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2806字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昏迷失蹤 陳長生抹過自己的面龐,看向了自己這身青衣。
恍然之間,他發出了刺耳的笑聲。
“呵呵,呵呵呵…”
他搖著頭,笑著,好似瘋了一般。
那笑聲之中夾雜著不甘,帶著那被欺騙過后的徹底絕望。
騙局…
神情恍惚了一下,他邁步上前,蹲下身來,撩起了那溝壑里的水流,涼爽無比,更是清澈。
他站在這兒,低頭看向了那溝壑里水流倒影出的,扭曲的自己。
順治帝深知這天下太平來之不易,再加上早些年盜匪猖獗,在平定了北漠的戰亂過后,便有馬不停蹄的在各地剿匪,強盜山賊無一幸免,另多設驛站,保證通行,不至于讓行人自危。
天下在逐漸興盛。
而在那秋月坊外的農田地里。
一道身影出現在了這兒。
那人神色茫然,穿著一身青衫,腰間別著酒葫蘆,身旁,還散落著兩把劍。
貍花貓照例來到廟子查看今日的‘香火’。
貍仙廟里偶爾會有香火,但多數時候,都是些好吃的,更有甚者會放一些錢財進那簍子里。
入了槐序過后,來給‘香火’的人家就多了起來。
這鄉里鄉外的,家里總是會鬧些鼠災,可別不在意,這若是有誰不小心被咬了一口,那可是要起疫病的,后果尤為嚴重。
所以大戶人家都尤為注意此事。
貍花從廟子后面的空隙進了廟里,尾巴一動,關上了門。
目光一撇,那廟子里的燭就亮了起來。
它慢悠悠的走到了那簍子前,將里面的東西一一叼出來,有兩節香腸,一袋子銀子,還有一小袋臘魚。
“臘魚!”
貍花眼前一亮,隨即翻開了那簍子里的枝條。
“衍縣李府?”
貍花笑的瞇起了眼睛,說道:“哎呀,老熟人了。”
去年的時候,他就去過李府。
李府可是富貴人家,那位李老爺之前還當過師爺,中年再考,中了舉人,后來得大人賞識,留在了上京城做官,家中老小則是留在衍縣日子過的富庶悠閑。
貍花吧唧了一下嘴,喃喃道:“他家怎么年年鬧鼠患?”
貍花搖了搖頭,也想不明白。
它覺得,大抵跟李府的庫房到處是洞脫不了干系。
接著它又看了一下另外兩個簍子。
還有一戶人家。
就在秋月坊,是一戶徐姓人家,貍花隱約間覺得,這戶人家似乎是賣豚肉的,簍子里放了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另外的就是紙條。
貍花也不嫌棄,它不愛吃五花肉,回頭帶回去給如意吃去,她愛吃。
收拾好了東西,貍花就要走。
卻忽的感覺到桌子底下有動靜。
“誰在下面?!”
貍花神色一凝,隨即跳下桌臺。
張口一吹,那桌臺的布就此掀開。
而當貍花看到那桌臺下的人時,卻是猛的一愣。
“陳好人?”
貍花愣了一下,隨即連忙走了過去。
上前一眼,以為是陳好人是睡了過去,誰料一翻呼喊,搖晃,眼前的人卻都沒有動靜。
“啊!”
貍花驚了一下,“該不是昏過去了吧。”
它張了張口,隨即道:“你等著,貍花這就去喊人去!”
貍花將那廟門鎖好,隨后就跑了回去。
找到了如意之后,說明了此事。
如意聽后愣了一下,“你說誰?”
“陳好人啊,陳好人!”
貍花說道:“貍花沒有看錯!”
如意怔了怔,隨即便跟著貍花跑出了坊去,一路往那貍仙廟去了。
可當這一人一貓到了地方過后。
那廟門卻不知何時已經被打開。
貍花走進去,掀開那桌子蓋著的布,它愣了又愣。
“人呢?”
貍花驚了一下,看向如意道:“剛才明明就在這里的,就在這兒的!”
貍花的目光看向了一旁,說道:“這把劍,對這把劍在這里!就是陳好人的!”
如意走上前去,將那柄劍撿了起來。
她認得這柄劍!
似乎是叫太清!
不會有錯,這就是陳叔叔的劍!
如意回過神來,將那柄劍撿起,說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叔叔怎么會連自己的佩劍都落下?”
貍花說道:“貍花找到陳好人的時候,他好像昏過去了。”
如意心頭一怔,心中有些不好的預感。
“我們得出去找找!陳叔叔恐怕出事了!”
貍花點了點頭,隨即跟著如意出去了。
這一人一貓里里外外在這些地方找了個遍,甚至于如意還找來了一匹馬,一路順著官道,找到了衍縣去。
“店家,有沒有看到一個穿著青衫的人。”
“沒有嗎…”
“駕!”
如意一路詢問,卻都一無所獲。
貍花找的另一個方向,亦是如此,就算它使了神通,也沒能找到半點痕跡。
一人一貓卻都無功而返。
直到那日落之時,如意心中才徹底斷了心思。
天黑了,便很難再找到了。
她另外又去了趟唐府,找了唐悅容幫忙,讓路過的人都留意一下。
唐悅容安慰她道:“如意姐姐放心,陳叔叔他法力無邊,肯定不會有事的。”
如意心中局促不安,但在唐悅容的安慰下,她也只能心中默默祈禱陳叔叔不會有事。
可當她低頭看向了手里的劍。
心里的擔憂卻又始終不絕。
如意心里在想,到底是怎樣的情況,才會讓陳叔叔遺失了自己的佩劍呢。
貍花看出了如意的擔心,說道:“如意放心,陳好人不會有事的,回頭我找找那些妖怪們,讓他們都幫忙留意一下。”
如意抱著太清劍,輕聲嗯了一聲。
那張面孔之上,半哭半笑。
哭此無能,笑此天真。
此一刻,他多想沉入夢里,就算成為夢奴,又有何妨。
只不過是一場騙局!
陳長生嘲笑著自己的天真,又苦于這無法脫身的痛苦。
那一陣陣苦笑,在這山野之間傳遍。
陳長生失魂落魄的起身,晃動著身子,往前面走著。
順治三年,槐序。
順治帝大赦天下,減免稅收,百姓得以修養生息,并大力發展了農耕,另起商道,修路,架橋,使得各州府之間得以連同,天下之間欣欣向榮。
后又改革了科舉制度,令農家學子亦有出人頭地之機。
不能好好活著,那倒不如醉生夢死。
閱讀長生仙游請關注超凡(pan8)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