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戰,犯我大魏者,雖遠必誅

  大魏京都。

  懷寧親王倒抽一口冷氣。

  他實實在在沒有想到,許清宵竟然如此瘋狂。

  殺降?

  這是前所未有之事。

  除非是真正的北伐,不然的話,怎么也不可能殺降啊。

  這些異族國只能說不尊重大魏,給點教訓就行了,既然投降大魏就應當同意,然后再慢慢處罰,比如說賠償銀子賠償撫恤金等等。

  哪怕是說抽干蕃國都行。

  可殺降,這是大忌啊。

  尤其是行兵作戰,一旦你殺降了,以后就不會有人投降,橫豎都是死,為何不死的光榮一點?

  當然也有好處,好處就是,不敢跟你打,提前投降,這樣或許能逃過一劫。

  “這個許清宵,當真狠啊。”

  懷寧親王深吸一口氣,他的心情難以平復。

  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了。

  許清宵這次殺降,極有可能會引來巨大的影響,要背負天下罵名。

  自太祖皇帝殺過降之后,大魏就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情,尤其是大魏出了一位圣人,對兵家也進行了一番講解。

  大致意思就是,不可殺降,會遭天譴之類的話。

  所以天下讀書人都抗拒殺降。

  意思很簡單,雖然打仗了,兩國交戰,可既然投降了,就必須要有一點君子風范,將士們是無辜的,百姓們也是無辜的。

  只要將主要人抓起來,嚴懲不貸即可。

  殺降就是造就無辜傷亡。

  天理不容。

  許清宵這樣做,幾乎是要將自己置于死地啊。

  天下讀書人還不得罵死他?大魏文宮若是得知這個消息,只怕要鳴炮奏樂了。

  “許清宵!你太狂了。”

  懷寧親王長長吐出一口氣,許清宵這般做,對他來說有好有懷。

  好處就是,許清宵背負天下罵名,可以乘機發難,譬如說藩王造反,完全可以有理由進京勤王,就說朝中有奸臣。

  壞處就是,許清宵在軍中威望,將會直接拔高,原因無他,軍人就喜歡這種熱血的高層。

  優柔寡斷,對軍人來說一點都不討喜,如若真這般,說不定真能依靠個人的威望,折服所有軍人。

  但至少現在來說,對自己是有天大的好處。

  “來人!”

  “將這個消息,告知大魏文宮。”

  懷寧親王開口,如此說道,這個消息自然要第一時間告訴大魏文宮,讓大魏文宮去針對許清宵,而自己則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其他事情了。

  “遵命!”

  有人出聲,大聲回答。

  而與此同時。

  大魏京都。

  文華殿內。

  當信使傳來戰報,整個大殿所有人再一次愣住了。

  “你說什么?”

  “信武侯殺降十七萬?”

  “蕃國皇室一脈,文武百官全殺了?”

  當陳正儒聽到這個消息后,整個人如遭雷劈一般。

  不受降沒有話說,把蕃國君王殺一遍也就算了,可殺降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回陳尚書,是!”

  信使低著頭,給予肯定回答。

  “嘶!”

  大殿內,倒抽冷氣之聲響起,所有人都愣住了,六部尚書,諸位國公,包括那些列侯們,皆然愣在了原地。

  殺降!

  信武侯竟然殺降,這......是要翻天嗎?

  “糊涂啊!糊涂啊!糊涂啊!”

