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yingsx←→:
三俠逍遙歡與愁,洞庭湖畔仇又仇。
欲把憂事鬧分明,須將亂事細又清。
暫舍無害于不顧,話到三俠事未更。
三俠逍遙歡與愁,洞庭湖畔仇又仇。
古來誰知玉兒心,凌身鶴起為仇鳴。
牽牽連連思里恨,請君也有此中情。
自從“蜀東六雄”在荊州城外三三而別之后,“追命刀”吳天霸、“黑燕鉆天”張云海和“繩鏢劍舞”孫可行三人便長驅南下,準備作一次“渡江偵察記”。也許還能查知江湖殺手的絲絲蹤跡,以利跟蹤追殺。等他們三人乘船渡過長江,快馬經過公安、石首、華容等地之后,馬不停蹄,直取古城岳州。
在如今亂世十國之期,正是在公元907年五月期間,弘農王楊渥以鄂岳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岳州刺史陳知新為岳州團練使,廬州觀察使劉威為應援使,別將許玄應為監軍,領兵三萬去攻打楚。楚王馬殷對此很恐懼,靜江軍使楊定真卻道賀說:“我軍勝矣。”馬殷問其故,定真說:“夫戰懼則勝,驕則敗。今淮南兵直趨吾城,是驕而輕敵之狀;而王有懼色,由此我知道我軍必勝。”于是馬殷命令在城都指揮使秦彥暉領水軍三萬順江而下,水軍副指揮使黃璠帥戰艦三百條屯駐瀏陽口,準備大戰劉存。
說起這古城岳州,不得不說起它的標志性建筑,那就是岳陽樓。它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陽市西門城墻上。是中國著名的江南三大樓閣之一,即湖北武漢黃鶴樓、湘北岳州岳陽樓、江西洪州南昌滕王閣,歷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本故事后來出現的武林名家江南三大樓主黃飛鶴、岳明陽、騰(滕)閣里,也正是由此而來。相傳此樓起初為三國時期吳將即、繼周瑜·周公瑾之后的第二位三軍大督都魯肅·魯子敬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即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修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唐朝詩圣人杜甫有五律詩《登岳陽樓》寫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北宋慶歷五年,即公元1045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時重修,并請范仲淹范大師撰寫了《岳陽樓記》,其文辭浩浩蕩蕩,至是其名聲益大。后幾經興廢,清光緒六年,即1880年,再次重建。主樓平面呈長方形,寬17.24米,深14.54米,三層通高19.72米,重檐盔頂,純木結構,四面環以明廊,腰檐設有平座,建筑精湛,氣勢雄偉。主樓右有“三醉亭”,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左為“仙梅亭”,據傳明崇禎年間維修中挖出一石板,上面有似枯梅的花紋,時人視之不仙跡,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樓內有清乾隆時著名書法家張照寫的《岳陽樓記》木雕屏,近處還有宋代鐵梢、鐵枷及各代石刻多處。解放后,幾經維修,連同附近地區辟為公園。據說在這岳州府的地界之內,除了洞庭湖和岳陽樓之外,還有小喬墓、魯肅墓、二妃墓、文廟、君山、秦始皇封山印、柳毅井、慈氏塔等多處名勝古跡,煞是令天下游客心向神往!
岳陽樓位于洞庭湖畔,北望長江東流,主樓三層,高20余米,全樓未用一根鐵釘和一道橫梁,構型莊重大方,與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相傳它的前身是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為操練水軍所建的閱軍樓;唐代后改名為岳陽樓。由于這里襟山帶水,氣象十分開闊,因而歷代都有文人墨客來此登樓吟詠,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陽樓記》,在這篇著名的散文里,作者以聲情并茂的語句描繪了洞庭一帶的美景,還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愿。
岳陽樓包含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結,因而在近一千年來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地方。登樓憑欄眺望,但見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巴陵勝狀盡收眼底。
岳陽樓下還有一個著名的詩書碑廊,該碑廊全長百米,式樣為仿古回廊,古樸、莊重、典雅。
如今的岳陽市,古名巴陵,又稱岳州。岳陽,作為湖南省的重要旅游區和歷史城,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游覽區域有岳陽樓、洞庭湖、南湖、蓮湖、君山、廟前街、東風湖漁民新村及汨羅屈子祠、平江杜甫墓等。
岳陽樓,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雄踞岳陽城西門之上,氣勢非常雄偉,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并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歷代文人墨客多會于此,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據傳,岳陽樓最初是供據守城門的衛兵憩息和了望的譙樓。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在岳陽操練水兵,將其改建為閱軍樓。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對此樓再次進行了擴建,名南樓,又叫岳陽樓。