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

  戀上你看書網,

  二月二日!

  整個汴京張燈結彩。

  隨著中原十年穩定,汴京作為水陸要沖,城中百姓獲益匪淺,上下生活日漸富足,大部分百姓家有余財。

  在這封建時代,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屬于皇帝的慶典,百姓卻比自己過節還要興奮。

  穿上新衣服,領著家人涌上大街,增添喜慶。

  羅幼度早早地在女官的伺候下穿上了玄衣纁裳的冕服。

  古代的祭祀穿的冕服其實并非以龍為主,而是日月星河,山川大地,龍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古人對于登基大典極為重視,欽天監將良辰吉時jing確到了這個時代能夠掌控的極致。

  這登基大典第一步就是祭告天地宗廟。

  祭祀宗廟幾乎是所有皇帝干大事以前,都必須干的事情。

  禮部官員早已將一切安排妥當,羅幼度要做的就是跟流程走。

  看著一個個祖宗牌位,連羅幼度都不知道自己爺爺叫什么。

  宗正寺卻查的一清二楚,連著往上曾祖父、高祖父甚至是太上高祖父都查了出來,著實厲害。

  這不管是真是假,對于已經入土的他們,反正也沒壞處,都成黃土了,還能累謚一個皇帝的名號。

  祭祀宗廟過后,在鐘鼓齊鳴聲中,羅幼度登上了開封皇城的最高處宣德門,迎接著第一縷陽光,開始祈禱上蒼。

  國人向來講究多神崇拜,羅幼度也不例外。

  早年他是一個無神論者,后來穿越了,對此有了些許的忌憚。

  所以從鴻鈞老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東華帝君、釋迦摩尼,甚至連還沒有傳入中原的耶穌都祈禱了一個遍。

  無比虔誠。

  就在羅幼度祈禱的時候,滿朝的文臣武將已經開始入宮,他們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從左掖門入宮,進入大慶宮,位于大慶殿前的兩側御道站立。

  羅幼度將自己所想起的神祇都拜了一圈以后,也出現在了大慶殿前。

  左右兩側文武躬身作揖。

  羅幼度乘著云輿,從兩個文武中間徐徐而過,一步步給抬上了雕龍斜坡,進入了大慶殿。

  文武百官在羅幼度坐定以后,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接受百官的參見。

  到了這一步,即位的正式儀式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

  就差最后一個請頒詔書的環節。

  因為這個時代的普遍登基大典就是在靈前即位,即位與登基大典同時操辦,故而流程相對簡單。

  明朝以后才盛行先即位,后擇良辰吉日登基。

  羅幼度這里情況特殊,需要做一些改良。

  在接受文武祭拜以后,加了兩個環節。

  分別是接受諸國使節參見,以及大慶殿前閱兵。

  羅幼度的目的很簡單一是向諸國使節炫耀中原軍勢之雄厚,二是對外發出一個訊息,中原天子對武備的重視。

  這閱兵古來有之,周武王伐紂前,天下八百諸侯會盟盟津,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閱兵就由此開始。

  秦漢三國更是經常舉辦閱兵大典,唐朝時期,閱兵更是由皇帝親自檢閱,成了一種重要的儀式。

  羅幼度打算立一個規矩,若非戰時,每年的二月二,就舉行一次閱兵大典,以激勵兵士。

  第一個步入大殿的使者是吳越使節,錢弘儀。

  他是吳越王錢弘俶的弟弟,吳越國對中原王朝貢奉之勤,海內罕有其匹。

  理所當然地居于眾使節之首。

  位于第二的是高麗使者…

  羅幼度盡管內心對于高麗有一點點偏見,但是高麗當前的國王王昭,對于中原王朝確實有那么一點意思的。

  高麗拒絕契丹的威逼利誘,一直向中原稱臣。從廣順元年,周太祖郭威起,多次遣使向后周朝賀、進貢。

  后周使臣王演、呂繼赟、薛文遇也多次入海東半島冊封高麗國王。

  因郭榮改良貨幣,中原缺銅,派水部員外郎韓彥卿、尚輦奉御金彥英帶著數千匹帛來交換銅,王昭也在翌年遣使獻銅五萬斤來見…

  不管未來如何,現在的高麗對于中原很是虔誠。

  羅幼度沒有任何理由不讓他居于第二。

  若不是羅幼度對于吳越錢氏的偏愛,將高麗使者居于第一,都說得過去。

  但不過怎么說,吳越錢氏與高麗使者,前二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然后就是各種回鶻使者、吐蕃使者…

  甘州回鶻與朝廷簽訂的是甥舅盟約,以中原為舅。

  這里的吐蕃也不是指西藏上的那群狗腦子都打出來的吐蕃王室,而是位于隴右、河曲、青海湖附近的吐蕃強部。

  周太祖、世宗時期,中原的馬大多都是從西方回鶻、吐蕃強部購買的。

  各取所需,相處得不差。

  接受各方使節的參拜,羅幼度領著一眾人使節與文武大臣登上了大慶門。

  戰鼓也在第一時間敲響!

