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二章 午時風雪、茶棚煮酒、一場殺局

  第三百三十二章午時風雪、茶棚煮酒、一場殺局(五千字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二章午時風雪、茶棚煮酒、一場殺局(五千字求訂閱)←→:、、、、、、、、

  夜幕下,屋檐下的燈籠在冷風中搖曳,窗紙上倒映出的人影也如鬼魅一般了。

  在屋子里來回亂轉的的徐縣縣令卻精神一震:“何人?”

  “大人,是我。”

  “進來。”

  吱呀門開,穿著捕頭吏員袍服,裹著一股涼氣的縣衙捕頭走進來,朝目光灼灼盯著他的縣令一拱手:

  “大人,消息打探確鑿了。道門范巡查在您離開后,就奔去了寶青坊。”

  “寶青坊?”徐縣縣令一愣,“繼續說!”

  “是!”捕頭繪聲繪色,將范雎如何堵人,如何與面生的道人“切磋”并被捉了飛劍,顏面掃地丟出來的傳聞,說了一遍。

  末了道:

  “此事已經在坊間傳開了,據說那外來的老道士身藏巨富,和咱們這邊江湖勢力換了好多值錢貨,隨意出手,都是價值連城。”

  徐縣縣令捋著胡須,臉上不禁愕然:

  “范巡查被趕出來了?”

  “千真萬確!”

  嘶…縣令老爺吸氣,以他的身份,道門長老已經是天下了不得的大人物。

  但那神秘道人卻令范雎也要退步三舍…

  怪不得道門巡查突兀造訪,果然是有大動靜了,不過縣令納悶的是:

  不是來了和尚嗎?這野道士又是何方神圣?

  縣令大人很頭疼。

  數日前,縣城中便疑似曾爆發過修士交手,縣尊大人追尋蛛絲馬跡,鎖定了一伙外地來的和尚。

  因與南唐接壤的緣故,越州境內行腳僧人并不罕見。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任何可疑的人員都將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視。

  徐縣縣令外表自大愚蠢,好大喜功,但這更多是保護色。

  在察覺到佛門蹤跡后,他就暗中派人送信,聯絡越州駐扎的“翊衛府”,即越州軍府求援。

  結果翊衛府的人還沒來,道門巡查就貼臉上門。

  更與神秘老道爆發沖突,這讓只有七品官身的縣令大人頭皮發麻。

  他左思右想,還是覺得這件事涉及的等級,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這樣,你再親自跑一趟,看軍府那邊的人還有多遠…”

  話音剛落。

  忽然,縣衙外隱約傳來馬蹄聲,清脆的馬蹄聲在清冷的冬夜里,極為清晰。

  縣令一頓,朝捕頭遞了個眼神。

  后者心領神會,奔出查看,不多時急匆匆返回,面帶喜色:

  “大人,是翊衛府的人到了!”

  可算來了…縣令大喜過望,忙走出屋子,就看到一支不過十人的隊伍裹著寒意踏入庭院。

  每個人都裹著棉服,從外表看不出士兵模樣,唯有行走間儀態氣度,行伍氣十足。

  為首一人身材頎長,五十歲上下,虎背狼腰,戴著一頂毛皮帽子,身后背著一把弓,以及箭囊,弓箭用布條纏著,好似山中獵戶。

  可唯獨一雙眼睛,鷹視狼顧,炯炯有神。

  進門后笑著一抱拳:

  “王縣尊,許久未見,氣度更勝從前。”

  王縣令定睛一看,先是愣住,繼而夸張地拱手行禮,詫異至極:

  “宇將軍!?您怎么親自來了?”

  來人,赫然是翊衛府一把手,大周神將!

  統領一州兵權,與知府同品級的高階武官!

  王縣令人麻了,在他想來,軍府能派出統領級軍官,或者副將、偏將什么的,就已經算是高規格了。

  但誰能想到,翊衛府神將親自登門?!

