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85章商屯商屯 正德二十一年二月。
在寧波舟山港啟航了一艘特殊的船只,船上懸掛大明南洋公司標志性的陸地海洋旗,在甲板上還有身穿白色制式軍服的大明海軍。
顧柄同親自出馬,擔任商人與官府的中間聯絡人,前往呂宋處置購地事宜。
然而此次售賣的一方卻不是呂宋國,而是大明呂宋總督府。
購得土地之后的處置形式,也不再是均分百畝后,各入移民家,而是按照購買的數量直接歸入購買者手中,并進行統一墾荒耕種。
顧佐將新的子公司命名為東華,普普通通,不受任何人矚目,它的最大作用便是架起官方和私人商團之間的橋梁。
一方面支撐他們的投資信心,另一方面向上傳達需要官府出面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出兵。
其實顧佐也是受皇命才做這樣的事。
朝廷的意圖他也能夠讀懂,就是利益。而且從此以后,大明對海外領土的需求就有了利益驅動,這些非官方的行為會更加的無序、更加的瘋狂。
但,怎么說呢。
“這要看成國公定多少兩一畝,呂宋這地方又有多少土地。”
隨后拿著自己父親的手書前往總督府。
“一兩?!”顧柄同睜大了眼睛。
好在是運氣不錯。
顧柄同好在是個鬼精的人,他沒有拿大,而是仍然客氣,“有成國公這話,下官心中就安穩多了。不知那地的價格定下來沒有?”
雖然他想過這里的土地肯定會分外便宜。
“定了。”朱鳳比出個食指,“一畝地,一兩銀子,算是個意思帳,不論是朝廷還是總督府都不指著這筆錢。”
于是他片刻也不耽擱,直接再訪總督府。
你的來意我現在是完全明白了,說到底咱們都是為朝廷,為皇上辦事。購地一事,完全不在話下。”
那么就好辦了。
大明找到了一種獲取利益的途徑,然后去實踐了,僅此而已。
“既然如此,賢侄且先住下,耐心等待幾日,你還是初次來石塘港吧?我命人帶你到處瞧瞧。”
等待了一個時辰才終于見到總督,也就是成國公朱鳳。
顧柄同記得幾年前在杭州還見過他,當時他剛任總督,奉命出海。
顧柄同的預估也沒有錯誤,大約半個月后,總督府果然遣人來喚。
雖說這段時間等得心焦,但他始終忍住了。
顧柄同在海上行了一個多月,在三月份時抵達石塘港。
“需要多少畝土地?”
“是,家父也預料到了,在出發前就已向皇上上了奏疏,若是順利,應該會很快就有回話。”
成國公回答:“這需要請示皇上。雖說會耽誤些時間,但這是重大決策,皇上不開個口,許多事都只能想想。”
這次成國公的態度明顯好轉了許多,不用想也知道是皇帝使了勁,見面之后他更加熱情,道:“我這當伯父的先前不知,原來賢侄所謀乃是大事。
因為商屯嘛,你得給商人留出利潤空間,否則誰愿意這么大老遠的跑到這里來做這種苦生意?
可一兩也實在是太便宜了一點。
近十年來,隨著每年至少三千萬兩白銀輸入大明,大明屬于是貨幣超限供應,并在實際上造成了一定的通貨膨脹。
導致江南的土地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到這兩年,一畝上等水田的價格已經超過了五十兩。
當然了,江南的土地本就貴,在部分省份仍有一畝地十兩、十五兩銀子的情況。
但即便和更加便宜的地區比較,呂宋這里的地價都算是白送了。
“就是一兩。”朱鳳輕輕一笑,“你雖不在朝中為官,但家學淵源,耳濡目染,應當知道皇上眼光長遠。這次做的這件事,不在錢多錢少,朝廷不是為了商人兜里的那點兒銀子,而是為了讓他們更有動力墾荒種地。與此相比,賤賣土地算什么?賤賣了土地,糧食回去價格還會低呢。”
當然了,商人為了超額利潤,是不會主動降低糧價的,但朝廷也不會坐視不管。
顧柄同還能說什么?
他就是想到之前一直聽過的那句話: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現在好了,
一個新的商機擺在眼前了,
外海島嶼的土地跟白送似的,相當于成本中的一個大頭被去除了,那接下來還會擔心商業資本投入不足?
怕是反過來,會爭先恐后的先購得土地再說吧?
“對了,這么低廉的價格是不是有什么條件?”
