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七十章:走時,無人問津;來時,君侯相迎

  第一百七十章:走時,無人問津;來時,君侯相迎!不屈青銅本章字節數:5718

  :最新網址:

  “哼。”

  說話間,還有個冷著臉的女子在驛館院落一側,始終站得玉立,一臉幽怨的盯著徐臻。

  這一聲清脆如冰的哼聲,已經讓徐臻不好抬頭了。

  之前連諸葛亮都說過,在眾多女子的之中,如果徐臻率先娶這一位,以后會大有裨益。

  不說可以功成身退,至少可為當世大儒,門生故吏遍地都是,日后自然地位尊崇,哪怕是暢游山水也無有半點心累。

  不過徐臻一直在躲著她。

  也許是巧合,也許也是刻意為之。

  但是不管他怎么躲,這人還是又追到了九江來。

  對她來說壞消息是,徐臻還有三個月又要回許都了。

  “君侯,果真是勤政愛民之人,在九江一呆便是大半年。”

  哪有,入秋幾乎就滿一年了。

  徐臻心中暗道。

  “我在廬江已為君侯定了諸多策論,撰寫上百文章,以安廬江民心。”

  “如今安定,即將入秋,故而到九江來,看是否還有何公務可相助,小女子雖不能武,文也未曾定江山之道,可卻深曉儒學之道,安民之心,君侯不知在這江東之中,有多少儒生與文士,真心歸附是為何,又有多少人,追妾身之車馬,為的是家父遺留下來的四千卷古籍。”

  她這話說得頗為幽怨,甚至是暗中有責怪徐臻之意了。

  從河北到河南,不知多少青年才俊送來了拜帖,都想要見她一面,但全都被拒,從無半點動搖,在任上就算無事,也會找些事情來做。

  丫頭釣詩問她,她只說是天下黎民疾苦,忘不了當年東逃的時候一路見著的死人和流離失所的孩童。

  自然也是一直走到了貼近兗州境內,才看得見村莊寧靜,無山賊土匪暴亂,百姓沒有人心惶惶。

  女子若是安靜,說白了便是若看的書多,懂得感悟,就能窺見這世間人心在何處寧靜,在她看來,兗州是無比寧靜的。

  而百姓這份安置之心,是來自于曹氏。

  曹氏的名頭,在多年經營之下,慢慢的變成了定海支柱一般,讓百姓都以歸附,許都之所以這么多百姓安住,天下流民不斷趕往。

  實際上也不是因為天子在這。

  而是曹氏擁天子在此。

  但在曹氏之中,這位徐君侯,便是最為年輕的外臣。

  現在應該只算是半個外姓之臣。

  畢竟曹節占著一個正妻的名頭,算算年歲,再過三年有余,就可以接過來慢慢出嫁了。

  蔡琰一直在心中暗暗思索,若是她過來了,要當做主母對待,必須尊敬有加,早晚去問禮。

  可她自己根本還沒住進徐臻的府邸內。

  其實這么多年,蔡琰自己也承認,已經舍不得離徐臻太遠了,能幫上忙是最好的。

  就算非是求那種堪比男子的作用,真要能幫上些,心中要更加安穩一些。

  徐臻走到她面前來,微微執禮而拜,輕言說道:“如今江東的確紛亂,境內士人之心各自有奔赴之地,如果昭姬姑娘可安定士人之心,當然是好事。”

  “最好是,能弄點錢財。”

  “你缺錢?!”

  蔡琰仿佛聽見了天大的笑話,你堂堂君侯,而且還有一縣之地可以食邑,在廬江、兗州、徐州都自己掏錢買了地。

  每年都有收成。

  這些封地與山頭的收成,一年至少一萬萬錢是有的吧?也得是至少萬金了,難道又拿去分給百姓將士,自己一分不留?

  就算是給了百姓,那換算下來自己都能資軍多少了,你總不能人人都要打造神兵吧?

  “我缺得緊!”

  徐臻就差咬著牙說了,三千口刀,融了之前舊用的兵刃化作鐵,都不還不夠!

  再加上還要箭矢的箭頭,以及長兵武器等等,配備下來這樣一支近乎萬人的軍隊,怎么可能是萬金就足夠的。

  “伱真的差錢?”

  “真的!”

  “我有,”蔡琰眼眸堅定了起來,盯著徐臻看了許久,仿佛是下了什么決心,本不算雄偉的胸膛此刻也偉岸起來,無非是挺腰舒氣罷了。

  “只是問一句,君侯要錢財資軍,為的是什么?!”

  “打贏北地冀州!取北疆四州之地!若是可得,曹氏必將穩固,大漢半壁則可重回盛世安寧!”徐臻抱拳,鏗鏘有力的說道。

  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在后方茍著,不斷理政刷自律值,再自強不息,提升軀體,把我另一顆腎!也弄成金剛不壞!!

