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08章 朕會怕他們?

  第708章朕會怕他們?第708章朕會怕他們?←→:

  正德十年十月,內閣首愧楊一清入宮再諫皇帝,請罷張璁,并駁斥其疏。

  皇帝不許。

  于是事情開始發酵。

  事情傳開之后,頓時滿朝嘩然,眾臣紛紛遞奏疏入宮,要么請見皇上,要么請開早朝,共議此事。

  甚至有臣子直接在奏疏中明言:陛下臨御之初,講學修德,敬天勤民,無所不知,天下之人皆以為堯舜之治可指日而俟矣。然近年以來,視朝漸遲,或日高數丈,殊非美事。

  這就是直接拿朱厚照不上朝來生事。

  其實明清以后,早朝已經成為一種儀式,就是勤政的象征,正兒八經的事哪輪得到那么多人七嘴八舌的說一通。

  而且乾清宮那么大點的地方,站不了幾個人。

  大會辦小事,小會辦大事,本來就是這樣。這次就是急了,無非就是想要一起朝見皇帝。

  不僅如此,張璁因為人緣不好,也開始為人所攻訐。

  朱厚照翻開一疏,就是說他‘驕縱肆意,縱容親屬奪民田廬’。這種事情誰也不知道,反正風聞奏事。出來一個人說自己是張璁的親戚,然后胡作非為也不是不可能。

  放下一本,再打開一本,滿篇又是罵張璁‘誘君以利、心懷不軌,’

  還說‘陛下深居九重,言路之臣皆畏罪默隱’,希望皇帝能夠‘復奏事之朝,遠邪佞之人’。

  邊上尤址嚇得一抖。

  只聽皇帝憤怒的把奏疏全部推倒,道:“不看了!全拿走!”

  “快點兒的,”尤址腦袋微微偏向后邊兒,手上做著動作要求幾個侍把這里收拾好,他自己上前陪笑,“陛下息怒,國事雖重,也不可不注重龍體。再說都批了兩個時辰了,便放一放,出不了什么大事。”

  朱厚照揉了揉眉心,“尤址,你說朕有的時候是不是待他們太過優厚了,以至于他們敢隨意開口,便是不過腦子的話也敢送呈御前!”

  “陛下…自然是寬厚仁德,奴婢是陛下或許是寬了言路,大部分時候都不在言辭上苛責臣子,以至于他們越發的膽大妄為。”

  是有這個可能,因為朱厚照畢竟不是真正的皇帝。

  他給人頂撞兩句,或是說兩句難聽話,不會馬上就翻臉。這個是上輩子帶來的,他總覺得說說嘛,又能怎樣?

  實際上,宮廷生活之中,對皇帝說錯一個字都可能掉腦袋。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了,習慣使然,這種時刻再細究這個也無意義。

  “你將這些奏疏全都收起來,送到侍從室,讓他們去鑒別,把與張驄無關的挑出來,其他的朕一概不看!”

  “是,奴婢遵旨。”

  “還有,明發旨意,明日召張驄入宮奏對,其他人,朕一個不見!”

  氣人誰不會,他媽的氣死你們。

  “今天就到這里吧。”朱厚照指了指這一大攤,“你命人收拾好。朕去一趟坤寧宮。”

  不看了,到后宮放松去了。

  沒有天子的旨意,這些奏疏上罵得再兇,難道還能有誰自作主張把張驄給抓了?

  他不是什么幼年弱主,幾十上百個官員鬧出一點兒聲勢就想嚇住他?

