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決戰大師

  上回書說到“志光再現江湖”,其實他就是再現于太湖南岸的七都。

  說起這七都,我單田芳要好好介紹一下這個名見歷史史籍的鄉鎮。這七都,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境內太湖南岸,與太湖水   乳 交融,自古便有“魚米之鄉”、“蠶桑之地”的美譽,與浙江湖州市的南潯區、吳興區搭界。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吳地的先民們就在此地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傳統農耕文化在這里被世代承襲。《禮記·王制》說:“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先秦時,蘇州一帶為南蠻,又稱荊蠻,南蠻人好戰,吳越兩國五次水上大戰均與七都有關,至今,在七都的廟港尚有一個名為“吳越戰”的古村落。

  吳地民風淳樸,與中原文化緊密相契又自成一家。上古時周部落的領袖周太王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歷。季歷與兒子姬昌(即周文王)都很賢明,周太王想立季歷為嗣,以便傳位于姬昌。泰伯深知父親心思,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奔到了荊蠻之地,建立了勾吳國,并開創了吳文化,被后世稱為吳泰伯。在七都的吳溇村北,曾建有古泰伯祠,南北朝宋武帝時,古泰伯祠改建為吳王廟,自此,七都遂有吳溇之名。清宣統年間,七都為吳溇鎮,廟港為五都鎮。民國后,改為吳溇鄉與五都鄉,民國三十七年,始現七都鄉之名。

  到了唐代,詩人陸龜蒙隱居于此,至今尚有浦里橋、陸家港東養鵝浜等古跡,村以人傳,陸港、陸家港村也因此得名。南宋時,宋高宗趙構探望吳駙馬亦來過此地,在隱讀村留下了天到橋、龍船渚等遺跡。

  其實七都之名,由來已久。在吳江的歷史上曾設有二十九都,現在的七都鎮擁其三,即原廟港鎮為五都,原七都鎮為六都和七都。宋紹興年間,設因瀆(隱讀)巡檢司,管轄五、六、七、八等都。元末軍閥割據,吳王張士誠筑湖城,并從湖州大錢口至蘇州開鑿運糧河,均經過七都。然而,張士誠終究是草莽英雄,最后敗于鳳陽縣叫花子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

  時到如今,重現江湖的志(智)光大師,他的“三青觀”即坐落在此七都太湖南岸。

  “三青觀”院內,在陰暗的天空之下,格外冷森恐怖!

  一位身背長刀的黃衣俠客,一直來到九十八級臺階之下。

  “飛虎兄!別來無恙?”只見身著“太極道袍”的志光站在臺階上面向下方來客問道。

  果然,這名黃衣刀客,便是上回書里提到過的大俠“飛天神虎”黃飛虎黃大俠,乃是志光之師志(致、智)遠長老黃再興的堂兄,也就是一個奶奶、爺爺的兄弟。據說,他就是以往巴蜀東道惡虎林里被“蜀東六雄”黃世英等人殺死的那只吊睛白額、黃毛加黑色條紋斑的老惡虎投胎轉世,應是已修煉得道、脫胎換骨、改邪歸正不再吃人而變成一位大俠義士。

  此刻,一股陰冷之風乍起,落葉飛飄。一只大黃貓坐在觀頂之上,怒目直視志光,竟是那只志光想殺未殺成而成功脫險的大黃貓。它今天高高在上,要看他的徒弟怎么為他報仇雪恨!

  黃飛虎向高高站在臺階之上的志光大師質問道:“念你是我堂兄黃再興的師兄,我尊稱你一聲志光大師!一個佛道中人,理應慈悲為懷,可你為什么敢對我的貓師傅下手?”

  志光回應道:“哈哈哈!真不愧是一只飛天神虎,你的師傅應該叫飛天神貓吧?一只飛天神貓,老衲如何對其下手?我下手的可都是些在地上行走的野貓或者家貓呀!”

  “你個破逼老道!”觀頂之上的大黃貓用貓爪子指著下邊的志光貓語道:“你說得太對了。我都飛到你屋頂上和頭頂上了,不就是一只飛天神貓么?你睜眼瞎呀?”

  “少在這強詞奪理!世上所有的貓都是我師傅,我有責任和義務維護我師傅的尊嚴!更何況你昨日就想在此殺一只大黃貓?”

  “飛虎兄!你何必為這么一個小動物動氣?人是人,物是物。人是要吃物的。”

  “你吃什么不行,為什么非要吃我的貓師傅?”

  “因為貓肉香好吃呀,正好做老衲的下酒菜。美味佳肴呀!”

  黃飛虎聞觀志光那得意洋洋的樣子,怒斥:“你太狠毒了,難道你不怕貓肉會毒死你嗎?”

  志光笑道:“阿彌陀佛!不!不!不!貓肉一洗二漂三消毒,還是可以的。”

  黃飛虎:“你枉為三青觀觀主,還自詡三青觀智光大師?呀一一呸!你身為佛道化身,善念存身,豈能殺生?”

  志光:“哈哈哈哈!老衲為了吃酒,殺只貓又如何?門神周的黑白雙煞小黑狗小白狗,我都敢殺!你能奈我何?”

  黃飛虎嗤之以鼻道:“可你還是我黃貓師傅的手下敗將,被貓咬了吧?今天我還要替我貓師傅出頭出氣,找你決斗!”

  志光:“哈哈哈哈!黃小虎,來吧!老衲俸陪!”

  黃飛虎:“好!你吃我一掌!”說時遲,那時快,黃飛虎一個“單掌開碑”飛身直襲智光面門。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