  “信武侯,你當真是糊涂啊。”

  刑部尚書攥緊拳頭,他大喊幾聲,眼神之中充滿著無奈和憤怒。

  “自古以來,降軍不可殺啊,除有生死大仇,否則........哎!信武侯,你當真糊涂啊。”

  戶部尚書顧言也忍不住如此開口,一時之間當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信武侯不應當如此,他不是這種人啊。”

  “信武侯,你怎么好端端殺降啊。”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武官們也跟著開口,不受降沒問題,殺皇室也沒問題,可殺降,這就是大過啊。

  本來信武侯戰勝蕃國,回朝之時,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殺降將他一切榮耀抹去。

  大魏文宮不會放過他的,天下讀書人也不會放過他的,甚至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也會插手,指責大魏此番作為。

  “許大人,信武侯只怕是失了智,一時心急才會這般,還望許大人饒他一命,讓他先回來吧。”

  有人開口,他與信武侯關系極好,第一時間出言,想要幫信武侯說幾句好話。

  但下一刻,許清宵的聲音響起,再次讓文華殿安靜下來了。

  “是我讓他殺的。”

  聲音響起,大殿再一次陷入安靜。

  所有人都看向許清宵,眼神之中充滿著不可置信。

  這是許清宵的指示?

  這!這!這!

  “守仁,你這是何苦呢?”

  最終,陳正儒回過神來了,他看向許清宵,眼神之中充滿著無奈啊。

  他其實猜到了一點,可只是一點猜測,如今許清宵承認了,他怎能不說一句。

  可是。

  面對陳正儒之聲,許清宵緩緩深吸一口氣。

  下一刻。

  許清宵目光無比堅定,他的聲音也極為嘹亮。

  “諸位!”

  “只怕是還沒看懂,這場戰局的意義性了。”

  許清宵開口,一句話讓眾人皆有些好奇,他們不明白許清宵這話是什么意思。

  “許大人,您是何意?”

  哪怕是安國公,也不懂許清宵想要說什么,故此忍不住開口問。

  而許清宵沒有看向任何一人,而是將目光看向沙盤之中。

  “這一戰!不是所謂的國威之戰,也不是所謂的尊嚴之戰。”

  “這一戰,守國之戰。”

  “大魏建國七百二十五年,歷經無數次風雨,尤其是近代,北伐之爭,打垮了大魏,打空了國庫。”

  “以致于大魏年年衰敗。”

  “若不是這般,大魏怎可能會被區區一些異族國挑釁?”

  許清宵出聲,他的聲音振聾發聵,尤其是這一句,守國之戰。

  更是讓眾人驚愕。

  這明明是一場國威之戰,怎么又變成守國之戰了?

  感受到眾人好奇的目光,許清宵的聲音繼續響起。

  “七百年的大魏江山,于今日,于今時,滿目瘡痍,只因諸位總喜歡墨守成規。”

  “怕藩王之亂!怕北伐再興!怕突邪初元!怕民不聊生!”

  “兩個時辰前,蕃國投降,許某也沉思過,是降是殺,于大局可言,是受降!”

  “可于大魏可言,是殺。”

  “諸位大魏是時候需要做出改變了。”

  “與其受敵人牽制,倒不如主動出擊。”

  “以戰養戰!”

  “以殺養殺!”

  “以民意揚國威。”

  “藩王敢動,殺!”

  “異族敢動,殺!”

  “北蠻敢動,殺!”

  “光腳的不怕穿鞋,大魏的的確確打不過,也打不起,但如若這是滅國之戰呢?大魏以國破山河之意志,徹徹底底賭上一把。”

  “看看突邪王朝怕不怕!看看初元王朝怕不怕!看看這些藩王還敢不敢造次!讓天下人看看,大魏之威!讓天下人瞧一瞧,大魏傲骨已在!”

  “諸位!可敢一戰?”

  許清宵長篇大論,一番話說的滿朝文武啞口無言,震耳發聵。

  文華殿安靜。

  安靜到落針可聞。

  只因許清宵這番話,太瘋狂了。

  許清宵這是要徹徹底底賭一把大的啊,賭贏了,大魏將完成一次質的蛻變,賭輸了,大魏將不復存在。

  這是驚天之賭啊。

  他們如何不驚愕。

  眾人安靜,安靜的連呼吸聲都沒了。

  武官們也被許清宵這番話給震懾住了,他們之前一直嚷嚷著北伐,不是說真的想去北伐,而是想要備戰北伐,因為他們知道,大魏北伐不起。

  如今的國力,根本撐不住長久之戰。

  可沒想到的是,許清宵不是想要北伐,而是想要開啟全面戰爭,把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拉下來。