宋慶歷四年(公元100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并請自己的好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岳陽樓更是名揚天下。在迄今為止的1700多年中,岳陽樓歷盡滄桑,幾經水淹、火燔、雷擊、兵災,但屢毀屢修,古樸之貌代代相襲,始終保持良好。岳陽樓的建筑藝術,真可謂神斧之功、巧奪天工。該樓主樓高19米,“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建筑。中間以四根楠木大柱從地到頂,承荷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為內圍,支撐二樓,外圍繞以20根檐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飛檐與屋頂用傘型架傳載負荷。三樓用“如意斗拱”、層疊相襯,拱托樓頂。全樓無一磚石,全用木料構成。閂縫對榫,結構嚴整,工藝精巧,造型莊重。飛檐、樓頂均蓋黃色琉璃筒瓦,飛檐尖端飾以龍鳳,昂首翹尾即欲騰飛。其三樓樓頂外貌酷似古代將軍頭盔,俗稱盔頂,為我國古代建筑中所罕見。
洞庭湖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銜遠山,吞長江,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朝暈夕色,氣象萬千。湖中君山小島,遠望如橫黛,近看似青螺,臨空俯視,又像陰陽合抱的太極圖。島上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香椿亭、望湖庭、龍涎井、飛來鐘等古跡。
南湖,位于岳陽市南郊,西與洞庭湖相通,呈不規則狹長形,總面積60多平方公里,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群山起伏,秀峰迭宕;湖中奇山崛起,怪石嶙峋,港灣曲折,湖叉幽深,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南岸的龍山蒼勁挺拔,水際有一字排開的九座山鳥,為龜山,故民間有“一龍趕九龜”之傳說。九龜山西出湖口,伏臥癩蛤蟆山,故又有“九龜趕一癩”的故事。湖料有宋代古橋——三眼橋。湖北岸的金鄂山,林木茂密,風景清幽。清代詩人余昌谷詩曰:“木落萬山青,天宇放宏敞;登高眺望中,城郭郁蒼期。長江繚似帶,眾山平如掌;漠漠四周低,人語半空響。”南湖還是國家新辟的水上運動基地,設有畫舫、摩托艇、水上自行車等運動設施。并在湖料新建了環湖游路和花園、亭榭,岳陽一年一度的國際龍舟節,便在此舉行。岳陽環城皆湖,除洞庭湖、南湖外,尚有團湖、芭蕉湖、楓橋湖、東風湖、吉家湖等。每到夏秋之交湖中綠荷碧波,芙蓉斗艷,魚翔淺底,泛舟湖上,或撒網,或垂釣,或觀荷,或采蓮,悠然自得,其樂無窮。
岳陽南去70多公里的汨羅江,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屈原投江殉難的地方。這里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跡。屈原故里則是在江湖之北的荊州秭歸。每年中國農歷五月初五日,那里的人民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龍舟競渡和獨特的佘龍儀式,以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岳陽及洞庭湖的氣候,處在中亞熱帶過渡地帶,溫暖濕潤,春夏冷暖氣流交替頻繁,夏秋晴熱少雨,秋寒偏早。年平均氣溫為16.5攝氏度到17攝氏度,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70天,最佳旅游季節是4月到11月。岳陽為湘北門戶,臨洞庭,扼長江,京廣鐵路縱貫南北,每天有20多趟客班列車去長沙、株洲、衡陽、郴州、廣州、冷水灘(湖南零陵)、桂林、柳州、湛江、南寧、武漢、鄭州、北京、西安、蘭州。位于市區北面、長江中游、洞庭湖出口的城陵磯港,是湖南境內最大的客貨兩用港口,年游客吞吐量達30萬人次。從這里乘船出發,西南可至宜昌重慶,東北可達武漢、九江,直至上海。岳陽不僅交通便捷綜合接待條件也較完善。目前,岳陽有旅游涉外星級飯店3家,客房380多間,床位1200床張,其中三星級賓館一家,客房260多間,床位570多張。近年不少從長江三峽來的海外游客,經湖北宜昌到城陵磯,入洞庭湖,岳陽樓,逛廟前街,嘗全魚席,給旅途平添無限樂趣。希望闖蕩江湖的游俠也能至此一游。
好!至此讓我們書歸正傳!
這一日,正是耶無害離開江陽鎮赴京趕考發生“半道橫禍”的當天,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日,吳天霸、張云海和孫可行已策馬行駛在洞庭湖湖畔…說起這岳州洞庭湖,毋庸多言,請各位暫聽一首后世之人的篡(竄)調詩,你便可略知一二:山外青山樓外樓,洞庭歌舞幾時休?暖風曛得游人醉,直把岳州作汴州。
這時,他們三人彌望著煙波迷茫、浩浩蕩蕩的洞庭湖水,情不自禁地被這波瀾壯闊的場面撼動得是心潮澎湃,浮想連翩。
“好個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孫可行不禁望湖興嘆道,“記得前朝詩人孟浩然曾經說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哈!哈!哈!”吳天霸不由大笑道,“五弟!這連日來你已經吟誦不少詩句,簡直是走到哪說到哪,滿口秀才的酸氣,哪還有大俠之風?”
“嗯!”張云海也不由接著笑道,“五弟口出狂言,實在是我老張比之不得、比之不得。”
“哈!哈!哈!我這叫脫口秀,才高八斗;懷揣天下之秀,囊括天下之才,簡稱秀才!秀乃天下之秀,才乃天下之才!不是酸秀才,而是又老又麻又辣的秀才!”孫可行還是笑著說道,“機會難得,我們是走山說山,遇水說水,天下錦繡,盡在眼底!你瞧這洞庭湖水,真是美極了!”←→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