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府會議室。
林逸過來參加區政府組織的“華僑友誼貿易公司”大會,圓形會議桌上,除了領導還有十幾個來參加會議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些人神情大多有些不自在,甚至緊張。
區長楊志成親自主持會議,先是講了區里的決定,然后是組建華僑友誼貿易公司的意義,叫林逸他們來,目的就是發動這些人的海外關系,希望搭建一道溝通橋梁,為本地區的商業打開一條通路。
領導發言完畢,一臉和煦的看著臺下十幾個人,“同志們,情況已經說清楚了,你們有什么想要說的嗎,大家暢所欲言聊一聊。”
沒人第一個說話,
會場氣氛稍顯壓抑。
領導開始點名,看了一眼名單開口道:“鄭友功同志是哪位?”
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人趕緊站起來,身量挺高,估計有一米八以上,不過身材很瘦,腰還微微有些佝僂,神態更是拘謹。
“領導,我是鄭友功。”
“你現在是區第五小學的老師?”
“是的領導。”一住s://www.bequge.cc
“你有個哥哥在美國?”
鄭友功遲疑了一下,“領導,已經好久沒聯系了,是死是活都不清楚。”
領導看看鄭友功,心里微微感嘆,之前因為海外關系,被人揭發挨過斗,現在很多人依舊謹小慎微擔心受牽連。
“可以嘗試聯系一下嗎,現在改革開放了,咱們與美國現在是貿易伙伴關系。”
“是領導,我回去試試看。”鄭友功唯唯諾諾的應道。
領導挨個點名詢問,很多人和鄭友功情況差不多,斷了聯系的占大多數,有些確實是實情,畢竟剛剛才結束,有些則是出于擔憂,刻意隱瞞情況,畢竟心里的恐懼不是一兩天能消除的。
當然也有在聯系的,不過能不能起到作用就不好說了,畢竟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出去的也未必過的好。
領導終于點到林逸的名字,笑著問道:“小林同志,聽說你在香港有親屬,前些日子還去了一趟香港?”
林逸站起來,“是的領導,我有一個表姑在香港,上個月我去了一趟香港那邊,才回來幾天。”
楊區長點點頭,“小林你是在漢正街做生意的,對商業上也有一些了解,你對咱們組建這個‘華僑友誼貿易公司’有什么建議嗎,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關于這家公司,這兩天林逸想了不少,覺得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隨即大大方方的說道:“領導,我確實有一點想法。”
楊區長來了興趣,“哦,說說看。”
“我親戚在香港那邊,也是開貿易公司的,我覺得可以把樣品帶過去,試試看在那邊是否能找到銷路。”
楊區長大喜,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只要在這些人中能找到一條路,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你親戚的貿易公司主要做什么?”
“日用百貨。”
會議結束,其他人都走了,林逸被楊區長單獨叫到辦公室,秘書送上茶水后坐在旁邊拿出本子記錄。
“小林啊,聽說你在漢正街做的非常不錯,是漢正街第一納稅大戶。”楊區長笑著道。
“主要是領導的決策和關心,我們這些商戶只是抓住了一個機會而已。”林逸語氣十分謙虛。
“能抓住機會就說明不簡單,膽量頭腦缺一不可。”楊區長夸獎了一句。
“會上沒有聊透,關于華僑友誼貿易公司這件事,你還有沒有什么要說的,暢所欲言?”
既然領導說暢所欲言,那林逸就不客氣了。
“領導,這個公司是公有制的吧?”
“那當然。”
“出口手續這些是區里準備對吧。”
“嗯,這些區里會解決,你要做的就是聯系海外關系,把商品銷售出去,只要香港那邊下訂單,這邊手續不需要擔心,各家單位的貨也絕對會足量保證。”
“那我以什么身份過去?”
楊區長笑了笑,“這個之前區委商量過,可以聘請你為‘華僑友誼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專門負責業務聯絡,至于工資待遇,按標準比對,出差費用報銷,你覺得怎么樣?”
林逸心說,
這個安排很中國。
用你,
卻不會給你多少利益。
要不是林逸有自己的想法,他才不會接這個事。
“行,我愿意接受這個任務。”林逸笑著道。
楊區長對眼前這個明事理顧大局的青年很喜歡,“這兩天我就組織人核定出口名錄,還有樣品,政府這邊會給你開具工作介紹信,方便你去香港。”
“好,我等領導消息。”
八十年代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材料、粗加工產品、農產品、輕工輕紡品為主,工業產品和技術性產品只占很少部分,當然,這些產品國家一直在大力組織推銷。
但中國重合的企業太多,出口的單子就那些,怎么可能輪到你,比如紡織企業,國內現在每個地市都有紡織廠,都能生產毛巾,可每年毛巾只有1000萬條出口額,幾家幾十家就能吃掉,絕大部分只能看著眼饞。
是國家不讓賣嗎?