“有,就是十年之內,所出糧食只能供應大明。”
這個應該不是問題。
當顧柄同把這個消息帶回去的時候,
隨他而來的七位商人全都興奮了,他們甚至開始‘冒犯式’的提問,說:“這不會是假的吧?”
顧柄同解釋:“成國公之言,還能有假?而且朝廷這么做是有原因的,首先這些土地都是平白得來的,一部分無償給予移民,但移民數量畢竟有限,剩余的派何用場?還不如便宜賣了。”
“但這也太便宜了。”
“不。”其中有個商人說了,“你們都沒看過《萬國圖志》么?這世上還有多少極好的耕地?想來朝廷也不是太‘珍惜’這些土地了,畢竟呂宋只是冰山一角罷了。今后怕是還有更多。”
顧柄同倒沒想那么深,
但道理不假。
“且先不管那些,這些一兩一畝的土地你們要還是不要?”
“當然是要,我要5萬畝!”
“我要7萬畝!”
與此同時的總督府,
三皇子載對于朝廷的這次決策又是異常興奮,“父皇真是早該如此了,若是三年前推行此政,去年北方大旱,馬上就能調糧過去。”
“三殿下,”朱鳳略微發愁的說,“這件事說起來好處多多,但有兩個問題。這么大量的土地誰來耕種?需要人手啊。再有,蘇萊曼國王那邊,必定會叫苦的。”
幾個月前他們倒是有人手的,
因為他們俘虜了四千多叛軍,但這些人都被他們用起來去墾荒了。
現在還真沒人。
“人手方面,只能是再多雇傭呂宋國的青壯。至于蘇萊曼,本王早看他不順眼了,滅了他就是。”
“擅自行動,怕是會惹怒陛下。”
“我想給父皇請旨。”載摸著下巴說:“若是朝廷欲以此策加快墾荒的速度,緩解部分區域的糧食不足問題,那便不能捆手捆腳。想唐朝時,王玄策只有出使之任,卻在途中攻滅一國,立下大功。眼下也該如是。”
朱厚照呢,是掌控能力強,所以會稍微緩緩,因為南洋國家很多,如果出兵滅了呂宋,其他國家都會恐慌。
而大明在這里是進行貿易的,和平穩定的政治環境被打破,那還做什么生意?
但他也理解古人的一些霸道想法…
假如真有人把南洋全部收拾了一圈,他作為皇帝還真是只能大肆嘉獎,這是開疆拓土的大功勞啊,怎么能不嘉獎?
所以載有這樣的念頭也十分正常。
朱鳳則帶著三分期待,“如果是三殿下的話,皇上應會酌情考慮。”
“應該早下決斷,何必再和他拖拖拉拉的?蘇萊曼此人本身也是陽奉陰違,心思頗多,就算滅了他,又能如何?若是實在不行,還可以許諾他一個太平王爺,請他到京師居住。這樣也免了這些商人的后顧之憂,也可掀起一輪開發呂宋的熱潮。”
載有一種‘皇明’的榮譽感,他坐不住了,“不成。宜早不宜遲,我現在就來寫!”
二月初的京師。
乾清宮。
“朕反對將這些土地賣出高價。高價土地會抑制大明商人的投資熱情,鎖住這些經濟活動,最后只能讓大明前進的動力不足。
放眼世界,太多地方擁有有價值的土地了,捂在手中實在沒有意義,應該讓大明的商人輕易的購買到它們,糧食也好,棉花也好,大明更需要的是這些!
而土地高價只能是一錘子買賣,眼前會得到些利益,但損失的卻是大明的未來。”
天子的話語擲地有聲,邏輯清晰,目光長遠,在殿宇內來回回蕩。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朝廷和商人相互共生的關系。當這些資本不斷因為這種方式而獲得超額收益的時候,他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促使朝廷繼續擴張。
甚至可以支持一些文人,創造什么漂亮的說法來提供一套完整的行事邏輯。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從攻打日本開始的。
皇帝解釋了以后,朝臣還是漸漸理解了,明白了天子所說的目光放長遠的內涵。
外務官嚴嵩表態,并說:“窮兵黷武指的是耗盡國力與民財。但陛下此法,可以使土地與勞力都已成本極低的方式進行供應,由此而來的,便是更多的領土以及更多的產出,因而大明只會越打越富。”
這正是朱厚照心中所想,只要占領耕地種出糧食,以明軍的戰力和大明的人口潛力,這世上還有誰人能敵?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