  潘美作為御營司都指揮使,領著雄赳赳,氣昂昂的御營司最先接受檢閱。

  御營司原本的最高長官是統軍,隨著羅幼度登基之后,這統軍之位就不能再用了。

  御營司都指揮使就成了最高長官。

  潘美一身靚麗的明光鎧,配上威嚴恢弘的氣度,僅憑外貌就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感覺。

  在他身后是一色衣甲鮮明的兵士,他們身披鐵制札甲,內裳統一為血一樣的紅色。

  潘美高呼道:“御營司下轄十軍,請陛下檢閱!”

  御營司一開始只有六軍,但后來擴充了舒元的散員,尊郭榮遺命,左右虎捷軍以及郭廷謂部以及水軍編入御營司,也就成了十一軍。

  至于水軍,主力皆在長江附近,無法參加此次閱兵,故只有十營。

  御營司或許實力不及殿前司,但jing氣神絕對是禁軍三司中最旺盛的。

  數以萬計的兵士,齊聲高呼:“請陛下檢閱!”

  山呼海嘯的吶喊,將戰鼓聲都掩蓋了下去。

  周邊使節見狀,人人驚駭。

  他們不是湊不齊萬余兵士,但這種統一制式,統一步調的兵士,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

  羅幼度在城樓上大手一揮,御營司的將士高舉兵器,呼喝了三聲:“大虞萬勝,陛下萬勝!”

  帶著山呼海嘯之音,從大慶門前而過。

  張瓊龍衛軍。

  張瓊不在是一身縫縫補補祖傳破甲,而是涂抹著金漆的山文甲,將肥碩的身軀完全包裹,眼神炙熱的看著上首,身后步騎整齊列隊,悉數一字排開,氣焰尤為雄壯。

  黨進的龍驤軍,一色鎖子甲,人馬安安靜靜的無聲而立。

  盡管戰馬顏色參差不一,但毫不折損軍隊威勢,掩蓋不了兵士身上展露出的那股自信。

  在龍衛軍、龍驤軍之后是常思德的天威軍。

  一支支勁旅從殿前經過。

  御營司起頭,侍衛親軍司居中…

  殿前司作為壓軸出場…

  殿前司依舊是裝備最jing良,戰斗力最可怕的勁旅。

  他們一色的黑甲黑裳,好似死神一般。

  殿前司都是從老兵中jing挑細選出來的兵士,老兵身上的煞氣匯聚成軍,令人望而生畏。

  周邊的使者都有些麻木了。

  他們以為御營司已經足夠可怕,沒想到后面還有與之相差無幾的侍衛親軍司。

  想著應該要結束了吧!

  又來了更加嚇人的殿前司。

  涼州豪強潘羅支、賀智瑤互望一眼,看著彼此眼中的震撼,皆讀懂了彼此的意思。

  他們鬧歸鬧,斗歸斗,別拿中原開玩笑。

  李處耘這個使者就是太上皇帝,將他供著,不能得罪。

  給了中原入侵的借口,就這軍勢?

  他們拿頭來對抗?

  難怪能夠戰勝契丹,覆滅北漢!

  與中原有過交戰的西蜀、南唐,面如土色。

  中原的軍力已經強盛至此了?

  武平的使者更是慌張…

  中原已經透露要滅南漢之意。

  這滅南漢,必然要走他們荊南。

  讓不讓路過是荊南當前最頭疼的問題。

  看著中原如此軍勢,荊南使者已經拿定了主意,返回之后,立刻勸周行逢讓中原兵馬過境。

  假道伐虢又如何?

  真以為不假道就滅不了?

  躺平了就算滅了,至少還有搏個富貴,不躺平強撐十天半個月,有什么意義?

  看著諸使者的表情,羅幼度便知,自己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讓議事廳去與他們商議絲路的安全問題。

  羅幼度盡管知道海上的絲綢之路更為便捷,但路上的絲綢之路他并不想放棄。

  絲綢之路是連接西方的樞紐。

  羅幼度并不愿意放棄對西域的控制。

  海上絲綢之路要抓,路上的絲綢之路一樣要搞。

  看著時近黃昏,羅幼度遺憾地道:“恨夜色將至,我朝還有半數禁軍未能參加檢閱。”

  周邊使者已經不知如何應話了。

  接下來羅幼度又在升平樓宴請了四方使者,為今日的大典劃下帷幕。

  宴席中羅幼度明顯感覺到殿中使者心事重重。

  他們不少人提前來汴京,就是想見一下中原王朝的真實情況。

  但這些天的所見所聞,遠不如今日的閱兵更加實在…

  盡管他們明白,這是中原天子有意讓他們見識一下中原兵勢。

  這些都是事先準備的。

  但那又如何?

  給他們十年時間準備,他們也做不到今日一般的威勢。

  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是相當可怕了。

  中原王朝,至今日起,邁入了新的篇章。

飛翔鳥中文    問鼎十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