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89章 向西,參軍

  第889章向西,參軍!第889章向西,參軍!←→:

  第890章向西,參軍!

  正德二十一年開春以后,去年提過的軍區組建就如火如荼的正式開始了。

  這一次的組建以選拔和自愿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軍機處已經直接下令,各大軍區任何一級不得阻礙軍人自愿報名,當然了,這也是有條件的。

  主要的條件就是三條:

  第一,身家清白,有各種犯罪記錄或蹲過大獄的直接否決;

  第二,身材魁梧,要求是身高過七尺,無明顯身體缺陷。

  第三,參加過各類戰爭,立過功勞的優先考慮。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點很特別,就是原先不是軍人,但身有功名的,只要沒有蹲過大獄又身體健康的,那都要接收。

  這幾年下來,軍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不論是軍餉等待遇方面,更重要的是天子對軍人的各方面照顧。

  與此同時傳統的科舉路徑還是難如登天。

  兩相比較之下,總會有一部分人一方面想要有所建樹,另一方面又實在在文官的路上熬不住。

  而現在大明對外用兵不斷,多少人出人頭地?

  因而想著動這方面心思的人自然也是有的。

  這日,他騎馬出甘肅嘉峪關,準備隨同商隊一起過哈密,再到吐魯番,隨后一路下到伊犁。

  至少陜西舉子婁方勇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軍臺,其實就是傳遞軍事文書的機構。

  婁方勇一坐下來,邊上一桌兩人就上下打量著他。

  一句話:聲息相通至關重要。

  婁方勇略戒備的看著他,“有事?”

  這是朱厚照模仿清朝而設,清朝的疆域范圍遠勝大明,但卻能管理得當,軍臺起了巨大的作用。

  大約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是背棍子的人起身過來招呼,

  現在倒是被他拿來當做墓志銘了。

  這兩人,一個背著用布包著的長長棍子形狀的東西,他額頭上綁了一圈麻繩。

  “這位兄臺。”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這是正德十三年,天子在鼓勵海陸軍學院的學員們念出的詩句。

  其實就是一片空地上,幾個簡單的房屋。

  新疆這個地方,叫‘天險之國,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

  另外一個也好記,便是模樣很丑,左右臉頰各有兩顆黑痣,讓人不敢盯著細看。

  靠近路邊則擺一商鋪,幾張桌子,好讓行人們喝口熱茶。

  從嘉峪關再往西北,每百里必有一個軍臺,軍臺原來直接受新疆總督管轄,但幾年時間下來也逐漸具備了內地驛站的職能,過往人員都會在此補充物資或是暫時歇息。

  在內地,官道上遍布驛站,但到了新疆境內,這卻不叫驛站,而是叫軍臺。

  “喔。我們兄弟二人,看你像是獨行,便心中揣測兄臺定是前往伊犁,準備到新疆軍區入伍。”

  自從新疆軍區開始從西北各地挑選士兵,他就各方打聽消息,想著的就是默默離鄉,闖出一番名頭再衣錦還鄉。

  他這個人不喜歡扭扭捏捏的那一套,反倒是豪氣干云,他已經二十八歲,從原來的少年天才,到現在的屢次不中,這些年來也是非常不易了。

  婁方勇沒說話。

  面前的大漢則繼續講,“我和我這位表兄也是這般打算。我叫方豫,這是我的老表叫徐開,我們兩位也是要到伊犁去,不知兄臺如何稱呼?”

  婁方勇看著這兩人倒像是普通的青壯,沒想到竟能一眼看出他此行的目的。

  心中思緒收了收,同時抱拳道:“在下婁方勇,陜西平涼府人。此行,確實是往伊犁去。”

  方豫朗聲笑道:“那我們是同行了。婁兄莫怪,我們并無惡意,只是初次來新疆,自甘州往西已經走了近一個月了,伊犁又沒有可以投靠的人。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這要是盤纏花完,參軍之事卻沒個下文…”

  婁方勇聽明白了,這表兄弟二人是心中沒底。

  這也是他們初次相識。

  其實在前往西邊伊犁的路上,多的是這種情況,畢竟路途遙遠,人天生的就有些恐懼,那么就形成了抱團的情況。

  經過幾日同行的相處,婁方勇逐漸和他們熟悉起來。

  并且把自己知道的都介紹給他們。

  左右在茫茫草原和戈壁中趕路也是無聊的。

  而且婁方勇讀過書,對朝廷的政策、背景、目的都更為了解,今天就為這兩人講述了一番,說道:“自今年年初開始,朝廷不僅在新疆,而且在河套、京師等多個地方重新組建衛戍軍區,雖說先前朝廷也曾多次整編,但這次與前幾次都不太一樣。

  此次是軍區組建是為了聚集真正的戰兵,今后的主要職能便是受命征戰。

  換句話說,各軍區以外的衛所很難再有承擔戰役任務的機會。

  方兄、徐兄你們原是衛所軍戶,這次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除此之外,在士卒軍餉上亦有不同,軍區士卒每年軍餉10兩銀子,而且吃喝用穿大多不需自己花費,這方面也是大大超過各地衛所軍的。”

  方豫和他表哥都是大字不識的,平時見聞出不了自己的堡子,

  聽了這一席話頓覺眼界大開,“這么說來我兄弟二人還真得選上才行,否則再回去衛所里面,那以后就再無出頭之日了。”

  “是這個理。”

  “那么,會打仗嗎?”沉默的壯實漢子徐開問道。

  婁方勇重重的點頭,“會打。雖說現在朝廷并沒有要征討哈薩克汗國的跡象,但大明國力強盛,勢頭已起,哈薩克汗國又內亂不斷,必定會打。”

  “婁大哥有幾分把握?”

