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景旸歸國第848章景旸歸國←→:
侍從室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人數再多,能進到這個位置都是敏捷、練達之人。
又經過近二十年的逐步規范,現在的三人何廷仁、關延卿、徐階,那都是緊緊圍繞著皇帝圣心來做事的。
今天白天,天子與眾臣子坐而論道,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當時只是嘴上說,但這三個侍從就得有本事把當初所有人說的話落在紙上,不能有錯誤,更不能偏離皇帝的心意。
所以他們比六部尚書都要忙碌,便像此次,皇帝如此重視這件事情,他們當然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最終的草稿拿出來,以便傳閱修改。
徐階當時手快,以記為主,現在這份略顯潦草的手稿則是他們最為倚仗的東西了。
夜晚時分,行宮內大多數的宮殿燈都熄了,只有他們三人各自點著一盞蠟燭挑燈夜戰。
“此次貨幣改革不同以往,陛下說要拿繡花一樣的功夫把其中條條細則都要講述清楚,不能產生歧義。這樣的差使…內容多、時間緊、要求高,而且還是新生事物,若是我們自己不能熟透于心,明白其中的關節,想來寫出來的東西也會被陛下棄而不用。”
這是關延卿在說話。
他是頗受皇帝信任的一名年輕官員,以知府之身而直入侍從室,這也是頭一個了。
何廷仁覺得有些道理,“那我們就理理?”
徐階也點頭,“下官也覺得是,否則總覺得腦袋發脹。”
關延卿受到鼓舞,欣喜道:“好。我以為是不是這樣,咱們的核心便是陛下今日所表達的意思,在具體環節上,大約可以按照這樣幾個部分理解…
首先是鑄幣廠,這個環節便包含錢幣的樣式、成色等,以及鑄造工藝,鑄幣廠選址、新建到正式開始鑄造,作為直接鑄造錢幣的人,要對廠子里的工人進行嚴格的規范管理等等。
等到錢幣鑄造完成,按照陛下所說便是由新的中央銀行對照準備金統一發行,這便是運用的環節。
這一環節的主要問題包括老百姓的接受程度、無故不接受新錢幣的懲罰措施、使用假幣的懲罰措施、新發行錢幣的數量及如何調整,還有,為了實現自由兌換,還應在大明各處設置分行,總行與分行之間又如何管理…”
徐階只覺得腦袋更加的痛了。
就是何廷仁都表情輕松不起來。
這根本就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說起來都像是在修編一本書了。
“除了這兩個方面,還有錢幣逐年使用破損的回收辦法、對外貿易中新錢幣的使用和管理。還有下官以為最重要的一點…白天幾乎人人都沒議到。就是按照陛下的設想,此次貨幣改革,不亞于一場大型戰爭,戰場之上,未慮勝、先慮敗,一旦改革啟動,必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亂象,所以各地官員得準備好,免得四處起火,甚至…萬一有難以克服的失敗,又該如何應對?”
不錯,未慮勝、先慮敗。
“明日,我們便去稟明圣上,一是加派人手,以便我們能夠盡快完成貨幣改革草案的編撰,二是再與陛下詳加探討,確定我們草案的方向性和部分細節性問題。”
“正該如此。”
“好!”
關延卿和徐階兩人都同意。
這個時候的天子寢宮。
尤址在黑夜之下,就著點點月光而來。
天子雖已入眠,但有重大事項必須第一時間稟報,所以哪怕是半夜他也不敢耽擱片刻、
所以推開門之后,走到里面,先跪在床邊,理好衣裳,然后輕輕呼喚:“陛下?”
沒動靜。
“陛下?”
連續這樣叫了五下,朱厚照才轉動了一下頭,他還在睡眼惺忪的階段,不過一絲清明闖入腦海之后馬上驚醒:尤址行事穩重,深夜叫床,必有要事!
所以他馬上睜開眼睛,手臂半撐著,“何事?!”
“啟奏陛下,這是從寧波港來的急奏。”
走的軍報。
朱厚照第一反應是覺得呂宋島那邊有情況。
“拿過來。再拿盞燈。”
“是。”
等到他真的展開快速掃視一眼之后就發現自己想錯了,不過…這也算是一項重大的事了。
“陛下?”尤址輕輕又叫。
或許是剛剛睡醒,朱厚照一時間還有些懵,“景旸,回來了。”
“景…”尤址先念叨一聲,隨后也睜大眼睛,“景旸?!便是那奉旨出訪西洋列國的景旸?”