  心中并沒有一顆大石落地的喜悅,反而越來越慌…混跡官場多年的老王很清楚,能驚動神將親自到來,說明徐縣里醞釀的風暴比他預想中更嚴重。

  “進屋說吧。”

  翊衛神將顯得沒有什么官架子,其與王縣令也算沾親帶故,又同在一地為官,顯得很客氣。

  王縣令不敢托大,忙將眾人迎入屋中。

  等彼此坐定,翊衛神將才道出來意:

  “根據軍府調查,你提到的僧人,極有可能是佛門羅漢,來我大周另有圖謀,此事干系甚大,本將只好親自跑一趟…如今情況如何?可有變化?”

  羅漢…菩薩之下的強者…縣令大人心中發苦,忙將掌握情況說了一遍。

  翊衛神將起初認真傾聽,漸漸臉色不對勁:

  “范雎已經來了?還與神秘修士對上了?”

  他同樣意識到,小小的徐縣,如今形勢陡然復雜。

  王縣令試探道:

  “您要不要見一見范巡查?”

  翊衛神將搖頭,淡淡道:

  “暫且不要透露我們到來的消息。”

  在底層人眼中,道門與朝廷是一伙的。

  但神將這個級別,已經得知了“重生者”的存在,翊衛神將很清楚。

  如今王朝上層的斗爭日趨激烈,不少地方為了搶人,都爆發了沖突、廝殺。

  雖然元慶帝與辛瑤光表面上維持著體面,但實際上,底下已經打成了狗腦子。

  從這個角度,他與范雎同樣是競爭對手。

  也就在他準備繼續追問時,忽然,房門外再次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剛才知趣地退出房門的捕頭去而復返:

  “大人,將軍,方才有一只飛鏢從外頭投進來,上頭帶著一封信!”

  屋內,朝廷眾人對視一眼,王縣令接過,先行展開掃了眼,然后表情微變,將其遞給翊衛神將。

  后者看過后,同樣變了表情。

  信紙上赫然是一封“情報”,大意是明日正午,“人世間”將出現在城外“黃龍墳”,與神秘勢力接頭。

落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靚仔  “這…”

  房間中十一張臉同時懵逼。

  驛館。

  穿杏黃色道袍,容貌儒雅的范雎盤膝在屋中,伴隨靈素運轉一個完一個大周天,他吐出白氣。

  睜開雙眼,神色焦躁。

  白日里,從寶青坊回來后,范雎立即修書一封,折成千紙鶴,放飛向越州府城道門求援。

  但實際上,對于這個行為有幾分作用,他毫無信心。

  人世間比預想中更強大,這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而對方也不可能傻乎乎一直等到道門援兵到來。

  顯而易見,自己這次抓捕“人世間”的行動基本宣告失敗。

  唯一的好消息,是對方同樣對與道門開戰缺乏興趣,奪劍的舉動,更像是表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

  這讓范雎有些頭疼,按照辛瑤光法旨的內容,道門對于重生者這種不穩定因素,向來是采取先禮后兵模式。

  即,先拋出橄欖枝,邀請對方加入。

  假如對方不給面子,道爺再一劍砍過去…在過往的行動中,這個策略也算無往不利。

  但當重生者們聚集成一個獨立的勢力,情況就尷尬了起來。

  人世間雖然仍舊打不過道門,但道門也不可能派出一堆觀天、甚至辛瑤光親自來和這幫人玩貓抓老鼠。

  而以越州道門的實力,儼然無法拿下人世間。

  這就導致,本來應該如同陰溝里的老鼠,小心躲藏發育的這群重生者,突然大大方方上街了。

  意圖很明顯:

  我就是重生者,但你沒本事抓我,那就滾一邊去。反正我們也不會主動襲擊伱們道門。

  “唉,長此以往該怎么辦?”范雎愁眉不展。

  一年不到,人世間就敢公開和道門叫板了。

  若是任由對方發育下去,接下來越州這塊地盤,到底是誰說了算,可就不好判斷了。

  “為今之計,必須向掌教求援!”

  范雎站起身,來到窗邊。

  雙手推開窗子,發現今夜無星無月,朔風凜冽,隱隱的,好似有細碎的雪花飄落下來。

  就在他打定主意的時候,忽然,院外一道身影急匆匆奔來。

  不多時,俊秀小道士氣喘吁吁上樓,頭發上還沾著雪花:

  “師父,您快看!這是有人丟進驛館的,但我追出去的時候人已經消失了。”

  “什么?”范雎一怔,接過那封信。

  展開掃了眼,微微變色:

  明日午時…黃龍墳…人世間…接頭…

  等看到末尾落款處“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鎂鋁”時,范雎陷入沉思:

  ‘鎂鋁’…又是什么?

