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章 跟著小師叔好好學

  第六十章跟著小師叔好好學方千金本章字節數:3985

  :最新網址:“這是我的三個徒弟。”

  寧世海給陳略介紹:“郭晨、姜鵬飛、李志偉!”

  說著寧世海又瞪向三個徒弟:“不知道叫人?”

  “師叔!”

  三個人悶悶的喊了一聲。

  剛才還說師父帶了一位毛頭小子呢,結果轉過身竟然成了長輩。

  三個人加起來已經超過一百多歲了,卻要喊一位十八歲的小年輕師叔。

  雖然心中膩歪,可還不得不喊。

  安遠明的徒弟,那可是妥妥的親師叔。

  杏林界本就有攀關系的傳統,比如兩位老人家交情好,哪怕沒有師兄弟名分,徒弟之間為了套近乎也會互相以師兄弟稱呼。

  像這種沒有直接名分的,倒換可以不喊,可陳略這種,那是必須認的。

  最讓三個人難受的是,看樣子益善堂以后極有可能成為陳略學習鍛煉的地方,他們以后和這位小師叔打交道見面的機會還很多。

  “前幾天有位叫譚浩的患者是誰看的?”

  寧世海沉著臉問道。

  “師父,是我!”

  李志偉也顧不得什么十八歲的小師叔了,急忙道。

  這會兒寧世海詢問譚浩,肯定不是隨便問的。

  要知道,益善堂每天的患者不少,基本上每一位醫生每天的接診量都在三四十人以上,除非出了問題,一般寧世海是不可能了解到某位患者的信息的。

  即便是李志偉剛才也愣了一下,覺的名字有點熟悉,好在時間不長,要是時間長一點,他可能都想不起來。

  “桂枝湯證,為什么沒有給患者叮囑用法?”

  寧世海問道。

  “啊......”

  李志偉一愣:“師父,這還用叮囑嗎?”

  桂枝湯、柴胡湯、益氣湯等,都算是中醫中最為常用的方劑,也是很有名的經典方劑。

  對于中醫新人來說,臨床上其實開的最多的方劑也就是桂枝湯、麻黃湯、大小柴胡湯這些。

  李志偉今年才三十三歲,碩士畢業之后進的醫館,確實還算是新人。

  “等會兒去看一下剛才的病歷,下午我替你坐診,你就跟著你小師叔和師公學一學。”

  寧世海板著臉道。

  “我跟著小......”

  李志偉話說了一半,又急忙打住:“啊,謝謝師父!”

  跟著小師叔,那肯定是學不到什么,誰跟著誰學?

  可能跟著師公,那可是難得的機會。

  剛才只注意到師父的前半句話,差點把后半句忽視了。

  邊上郭晨和姜鵬飛都羨慕的看向李志偉。

  安遠明可是難得來一次,能跟著安遠明學習,機會難得,只可惜,沒落到他們頭上。

  “師父,小師弟!”

  說過之后,寧世海就前面帶路,領著安遠明和陳略去吃飯。

  一邊走,寧世海一邊道:“李志偉其實挺不錯的,我之前還說自己收了個好徒弟,和小師弟比起來,真的是差遠了。”

  “還是別和你小師弟比。”

  安遠明都禁不住笑了,他想起陳略的說話風格。

  這話要是讓陳略來說,估計能噎的寧世海好半天換不過來氣。

  自己的這個弟子,那可是不一般。

  “師父說的是。”

  寧世海點了點頭:“正好也讓跟著小師弟學一學。”

  李志偉確實算是寧世海幾個徒弟里面讓寧世海比較滿意的。

  雖然才跟了寧世海四年,可進步相當大。

  也可能是因為進步大,寧世海也總是夸,導致李志偉自己都有點飄,這一次寧世海也是想借著陳略敲打一下李志偉。

  “嘖,還真是小師叔。”

  隨著安遠明三個人走遠,李志偉砸吧一下嘴巴道:“真不知道走了什么關系,竟然能拜師公為師。”

  “被鵬飛烏鴉嘴說中了。”

  郭晨也道:“看來以后免不了要和這位小師叔打交道啊。”

  想著自己都快四十歲的人了,喊一位十八九歲的小年輕師叔,郭晨就覺得張不開嘴。

  “就是,師公這么大歲數了,竟然收了這么年輕一位徒弟。”

  姜鵬飛也有點想不通。

  其實三個人心中多少都有點酸溜溜的。

  他們三個人能拜師寧世海,已經算是很有機緣了,朋友了同學了不少人都羨慕,可比起陳略......就真的是天上地下了。

  “小師弟,等會兒你看看咱們這位小師叔究竟有什么本事?”

