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八章 1. 5萬與2500萬

  最新網址:第六十八章1.5萬與2500萬第六十八章1.5萬與2500萬←→:我和顧北海同時亮出答題板。

  “首先我們看看顧先生的答案:清乾隆年制款花鳥紋景泰藍鼻煙壺,10萬。”

  “那我們再看看高先生的答案,同樣,顧先生跟高先生的答案和價格一樣。

  兩位的答案都正確。”

  董淑說著,大屏幕上出現答案:左邊是鼻煙壺的圖片,右邊是名稱和價格。同時,1號位的罩子收起,呈現出文物。

  觀眾席爆出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二號物品。”

  董淑繼續說:“第二件物品,我們請高先生先揭曉答案。”

  我翻開第二件物品答題板:清雍正斗彩海屋添籌圖盤,130萬。“顧先生,請您揭曉答案。”

  顧南海拿出答題板:清雍正斗彩海屋添籌圖盤,130萬。

  大屏幕上再次出現答案。

  “顧先生和高先生的答案再次一樣,而且兩位都答對了。”董淑的聲音明顯有些激動。

  她似乎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我沒有很意外,反而認為是正常的。

  古董這東西只有那么多,一些特殊命名的東西只有一件,玩多了,自然就記得了。

  這件物品花樣有特殊寓意。海屋添籌是古代人們向老人祝壽的一種紋飾。

  據漢司馬遷《史記》記載: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被稱為:仙人仙境。

  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寫道:“海客談瀛州,煙濤微茫信難求,”這首詩中的瀛州正是司馬遷《史記》中提到的。

  宋代蘇軾的《東波志林》,記錄了三個老人的故事。

  曾經有三個老人碰到一起,有人問他們多大年紀了?

  第一個老人說:“我也不記得我有多少歲了,只記得小時候認識一個叫盤古的人。”

  第二個老人說:“每當滄海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拿一個竹籌記錄一次,現在已經積滿十間屋子了。”

  第三個老人說:“我曾經吃了一個蟠桃,把桃核丟在了昆侖山下,現在這枚桃核長出的樹已經和昆侖山一樣高了”。

  可見這三個老人都是仙人。

  而人們也因此對仙境充滿向往。

  “籌”是古代用竹、木制成的計數工具。一籌代表一千歲。十間屋子的籌,可見他的歲數應該有多大。

  再后來,人們喜歡在祝壽的物品上添上“海屋添籌”的圖案,寓意長壽。

  董淑繼續說:“好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三件物品,請顧先生先揭曉答案。”

  顧南海翻開答題板:宋代哥窯花觚300萬。

  我心中一緊,這下有戲了。

  “請高先生亮出答案。”

  我翻開我的答題板:宋代哥窯花觚150萬。

  董淑說:“各位觀眾,這是本次比賽出現的第一賽點。兩人的答案相差150萬,那我們來看看正確答案,請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又出現了答案。左邊是物品圖片,右邊的價格是260萬。

  同時,3號位的罩子收起,呈現出文物。

  對于這個答案,我并不是很意外。根據剛才我觀察的那個部分,只是一些紋飾,并沒有圖案。

  而正確答案,瓶子的一面有圖案,這就決定了它的價格。

  “根據比賽規則,這一局高先生輸了,顧先生獲得90萬的補償。”

  顧北海看著我,一臉陰笑,滿臉得意。

  “這件物品是馬之策先生提供的,我們請馬之策先生點評一下。”

  馬之策拿起話筒,故作嚴肅:“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

  現今發現論及哥窯最早的文獻當推明代陸深《春風堂隨筆》。

  而現在流傳于世的哥窯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于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征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

  我這件物品就是從清宮舊藏中流傳下來的,因為它不符合大部分哥窯的特點,所有價格不高,甚至有人認為是仿品。”

  “好的,我們感謝馬先生的點評。接下來我們看第四件物品。”

  “4號物品,明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無當尊,200萬。”

  “5號物品,清同治粉彩草蟲花卉蓋碗,1萬。”

  “6號物品,清乾隆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700萬。”

  “7號物品:清光緒元寶江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銀幣180萬。”

  “8號物品,戰國秦半兩錢一枚,210萬元。”

  “9號物品,明代翡翠手鐲一對,400萬。”

  董淑的聲音十分激動:“兩位真是棋逢對手,我沒有想到連續六件物品,兩位都答對了,而且價格竟然都一樣,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顧南海故意咳嗽幾聲,有些不耐煩。估計他自己都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場面。

  我倒是很淡定,證明顧南海也是一個有見識的人,跟這樣的對手比起來才有意思。

  不過,我也沒有想到連續那么多次都一樣,看來這個比賽越來越有意思。

  “第十件物品,請高先生先揭曉答案。”

  我翻開答題板:民國居仁堂粉彩花鳥瓶一對,1.5萬元。

  我看到顧南海臉上的表情很驚訝,似乎感覺自己看錯了。

  “下面請顧先生揭開答案。”

  顧南海的答題板上寫:清雍正粉彩花鳥瓶一對,2500萬。

  我腦子頓時“嗡”的一下,價格為何相差那么大。

  是我以偏概全看錯了,還是顧南海打眼了。

  現場頓時完全沸騰了,甚至還有不少觀眾直接站起來,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

  董淑大驚,她看了看顧南海,又看了看我:“這次顧先生和高先生的答案相差很大。請雙方再次檢查是否拿錯答題板?”

  我腦海里再次浮現出我看到的物品部分,沒錯,我相信自己。

  “主持人,我堅持我的答案。”

  顧南海說:“主持人,我也堅持我的答案。”

  顧南海說話的聲音明顯弱了,很明顯他心虛了。

  我們雙方都確定自己沒錯,場下的觀眾瞬間炸開了。

  “價格相差太大了。”

  “他們兩人肯定有一個人打眼了。我認為是顧先生對了,畢竟他看了兩個部分。”

  “只看物品的一部分,還是鑒別不出來。高先生可能失誤了。”

  觀眾大部分都支持顧南海。我又看到他的表情舒緩很多。

  不過,即便全場的觀眾都支持顧南海,我還是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董淑遲疑片刻繼續說:“雙方都相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那我們先來問問雙方是如何鑒寶的?”

  董淑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顧南海:“顧先生的價格比較高,而且顧先生是看到了物品的兩個部分,我們先問問顧先生。”←→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天仙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