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0章 僵持

  最新網址:第240章僵持第240章僵持←→:

  蔡冒,是荊襄大族蔡氏族人。

  劉表單騎入荊州的時候,蔡帽下注劉表,協助他平定荊州,坐穩荊州牧。

  不止如此,兩家還有聯姻,劉表之妻蔡夫人,正是蔡帽的二姐。

  這樣的關系,可以說,蔡帽完全是劉表的鐵桿心腹,綁在一起的那種。

  為什么會發生挾持劉表的事情呢?

  原因有二個。

  首先,去年年初和今年新春,呂布那兩封措辭強烈的勸降檄文,嚇住了蔡帽。

  不僅嚇住了蔡帽,也嚇住了荊州相當一部分人。

  投降的聲音一直在。

  蔡帽就是其中一個,還是代表人物。

  其次,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成了這次事件的導火索。

  劉表已經六十多歲了。

  自去年開始,身體就大不如前。

  這種時候,面臨北方大軍壓陣,劉表難免有力不從心之感。

  事實上,原本時空,劉表就是這個時間段失去上進心,開始守成。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年輕人很難體會這一點,對老人來說,卻是真正體驗。

  正所謂‘以往頂風尿三丈,現在順風尿一鞋’…

  這卻不提。

  總之,這種時候,劉表心中焦慮,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接班人。

  雖然他妻妾不少,子嗣卻不多。

  至今為止,只有一個兒子,即劉琦。

  為什么只有劉琦一個兒子?

  因為,蔡夫人還沒生劉琮!

  錯,是還沒懷上。

  或許是劉表年紀大了,雖然和蔡夫人結婚好幾年,卻至今沒能懷上。

  當然,若一切照舊,遲早能懷上。

  畢竟,男人六十歲以后,是有生育能力的。

  雖然成功率大幅下降,畢竟有。

  原本時空的劉表,早已為自己正名。

  題外話,不多說。

  總之,現在的劉表,只有劉琦這么一個兒子。

  問題是,劉琦性情溫順,是個好人,卻不是做人主的料,尤其在當前如此復雜的環境下。

  所以,思慮再三,劉表放棄了他。

  既然不能將自己兒子立為繼承人,自然要找一個既有能力又靠得住的人。

  他想起了陶謙。

  確切的說,是三讓徐州給劉備的陶謙。

  繼承人必須善待自己家人,不能過河拆橋。

  而劉備,有過這樣的經歷。

  陶謙死后,劉備對他的二個兒子非常照顧。

  雖然按照陶謙的遺愿,沒有讓他們入仕,其他方面卻安排的十分到位。

  介于此,劉表決心將荊州讓給劉備。

  此時的劉備,已經仁義滿天下,又是英雄人物,更是劉氏宗族,是接受荊州的最佳人選。

  或許是老了,也或許是太過信任身邊人了,劉表沒管住自己的嘴巴。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蔡夫人。

  蔡夫人是個多嘴的婦人。

  至少對自己弟弟蔡帽,無話不說。

  理所當然,第二天,蔡帽就知道了這件事。

  得知此事后,蔡帽非常惶恐。

  他和劉備的關系可不好。

  事實上,自劉備從豫州逃至荊州,蔡帽就一直在勸劉表驅逐劉備。

  這事,劉備一清二楚。

  可想而知,他們的關系如何。

  這種情況下,劉表竟然要將荊州讓給劉備?

  這讓蔡帽如何能忍受?

  和族弟蔡中、蔡和商議后,蔡帽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挾持劉表,勒令荊州兵馬向呂布投降。

  不巧的是,劉備這個時候從江北回來了。

  正好撞上這事。

  以兩邊的關系,蔡帽做出這等事,能善了?

  劉備還好,只是逼迫蔡帽放下劉表,并承諾事后不追究。

  關羽想動手,但忍住了。

  趙云不爽,也忍住了。

  唯獨張飛那個暴脾氣,當場發飆。

  由張飛起頭,劉備和蔡帽等人發生激烈內斗。

  蔡帽和其親信,哪里是關、張、趙的對手?

  結果不言而喻。

  但混亂中,劉表卻誤中箭失,身受重傷。

  事后,劉表當眾宣布,將荊州交托給劉備。

  第二天,傷重不愈,死了。

  就這么著,劉備接管了荊州。

  當然,以劉備仁德之名,倒沒對蔡家趕盡殺絕,何況,蔡帽的二姐是劉表遺霜,也虧待不得。

  不管怎么說,現在的荊州之主,已經是劉備了。

  二十年養望,劉備名聲響亮,加上劉表臨死前的表態,接管荊州的過程很順利。

  自領荊州牧后,劉備立刻派孫乾入江東聯絡孫策,延續之前的孫劉聯盟,共抗呂賊之策。

  當然是呂賊!

  在孫劉這里,大將軍呂布,就是欺凌天子,欲篡漢的國賊!

  劉備領荊州牧后,便全力準備抗呂,同時,尋訪荊州知名勐士,請為軍中大將。

  別說,還真讓劉備尋訪到不少真正的勐將之選。

  有因為蔡帽緣故,被打壓的大將文聘。

  也有不被劉表重視的勐將魏延。

  還有長沙老將黃忠。

  以及劉表從子劉磐。

  另外,還從荊南得到零陵邢道榮、劉賢,長沙楊齡,桂陽陳應、鮑隆等驍勇戰將。

  經過一番測試,都是罕見的驍勇之輩。

  尤其是文聘,魏延,黃忠,劉磐,個個是難得一見的大將之選。

  老將黃忠,甚至和張飛大戰百合不分勝負!

  劉備大喜,將所有人收入軍中,委以重任。

  建安八年,夏。

  三路呂軍,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摧枯拉朽般的奪取長江以北,將孫劉驅趕到江南。

  可接下來的戰事,卻陷入了僵局。

  長江遼闊,江面動輒寬十幾里。

  這么廣闊的江面,是水軍的天下。

  沒有強力可戰水軍,根本無法在江中立足。

  不管是孫策還是劉備,都在長江沿岸設置無數觀望臺,幾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個。

  長江中下游中段上千里,被孫劉兩家嚴密監視,想要偷渡過江,哪那么容易!

  呂布早先設想,以小股士卒渡江,逐步站穩腳跟,再將大軍悉數運送過去,然后橫推荊州和揚州。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有些過于簡單了。

  也小瞧了周瑜,魯肅,徐庶這些當世智者,軍法大家。

  在張遼、高順、文丑等人送來的戰報中,呂布才知道,想法很好,但要實現,卻根本不可能。

  孫策和劉備防守的太嚴密了。

  想要平江南,唯有建立水軍,徐徐訓練三五年,再向對岸輸送精銳騎軍。

  或者大軍遷回益州,從川蜀入江,自長江上游順流而下,至南郡南岸。

  無論哪一種,都至少需要三、五年時間。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新呂布戰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