  婁方勇皺眉想了下,“七八分總是有的。”

  “為何如此確信?”

  “因為人心。”婁方勇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們二人,“你瞧我們這些人,為了什么才去的伊犁?難道是為了一年10兩銀子的軍餉?說句不好聽的,到江南隨便做個活計,只要辛苦一點一年也能有個十兩。

  實際上大部分像你我這樣的人都是為了能換個地方,一展胸中抱負,我們如此,旁人也是如此,上到總兵同樣如此。

  現在的大明與二十年前的大明不同,二十年前大明確實重文輕武,可武人也不想一直被文臣壓著。恰逢當今圣上雄才偉略,堪為千古一帝,而大明國力蒸蒸日上,這個時候只要有些出息的邊軍,哪個不想打仗?哪個不想受賞?一將功成萬骨枯,千古功業之前,犧牲幾個人又算什么?這,便是最大的趨勢!

  而且我剛剛說了,正德天子乃是一代雄主,麾下將軍有此雄心,他又怎會阻攔?”

  這一整套的邏輯,婁方勇自己早就想明白了。

  但對方豫和徐開這兩個‘文盲’來說卻是打開了新世界。

  “婁大哥,那么這哈薩克汗國如何,強大么?”

  婁方勇一拽韁繩哈哈大笑,“只要一看歷史便知,凡我中原正統強盛之時,周遭蠻夷之國皆不足為慮,新疆軍區有六萬士氣如虹的精銳之兵,小小的哈薩克汗國算什么?

  更不要提,如今的大明君明臣賢,將強兵勇,哪怕是把《萬國圖志》中的國家都算進來,也沒有強過大明的!所以這一點你們放心,咱們都是有幸之人,身處的是鼎盛的年代!”

  這樣分析下來,自然是形勢極好。

  但方豫和徐開又陷入了憂慮之中,“婁大哥有舉人功名,按照朝廷規定,自然可直入軍中。但我們表兄弟卻要爭取那本就稀缺的自愿名額…”

  這一點婁方勇也沒辦法直接幫助他們,只能從自己知曉的一星半點信息之中幫助他們,“兩位兄弟,我在出發時聽在衙門里的前輩說過。

  此次新軍制革新,所選的士兵,首要的是注重勇猛、血氣,老弱病殘、膽小如鼠之輩一律排除在外。依在下看,兩位都是精壯的漢子,況且敢于自愿參軍,必然是有所抱負。這一點不必憂慮。

  但正如方兄剛才所言,這次機會極好,能看到的人也多。前來參軍的個個都身懷絕技。所以二位兄臺定要另辟蹊徑才行。”

  方豫心中關心,不想錯過機會,“還請婁大哥教我們,大恩不言謝,以后我們兄弟愿為婁大哥效勞!”

  婁方勇的豪氣、見識早已經折服了他們兩位。

  “舉手之勞,不必如此。”婁方勇想著,他也是一人獨行,如果能夠招攬兩人與自己同心,對于以后也大有益處,“方兄弟、徐兄弟,你們可知這次選兵,除了身強體壯,更重要的是腦子,為何朝廷允許舉人直接參軍?

  便是因為懂得歷史、懂得朝局、懂得大明與周邊的地理民情。按照朝廷的說法,現在陸軍、海軍學院都強調,士兵要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這一點,你們若是能說出一二,想來在選拔時必可脫穎而出。”

  方豫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他只苦惱,“可我們…我們對這些確實一無所知啊。”

  婁方勇大包大攬,“無妨,你們不知,在下卻十分熟悉。自春秋戰國、秦漢隋唐,直至如今的大明,千年歷史均在我的腦袋中。正好,我們路途遙遠,有的是時間,等我與們講完,到了伊犁的那天,官軍一問,你們不止能說出身為漢人,為漢族而戰這樣的場面話,而且能說出其中道理、內涵,哪還會有落選的可能?”

  “好!”方豫、徐開二人大喜,“那便多謝婁大哥了!”

  這樣好了,后面的日子婁方勇便開始為他們講述起這些遙遠又很接近的故事,現在認字是來不及了,但故事卻說得清楚。

  等聽了幾天,這表兄弟就開始明白當前的世道是多么不易,當今的正德天子又是怎樣偉大的帝王…生逢此時,為這樣的帝王而戰,與當代的英雄人物一同建立功業,這些念頭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除…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大明嫡長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