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首輔 第八十一章 奏對
勤政殿中,君臣二人相向而坐。
林樞雖然有所猜測,但他沒有直接回答:“臣愚鈍,還請陛下指點。”
“太祖依照前明設置內閣,并加強了內閣的權利。一來可以減輕君王的壓力,二來也是為了在出現幼帝時,可輔佐君王,不至于出現不可言之事。時至今日,內閣已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中樞,朕讓你去內閣,就是為了讓你早日熟悉它的運轉。”
皇帝給林樞大致闡明了他的意思:“接下來還有六部,朕會擇機讓你去六部輪轉,至于地方,也會找機會讓你去歷練一番。”
說道此處,皇帝的話語頓了頓:“林樞,朕這么做,你明白是為了什么吧?”
林樞哪里還能不明白,當即就跪下來,高聲拜道:“臣叩謝陛下隆恩,謝吾皇愛重!”
看到林樞領會了自己的意思,皇帝欣慰的笑了笑。他起身扶起林樞:“朝中雖有不少人忠于朕,但他們要么年老,要么不善于實務。朕一心變法,能得用的人卻少之又少。大楚已歷經近百年,變法之事刻不容緩。既然你愿意做下一個范文正,那朕就是站在伱身后的強盾。早日成長起來吧,朕等著你。”
皇帝的話讓林樞很是感動,雖然他明白這些話離不開帝王心術,但他能聽出其中的幾分真心。
“臣厚顏一句,今日臣遇陛下,如千里馬遇伯樂。臣自當肝腦涂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林樞表情激動,欲要跪下再拜,皇帝拉起他,拍著他的肩膀大笑:“三年前你的那份曬鹽法讓朕看到一個少年才子,這幾年你又替朕解決了不少大麻煩。不說別的,種痘之法你都毫不猶豫的獻給了朕……”
“圣君治世,做臣子的自然要事事以陛下為先。況且,只有陛下才能將種痘法的恩澤福澤四海,使萬民不再受天花之災。”
林樞連忙拍了一個龍屁,讓皇帝極為受用。
這時夏守忠小聲提醒:“陛下,該用午膳了。”
“哦,這么快?”皇帝驚訝的說道:“既然如此,林愛卿就陪朕用了午膳再回內閣吧。”
“陛下圣恩,乃是臣的榮幸。”林樞躬身拜謝。
隨即夏守忠召來一個小太監,在勤政殿擺了一個小桌子。
御膳房把飯菜送了過來,君臣二人有說有笑的用了午膳。期間皇帝還詢問了不少林樞在江南的經歷,比如幼時的生活,科舉時的經歷,游歷期間的所見所聞。
林樞挑著有趣的事講了一些,又說了一些江南百姓的日常生活,皇帝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用完飯后,君臣二人在勤政殿附近散步消食。皇帝聽著林樞的講述,不由嘆道:“百姓所求不多,不過吃飽穿暖而已。但朕這個皇帝卻連這個都做不到,真是愧對君父之名。”
“臣斗膽一言,自古君王,從三皇五帝至今,還未有一人能做到陛下所說的程度。”
林樞大膽反駁道:“三皇五帝時,無文字記史,故而多是口口相傳,無法考證。自周以來,無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一帝王真正做到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依,幼有所養。陛下以為然否?”
皇帝本來就是無意間的一句感嘆,可沒想林樞竟然如此鄭重的反駁了自己。他覺得挺有趣,便問道:“朝中文武,不是天天嚷著盛世太平嗎?特別是言及文景時或是貞觀、宋仁宗時,皆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
林樞搖了搖頭,解釋道:“漢時文景之治,確實是讓百姓在經歷了秦末之亂后,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但那個時候,所謂的百姓只是貴族、豪強,真正的百姓還被稱之為閭左。他們依舊連飯都吃不上。”
“至于貞觀,世家林立,繞是唐太宗被譽為千古明君,也沒能讓世家欺壓的百姓真正填飽肚子。所說最接近的一位,臣以為反而是前宋仁宗時,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一點。”
秦漢有貴族豪強,隋唐有世家,反而宋時給了寒門一絲希望。歷經千年的發展,中原百姓終于有了自下而上的上升通道。
特別是宋代,雖然疆域略小,還經常被遼夏侵略,但在經濟方面算是巔峰時期,百姓的日子也相對富裕一點。
皇帝點了點頭,林樞的解釋雖有不盡之處,但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理解方向。
“你說的確有道理,朕也經常思考,百姓不過吃飽穿暖,為何就這么難呢?大楚幅員萬里,為何還有那么多人無耕種之地?”
林樞再道:“隨著人口增加,加上可耕之田被富者兼并,耕者無其田的狀況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可用其他方式讓無地之人獲取財富,購買糧食即可。比如做工、從商或是從軍。”
隨即林樞又想起了自己在江南自家莊子上培育的土豆玉米等物,想了想還是提前講了出來:“臣在蘇州老家培育了幾種海外的糧食,目前還在試驗當中,其中土豆玉米皆是高產之物,應該可以讓糧食的產量大大提高。”
皇帝詫異的問道:“你還種田?”
林家可是江南有名的豪富之家,什么皇商薛家都不一定比林家有錢。林樞作為林家僅存的男嗣,錦衣玉食一點都不為過。繡衣衛雖然有提過林樞多次去過幾個莊子,但卻未提及培育糧食之事。
林樞解釋道:“臣自幼好奇海外之事,家中與海商有些來往,便經常打聽海外的趣事。其中有人提及海外的吃食,得知有高產之物便讓他們幫忙帶了糧種回來。其中有一樣,第二批是臘月初種下,約莫在五月長成,產量預估在每畝二十石以上……”
“二十石?林樞,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皇帝這下真的有些穩住不情緒了,二十石的糧種,身為帝王他太清楚這代表著什么了。
林樞躬身正色回道:“臣不敢欺君,從治德六年收到糧種,臣便讓老農精心培育。等有了一定的種子后,第一批是治德六年七月種下的,一畝多的地,在十一月收獲,共計收獲三十一石。當然這其中也有臣讓人精心施肥,照看之故,也有蘇州土地肥沃的因素等等……”
“所以說,這是真的?真的有如此高產之物?”哪怕林樞說得如此詳細,皇帝依然不敢相信。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