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要北伐,必先取河套地區!”
“只有先取得河套地區,在河套平原上移民實邊,屯田開墾,我大明的軍隊,才能擁有進軍漠北,直搗北蠻根基之地的可能!”
“如若直接北出草原,雖可以跨漠千里遠征,然糧草調度艱難,鐵路也非一日就可修成。”
“遠征只能打疼北蠻,卻不能打滅北蠻!”
“如若先取河套,以河套平原作為我軍的大后方,則可步步蠶食漠南,進而取漠北!”
“此乃真正開萬世之太平之策!”
“還請陛下,三思!”
前軍右都督裴煊,單膝跪在地上,不斷地向洪武帝述說著他的想法,或者說前軍的想法。
中軍都督府,總想著直接從大寧北上,跨越千里的大漠,閃擊北蠻在漠北的核心祖地,想要一戰就將北蠻的中樞打滅,之后再慢慢清掃漠南漠北的各大部落。
但是前軍都督府覺得,此計并不好。
之前歷代中原王朝,對付北蠻都是這套操作。
先和平發育二十年,在國內大范圍的鼓勵民間養馬。
等時機成熟,培養出的騎兵夠多后,直接來一次出塞行動,狠狠打痛一次北蠻,這樣之后一兩百年,草原游牧民族都對中原王朝構成不了威脅了。
但是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
而且往往每次出塞,都是勞民傷財,馬匹損失大半,斬獲除了北蠻的人頭外,也拿不到多少好處。
按照中軍的想法,大明確實有機會來一場大規模閃擊戰,和北蠻在漠北打一場大戰役。
但是最終的結果,大概率就是北蠻不敵后,率領部族往西方逃。
雖然這樣也算是可以達成大明的戰略目標。
之后再調轉回軍,掃清漠南的殘存游牧部落,就可以開始修鐵路了。
但是修鐵路是需要時間的啊。
一下子就出塞千里,把漠北打爛,爽是爽了,但是對大明來說好處并不大,實際上他們還是得一點一點的先從長城附近開始修鐵路。
光是河套地區的鐵路,都需要修個三五年最起碼。
如此一來,逃跑了的北蠻部落,還是可以回漠北游牧發育,舔舐傷口啊!
游牧民族,本就是逐草而居的,又不需要建城發展。
沒辦法第一時間就控制住漠北,那一上來就來一場漠北決戰,意義并不大。
實際點的想,現在的大明,確實沒有能力一口吞下漠南漠北這一塊面積和大明差不多大的土地!
一步一步慢慢來,先吃河套,再吃漠南,然后再征漠北,最后再往西方打,這才是老成謀國之策。
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慢慢來,不但可以牽扯住北蠻的jing力,而且還是軟刀子割肉,讓北蠻慢性死亡。
跨漠千里遠征,封狼居胥。
聽起來確實很爽,很能讓軍方上頭,但是對現在的大明,戰略意義并不大。
御座之上。
洪武帝一直面無表情的聽著五軍都督府的各位將領們的爭論聲,也不發表什么意見,就這么靜靜的看著。
其實兩方的方案,都不算錯,到底要選哪個方案,還是得看洪武帝的心有多大。
如果他只想一次直接打趴北蠻,讓北蠻沒有能力再南下襲擾大明,換取一個一兩百年的安寧,將北蠻的問題留給后人來解決。
那當然選擇中軍都督府的方案最合適,來一場暢快淋漓的千里遠征,紀錄到史書上,那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堪比古之衛青、霍去病!
這也是之前的大部分中原王朝強盛的帝王,選擇的方式。
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是千古一帝了,如果非開國皇帝,那一個“武”的謚號是妥妥能到手了。
但是,如果洪武帝想要一勞永逸,徹底的解決北蠻,甚至是行那鯨吞之事,將整個草原,都化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顯然是第二套步步蠶食,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更好。
實際上,前任墨家巨子,在去世之前,給洪武帝上書的一份密折里,同樣提到了與前軍想法幾乎差不多的方案。
先取河套,再經略漠南,最后再取漠北。
這樣能奠定不世之功!
只是非十年二十年就可以盡全功的,可能需要兩三代人的努力。
如果今年洪武帝三十歲,那他絕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二套方案。
可是洪武帝今年已經六十八歲了。
他自覺自己,應該是沒有那么多時間,等得到這個方案完成的那天了。
這也是他猶豫的地方。
是要在自己的統治末期,再來一場橫跨千里,追亡逐北的閃擊大勝,飲馬漠北斡難河源頭,在那封山刻石,將自己的功績勒功于上,以章至尊。
還是放棄這個夸耀武功的機會,選擇為后繼者鋪路,先出塞百里,取河套,移百姓,開良田,以備日后?
前者,能夠讓他的身后名,拔高到歷代帝王也難以及的地步!
后者,雖然沒有前者那么的“耀眼”,卻真的能夠為后世開太平,也能讓后繼者的帝王之路,順暢無比,遺澤子孫!
洪武帝深邃的眼神,落在了坐在自己下首的太孫身上。
不知道為什么,洪武帝突然想起了自己那早逝的太子。
想起那個自己給予了非常多厚望,早早就將政事托付給他歷練,盼望著他早日長成一個合格的王者,掌握起這個龐大國家的太子。
如果太子還在,那該有多好啊。
太孫還太年輕了,難堪大任啊。
但是!
年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太孫最大的優勢啊!
取河套,引水渠,移民百萬,開墾良田,這些事情如果能在洪武帝的手上完成。
那等到太孫繼位后,借助著他留下來的這個塞上江南。
全取草原的不世之功,基本是能落在太孫手上了。
如此一來,太孫之皇位,穩矣。
大明江山,穩矣。
萬世太平,穩矣。
念及于此,洪武帝最終還是下了決心!
“眾卿之意,咱都知道了。”
“先墨鉅陳清,曾有一言,咱認為深有道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朕意已決!”
“此次北伐,先取河套!”
“朕,不貪一時之功,要的是開萬世之太平!”
洪武帝目光灼灼的掃視著殿內的中樞大將們。
所有的嘈雜議論聲都停了下來。
每一個被他掃視到的將軍,都立馬低下了頭,不敢與這位虎君對視。
他們互相對視一眼,全都單膝跪倒在地,大聲應命道:
“喏!”
“謹遵陛下之命!”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dk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