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一百四十七章 彭克上疏

  塔耶部落派出來的祭司,并不是多高深的祭司。

  在數千子彈齊射下,斷然也是沒有活路可言的。

  別看子彈好像單發威力和迫擊炮根本不能比。

  但是數千發子彈,瞄準五六個人,那殺傷力可一點都不比迫擊炮差...

  而且還是jing準殺傷。

  一輪齊射下,塔耶部落的祭司便斃命了。

  臨死之時,他們都沒有想明白,為什么會敗的如此之快。

  塔耶部落的這股援軍被拿下后。

  想要拿下塔耶部落,對彭克來說,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輕松了。

  未免拖久了夜長夢多。

  第二天,彭克便發兵前往了塔耶部落,亦如之前打下羅納部落一般,三下五除二的拿下了塔耶部落。

  又是一萬多俘虜到手。

  這些野人,清剿起來還是不難的,只要穩扎穩打,事先堵住他們逃跑的后路,其實就不難抓了。

  只不過,當彭克順利的搞定了兩個大部落,路上順手再清掃了三五個中小部落后,他的順利就到此為止了。

  野人部落之間,雖然說溝通比較少,也比較慢。

  但是明軍挺進建州,也半月有余了,再加上明軍出征,向來都是大炮開路,遇事不決用炮轟的。

  那是一路火花帶閃電啊,動靜大的不得了!

  那些建州野人再傻,也察覺到不對勁了。

  稍微互相打探和探查一下,就會發現建州地面上到處都是明軍的身影。

  特別是見到明軍摧枯拉朽的拿下了多個部族人口數萬的大部落后,其他的建州野人部落,沒有絲毫的猶豫,便立馬放棄了手上的地盤,舉家向北遷移了。

  當年,他們就是從建州更北面的奴兒干地區,松花江上游和黑龍江那邊慢慢往下遷移來的。

  現在再狼狽逃回老家,也不丟人!

  羅納部落附近的另一個大部落,也就是那個求援了,但是卻沒動靜的赫澤爾部落。

  彭克在解決了羅納部落的時候,赫澤爾部落碰巧有部民在附近,看到了明軍攻占羅納部落。

  比起塔耶部落,赫澤爾部落更加謹慎,也更加膽小。

  特別是看到羅納部落已經沒了,他們就更不敢觸明軍鋒銳了。

  就在彭克拿下塔耶部落的時候,赫澤爾部落的大祭司,已經帶著部族子民,毫不留戀的向北遷移了。

  等到彭克這邊忙完,調轉槍頭準備收拾赫澤爾部落的時候,赫澤爾部落早就已經人去樓空,連個鬼影都沒有了。

  不只是彭克。

  其他清剿建州的兄弟部隊,也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一開始摧枯拉朽爽是很爽,但是之后其他的建州野人便聞風而逃了。

  一時之間,建州的土地上,除了一些人數只有數百的小型部落,因為人口少,北遷路上可能會死傷慘重,所以沒有選擇北逃。

  還在山林間游竄,準備和明軍玩持久游擊戰。

  剩余的其他人數超過五千的部落,都全都北逃了。

  五萬多明軍,大概抓捕了十萬出頭一點的建州野人后,就再找不到中大型部落了。

  原本,遼東都司預估,在建州這塊地盤,至少有三十萬野人留居的,但是彭克他們出兵后,只抓到了三分之一,建州便幾乎被肅清一空了。

  雖然作戰征剿時,可能陣亡了幾萬野人。

  現在建州的山林里,也還有個一兩萬鉆野林的野人。

  但是至少應該也有十幾萬野人成功跑掉了。

  這倒是讓中樞挺生氣的。

  只抓到十幾萬野人,遠遠不夠勞務派遣司的需求啊!

  納鄰河中游,山海營的駐地大營內。

  彭克坐在中軍大帳之中,拿著毛筆,神情貫注的,正在奮筆疾書。

  搞定了羅納和塔耶這兩個部落,赫澤爾部落又北逃了之后,山海營的防區里,就沒有什么大型的部落了,只剩下一些幾千人的中小部落。

  打這種部落,彭克自然是不用親自動手的,交給吳玄樹和呂鳴就夠了。

  閑下來后,他就開始捉摸著,給洪武帝寫奏疏的事情了。

  奏疏的議題,自然是關于掃清建州后,建立建州都司的事情了。

  建州都司,彭克還是很有興趣的。

  眼瞅著接下來也快要到洪武三十一年了,彭克現在卻還如同風中浮萍,沒有任何根基,實在是讓他有些焦急了。

  此世的歷史,雖然還沒有面目全非。

  但是眼瞅著大明這條大船,已經被上任墨家巨子駛向了一條完全未知的海域,越來越和彭克印象中的大明不一樣了。

  這讓他安全感日漸缺失。

  不過彭克也已經想清楚了。

  既然歷史已經越來越面目全非了,他那熟知歷史的優勢正在喪失。

  那便干脆自己創造歷史!

