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48章 比賽最后時刻,評委打分

  現在的娛樂圈,只要是跟方醒有關的新聞,就是熱搜預定。

  沒辦法,樂子人、歌迷、黑粉、方醒PTSD患者,群魔亂舞。

  甚至在某些網絡平臺的圈子里,只要提到方醒的名字,就會引起罵戰。

  就憑陸湘兒和方醒的關系,再加上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注定要會被頂上熱搜。

  不過,這一次的罵戰并沒有很激烈。

  因為這段時間,陸湘兒的勢頭正盛,上個月才參加兩國聯誼會,并且在晚會上演出了《梁祝》。

  光這個事情,就不好噴。

  因此,反方醒聯盟、黑粉、方醒PTSD患者,都憋著氣,沒有跳出來逆風輸出。

  不過,柴可夫斯基大賽既然上了熱搜,已然被這些群體關注到。

  在網絡上不好罵。

  在私人的飯圈群里,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反方醒聯盟的群里面,罵得最狠。

  曹云磊臥底行動非常成功,到現在還沒有被發現,而且還穩坐一個群的管理員位置。

  沒有方醒新聞的日子,總是無聊的。

  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三輪開賽,群里立即就活躍了起來。

  “陸湘兒真不要臉,參加兩國聯誼會,就是為了比賽拿獎,真有心機。”

  “就是,砸錢鍍金,竟然還到兩國聯誼會去刷臉,俄國的評委看在兩國聯誼的份上,肯定也得給高分。”

  “反正,陸湘兒的真實水平,平均分1就對了,估計就7點幾分的水準。跟帕特里克差遠了。”

  “FX這對狗男女,就知道炒作。看到他們的新聞就煩,隔幾天就買熱搜,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

  “就是,小提琴比賽,誰會看啊?這都好意思買熱搜。”

  曹云磊看著群里的討論,樂不可支。

  同事見他笑得這么淫蕩,湊過去問道:“看什么小黃片呢?笑得這么嘿嘿。”

  “沒有,看群里的人在討論比賽呢。”曹云磊隨口回答。

  “什么比賽?今天就擼啊擼是菜雞互啄,沒啥可看的啊。”同事隨口說道。

  “你能不能有點高雅的愛好,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曹云磊露出一副嫌棄的表情。

  “這個我知道,陸湘兒進決賽了嘛。國內也沒有比賽直播啊。”同事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這個話題。

  “有主播在轉播,不過被舉報的話,直播間會被封。”曹云磊說道。

  “群里都怎么討論的?”同事問道。

  曹云磊直接把手機轉過去給他看:“你自己看吧。這群人,簡直了。”

  同事看到群里的聊天記錄,睜大眼睛說道:“他們是認真的嗎?他們覺得國家藝術團邀請陸湘兒在兩國聯誼會上演出,是去給國家丟臉的嗎?”

  曹云磊聳聳肩:“不要懷疑這個群體的下限。”

  同事無語道:“那確實。不過話說回來,陸湘兒想拿獎也不容易。別人都拉的世界名曲,她要拉《梁祝》,這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曹云磊贊同道:“確實,不過我還是希望她能拿獎。不然,等比賽結束,還不知道要被怎么清算。”

  同事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這種事也輪不到我們操心,就算拿獎都能被NC粉開除冠軍,沒拿獎,那就只能受著了。”

  同事頓了頓,好奇道:“誒!你怎么會進這種群?你這個群的名字怎么這么奇怪?‘與狗誓不兩立’。”

  “哈哈,不重要,不重要。”曹云磊趕緊把手機收回來息屏,避免臥底身份暴露。

  隨后。

  兩人就在網上,找轉播比賽的直播間,開始看比賽。

  與此同時。

  時間漸漸來到三點半。

  第五位參賽者已經從臺上下來。

  輪到陸湘兒上場。

  方醒和她抱了抱,說道:“去吧。當做一場演出就好,我在臺下聽你的心聲。”