當然不是,
主要是賣不出去,渠道沒有打開。
所以領導們才會各出招式,想辦法增加出口,這個時期只要是能出口創匯,就是功勞政績。
就好比九十年代全國各地建設經濟開發區引進投資一樣,各地想發展經濟,國家提倡引進外資,就全都一股腦找關系拉投資,外商全都成了香餑餑。
回到漢正街,
林逸依舊覺得很神奇。
只是參加了一個會,一下子就成了華僑友誼貿易公司的副經理,還拿上了工資,出門管報銷。
其實最重要的,
是搭上了政府這條線。
原本林逸的想法,是在香港注冊公司后,弄一個香港公司雇員身份,然后以香港投資商代表身份,在深圳投資建廠,至于產品他都想好了。
第一個就是建一家墨鏡廠。
墨鏡會持續暢銷,而且成本不高,技術也不復雜,到時候只要弄好銷售絕對是個好生意。
再有就是建服裝加工廠,現在國內的服裝依舊太過單調,進入八十年代后,人們對美的追求逐漸提高,喇叭褲、風衣會成為主流,林逸準備吃這一波紅利。
以后的流行趨勢,林逸也了解,繼續隨著潮流走,他相信服裝廠的產品會一直熱銷。
后期他還準備開一家化妝品廠,其實化妝品說復雜也不復雜,現在國內的化妝品,蛤蜊油、雪花膏、萬紫千紅、郁美凈兒童霜是主流,林逸的想法很簡單,弄個大寶出來就行。
蛤蜊油這些擦臉油,油性都比較大,大寶水潤保濕性高,肯定會更受女孩子的喜歡,至于工藝,大寶的工藝早就被破解了,林逸準備回現代在網上查查,下次過來把配方帶來。
還有就是口紅,后世網上做口紅的教程太多了,隨便在家自己弄個模具就能生產。
可他沒想到,
事情的變化比他預想的要快。
回到家,
突然出現個“華僑友誼貿易公司”。
在經過兩天思索后,林逸發現如果利用好這家華僑友誼貿易公司,可以讓他更快發展起來。
他只有50萬港幣,從建廠到出產品,這五十萬肯定不夠,他要想其他辦法,比如以外商投資身份找政府借貸,商品生產出來,還要找渠道銷售,現在可是計劃經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國家部門掛靠進去,比如供銷社。
這里面需要走的關卡非常多。
現在有了這個華僑友誼貿易公司,從生產改出口,事情一下子變得簡單了。
林逸已經想好了一套方案。
拿到產品目錄。
去香港那邊,雇傭一個職業經理人,再雇傭一群銷售人員,把商品丟給他們。
告訴他們只要銷售出去,就能獲得高額提成,相信這些銷售人員會想盡一切辦法把產品賣出去。
他只要坐等收錢就好了。
至于賬目資金,自然是走他的‘易世達商貿有限公司’,進貨價壓一壓,出售價抬一抬,利潤不就出來了嗎,再把付款時間拉長一些,他手里的資金自然就多了。
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云。
林逸這邊做著自己的打算,政府和企業那邊卻吵翻了天,政府通知區內企業組織商品名單,這些企業早就聽說要弄什么‘華僑友誼貿易公司’,促進轄區企業出口。
所有企業都瞪著眼盯著,生怕錯失機會。
其實不止橋口區的企業,其他地方的企業也收到了消息,這些廠領導都是通氣的,上面有什么動靜大家都會很快知道。
橋口區的企業。
什么?
有他沒我,我差了什么,不帶我可不行。
橋口區外的企業。
什么?
為什么只帶橋口區的企業,這不是地域歧視嗎,我們其他區的企業怎么了。
所以這些企業就跑去江城市委找領導鬧,市委領導沒辦法,只好和橋口區協商增加名額。
外市企業。
什么?
為什么只帶江城市區的企業,難道我們就不是省里的企業了嗎,我們差了哪里,不能這樣區別對待啊。
這些企業就跑去找省領導。
原本只是橋口區自己家的事,現在事情越弄越大,全省的企業都想著參合一腳,不想放過這個好機會。
楊區長看著名單,有些發愁,想出這個辦法,原本是想讓自己區的企業掙利創匯,沒想到這些家伙聽到信全都撲上來,名單從幾十家暴增到幾百家。
這叫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