  這怎么可能。

  就是這些人全部辭官罷任,朱厚照也同樣不懼。

  朱元璋都把官員殺到不夠用了,一樣沒事。

  前世的經歷告訴他,官僚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定是事務官,就是具體辦事的人,頭頭有用,但缺一段時間的頭頭是可以的,唯獨不能缺下面辦事的人。

  這些人都是不怎么冒頭的小人物,輕易不會放棄自己的官職。

  只有那些清流,干不出什么具體的事,還覺得離了他就不行了。

  反正這個準備他是做好了。

  而且有這個可能。

  歷史上,劉瑾禍亂朝綱的時候,很多大臣就引憤而去,現在人人都覺得張驄就是個忽悠皇帝的奸佞,如果天子始終不聽勸,那么估計也會有大臣遞上辭呈,以示決心。

  沒關系,他現在就要召見張驄,還要看在他就不答應的情況下,這幫人能做出什么來!

  侍從室里,靳貴著急,謝丕、景則有些不安,他們兩個都還年輕,沒有見過這種如洪水一般的奏疏。

  結果惹來皇帝的兩句教訓。

  “朝堂動蕩,自有朕在前面給你們頂著,你們慌什么?”朱厚照不客氣的說,“如果你們要加入這幫人來勸誡朕,趁早收了這條心,要么就當棄官而去的第一人,否則就安安穩穩做事。朕這個皇帝還怕這些?!”

  “臣等不敢!”

  “起來,干活兒去。”

  “遵旨。”

  朱厚照掐著腰,快速的來回踱步,想了想去覺得還是等明天見到張驄再說。

  張驄自己當然知道那份奏疏上去的影響,但他同時也知道,正德皇帝不是一般的軟弱之主,幾封彈劾的奏疏要不了他的命。

  但并不是說接下來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才剛剛開始。

  皇帝提出了免除優免,這是一個目標,不是一個措施。

  這個目標為什么來找他?

  為什么不找旁人?

  因為僅僅是天子支持,‘不管不顧’似的下個命令,是做不成這件事的。

  這個目標之下,你得有具體的措施,至少要有個粗的方向。

  這部分內容就需要他來提供了。

  這就是為什么找他而不找旁人,因為皇帝相信他能辦成。

  所以聽到旨意要傳他入宮覲見以后,張驄便頓時緊張起來。

  明日見君,他一定要說出個一二三,然后皇帝斷然決定:好,咱們就這么辦!千難萬難、哪怕殺出一條血路,反正沖著這個目標就去了!

  這才是一個辦事的樣子。

  不過張驄其實內心之中也覺得奇怪的,

  這么大的事情,皇上怎么就相信他張驄能辦成?當然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這就是朱厚照的先知記憶在幫忙,因為張驄的后世評價不僅僅是政治家,還是改革家,是有明一代非常有能力的首輔!

  《明史》對他的記載是說:清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先后殆盡,皆其力也。

  就是說都是他的功勞!

  基本上,可以這么講,這個時代、這種高難度的政務上,如果張驄做不成,那找旁人也就是碰碰運氣。

  翌日,京師的街頭還如往常一般,秩序仍然在,不過暗流涌動,私下里不少人都在互相傳遞消息,每一家也都會派人盯住著宮門。

  當然了,也就少不得知道張驄入宮,而那一身穿紅袍緩步前行的場景可是不少人的心頭只恨。

  天子還是召見了他!

  而在宮內,

  朱厚照卻給張驄賜了坐,一副將其封為心腹之臣的架勢。

  “今日朕召愛卿來,宮內宮外諸事不談,只談一件事,如何做。”

  張驄是有備而來,他從袖口中拿出東西,“陛下當日曉諭微臣以后,微臣便日夜苦思,幾日以來,倒也有所得,今日愿上呈皇上,以供御覽。”

  “你準備怎么做?”朱厚照面容緊著。

  “一,定法規。如臣先前所說,若要除優免,必要清田畝,而清田畝又是千古之難事,因而必得朝廷下清田令,強令各地官員配合,并且要明確清丈的范圍、方法、程序以及責任人。”

  責任人這個詞,朱厚照老是拿來嚇唬人,現在這幫人也會講了。

  “恩,接下來呢?”

  “二,定人員…”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大明嫡長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