朱厚照揉了揉眼睛,他稍微思考了一下,這件事得當個大事隆重的辦,僅僅是他自己私下來接見一下是不夠的。
景旸,便是正德一朝的鄭和。
他這一趟遠門出去,若是爭氣,那朝廷要大大表彰,若是受了欺負,朝廷要給他撐腰。
不管如何,這是天大的功勞,必定要大大嘉賞。
而且他內心激動,因為咱們漢人也有遠航的壯舉,大航海時代不只是西方的獨舞。
“額…你這樣…”朱厚照已全無困意,但是一下子想說得太多,竟不知從哪里開始講。
尤址陪了一句,“景旸回歸,此乃大喜之事,陛下稍緩心緒,有什么吩咐奴婢們去做就是了。”
夏天涼快,朱厚照直接掀了薄薄的綢緞起身,“去看看,侍從室還有沒有人、”
說完他等不及了,干脆自己就往外走,“還是朕直接去吧。”
他出殿門往左下方瞧,那邊一排五間屋子,就是侍從室的辦公之地,為了隨時聽候他的宣召,所以就放在了他的寢宮邊上。
順著臺階而下,幾步路便到了。
尤址在后面追,“陛下,您千萬小心!”
朱厚照才三十多,比這個老太監腿腳好多了,他走起來輕便得很,而且遠遠得望著這里有燈火,正覺開心。
何廷仁、關延卿、徐階三人大概是聽到外面的動靜,所以不等皇帝抵達,他們已經出門,并在門口排排站好,對著皇帝行大禮,“臣等參見陛下!”
“免了,免了。進來說話。”進去之前,朱厚照對著氣喘吁吁的尤址吩咐,“你不必在這里了,去弄點吃的喝的來,朕口渴,肚子也有些餓了。”
“是!”
于是乎尤址又開始往回奔,可算是將他這把老骨頭折騰慘了。
雖說這次是特殊情況,但如果讓皇帝饑、渴久了,傳出去,說不準還會有御史來彈劾他。一個不小心再鬧到皇太后那里的話,那他更得不著好。
這邊。
朱厚照走進去之后,籍堆得到處都是,他原來是覺得這里應該會有一個人,沒想到三個都在,心緒慢慢平靜下來后說:“你們辛苦了。”
“勤勞王事,豈敢言苦?”何廷仁躬身說道,隨后又問:“陛下,臣等斗膽,不知…陛下深夜到此,是出了什么事了?”
“喔,好事。”朱厚照在剛剛已經把一些個想法都理順了,“性之,朕剛剛收到消息,奉旨出訪列國的景旸回來了。等天亮以后,你去內閣傳旨,請內閣會禮部準備迎接、升賞和慶祝等一應事宜,會兵部盡快議定犧牲將士的撫恤、家人的安撫等事宜、會外務部準備外國使節的接待等事宜。”
景旸?
三個人眼睛都睜大起來,顯然都是沒有想到。
朱厚照分外重視此事,所以將來一段時間,不管是實質上的迎接,還是禮儀上該到位的地方,朱厚照都不會逃避,這是他的職責,偷懶也不該再這個時候偷懶。
他作為皇帝,是一個標志、旗幟,要向世人顯示朝廷鼓勵大明對外溝通交流。
對于我們這個民族來說,其實只要沒有閉關鎖國,自縛手腳,那么我們基本上是不太會落后世界太多了。
至少不會像朱厚照記憶中的那樣多。
“微臣遵旨。”何廷仁自然知道天子重視,所以也不拖延,說著就去提筆寫了起來。
皇帝正好也在,侍從室出來的意見,他在后面也會圈幾個字,比如:同意、照此辦理、速速辦結等這一類的話,這樣就是皇帝的旨意,內閣也就知道該怎么辦了。
有的正文內容會稍微常一些,都朱厚照自己寫,那工作量就大了。
朱厚照大致掃過一眼,這些人在文字上是不會讓他挑出毛病來的,“景旸到熱河估計還得一個月,所以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一個月內準備好。”
“微臣明白。”
朱厚照想了一下應該沒有遺漏,于是又面向這三人,“你們都不回去睡覺,想來是在整理白天所討論的事項吧?”
三人紛紛點頭,
“好,左右也睡不著了,白天沒怎么聽你們說,趁著這夜色安靜,咱們再稍作論述,也看看你們寫得如何。”
關延卿心中不忍,“這怎么使得?陛下龍體要緊。就算有不明朗之處,也該臣等三人先行琢磨。”
實際上朱厚照心里激動,他也睡不著了,“行了,朕也睡了有三個時辰了,偶爾如此,無妨的。”
而在外面,尤址再回來的時候看到侍從室里的燈光照舊,三個人影也變成了四個人影,他抬頭望望月光,吩咐身邊人:“天亮以后給內閣遞個話,叫他們給皇上留些時辰休息。”
夜晚、寂靜,宮殿又顯得曠闊無人。
唯有那一扇窗里仍然燭火搖晃。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