  姜鵬飛笑著對李志偉說道:“鬧了半天,小師弟還是小師弟。”

  吃過午飯,有短暫的休息,醫館也是一樣。

  像益善堂這種稍微上規模的醫館和那種一兩個人支撐的診所不同,患者多,醫生忙,是有著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的。

  要是沒有規章制度,一天兩天還行,時間長了誰也背不住。

  一般來說,像那種沒有固定時間的小診所,醫生基本上也就是老板,給自己打工,累一點無所謂,給別人打工,那就不一樣了。

  吃過午飯,李志偉也從電腦上把譚浩的病歷調了出來看了一下。

  重新開方之后,還有備注的桂枝湯的煎法,同時之前用藥為什么沒效果,也能從病歷中看出來。

  像這種小醫館,患者的病歷不會像醫院住院部一樣長期保存,但是也會留一段時間,方便患者復診的時候了解情況。

  下午時分,寧世海代替李志偉坐診,李志偉則跟著陳略和安遠明一塊到了診室,陳略還是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李志偉就站在邊上看著。

  在陳略和安遠明面前,李志偉就沒有坐的資格了,他可不能和師父寧世海相比。

  如果是別的場合還好說,現在還是跟著師公小師叔學習,要是大咧咧的坐著,那就太不懂事了。

  隨著患者進來,安遠明看了三位患者之后,進來一位女患者。

  女患者看著精神不差,面色也尚好,有點類似于病愈的樣子。

  安遠明看過之后就讓患者在陳略邊上坐下。

  “你不是前兩天......”

  李志偉認出了女人,還是他前兩天看過的一位患者。

  “是我,李醫生好,”

  女人向李志偉點了點頭。

  “你吃了藥也沒好?”

  李志偉有點納悶。

  之前譚浩的情況就讓他很無語。

  桂枝湯確實有煎法,可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其實都懂,即便是不懂,大多數人煎藥的方法其實也符合桂枝湯。

  像譚浩那種用熱水快煎,兩沸之后急著喝藥,之后還不注意的情況其實不多,李志偉就覺得自己運氣背。

  特別是還被師公遇到了。

  “是之前小李你看過的患者?”

  安遠明問李志偉。

  “是的師公。”李志偉急忙道。

  “那你說說患者當時的情況,診斷以及用藥情況。”

  安遠明和善的對李志偉說道。

  李志偉把患者的情況說了一遍,感冒后出現怕冷、頭疼、關節痛、心煩等癥狀,無汗,是典型的麻黃湯證,李志偉給開了麻黃湯。

  聽著李志偉說完,陳略問患者:“現在還有什么地方不舒服?”

  “現在感覺好多了。”

  女患者道:“我是昨天找李醫生看過的,用了第一次藥之后并沒有出汗,但是早上卻突然流鼻血,鼻血止住之后之前的癥狀好像都消失了,也不心煩了,就是有點擔心,怎么突然就流鼻血了呢?”

  “流鼻血了?”

  李志偉眉頭一皺。

  這是怎么回事?

  反而是陳略,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傷寒論》第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啊......”

  李志偉愕然的看向陳略,這位小師叔好快的反應速度。

  《傷寒論》基本上學中醫的都看,可《傷寒論》里面的條文不少,能夠全部記住,并且在關鍵時候想起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大多數人而言,能有點印象,知道對錯,明白怎么用藥就很了不起了,動不動張口拉原文,真是牛人。

  “不錯。”

  安遠明笑著道:“對于服用麻黃湯后出現鼻衄現象,是比較正常的,在臨床上也被稱之為‘紅汗’。”

  “服用麻黃湯后出汗和鼻衄都是風寒表邪外出的表現,從鼻而出,隨之出血,表邪外邪,所以患者鼻衄之后外感癥狀隨之消失,疾病痊愈,屬于正常范疇。”

  這一點,不少老中醫都明白,不過很多患者卻不明白,一些年輕醫生對條文吃不透,也容易把自己搞迷糊了。

  所以說,陳略上次在病例社說的,《傷寒論》緊挨著的條文,同病癥之間大都是病情發展變化的各種描述。

  沒用藥怎么樣,用藥后怎么樣,七八日怎么樣,用藥后緩解怎么樣,不緩解又怎么樣,真的是非常詳細了。

  如果說“三世書”是中醫人學醫的指南和理論根基,那么《傷寒論》就是中醫人學醫的參考和大綱,這也是張仲景在中醫歷史上地位相當高的原因之一。

  縱觀華夏這么多年歷史,能被稱之為醫圣的,也就張仲景一人。

  “意思我其實已經沒事了?”女患者愕然的道,還讓她一陣擔心。

  “沒事了,回去多注意。”

  陳略說著還給診了脈,確認了一番,然后又是下一位患者。

  等安遠明看了幾位患者之后,再次遇到比較合適陳略的患者,只不過看到患者的時候陳略就愣了一下,竟然是班主任張麗華.......最新網址:

  地址:

飛翔鳥中文    全民中醫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