  是啊。

  大魏是打不過你們突邪和初元王朝,可大魏也能狠狠地咬下他們一塊肉,重創兩大王朝完全沒有問題。

  甚至同歸于盡都有可能做到,大不了全民皆兵,大不了戰到最后一人死。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初元王朝和突邪王朝,必然要大出血,而不管是讓誰大出血,另一方都會極度開心,因為坐山觀虎斗。

  等大魏沒了,另外一個王朝處于虛弱狀態,就可以完成一統山河之壯舉。

  請問一下,在這種情況下,誰敢跟大魏剛?

  大魏已經不要命了,是個瘋子,誰敢招惹一個瘋子?有錢有勢更不敢招惹啊。

  許清宵的計劃,太瘋狂了,他們的的確確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望著沙盤。

  許清宵神色平靜。

  這是他真正的計劃。

  因為眼下形成了一個無解的僵局。

  一百多個國家組建在一起,大魏即便是可以橫掃一切,可問題是,內有藩王虎視眈眈,外有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不斷補給資源。

  蕃國是被突襲拿下的,后面的國家肯定會萬分小心,每一場仗都是硬仗。

  硬到極致的仗。

  說直接點,就是拿命堆的,一旦不能橫推,那么將會是長久戰。

  一旦陷入長久之戰,那所有的禍端就全部出現了。

  外面打仗,內部動亂,文宮還不老實,到了那個時候,慢慢耗死你,你就算聰明絕頂都沒用,三方制衡。

  唯一的結果就是,藩王登基,異族瓜分地盤,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索要各種好處,倒霉的是誰?只剩下一個大魏。

  而對這些藩王來說,他們并不在乎土地割讓的問題,因為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天子,認為自己以后遲早會拿回這些地盤。

  畢竟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所犧牲的東西,不過是白紙一張,他們還沒有成為皇帝,相當于拿別人的東西當做好處罷了。

  指望這幫藩王看清楚局勢?都是一群想要造反的人,還有仁義道德嗎?

  所以,這一仗,不是什么國威之戰。

  而是守國之戰。

  用這種瘋狂的信念,震懾天下。

  你若不瘋狂,那么一旦棋局走死了,就當真無力乏天了。

  許清宵的意思,眾人都明白。

  可文武百官實實在在不敢回答啊。

  拿大魏去賭。

  他們沒有這個勇氣。

  賭贏了,的確是無法想象的好處,可一旦賭輸了,大魏就徹底沒了。

  然而,就在此時,一道聲音響徹于文華殿內。

  “朕!”

  “同意!”

  聲音不大,但響徹在文華殿內。

  這一刻,文武百官齊齊將目光看去。

  是女帝。

  她親臨文華殿。

  “我等參見陛下。”

  文武百官朝著女帝跪拜。

  許清宵也朝著女帝一拜,同時他沒有想到,女帝會親自出現,不但親自出現,而且無條件支持自己的想法。

  “大魏江山,七百年未曾有之變局,若再墨守成規,到頭來依舊是死路一條。”

  “許愛卿之言,字字珠璣,與其等死,不如主動出擊。”

  “揚大魏國威!”

  女帝開口,她無條件支持許清宵,而目光落在沙盤之上,過了一會后,她望著許清宵道。

  “許愛卿,此戰,你有幾成把握,穩住山河?”

  女帝問道。

  “回陛下。”

  “若文武百官,竭盡全力配合臣,有五成把握。”

  “若壓制文宮,臣有七成把握。”

  “若有天助,臣有九成把握。”

  許清宵如此回答。

  “還有一成呢?”