  “好。”陸湘兒用力點點頭,然后提著小提琴上場。

  比賽開始。

  陸湘兒先演奏了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選段,這個樂章的難度比較高。

  在決賽選擇難度高的選段,只要表現好,有機會拿更高的分數。

  這也是大部分參賽者的策略。

  因此,今天的參賽者選擇的協奏曲選段,難度都不低。

  臺下的觀眾,選擇來觀看這種類型的比賽,本身音樂素養就不低。

  當參賽者開始演奏,全場都安靜了下來,靜靜的聽著。

  方醒坐在后臺的休息區里,閉著眼睛傾聽。

  悠揚的小提琴琴聲,在莫斯科國際音樂廳中回蕩。

  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在小提琴演奏領域,含金量很高。

  因為柴可夫斯基的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難度實在太大了。

  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創作于1878年。

  當時柴可夫斯基剛剛度過婚姻問題引起的精神危機,梅克夫人給予了他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結交了一些新的朋友,住在瑞士療養,心情恢復得很好。

  柴可夫斯基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創作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創作過程很順利,全部作品完成只用了20多天。

  不過,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成名之路,并不像創作這么順利。

  柴可夫斯基創作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后,首先將樂譜交給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利奧波得·奧爾。

  然而,利奧波得·奧爾在看過樂譜之后,給出了“無法演奏”的技術性鑒定。

  小提琴因為其獨特的發聲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樂譜都能演奏。

  這一點和鋼琴不同。

  鋼琴演奏,只要手指夠用,可以同時按下多個琴鍵。

  就算是一個人的手指不夠用,也可以兩個人四手聯彈,再不行,三個人也未嘗不可。

  小提琴就不一樣了,就只有一把琴弓,琴弓的馬尾搭在哪根琴弦上,就發出哪個音。

  一旦出現跳躍幅度很大的樂譜,小提琴就很難演奏出來。

  因此,柴可夫斯基創作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后,得到的評價是“無法演奏”。

  后來,一位在維也納的俄國小提琴家布羅茲基拿到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1881年12月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了這部作品。

  這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首演,但首演基本上以失敗告終。

  不僅如此,這部作品也遭到了維也納音樂界的指責與攻擊,言辭最激烈的是維也納批評家漢斯立克,他認為這部作品中有過多的民間色彩,而且過于熱烈的節奏也不合維也納音樂傳統的規范。

  音樂家布羅茲并沒有因為批評而停止演出這部作品,仍在各地堅持演出,最終使這部作品獲得成功。

  為了表示感謝,柴可夫斯基把這部作品獻給了他。

  這首協奏曲,在最開始的時候,是被認定為“無法演奏”的。

  可見,《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難度有多大。

  其中,第三樂章又是整部作品里,難度相對較大的部分。

  陸湘兒在舞臺上盡情的揮灑汗水,將這段樂曲演奏到極致,將最好狀態的演奏技術展現出來。

  方醒安靜的聽著每一個音,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就是這個狀態。

  只要保持這個狀態,就算成功了。

  至于最終得分,那得看大賽評委的主觀感受。

  在方醒看來,這已經是陸湘兒的最佳狀態。

  最后一個琴音落下。

  陸湘兒停下演奏,向觀眾席和評委席略微躬身,然后深吸一口氣,休息片刻,調整狀態,準備第二首參賽曲目。

  第二首參賽曲目自然就是《梁祝》。

  這首曲子,陸湘兒已經練成了肌肉記憶。

  因為她愛這首曲子。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用這首曲子,在國際賽場上拿獎。

  因為這樣拿到的獎杯,不止屬于她一個人,而是屬于兩個人的。

  這才是她堅持要用《梁祝》參賽的原因。

  演奏開始,先是交響樂團的弦樂組演奏,鋪墊樂曲的起承轉合。

  隨后,主樂器小提琴加入。

  旋律輕快、靈動,仿佛在講述兩位少年少女相識相知的故事。

  時而有鳥兒鳴叫,時而有泉水叮咚。

  仿佛是兩位主人公在踏青嬉戲,感情越來越好。

  等到,小提琴開始獨奏。

  那婉約風格的琴聲,仿佛在講述一位懵懂少女的心事。

  這種氣質婉約的音樂風格,和其他世界名曲完全不同,展現出了東方的文化底蘊。

  評審席上。

  年過六旬的蘇馬羅科夫面帶笑意,閉眼傾聽著樂曲。

  他非常喜歡這首曲子,為此還寫信去討要CD。

  一個星期前,他就收到了CD,以及陸湘兒寫的感謝信。

  他每天都要聽一遍《梁祝》,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而且,聽CD的感受,和聽現場演奏,聽感完全是兩種體驗。

