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30、欲窮千里目

  人生流浪(求推薦求收藏)→最新網址:dishuge

  這真是令人不敢想象!三公子耶無害此去京城應試,竟然在大雁塔之巔發生如“驚世駭俗”卻又“潛移默化”的神奇之事,果真是一件天大怪事!誰會想到,耶無害這一個文人才子赴京趕考的途中還是如此的“不平不靜”?這“大雁塔見聞”似乎與他的赴京趕考毫不相干,但是,耶無害是位具有復雜內心和廣闊涵養的人士。這在前文已經提過,三公子耶無害此去京城已是身負多任,好象每一件事情對他來說都是同等的重要!他要尋找他的“萬寶玉”,要尋找“素有同窗”之稱的陳劍南,他還要進京趕考,還要尋找那契丹殺手阿里耶庫爾以及“燕山浪魔”。但是,他又是非常的無奈,因為他必須時刻不忘他師傅靜眉道長的諄諄中告——千萬不要冒用武功,以防遭人暗算。要學會忍耐!忍耐!

  如此說來,耶無害無聲的無奈便化作成無言的忍耐,他認為百忍之后便會成金,更會使他變得更加冷靜而又聰慧。但是,至少對此時的三公子耶無害來說,他卻不知道,在他剛剛所見所聞的“四位神人”里,竟然隱匿著一位可以將他全身上上下下一股腦兒欺瞞一通的“有道之士”。然而,各位對此話也不要有所誤解。這“有道之士”并非所指那些真正具有“仙風道骨”之軀體和容顏的游方道士,而是確指那些身處“正道有法”卻是“無道無法無天”的正人君子。

  若問怎樣才是真正有道的正人君子,這對三公子耶無害來說,那已是銘刻在心的圣人之言,而且他自己也正是向著這個目標來鍛煉和修養自己的。

  在此,欲將正道直行、身潔自律的有志之士們,是極其有必要探知清楚三公子耶無害的心中究竟銘刻了誰人的神圣之言。究竟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在三公子耶無害往昔的的儒學名言里,他早已在《孟子·離婁下》銘記下孟老前輩的如下之言——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真正有道的人就是那些沒有失去那嬰兒般的天真純潔心靈的人。純真無邪的人才是有修養有道德的人哪!”

  不僅僅是這句孟子之言,耶無害也深深記下《孟子·公孫丑下》里的一句至理名言——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這句話的意思在三公子耶無害的心目之中更有著一番“清澈見底”的印跡。其完美的意思就是說“作為正人君子,處在政治清明、自己也得志的時候,就應該毫不顧及自身的得失,全力以赴對社會作出貢獻,讓清明的政治發揚光大;當處在天下政治昏亂的時候,也要堅持正確的信念,寧死也要維護正道;這樣的原則是不能動搖的,沒有聽說過可以犧牲正道而去屈服別人的。”

  至于這些如“金科玉律”一般的儒家至圣至高之言,在三公子耶無害的心海,早已如星羅棋布,銘刻在心。然而,耶無害心目之中所銘記在心的卻遠非這些儒家名言警句,諸如佛教、道教以及陰陽家、法家、兵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三孝九流”之中的至理真言,也經常能回蕩在他的耳邊。而且耶無害也是親身體驗、身體力行,用這些至理名言來指導著他的一言一行。但是,耶無害畢竟只是耶無害,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對后事的預料與行動終究還是有“陰錯陽差”的事件不期而生!雖然事后有“吃一塹,長一智”之說,可這世上的溝壑有千千萬萬難以數盡,為什么不能及早逾越過這些是是與非非呢?所以曾有后人對耶無害作詩評價道:

  陰錯陽差出在頭,邪魂無處不停留。

  不知浮云已蔽日,自古“長安”誰不愁。

  至此,讓我們越過這些細枝末端的“評言碎語”,還是繼續我們的“書中正傳”。不過,在此還要向各位特別聲明的一點是,前人曾說“文垂柳而結繁”。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一篇文章、一個完整故事就象一棵根深蒂固、主干分明而又枝葉繁茂的高大垂柳一樣。雖然它有許許多多的細枝葉,可它們卻是由一個根、一條主干所生發出的子子孫孫、枝枝葉葉,是“形散而神不散”!這也就如人身上所含有的“奇經八脈”一樣,那主干之經與分支之絡雖有差異,卻是互相連通互為一體。對于此中的言行論斷,甚至是“主干”之外的“枝枝葉葉”,讀者們盡可作為一種茶余飯后的欣賞、領悟,就像欣賞一株春風搖曳的岸邊垂柳,必然會看到它的全貌、主干、枝枝葉葉…甚至是一種“無形無聲無色無情無味”的心聲!欣賞一個故事、一部小說,大概也應該如此。但是,并不是對個個“細枝末葉”你都要窮究其源,正確的方法應是因人而異、適可而止、適可而過。繁鎖的地方、不懂的地方,甚至是錯誤的地方,要可深可淺地一帶而過。關鍵的是,我們要明白一點,一棵大樹“形散而神不散,形亂而神不亂。”就看探索者如何把握,如何超越,如何《亂》中取情取精!《亂》之精髓何在?