  客棧內,將衛卿卿與江春秋打發出去送信后,季平安關起門來,盤膝在地。

  取出錦囊開始翻找,不多時,他倒出一只稻草人。

  稻草人不大,只有巴掌大,臉上貼著一張紅色的符紙。

  這是他很多年前得到的一只法寶,準備用在明天。

  “探路的辦法很簡單,既然明日約我們的人不是游白書,那大概率是個陷阱,我寫兩封信,你們各自送去道門巡查,以及縣衙官府,明天讓他們過去湊湊熱鬧,所謂渾水摸魚,只有把水攪渾了,我們才好看清水面下的東西。”季平安解釋道。

  江春秋遲疑道:

  “但只怕對方不見兔子不撒鷹,若咱們無動于衷,對方也不現身怎么辦?”

  季平安當時的回答是:

  “誰說我不去?”

  房間內。

  季平安借助燭光,打量著稻草人,笑了笑,自言自語道:

  “明日只好請道兄走一遭了。”

  說著,他朝其輕輕吐氣,紅色符箓倏然明亮起來。

  不多時,小小的稻草人仿佛活了,被賦予靈魂,跳到地板上,然后面朝季平安,擺出盤膝打坐姿勢。

  繼而,其竟幻化成另外一個“搬山道人”。

  容貌、氣質、神態,看不出任何區別。

  “搬山道人”看向季平安,微笑捋須:“理應如此。”

  一夜無話。

  后半夜的時候,徐縣開始飄落細碎的冬雪。

  翌日天明,季平安醒來的時候,就看到街道上、屋脊上、遠處的山川草木,都染了白霜。

  這場雪不大,起碼并未影響城中百姓的生活。

  三人在客棧用了飯,之后騎上馬,沿著大街朝城外趕去,一時間不知牽動多少目光。

  只是奇怪的是,當三匹馬出了北城門后,忽然一寸寸淡化消失,好似從不曾出現過。

  與此同時,南城門外,官道上忽然多了個老道士。

  季平安依舊以“搬山道人”的外貌行走,厚厚的棉袍垂下,腰間的風水盤隨著走動搖晃。

  出城后,天地寂寥。

  這下雪天城外行走的人很少,只偶爾才能遇到。

  要么是趕著驢車,朝城里送貨物的商販,或是頂風冒雪,背著扁擔的貨郎。

  一名老道士行走在其中,很不起眼。

  季平安一路步行,不疾不徐,掐著趕在正午前,抵達了“黃龍墳”。

  所謂的“黃龍墳”,其實是官道途徑的一座山的名字。

  冬日里,山上沒有綠色,一片枯黃,遠遠望去,如同一座巨大的墳塋。

  官道旁,偶爾會有一些留給行人歇腳的地方。

  季平安抵達的時候,一眼便瞅見了一座茶棚。

  夏日的時候,會有商販在茶棚下擺上桌子、板凳,給沿途的行人喝,但入冬后,便沒有了。

  桌椅板凳都搬空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棚子,木頭為柱,上頭鋪著稻草,許是前些日子風大,也給壓塌了半邊。