  他與蔡琰兩人在庭院之中對視,深看一眼蔡琰就明白,徐臻是真心在說這番話。

  他想要的是百姓和平!

  蔡琰心思浮動,在心湖里泛起的巨浪已經掀翻了內心叫做理智的小船,若成大事需傾盡全力,如此大丈夫當可助也。

  總比那些嗚呼哀哉,在家中長吁短嘆的好;也比只知躲在諸侯麾下,伺機窺探權勢來提振自己權欲以為運籌帷幄的人好。

  男兒就該是如此!

  不問前程而全力施為,胸中不光有謀略經綸,還有大志扶朝,令一國得以安定雖死無憾也。

  如此,方為國士。

  所謂國士自當無雙,天下再也沒有第二個徐伯文。

  “好,妾身愿為君侯分憂。”

  蔡琰微微一禮,欠身蹲伏。

  三日后。

  從九江送出去十二份古樸的書簡,分別到荊州、江東境內。

  分別是鄭玄所注之經傳,還有大儒蔡邕、盧植等人所寫的策論,真藏孤本,含藏了不少儒學至理。

  其中三封送進了荊州襄陽后。

  當即高爽、蒯氏、蔡氏等人多有爭相傳看,并且引為傳言。

  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些書籍來自于蔡琰之手,便是當初她父親一生心血所藏,本該在長安存放,不過蔡邕死后,她攜帶家中所藏而出,部分遺失,些許珍貴之卷自然得保存。

  不過就算是那些遺失的,蔡琰也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能將其默寫下來,藏于九江之內。

  這些大儒學問的經典,在得鄭玄、蔡邕等人批注之后,實際上已經簡化了不少,便于寒門子弟所學。

  哪怕是士人,只要稍加思索,多得指點,思緒也能開闊不少,懂得遵循治理之本源道途。

  所以,士族之家必定所藏。

  于是開始花重金購買。

  江東亦如是。

  商道所行倒是也不怕暗中強留,這類事情傳出去會有損聲名,而暗中若是做事,一樣會被人所詬病。

  孫策在家中一聽這事,當即找來了張昭。

  還有早已歸附的吳景等人。

  都是士族之中,以不斷聯姻交好逐漸修復了關系,歸附在孫氏麾下的士族之人。

  “這些書籍,當真有用?”

  張昭發須皆黑,神采奕奕,體態厚實而挺拔如松,面色板正不茍言笑,說話時洪亮厚重,認真而緩慢的道:“此書籍本就是當年蔡邕之寶,只是宛若遺珠埋沙落于亂世。”

  “好一句遺珠埋沙,那我現在要買這些沙呢?”

  張昭稍稍沉默了片刻,不置可否。

  一直等到別的臣子老者又說了不少無用的邊緣話語,他才又開口道:“可以,如此能夠讓我江東士子大為提振。”

  “此書籍本身,并非有多么尊貴,但奉儒之行,可令士子好感大增,但依老夫看來,最好不是主公去買,而是少公子去買。”

  “也不可說買,而是以尊奉之心,將此學請入江東來,如此一兩年內,定然可得儒生大興,人才濟濟。”

  “好!”

  孫策停下與他人之言,快步走到張昭面前來,人卻也很坦蕩,并沒有因為張昭說讓孫權而不讓他去買就生氣。

  對自家人,他小霸王孫策的氣度還是極好。

  “就讓權兒去買,他本來得士人喜歡,此事自當可行,日后他以臣主伴我左右,最得人心,老先生此話讓我頗為欣慰!”

  “是。”

  張昭深看孫策一眼,眼眸之中頗為復雜。

  又是七日,孫策之弟孫權。

  還未及冠,但卻已有了孝義風評,儒雅隨和,時常走訪當地名士之宅,每逢所及多是恭敬備至,禮遇有加。

  知曉此事后,變賣自己所有家產,據說花費六萬金等之物,與九江買此書簡。

  買得二千三百余卷。

  其中金銀不夠,便換做了銅鐵、糧食、布匹等。

  江東士族多為大喜,人人稱道,讓孫權的名聲再上一層臺階,孫氏兄弟居然因此意外的將此前怨聲載道的名望壓制了下去。

  至于荊州,同樣也購得數百卷,分由許多家族而藏。

  其余名士如龐德公、司馬徽,以及與襄陽劉表多有姻親的黃承彥等名士,都有購得數卷。

  蔡邕之女,散盡其財。

  從這一刻起,便再也無人問津。

  河東、河南至長江兩岸的才俊,再不問任何去處,所有人若是再談及此人,或者聊到當初受天下敬仰的大儒蔡氏時,無非都看做是普通人罷了。

  以至于當年追求最為緊迫的河東衛氏,在與友人喝酒賦詩,暢快而談天下大事的時候,提及此人居然問了一句,“叫什么來著?”

