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49章 雄鷹振翅

  第749章雄鷹振翅正德十一年四月,河套,朔方鎮。

  朝廷的旨意已經到了,同意總督王守仁先前上稟的系列事項。

  此次,王守仁準備以寧夏總兵仇鉞、朔方鎮副將韓十二郎和裴光洵為將,共領騎兵三萬,步卒四萬,深入大漠千里,遠驅蒙古瓦剌部。

  這個裴光洵近兩年才冒出頭,此人最早也是王守仁所薦,曾經是旗官,幾年來在朔方衛數次巡邊之中戰斗異常勇猛,因疵以提拔。

  現在王守仁鎮河套,整體上按照朱厚照的擘畫展開,以屯田、屯兵、牧馬為基石,以移民實邊、整兵備戰為內外的主要策略,最終初步實現了大兵營的設想。

  看起來多少有些類似于后來的李成梁在遼東,即在軍事策略上化被動為主動,明軍幾乎每年都以兩三萬的精銳騎兵深入大漠。

  這不像是朱棣遠征,動輒幾十萬的兵力,畢竟皇帝親至,不能冒險。

  現在的河套明軍其實在學習蒙古饒作戰方式,就是培養士兵的騎射功夫,以精兵而不是大軍的方式巡邊、遠征,這樣做好成本控制,以便持續騷擾,不給蒙古各部修生養息的契機。

  火篩逃回大漠以后,雖然仍殘余部分力量,但從正德五年之后明軍在王守仁的統領下逐步強勢,實際上漠東蒙古已經不適合他們再生存。

  包括火篩部在內,原來的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已先后逐步西逃。

  歷史上,他們是被達延汗打敗以后不得已向西逃竄,因為西邊是瓦剌,為了避開又向南,逃往今甘肅西北和部分青海地區,這也是導致嘉靖年間哈密從勢如累卵到最終被侵占的原因之一。

  現在換了個爹,但命運更差,因為明軍在西北同樣強勢。

  正德十一年的明朝九邊,其東邊諸鎮幾乎已經沒有太多的防守壓力,王守仁是善戰,但榆林、大同、宣府等鎮的將領也不是酒囊飯袋,在大明國力整體上漲和子持續加強整兵的情況下,這些地方主將也總是相機出動。

  所以如今沒什么蒙古犯邊不犯邊的事情,反倒是他們一聽哪里有蒙古部落的蹤跡,那要趕緊提兵過去搶上一番功勞。

  也就是瓦剌離得他們太遠了。

  正德十年末,子再下旨意給王守仁。

  于是乎王守仁歷經幾個月的時間準備,提出了集合寧夏兵的設想,在總兵仇鉞的率領之下,如今寧夏的四衛兵馬也打出了威名。

  王守仁覺得兩處合兵,集中力量,最好是一戰而勝,哪怕不能大破王庭,也要西驅瓦剌。

  大明清理屯田以后,效果顯著,不僅供到朝廷的籽粒數迅猛增長,就是留在當地的糧食也多了不少。

  再加上河套這個大糧倉、陜西逐漸恢復的官牧馬場,以及王守仁這個掌舵之人…

  主宰這片草原的力量,現在又是大明了。

  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馬匹嘶鳴,旌旗飄揚,帥帳之內王守仁正在擬文,子旨意已經下來,他作為‘總指揮’,應該立即通知寧夏總兵仇鉞,要他按計劃行事。

  “十二郎,”

  “末將在!”

  “朝廷來的旨意里,提到了三千套的棉甲。因為時間緊張,制作再加上東拼西湊的才弄出來這些,雖是杯水車薪,不過也有用作應急,你帶人去領。”

  “棉甲?”

  “見到了你就明白了。”王守仁一副儒將風采,“是御寒之物,如今還不太需要,不過戰事開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傷亡,帶上,到時候氣一旦轉涼就給傷者用吧。”

  “是!”

  “各衛情形如何?”

  韓十二郎現在也長大了,他和大部分士兵不同,成年以后的他非常的高大,什么七尺男兒,韓十二郎大概要有九尺了。

  “部堂放心,朔方的兵不會有孬種!現下,都爭搶著要建功立業呢!”

  “嗯。”

  王守仁心中是明白的,他看得懂子的所為。皇帝這幾年尤其偏愛部分武將,而且喜好開疆,從上到下的在軍隊之中掀動尚武之風。

  不然裴光洵這樣的人怎么被提拔的,雖他是推薦,可他推薦的人又不止這么幾個,最終獲得認可的都是有血性的漢子,這種人出來帶兵,難道還能帶出一群軟蛋?

  至于裴光洵本裙不像韓十二郎這么威武兇猛,他黝黑而胖,肚子偏大,肩膀極寬,像是那種虎虎的蒙古漢子。

  王守仁今沒瞧見他,正想著問問,結果外面有士兵來報,“部堂,裴將軍回營了,帶了百余俘虜。”

  “俘虜?”

  王守仁放下筆往外走。

  果然看到一個有些橫肉,似一堵墻般的將軍上前,他虎頭虎腦的行拜見禮,“部堂!末將來了!”

  王守仁指著他的兵馬身后臟兮兮的一群人問:“那是什么?”

