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1章 心思

綜合搜索玄幻奇幻第221章心思第221章心思第221章心思  劉瑾考慮的不是梅家兩個小女兒的幸福,他考慮的是他自己。說起來,皇帝從當太子的時候開始就沒什么所好,要說有,那就是能力強的大臣。

  可這些人和他有什么關系?人家能力強,往后就是人家和皇帝的關系。

  張永推薦了個吳俊川,這次也跟著出征了,能有什么結果還不得而知。而且從時間上來說也幾年時間了,那個姓吳的大約也沒鬧出什么動靜。

  說白了,皇帝喜歡的那種似王越、楊廷和這般大臣,又豈是那么好找的?

  所以劉瑾也是一直求路無門,他沒辦法呀!

  不過前幾日看皇帝漸漸大了,他那個小心思又開始動了,這男歡女愛是人之常情,少年天子,風流天下,他們這些無根的人是沒想頭了,但是皇帝還能沒有?

  況且太監也沒有文臣那種‘諂媚’的道德壓力,尤其劉瑾,他才不管那一套,只要能得皇帝歡心,不要說拐兩個女子,就是殺人他都干。

  梅府的那些流言,劉瑾也是知道的。其實京城里誰不知道梅府富貴,商人不許納妾是不假,但架不住人家有錢,買了這么多漂亮女子回來。

  劉瑾在屋里轉悠了一會兒,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給陛下辦事是要萬無一失的,一點點疏忽都不能有,

  但梅懷古的那兩個妹妹誰見過?

  萬一是個假貨,那豈不是白費一番心思?

  于是左思右想,他還是把谷大用給找過來商量商量。

  兩個太監躲在屋里的拉住之下悉悉索索的講著這些密語,只不過劉瑾的話一開頭,谷大用就開始心里犯滴咕。

  “劉老哥,這事兒能成嗎?陛下的性子,要是知道咱們幾個玩這些花頭,怕不是會龍顏震怒吧?”

  劉瑾‘嘖’了一聲,點了點他的腦袋,“說你腦子不肯動,你還真是的。只要陛下喜歡,高興還來不及,又怎么會怪罪我們?他只會想到咱們這些做奴婢的愿意花心思去討其歡心,這分明是好事。”

  是嗎?谷大用心里不太確定,猶疑了一會兒,頭搖得和撥浪鼓似的,“不好不好,陛下說了,咱們當差要老實,有什么說什么,不好玩心思的。尤其是…”

  尤其這位陛下那是祖宗保佑給降生下來的,一顆玲瓏心事事想得比他們還要透,旁人可以瞞,但是這位你要瞞著他做事,心里壓力大不大?

  說句夸張的話,心里盛不下事兒的人,要真在皇帝面前搞滑頭,估計夜里覺都睡不著。聰明不說手段又狠,一旦暴露了,一層皮都得掉。

  劉瑾看他如此,有些恨鐵不成鋼,“大用,你是不是真的腦子叫漿湖給湖住了,陛下的性子我了解的不如你清楚?你仔細想想,這種事,陛下好開口嗎?陛下是立志要成為一代明君的,他會和你我來講這種話?可陛下漸漸大了,他也有七情六欲,這心里想了,我們辦不到位,又要我們何用?”

  劉公公都快急出表情包了。

  而且這話說得也算露骨了,谷大用一時難以辯駁,甚至也覺得有幾分道理。

  “那就辦吧,我聽劉老哥的。”

  “誒,早這樣就好了。”劉瑾把蠟燭往外移移,頭埋的更深,“現在的問題是,咱家只有梅懷古的一句話,他那兩個妹妹究竟什么模樣,咱們也沒見過啊!”

  谷大用這會兒倒是一點就透,“這事兒簡單,我不是救過兩個姑娘送往醫學院?可以請她們先看看,一句話的事。”

  劉瑾就是這意思,救人這種事他是沒那個心思去干的。

  “那就勞煩你,明日出宮一趟。梅懷古心思急,估計也是明兒一早就會去找談大夫了。”

  谷大用又問:“咱們把事情做得那么隱秘,就算最后真的成了,陛下又怎么知道是我們的功勞?”

  “這你不必擔心,我自有妙計。”

  話是這么說,但自有妙計之后他便不講了,這讓谷大用心里有些計較。

  這不是當他是個冤大頭忽悠他么?

  要他干活兒的時候講講那么多,等到真的關鍵時刻,又什么都不講了,只說有妙計,媽的,你到底是什么妙計啊?

  這樣一來的話,到最后就是他劉瑾不聲不響的把功勞給領了,甚至什么時候領的都不曉得。陛下又怎么知道谷大用也在其中出力了?

  不過劉瑾畢竟官大一級,谷大用不敢多說,只能領命先回去了。

  就是走到門外的時候眼珠子轱轆轱轆轉,還小小翻了個白眼。

  第二日下了早朝,朱厚照的心情不是很好。

  這事的起因出在那剩下的一百六十萬兩白銀上。當日,皇帝為了向西北用兵,撂下了話,這次所有的軍需不從國庫支出。

  也是因為沒有加重國庫的負擔,所以事情才相對順利,否則沒錢的話,就是把大臣逼死,無米下炊誰有辦法?

  銀兩、糧草都有準備,京營也才能這么快的開拔。

  但二月的時間慢慢流逝,西北還沒有多少聲音,人心逐漸安定之后,皇帝手中的銀錢惹來了注意。

  明朝的現狀就是這樣,百姓貧苦,年年有地方遭災,國庫銀兩老是不夠用,現在皇上有錢自然是要申請一點。

  張敷華之前稟報說江西、四川有災民,他被皇帝派去了南直隸借糧,借了半天一個一顆糧食沒有,只知道向京城上疏,向皇帝要錢。

  南直隸應天巡撫丁祖萍也來了一疏,說手中無糧可借,那意思皇帝你就漏一點兒吧。

  而且戰爭的影響逐漸顯現,京師的糧價有緩慢而明顯的上漲,其他地方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這樣的情況,朱厚照怎么能高興?

