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搜索玄幻奇幻第477章相信朕第477章相信朕 “陛下,今日的戰報都在此處了。”
“知道了,下去吧。”
朱厚照捻著折成方塊的紙片兒,打開后從上到下掃了一眼。
這封奏報從固原府來。
楊一清謹奏,火篩部犯花馬池,花馬池城寧夏后衛與韃靼所部一路三百輕騎兵激戰,我軍傷亡一百二十一人,共斬首韃靼士兵一百三十一人。
正好多了十個。
朱厚照不是領兵的將軍,他其實對部隊的戰斗力這種完全沒概念,他只是存有一種古代中期的王朝總是后勤不足的固有觀念,所以盡力在錢糧上給以支持。
說實話,今天報過來是什么結果,他就得接受什么結果。
好在經過多年的努力,明軍至少不至于因為畏戰而不敢出城。
楊一清隨后也稟報了他計劃采取的戰術。
讓朱厚照來說,這其實是野狗戰術,就是通過連續不斷地小戰來積累大勝。
正在思考的時候,后面傳來清脆的女聲。
“參見陛下。”
朱厚照還是背著身看地圖,他問道:“火篩部有四萬兵馬從花馬池入掠,花馬池與靈州之間有幾百里開闊的地帶。韃靼是輕騎兵四萬,作戰勇勐,勢不可擋。你可有什么話,要告訴朕?”
王止雙手捏著,放在身前,臉頰兩邊有柔軟的稀碎黑發垂落。
“永樂七年,太宗皇帝任丘淇公為總兵官,佩征虜大將軍印,率武城侯、同安侯、靖安侯、安平侯及十萬精騎北征韃靼。后來丘淇公領千余人先行輕敵冒進,最終被俘遇害,太宗大怒。
小女子見識淺薄,但自聽聞戰事以來,似乎上上下下都覺得如今國力增長,此戰不難。陛下問我有什么話,便是太宗皇帝當年告戒丘淇公的圣諭:頗聞軍中有言虜易取者。慎勿信之,信之必敗。”
朱厚照搖頭,“你這話,放在任何事上面都可以講。兵事須慎重五字而已。”
那里有楊一清、王守仁,總不至于犯這種驕兵必敗的低級錯誤。
王止不敢看皇帝的目光,皇帝太過聰明,很容易看穿她的心思。
“自從上次猜得不對,小女子也知道自己并非樣樣都精通,軍政大事本也不是我該說的。”
“但你說的那種方式,的確也有道理。有可能只是韃靼小王子沒有足夠的勇氣罷了。所以說錯倒也無妨。就是不要說怎么都對的話。”
“也不盡然是怎樣都對的話…西北的戰事打得如何,只能看楊閣老的了。陛下所能做的,就是提醒他們謹慎些。”
是啊,
就像當年朱棣和丘福。
朱棣這么厲害,過程中也一直在提醒丘福,但丘福在關鍵抉擇的時候錯了,遠在京師的朱棣又能有什么辦法?
“朕明白。所以才宣你來。總不能讓朕的大臣們看出來,朕這個皇帝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瞎擔心吧?”
王止微微張了下嘴巴,難怪呢。
她還奇怪這種事和她一個小姑娘說那么多干什么。
原來僅僅是想聊聊,緩解一下難以在大臣面前流露的擔憂。
其實大策略,朱厚照是有數的,比如說打與不打。但打的怎么樣,他就只能等。等這個過程多焦心啊,尤其當結果很重要的時候。
說得夸張些,人的食欲都要下降不少。
“坐吧。”朱厚照作了請的手勢。
“謝陛下。”
“腳踝好些了么?”
想起這個,王止也忍不住臉頰泛紅,“…好,好多了。”
“那就好。也不知為什么,后宮外臣都不好講得話,竟覺得可以與你講講。上午來的奏報,楊應寧說,他準備采取王守仁諫言的法子,先進行連續的疲敵、耗敵、弱敵,等待時機合適了,再攻其主力。這個策略,你以為如何?”
王止想了想,“記得…上次,楊閣老是示弱誘敵,那次敗了火篩后,火篩定不會覺得楊閣老只是尋常人物,所以這次必然不會再分兵。而若不能各個擊破,現在的這個辦法也是不錯了。”
“是還可以,只是每次小戰斗都是一次冒險,萬一被韃靼人打出大的戰果,局面就難了。”
“也沒那么容易,陛下與楊閣老已經為此準備了很久。眼下,陛下應該相信楊閣老。哪怕…哪怕就是有什么不順,以陛下的堅毅,也可以再試一次。”
她話是說的委婉。
但朱厚照是聽懂了。
對啊,憂心啥,反正海貿有銀子,打輸了老子就再花錢募兵,一直跟這個達延汗干下去!
這么一說,心里果然覺得舒坦很多。
“朕該早些宣你入宮的。”
“陛下過譽了。陛下…”王止有些欲言又止。
“你怎的了?”朱厚照覺察到奇怪。
“我有一句話,也不知當問不當問。”
朱厚照現在心情轉好,大方的說:“你當初教威寧伯的時候,可是讓他實誠的像個孩子,什么話都講的。便是你知道朕喜歡什么。所以有話就說,朕哪里容不了幾句話?”