  不管未來燕王會不會靖難。

  太孫會不會削藩。

  大明將會走向何等未來。

  只要他能夠掌握住足夠撼動大勢,甚至左右大勢,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力量!

  那這個世界,就沒有人可以妄想控制他做什么,更別想阻止他做任何事情!

  他做出的決定,他的意志,就是大勢!

  成為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重要人物,掌握自己的命!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切,可不容易。

  彭克眼神撲朔的看著面前的奏本。

  想要掌握力量,以他現在的身份和情況。

  這建州都司,必須推動成立!

  提起毛筆,彭克洋洋灑灑便寫下了上千言,仔細的將建州對大明的重要性,從民生到軍事再到地緣利害,全都娓娓道來。

  很快,一篇融合了后世東北三省治理理念,并且情真意切的勾勒出了一個大明東北糧倉藍圖的奏本,便完成了。

  “來人,待補給艦隊到來后,請其將我的奏本,送往遼東都司,請遼東都司電報局,發往應天府!”

  兩日后。

  彭克的奏本才抵達了應天府。

  沒辦法,建州那地方,一沒鐵路二沒電報的,光是從建州將奏本送回遼東,就用了一天多的時間。

  由于彭克寫的是由個人名義呈遞的奏本,而非報告公事的題本。

  所以通政司這邊收到電報后,并沒有將其送往六科廊坊抄錄登記,而是直接就送到了管門官員那,由管門官員直接傳遞給洪武帝。

  待洪武帝看完、處理完之后,才會決定這奏本要不要交由六科廊坊抄錄登記。

  畢竟以個人名義呈遞的奏本,一般都是官員向皇帝檢舉失職官吏,彈劾某某大臣,或者對某些兵事或者政事提的意見。

  有些奏本內容敏感,或者涉及私密的事情,不好在六科廊坊公開的。

  不然第二天滿朝官員就都知道奏本內容了。

  管門官員將彭克的奏本送入文華殿的時候,洪武帝正好就在處理著各地官員送上的奏折。

  見多了一份后,也沒說什么,示意管門官員放下后就可以離開了。

  每天洪武帝都要處理至少十幾份奏本,多的時候可能有三四十份。

  每一份都需要花十數分鐘來審閱和批復。

  如果是比較復雜的,可能都需要思考半個小時才能做出批復。

  早就習慣了。

  他或面無表情,或神情凝重,或有些不滿的拿著沾上了朱紅顏料的毛筆,在一份份奏本上留下他的朱批。

  現在還沒有內閣出現。

  司禮監也沒有任何可以看官員奏本的權利,洪武帝更不可能讓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來代批奏本。

  所有的奏本,都只能由洪武帝一人處理,此乃皇權獨斷也。

  在抓權和勤政這一塊,洪武帝和秦始皇相比,也不遑多讓。

  就這樣,一本本奏本被洪武帝打開審讀,批復。

  今天的奏本不算太多,一個多時辰后,洪武帝就審閱到了彭克呈上的奏本。

  “臣山海關鎮海營參將克,問圣躬安…”

  “今,我部依陛下之命,于建州征剿野人,途中,臣發現建州之地,乃天賜寶地…”

  “建州水系發達、土壤肥沃、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只要移民百萬,開墾土地,可為大明第二江南…”

  一開始,面對這份奏本,洪武帝的態度還是很平淡的。

  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表情漸漸凝重了起來。

  彭克上疏的建議,和洪武帝的想法,以及對北蠻的大戰略,其實是不謀而合的!

  大明為什么要取河套?

  不就是因為河套從秦朝開始,就被稱為是新關中!

  后來更是被譽為塞上江南!

  得之,可就近供養數十萬大軍出塞作戰!

  而彭克在奏本中,將建州之地狠夸了一番,同樣將其比喻為東北大糧倉!

  如若彭克奏本中所言不差,那這被野人占據數千年之久的建州,可是一塊大寶地啊!

  如果能夠將建州開發起來,那近可供遼東、大寧等邊軍的軍糧補充,后勤保障!

  遠,也可以通過海運,直接從建州,將糧食跨海運到渤海對面的山東,甚至直接跨海運回應天府,都不是問題啊!

  屆時,大明北邊的邊軍,一東一西,有河套和建州兩塊后勤大基地保障,東起遼東,西至陜甘的整個九邊作戰體系,都不會再面料缺糧的危機了!

  出塞,完全不是問題啊!

  看完奏本,洪武帝并沒有第一時間就做出批復,反而立馬喊道:“來人!”

  “去將太孫請來!”

飛翔鳥中文    我的蒸汽大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