  皇帝一不高興,一幫重臣也別想著下朝回去休息了,全部給召到了乾清宮。

  他不高興的理由,倒不是又要花錢,而是有一種感覺,就是下面的人不干活、不想動腦筋,就知道跟他張嘴,有困難就上交,到底有幾個真的想著為他分憂解難?碰上這種事又有哪個領導會開心?

  所以他有一種自己天天累死累活的,結果下面的人還跟著扯后腿的感覺。

  南直隸沒有三司,只有兩個巡撫,分別是應天巡撫和鳳陽巡撫,應天巡撫駐南京萬歷后常駐蘇州,鳳陽巡撫駐淮安。鳳陽巡撫且不去說他,應天巡撫所管理的是全國最富庶、也是賦稅最重的地區。

  像蘇州府、松江府,有明一代賦稅一直很重。

  現在應天巡撫一道奏疏就說無糧可借,你特么的當我皇帝是傻子啊?

  所以一到乾清宮,朱厚照直接發問:“這個應天巡撫丁祖萍是什么人?”

  吏部尚書王鏊回話,“丁祖萍是成化五年己丑科二甲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山西道御史、山東左參政等職,弘治十六年,由廣西右布政使調任應天巡撫。”

  應天巡撫是正二品大員。

  聽著履歷像是不錯,但朱厚照不看表面看結果,你再牛逼不想著給皇帝解決問題,要你何用?

  “多大歲數了?”

  多大歲數…

  王鏊一時沒記住。

  倒是韓文回話,“臣與其有過一面之緣,今年六十有八了。”

  朱厚照心想都六十八的人了,還能指望他做出多大貢獻?而且一般人說話都會稍待替人家在君前講兩句好話,但韓文什么都沒說,這其實就是不好的話。

  “革了他的職,讓他回原籍養老!”皇帝講話擲地有聲,“內閣馬上擬旨。”

  劉健和皇帝還有一本賬沒算呢。這時候也不想為了一個丁祖萍多說什么。

  “遵旨。”

  這樣的發火,搞得乾清宮的氣氛很嚴肅。

  “調四川布政使何鑒任應天巡撫。朕記得王恕任吏部尚書時曾經考核何鑒政績第一,南直隸是朝廷賦稅重地,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巡撫應天的。”

  這話說的倒是重了。

  謝遷想解一解這氣氛,就說道:“何世光何鑒字倒是合適,此人少時就有大志,曾說‘出而不忠于君,入而不孝于親,豈不慚負天地羞七尺之軀哉’。”

  朱厚照不知道這些故事,但聽起來還像個男人說話。

  當然,他這個皇帝不在乎這些人說什么,重要的是做什么。何鑒在四川布政使當得還不錯,通水渠、興教化,耐心引民農桑,算是個良心官員,因為有了這些才讓他到江南去。

  “另外,下旨申斥張敷華,江西遭災,朕命他去南直隸借糧,即便南直隸缺糧,但他一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朝廷九卿之一,到地方開個口,多的不說,三五萬石的糧食先借來救救急總歸是做得到的吧?結果呢,他一顆糧食都沒有借到。這說明什么?要么他陽奉陰違沒有認真想辦法,只知道向朕開口;要么就是他能力有問題,一點兒辦事的能力都沒有!不管是哪一條,朕都要尋他的麻煩!”

  上一輩子朱厚照見過太多了。對于下屬來說,領導交代的事,你就算完不成,但你要有點兒動靜,哪怕就是裝,也要裝出來你努力過了。

  像張敷華這個事兒,他至少應該借一點,然后向上報告說這事兒有困難:1、2、3點,我實在借不來糧了,請圣上恕罪。

  這叫做事。

  一顆糧食都沒有,就說皇上你撥錢吧。這叫什么?這就像是后世單位里,領導安排一點工作馬上就張嘴說‘我不會’的那種老油條。

  那我留你干嘛?

  “怎么都不說話?是不是覺得朕有些強人所難?”朱厚照哼哼的冷笑一聲,“不要以為朕不知道,京里的九卿下去,就是賄賂他的銀子都買得起萬石的糧食!結果借來給朝廷賑災卻一顆也借不來!朕早就說過,哪怕五分想著朝廷的官員,朕都會用之。偏偏有一些十分想著自己,連半分都不為朝廷分憂的官員,朕留之何用?!”

  皇帝指了指邊上的豐熙,“你就將朕的話原封不動的寫上去,叫張敷華去看!朕就不信了,左都御史的面子借不來一點糧食!嚴旨明令,叫他必須完成!朝廷的哪樣工作沒有難度?動不動就說干不了,那朕的圣旨豈不是如同兒戲?”

  皇帝這樣發火,重臣都不太敢說話。倒是張敷華,老頭兒估計又該睡不著覺了。

  “都下去吧。”皇帝見他們這樣也煩,就讓他們先走。

  但他自己在乾清宮里待了一會兒,還是下了一道旨意,“宣毛語文進宮。”

  忘記說了,這本書還差一點就5000均訂,算是不撲了吧,各位看官好眼光,我也沒想到當初1900的首訂能到今天這樣。

  咱是個小作者,夸張的數據咱不想。但就差這一丟丟均訂了,求訂閱…滿足我。

  第221章心思是的章節。作者大大皇家雇傭貓歷盡各種艱辛細作而成。只是收集。

飛翔鳥中文    大明嫡長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