說著,姑娘離座跪了下來。
“…外面,錦衣衛在抓人,不知陛下是否知道?”
朱厚照略有錯愕,他沒有預想過王止會問這樣的話。
“你冒著這樣的風險問出這話。這難道對你很重要?”
“重要。”
“為何?”
“為何…我沒有想過,只是覺得好像很多人,都被抓了。”
“朕知道錦衣衛在抓人。女子的心思真是奇怪,你為何在意這種事?”
這個人的大膽也超乎朱厚照自己的想象。
但實際上,他并不那么生氣。
有時候當了皇帝,身邊是缺少這些人的。
王止似乎自己也沒想明白,反正沉默了。
朱厚照猜說:“你是想知道知道,朕是怎樣的人吧?是不是濫殺無辜,是不是不講道理,是不是真的像說的那樣寬厚仁德。”
王止大驚失色,連忙說:“小女子不敢!”
不敢、不敢、不敢…
上次有人能和他正常講話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或許是上一世。
“其實,皇帝是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很復雜。比如,朕殺了很多貪官,從貪官的至親的角度來說,朕就是個壞人;可朕也給了很多百姓活路,或許在百姓看來,朕這個人還行。這世上,不存在單純的黑與白,有許多事都不好確認。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朕做這些,并非是為了自己。大明這天下,說有弊端當然是有,可說四方安定,也沒什么錯。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當個守成之君總比中興天下要簡單的多。
你是個姑娘,可能更在意所交的這個朋友脾性如何、人品如何。但朕是個皇帝,朕不在意朕這個皇帝怎么樣,朕在意江山社稷是什么樣。如果需要殺人,那就殺,如果需要饒人,那就饒。這不是可以任性的事,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時候,朕要品性仁和四字何用?”
這番話講出來,王止忽然覺得也許她也有些誤會皇帝了。
天子職責重大,為了江山、為了百姓,很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大概是覺得某些情緒涌到了胸口,也可能是對自己剛剛追問的愧疚,她忽然像是下了什么決心似的。
跪拜道:“小女子自知見識淺薄,軍國大事又在陛下掌心方寸之間,但有些話,卻也不得不說。陛下若不信,可聽之即忘。”
“說了幾次了,你講就好。”
王止抬頭,一張素美的嬌顏露了出來,“陛下,韃靼小王子現在何處?”
“還沒聽到奏報。”
“若是他攻打大同呢?大明國力日增,又是剿套、又是封鎖。對他而言,這是拼死的時刻,因而他有可能冒險而行,干脆一路襲西北,一路逼京師。甚至,精銳還在韃靼小王子的手下。”
朱厚照想到了,所以才有軍報上所說的不相上下的交換比。
王止這番話說完其實是有預期皇帝的反應的。
不過似乎沒什么反應,她略有好奇的看了一眼,心中忽然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性,“陛下想到了?!”
“上一次,你都提醒到那種程度了,朕多多少少也會這樣猜測。”
“可是聽說,給大同的圣旨,還是令他們出兵。”
“這一點,你相信朕就好了。”
因為朱厚照連滿朝文武大臣全都一起瞞了。
當天,他曾問過王止,如果韃靼小王子兵鋒直指大同又該如何。
她說不知道。
這話呢,沒錯。一開始他也沒多想。
但是后來覺得不對,打仗這種東西,你走一步,我也可以走一步。又沒有實力多懸殊,怎么就不知道了?
想來想去,他終于明白過來,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說。
小王子可以入大同,明軍也可以關門打狗,追著他死咬,他畢竟是遠征之師,冒險的是他。
但這種讓放人進來的辦法,會震動京師,也就是威脅皇帝的安全。
誰敢提出這種作戰思路?
這就是王止說的‘不知道’。
所以他干脆也沒和大臣商量。商量了,他們也不樂意。
就當做是沒考慮到達延汗會再分兵擊大同。
實際上,可能滿朝的大臣也都忘記了一件事,當初籌建這支大明騎兵的時候,他為了確保成效,賦予了這支騎兵部隊的統領有‘密奏’之權。
他與周尚文之間的奏疏往來,是按照以往的規矩不準任何人拆看。
這次也是一樣,那自然不會有人懷疑。
乾清宮外,有一個小太監跑得分外急促,他慌不跌的,連氣兒都沒喘勻,驚呼稟報:“陛下,大同有警!
朱厚照旁得沒說,只講了一句,“王止,這件事你得替朕保密。”
楊一清打得怎么的樣,他只能焦心的等,但在他能控制的事情上,他絕對做到位。
這個時候,周尚文應該也收到他那封密疏了。
時間上略有出入。
周尚文這個時刻的后一天才打開的。
因為密疏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令他出兵,第二部分則嚴令他二十天之后才打開。
周尚文打開之后,臉都嚇得白了。
他馬上急吼,“來人!快來人!
外面的親兵還以為發生什么大事。
因為周尚文自己都沖出了營帳,邊走邊喊:
“傳總兵官令,撤軍!
撤軍!
第477章相信朕是大明嫡長子的章節。作者大大皇家雇傭貓歷盡各種艱辛細作而成。只是收集大明嫡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