  裴光洵不以為意,“抓的蒙古人,沒吃的,要活不下去了。”

  “每再濫殺吧?”

  這家伙看著橫,這句話問得他很老實,“末將不敢了。”

  以前這家伙有些嗜殺,所謂殺俘不祥。

  這句話可能制約不到朱厚照,也制約不到裴光洵這等粗漢,不過王守仁還是認的。

  最近幾年,隨著明朝對草原的擠壓,這幫牧民其實過得很慘。

  草原上的生活條件是遠不如中原的,不要看著風光不錯,實際上環境惡劣,一到冬就冷得厲害,白茫茫的一片雪地,人吃什么?等到氣轉暖了,各種蚊蟲叮咬也很折磨,并且除了一些綠洲,大部分還很干旱。

  若是能搶一點明朝,那日子還行,若是搶不成,那就比較悲慘了。

  韓十二郎這一生從軍學院到邊疆都在和蒙古人打交道,他看到這種情況就很明白了,“草原勢若,幾近極限,此次我軍出征,必可一擊而潰。”

  王守仁從來穩重,“不要生此念頭,戰場的事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結果。而且這一仗必須打得漂亮,京里來了消息,皇上非常想要御駕親征,若是我們戰果不足,朝廷上下便無人能夠阻止皇上。皇上萬乘之尊,我們怎么能讓皇上以身犯險?”

  京里的饒確在動這份心思,甚至王華自己都在給王守仁通氣。

  總的來,皇帝是顧全大局的,如果韃靼、瓦剌都已潰散,那朝廷再組建大軍北征就沒有道理,哪怕子再想,但這等胡鬧之事,他們相信正德皇帝是不會做的。

  所以王守仁多少還是有些壓力。

當然,信心也同樣櫻  遠處的空飛來幾只棕色的雄鷹,它們在山谷之間盤旋,仿佛有一種特別的暢快。

  王守仁深深看一眼,隨后下令,“明日出發!”

  大明的鐵蹄再度向北掠進,男兒的夢想也終會如雄鷹一樣振翅。

  最后出發之前,他給皇帝上了一道奏本。

  到五月末時,朱厚照在乾清宮中才看到。

  他呢喃著,“王守仁已率軍走了一月有余,不知道情形如何,更不知他會不會走到狼居胥山。”

  “王守仁行事一向穩重,用兵之道既有正,也有奇,出不了事的,陛下放心。”

  尤址在一旁攪弄冰塊,還要給皇帝扇些涼風。

  “朕不是擔心,朕是羨慕他,想一起去。”

  尤址不好講這個話,而且他知道皇帝放棄聊。

  “陛下,奴婢聽草原之上大風大雪是常有的事,還是留在宮里,奴婢們伺候著你,這才舒服。”

  朱厚照現在的確算是比較悠閑的了。

  西北派了楊一清,河套派了王守仁,日本派了嚴嵩,這些都不是很大規模的戰爭,三位料理起來綽綽有余。

  只有清田丈量一事,因為過于復雜,張璁怕是會力有不逮。

  不過張璁很懂事,幾乎都將問題解決在下面,手段上么…朱厚照現在也只有當做不知道。

  其實很多事就是這么做成的,想要皆大歡喜、完全的公平正義有的時候也不大可能。

  太過于優柔寡斷,反而造成難以及時決斷,最后付出得代價更大。

  高懷已經上了三份急遞,都是張璁在山東動刀殺人,朱厚照則是閱后即焚。

  不過有一點他很奇怪,山東官場驚恐之狀已經明顯了,為何京師里沒有什么動靜。

  不是他多疑,主要是一般情況下,總是會有人出來彈劾張璁的。

  幾經思量之后,朱厚照之前已先后分別召見了內衛監張永和成國公朱輔,要求他們收緊皇城和皇宮的警戒。

  張永跟隨皇帝多年,是最受皇帝信任的宦官之一,他原來還統管過御馬監。

  傍晚,晚霞映紅了。

  皇帝等到了他,“怎樣?宮中是否有異樣?”

  張永搖了搖頭,“各個關口奴婢都重新換了人,只有貪些銀錢,受些恩惠的,其他的一切平常。”

  朱厚照做事從來是滴水不漏的,“東廠的提督也由你來做,監視范圍擴大一些,近期京師之內任何異樣都不要放過。如今才5月,再過幾個月,張璁得罪的人更多,到那時難免有野心之輩。”

  改革的另一面就是要加強集權,權力集中不了便辦不成事。

  “陛下的意思,是在京的百官?”

  “不要這樣粗暴。”朱厚照想到一個法子,“朕過幾日會讓京城規劃司重新整理京師的所有住宅房屋,名義上是因為京師人口和房屋大幅增長,為了規劃有序必得了解情形,暗中你讓人逐一摸排,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凈之事的藏身之所。”

  搞不了全國的人口普查,可以搞一搞京師的,把人頭和背景查查,哪怕最后沒查出什么來,那也可以打亂一些饒節奏,讓他們害怕。

  而且從規劃層面來,本身也有必要。

  “奴婢明白了。”

  “好,你去吧。”

  朱厚照躺下,閉目養神,過了會兒,他吩咐:“宣敬妃來侍寢。”

相關的鏈接

飛翔鳥中文    大明嫡長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