  不過這些事,徐臻當然不知道。

  九江衙署之內。

  女博士府邸宅院就在一旁,徐臻下任之后到宅院內看她,卻見蔡琰一身淡黃長裙,整個人蹲伏在庭院的高椅前,手持毛筆歪著腦袋在寫著什么,一時間歪著腦袋有些迷茫。

  “還在寫什么?”徐臻快步而去,到面前背手去看,卻見到寫的是還是儒學的經略,依舊是她父親的那些書籍。

  “四千卷,你都可背下來?”

  “嗯,都可以。”

  蔡琰平淡的道,她舍了四千卷,現在整個人好像也輕快了很多,走起路來都有青春洋溢的輕盈感。

  讓徐臻偶爾見得,忍不住要多看一兩眼。

  欣賞的目光總是會被蝴蝶這等翩躚之物吸引,一般來說是因其飛舞之時會色彩會明媚些。

  今日天氣很是不錯,蟲鳴鳥叫,綠意盎然,而下了幾場夏雨之后,再出了日光就不算過于炎熱。

  “你把書籍,全賣了,豈不是連你父親最后留下的財富也沒了?”

  “沒關系,清凈自在了,真賣出去了之后反而誰都不會再找我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荊州還有士子罵我是不孝之女。”

  “是,還有更難聽的,說你是為了攀附我!變賣此財入徐家門,只是為了做個妾室!”徐臻幽幽的說道。

  “隨他們說。”

  蔡琰放下筆,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又對徐臻笑了笑,臉頰兩側雖然清瘦,但是卻有淡淡的梨渦。

  這時候居然不清冷了,乍一看感覺俏皮些。

  “你真無所謂?”

  徐臻莫名其妙的看著她。

  “我本來就無所謂,”蔡昭姬的聲音逐漸遠去,“你若是心里不忿,就自己去打他們的嘴。”

  “哦。”

  徐臻輕描淡寫的回應了一句,看著倩影消失的方向朗聲道:“江東沒人說!荊州有!”

  “等我去荊州了和他們算這筆賬!”

  里面沒有什么回應。

  徐臻在院里站了站,本來打算提點東西來感謝的,但是想想自己又沒什么錢。

  這些年所有的收成,除補貼家用外,其余的都墊在軍資里了。

  找子脩要吧,不大能開得了口。

  他還打算將那把虎琉璃去賣了換錢。

  但是想想這把刀還沒揚名,要在大戰之中揚名,才好賣價錢。

  包括舒侯刀也是一樣,揚名再賣,才是好價錢。

  想了想就算了,主要是也不知道拿什么感謝。

  實在不行,以后讓她一直做女官吧,把她父親的名頭掙回來。

  回許都讓天子為蔡邕做詔,追封官吏與爵位,如此可為其正名,將當年被王允所害的名頭除卻。

  可即便是有了這種打算,徐臻還是覺得有虧欠。

  “唉,這個人情欠大了。”

  “怎么樣才能把人情消除于無形呢?”

  天色暗去。

  黃敘的一封書信,讓黃忠獨自奔了數百里。

  將一切還給了劉表。

  而他只身到了徐臻的營內。

  徐臻帶典韋、趙云于二十里之外的崗哨處迎接。

  典韋給黃將軍帶了一壺酒。

  “哈哈哈哈!!”

  人還未到,戰馬之聲未多鳴,但是黃忠的大笑之聲已經傳來,接著才是在竹林之外拐過的一匹老馬。

  跑得白霧吞吐,雙目震顫,四肢都已經無力了,估計再跑數十里,就要力竭倒在路邊,至少歇個幾天才肯在行。

  徐臻背著手等待,黃忠到了十幾步就下馬,白發多了一半,但身板依舊還很硬朗,穿著的是樸素的灰色袍服,這里沒有風,但是胡須和兩鬢的蒼發在向后飄揚。

  大跨幾步來,到徐臻面前雙手抱拳,單膝跪地。

  此時他的臉上已經沒了笑容,有的是傲氣和堅毅,中氣平和的道:“這匹老馬,奔了六百里來投!依然還認得路!”

  “君侯!末將已經還了人情,訓兵六千人,皆有所成,得箭陣三處,探營三百里之外。”

  “領四千新兵,皆已有虎勇姿態,又為劉表進言布兵之處三所,守長沙郡外關隘三月!”

  “我走時,無人來問津!”

  徐臻本來也想淡定點,但是聽了這老將軍的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劉表不用他,乃是黃忠不算是太顯赫的名門之后,年輕時候又沒有大戰來彰顯功名。

  而且每逢立功之時,應該也不屑于去他面前邀功表現,只是帶著兒子求醫問卦,求自己有后。

  故而不得待見。

  這一句,走時無人問津。

  讓徐臻心里不是滋味。

  “你來時,九江七萬軍皆知。”

  徐臻誠懇的道,將他扶起。

  (本章完)

  最新網址:

  地址:

飛翔鳥中文    三國:曹營謀主,朝九晚五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