城山乃是江湖八大門派之一“青城派”的聚義之地。青城派掌門薛青山因其地在西蜀國主王建的管轄范圍之內,歷來不愿涉及中原江湖之事。就說去年八月間的京城擂,江湖諸多門派都云集京師長安,但唯有這青城派并沒有派一兵一卒前去。故此,這次的江湖大亂一直未曾血及到青城派的一絲一毫。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其實江湖險惡,世道復雜,其真正的內幕又能有誰說得清呢?
一代“天皇密使”曾經幾進蜀國,但對這事的個中細節還是難以查知一二。有人說,這西蜀皇帝王建在此江湖大亂、各國混戰之際,暗結北國契丹,以圖共滅梁、晉。但這又談何容易?也許,西蜀皇帝王建只是敢想而不可為罷了。所以,這場來自契丹北國的江湖大風暴,席卷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唯獨有江湖大派之一的青城派在蜀國避得一隅。這難道是青城派的高手無名、實力不夠么?其實不然,青城派掌門薛青山如今正值“如日中天”的五十當年,其“青龍劍法”乃是當世一絕,名列《十大劍譜》之一;其下高手如云,有八大洞主,三十六峰主,七十二小洞主,一百零八將,簡直小可稱王、大可成國!實力久已是相當雄厚!但前一陣子其內部也出現過一小撮叛逆,幾盡趕盡殺絕,唯有罪魁禍首一名已逃至中原長安相府門下。這名首惡分子就是“飛劍山仙”吳奇亮,青城派已派多名高手追殺未成。如今這青城派又突然接到長安相府散發的武林貼,誠邀青城派掌門薛青山率眾參加“華山擂”,一爭武林盟主之位。薛青山此人,一直有力爭武林盟主之念,只是苦于時機未成。如今機會來臨,薛青山與本門弟子商議,決意借此“華山擂”之機誅殺青城叛逆吳奇亮,同時大樹江湖聲威,爭奪武林盟主!
····························································································轉碼聲明:以上內容基于搜索引擎轉碼技術對網站內容進行轉碼閱讀,自身不保存任何數據,請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