  季平安走到茶棚下,擼起袖子,將倒塌的茶棚立起,然后撿起一根破掃帚,開始認真地掃雪。

  他掃的很認真,直到將茶棚下清理出一片干凈的所在,才滿意。

  然后,他又走到茶棚后頭一個茅草屋里,拖出來一張“戰損級”的桌子,兩條只剩三條腿的凳子。

  抬手一招,遠處有樹枝咔嚓折斷,將自己遞入他手中。

  不多時,茶棚下就多了桌椅。

  季平安悠然坐下,大袖一揮,變戲法般取出了紅泥小火爐,酒壺,酒盞。

  屈指一彈,爐下忽然有火焰升起,不多時,爐中升起蒸汽,酒香彌漫開來。

  季平安倒上熱酒,配著一盤自帶的肉食、鹽煮花生,坐在茶棚下,自飲自酌。

  抬望眼,飛雪漸大,官道上沒有半個人影,四周天地寂寥,寒風卻偏吹不進這破落茶棚。

  仿佛整片天地間,只有這一處凈土。

  不知過了多久。

  忽然,遠處傳來一道木魚聲,季平安抬起頭,看到風雪中忽然出現了一行四人。

  皆是僧人。

  為首的是一名法師,其余三人形態各異,但都屬于武僧序列。

  四人出現時還遠,但眨眼功夫,就抵達茶棚下方。

  臉上都顯出些許詫異,然后便是暗暗的警惕,只是表面上仍不顯半分。

  四人踏入茶棚,看向空余的一張長凳。

  皮膚黝黑,有滄桑氣的慧明禪師收起木魚,眼神中帶著奇異的光:

  “雪天煮酒,施主倒是好會享受。”

  扮做“搬山道人”的季平安放下筷子,看向四人,揚起眉頭,笑道:

  “我曾聽聞有詩云,天作棋盤,星做子;地作琵琶,路做弦…句子未必有多好,但勝在氣魄宏大,貧道以天地、四季、風雪下酒,權做粗淺模仿。”

  三位羅漢頗感驚異,慧明禪師感慨道:

  “大周國師留下的這句詩文的確氣魄極大,便是唐國也多有流傳。”

  說著,他話鋒一轉:

  “雪大路阻,我等想借茶棚稍坐,不知施主可愿行個方便?”

  季平安為難道:

  “同為出家人,自無拒絕的道理。只是貧道未曾想到,會有這么多客人,只留了一條長凳。”

  “無妨。”身材魁梧的托塔羅漢聲音渾厚:

  “我等自可解決。”

  說著,三名羅漢走向不遠處樹林,以手劈樹木,不多時便拎著三個樹墩子回來。

  與慧明一起,圍坐在茶棚桌下。

  一時間,風雪茫茫遮住山巒,遠處的徐縣城池都模糊不清了。

  五人圍坐,中間紅泥小火爐冒著熱氣,這一幕怎么看怎么詭異。

  “諸位遠道而來,且嘗一杯素酒。”

  季平安捏起酒碗一晃,便多了三個,碗中已盛了熱酒。

  慧明雙手合十:

  “出家人戒飲酒。實難奉陪。”

  季平安笑道:

  “早聽過佛主大名,但隔著那么遠,想來也管不到大周的事。”

  慧明禪師虔誠道:

  “佛自在心中,離家萬里,不敢忘。”

  呵…像你這樣虔誠的我曾經險些騙上床…季平安對什么戒律嗤之以鼻。

  見狀也不勉強,先自飲自酌了一杯,這才慢條斯理道:

  “貧道卻沒想到,約見的竟是佛門的高僧。”

  慧明禪師意有所指:

  “我等卻是早聽聞‘人世間’大名,更對施主慕名已久,只是此前在唐國,對越州不甚熟悉,不想貴方竟已壯大至此,道門巡查都退避三舍。”

  季平安不悅道:

  “那范雎無禮在先,貧道莫非還要曲意逢迎?倒是各位高僧,卻不知是禮還是兵了。”

  慧明禪師認真道:

  “我佛門求賢若渴,自然不會如道門那般霸道。”

  “是么?”季平安略帶諷刺地笑了笑,表情令幾個和尚摸不著頭腦。

  他捏著酒杯,笑容漸漸斂去,道:

  “那就怪了,貧道此來徐縣,分明是應邀與游先生見面,不知諸位可否給個解釋?”

  慧明禪師說道:

  “游先生已與我佛門達成共識,決定加入南唐,故而才委托我等前來解釋。”

  聽到這句話,季平安的笑容終于徹底消失,也失去了繼續打機鋒,互相當謎語人的興趣。

  他緩緩放下酒盞,道:

  “所以,游白書的確落在你們手里了。”

  見他模樣,三名武僧暗暗提防。

  慧明禪師不動如山:

  “施主也可以這樣理解。”

  季平安瞇著眼睛,盯著黝黑滄桑,有些眼熟的行腳僧人。

  半晌,緩緩搖頭,語氣冷漠如刀:

  “我不理解。”

  (本章完)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國師不修行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