  事實之上,只要主干突出,中心明確,其上便可以添枝加葉,上色加彩,甚至還可以“畫蛇添足”、“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守株待兔”,或是表演一出“葉公好龍”、“夸父追日”、“南轅北轍”、“掩耳盜鈴”、“濫竽充數”、“拔苗助長”等等之類的鬧劇。

  因此說,這篇《亂世英魂》的故事之中所運用的評論、描述、引用、說明以及所插進的一切有學術性和欣賞價值的“枝枝葉葉”,無不是這一條“英魂”中心干線所經歷的繁亂之世;當然它們的存在也無不是為這一中心主題所服務的,更何況,它們的存在只能是“錦上添花”,而決非是“畫蛇添足”!是一種“參照物”,而不是沒用的“廢物”。

  所以,讓我們的視線越過這些“枝葉”,來尋找它的“主干”的時候,我們應學會“普遍聯系想象”,那就象那分散的絡脈最終還是要合入那主干的經脈;也就象那一條長江、一長黃河的各條支流,終究還是要合流到東海、黃海、渤海、太平洋而不回頭,甚至它們還要遍及整個地球!

  在很多人看來,上面那些話象是“閑言碎語”,更象是“廢話”,好象是與此中的“亂世英魂”毫不相干!然而,透過這些話語之中的奧妙,各位是否能意會出一些什么?…它究竟奧妙在哪兒?又意味何從?是不是一道“連絡線”?這就要看以后的故事發生發展和走向。此時此刻的三公子耶無害已完全從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的困擾與迷霧之中掙脫出來,他只感覺他的全身似有使不完的精力和氣力,而且他的頭腦更加清醒、眼睛也更加明亮起來。他看到這大雁塔內漸漸消失的銷煙塵土,他料定那四位殺人惡魔已經走遠。于是,他索性從大雁塔之巔飛身落下,打算走出這陰森昏暗的大雁塔再去尋探一番。

  “哈!哈!哈!小兔崽子,你終于出來了!”

  乍一聽這狂笑之聲,剛剛落腳的三公子耶無害感覺如雷貫耳。但是,他立刻又冷靜從容下來。不錯,這殺人如麻的“燕山浪魔”就在他自己身后。雖然在武當山洞穴之中這惡魔曾經放過他一次,但是對這次來說,無論如何他也不會讓他存活下去!即使他想起靜眉道長曾說這“燕山浪魔”是法深大師的師弟,而法深大師卻恰恰又是他的師父,但是,耶無害料想向這個殺人惡魔提及此事全然無濟于事。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鋌而走險,冒死逃脫虎口!幸好這大雁塔之內昏暗模糊,這惡魔根本無法認清他的面容,如若他得以逃脫,日后那惡魔一定也無從尋找于他。

  “哈!哈!哈!小兔崽子,轉過臉來,讓我看看你的模樣!”

  “哼!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為什么還要看看我的模樣!”耶無害心中不禁暗道:“我沒那么傻!怎會輕易讓你看清我的面容?妄想!”

  “小兔崽子!你為什么站在那不說話?敢不敢和我過兩招?”

  耶無害聞聽此言,心中自會有些心虛。在他看來,以他目前的武功是絕對在那“燕山浪魔”之下!然而,這正所謂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其實,三公子耶無害目前的功力已非同小可,更何況那太極陰陽八卦掌又致使他的功力大增;如若他以實力相對,完全有能力將“燕山浪魔”擊斃在地,更何況“燕山浪魔”的“震魂大法”已被法深大師廢掉,沒有一年半載他是能以再次恢復這種功法的。但是,這一點卻是耶無害沒有料想到的,這也是由于他頭腦估計不足的緣故。他哪里知道,事情的正反兩方面,僅僅差在一念、一瞬之間。

  “哼!和你過兩招?等兩年我自會殺了你。現在最要緊的是我如何在你眼皮底下脫身!”耶無害想至此處,他便心下一橫,暗運足下功力,隨即單腳一跺。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耶無害已全身滑落下去,原處只留下一片塵煙…

  “啊!小兔崽子!想溜!我豈能放你!”燕山浪魔怒喝一聲,便化作一團黑風向下層追去——

  然而,“燕山浪魔”追至下層,那兒卻是一片靜悄悄,哪里有他所要尋找的影子?但是,浪魔腹中卻是殺氣未消、追趕心不止。他一氣之下,便繼續向下將大雁塔逐層尋查一通,可得到的依舊是一片惘然!此時此刻,“燕山浪魔”陡立在大雁塔底層中央,他的心目中顯然是憋滿一股怒氣,但是他一雙充滿血光殺氣的眼睛依舊在輪輪轉動,希望在這底層四周還能尋到那小兔崽子的影子。然而,在“燕山浪魔”錯誤的估計之下,最終他還是追出大雁塔之外,不知去向何方…

然而,使“燕山浪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所要追殺的“獵物”正恰恰尾隨在他的身后,而他卻絲毫沒有發覺,這不能不說后者之輕功已是高超絕頂。此時此景的三公子耶無害,已尾隨那“燕山浪魔”站立在大雁塔底層的中央,他看到那殺人惡魔已飄然出外,他的內心卻是一喜又一憂:喜的是,他已“虎口脫險”;憂的是,這“燕山浪魔”風行江湖,日后又不知要有多少武林志士慘遭大難,武林浩劫又將要一發不可收拾。最新網址:dishuge→2016帝書閣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