  所以,他對今天的比賽,非常的滿意。

  旁邊的其他評委,都是音樂圈的音樂家,都聽過蘇馬羅科夫寫信討要CD的事情。

  有人覺得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也有人覺得,這事有點丟臉。

  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家,竟然去像一個年輕樂手討要CD,而且是千里迢迢的寫信討要,簡直自降身價。

  蘇馬羅科夫可不這么覺得,他已經到了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年紀,只要喜歡,種花種草修籬笆,他都自己干。

  他覺得《梁祝》這首樂曲好,但是買不到CD,那就寫信去要。

  這是音樂家之間的友誼,沒有丟臉之說。

  在評委里,有一位叫做萊蒙托夫的中年小提琴演奏家,和蘇馬羅科夫有點不對付。

  原因是,萊蒙托夫早年還沒成名的時候,想要獲得蘇馬羅科夫的提攜,但蘇馬羅科夫覺得他的琴聲中有戾氣,不愿和他結交。

  兩人就此結下了梁子。

  剛開始的時候,蘇馬羅科夫是功成名就的音樂家,萊蒙托夫還未成名,所以不敢在公開場合有任何表示。

  隨著萊蒙托夫成名之后,漸漸開始和蘇馬羅科夫對立,甚至是音樂理念都背道而馳。

  舞臺上。

  陸湘兒繼續演奏,隨著故事的發展。

  琴聲從歡快、愉悅,慢慢變成了離別的傷感,再到后來的抗婚,男女主人公化蝶。

  整首曲子,跌宕起伏,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蘇馬羅科夫聽完,眼中甚至有波光在閃爍,仿佛樂曲讓他想起了很多往事。

  他深吸一口氣,拿起筆在打分卡上寫下了他本場打的最高分,9.3分。

  這個分數非常高,比帕特里克·佩特的最高分還要高。

  另一邊,萊蒙托夫考慮了好一會兒,權衡利弊之后,寫下來的一個分數。

  演奏結束之后。

  陸湘兒放下小提琴,向觀眾席和評委席鞠躬,然后轉身走向后臺。

  評委打分結束之后,工作人員上來收打分卡,然后進行統計。

  過了三分鐘。

  分數統計完成。

  主持人拿到結果,開始念出最終得分:“參賽者,陸湘兒小姐,最高得分9.3分,最低得分8.5分…”

  念到這里現場出現了騷動。

  因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太大了。

  8.5分不是全場最低分,因為有些參賽者的最終得分都不到8.5,所以8.5分自然不是全場最低分。

  但是,這兩個分數,確實全場分差最大的分數。

  最高分9.3分,最低分8.5分,差了整整0.8分。

  理論上來說,音樂素養達到一定高度,即便有主觀感受在,打分的差距也不會這么大。

  之前最大的分差,也就是0.5分。

  這次的分差竟然達到了0.8分,有點離譜。

  現場的觀眾里面,有不少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聽到這個最低分,都感覺給得有點低了。

  雖然9.3分也偏高了一些,但遠沒有8.5分離譜。

  蘇馬羅科夫聽到這個分數,皺了皺眉,轉頭看向了另一頭的萊蒙托夫。

  被針對了這么多年,蘇馬羅科夫很清楚這位中年音樂家對他有意見。

  只是,把這種情緒帶到評委工作里,就有點不合適了。

  只不過,雙方都是評委,不是上下級關系,賽事也沒有規定評委不能打低分。

  況且,8.5分這個分數,并不是全場最低分,分數確實低了,但低得讓人很難挑刺。

  萊蒙托夫打出這個分數,是經過嚴密思考的決定。

  他確實想打低分,但作為評委,打分不能低得太難看。

  他估計其他評委打的分數,就算是最嚴格的幾個評委,打分也應該在8.6、8.7以上。

  所以,他直接給一個8.5分,精準的成了最低分,但又低得不算太難看。(本章完)

  請:m.badaoge←→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這個明星畫風不對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