  女帝問道。

  “大魏百姓。”

  許清宵平靜道。

  可此話一說,女帝頓時明白了,許清宵是有十成把握。

  想到這里,女帝不再有任何廢話了。

  “傳朕旨意,此戰,為大魏守國之戰,大魏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貴族,皆然聽令于許清宵,違令者,斬!”

  女帝霸氣十足道,她選擇相信許清宵,就不會有任何藏私。

  因為,不僅僅是許清宵才能無雙,更主要的是,許清宵方才所言,字字珠璣,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說到了她心中。

  大魏太過于防守了。

  自她登基之后,遇到任何事情就是想辦法解決,化險為夷,一次又一次。

  但越是防守,就越有人來挑釁。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大魏王朝還有最后一口氣在,就可以進行殊死一搏,而且現在的大魏,還沒有到那種垂死之際。

  有一戰能力。

  但就這一戰,而且必須要得到好處,否則的話,才會是真正的危機。

  女帝之聲響徹文華殿。

  這一刻,武官齊齊抱拳,朝著女帝一拜。

  “臣等遵旨!”

  六部尚書等文臣,也在這一刻,徹徹底底堅定內心想法了。

  許清宵說的沒錯。

  女帝也已經答應了。

  他們做臣子的,也已經將該說的話,該做的事,全部做了。

  大魏!

  的確不懼一戰。

  與其慢性死亡,倒不如殊死一搏,搏個朗朗乾坤來。

  “臣等,遵旨!”

  六部尚書等人徹底打開了心結。

  這一刻,他們心中再無畏懼,也再無忌憚了。

  要殺是吧?

  那就陪你們殺到底。

  “許大人,現在要不要直接將文宮掌控?”

  這一刻,安國公上前走了一步,詢問許清宵要不要直接壓制住文宮,免得文宮造勢。

  “不用!”

  “文宮之事,我自有定奪。”

  許清宵擺了擺手,他還需要用一用文宮。

  “許愛卿,剩下的交給你了。”

  當看完沙盤后,女帝沒有多說什么了,她要去處理自己的事情,無需待在這里。

  因為這里,有許清宵一人即可。

  “恭送陛下。”

  許清宵朝著女帝一拜。

  眾臣也齊齊朝著女帝一拜。

  而女帝卻看向文武百官,聲音緩緩道。

  “諸位。”

  “大魏就交給你們了。”

  她說完此話,離開了文華殿。

  待女帝走后。

  新的情報戰機出現。

  是第二軍射陽侯與第三軍曲周侯的戰報。

  射陽侯已經抵達唐國,阿木塔,突良部落。

  曲周侯也抵達西部地區,正在扎營。

  “傳令,第二軍留十萬人扎營等候,射陽侯兵分三路,突襲阿木塔,突良部落,十日內,拿下國城。”

  “至于唐國,派使者前去警告,唐國乃大魏分支之一,若對方愿投,可接受,阿木塔與突良,不受降。”

  “傳令,第三軍扎營修養,等待糧草運輸。”

  許清宵開口,如信武侯一般,讓射陽侯直搗黃龍。

  但曲周侯不一樣,他們必須要扎營,整理好后勤,因為曲周侯面對的是西部一切異族國,沒有什么強國,但都是一些jing銳小國,是持久戰,一路橫推很難,所以后勤一定要搞好。

  不然容易出事。

  “遵令!”

  兩個信使以極快速度離開,策馬奔騰,前往營地匯報。

  而就在此時。

  司龍王宮。

  當許清宵殺降之事傳達之后,整個司龍王宮徹底炸鍋了。

  最開始,眾人震驚的是,蕃國居然一夜之間被打沒了?

  其次再得知蕃國投降后,信武侯殺降。

  兩件事情同時出現,讓他們目瞪口呆。

  蕃國輸了,這也不算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能說大魏很強。

  可殺降就不一樣了,這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勝負乃兵家常事,輸了很正常,哪個國家沒打輸過仗?

  殺降就罕見啊,尤其是大魏王朝殺降,這更加不可思議,一旦殺降,讀書人會放過大魏嗎?

  “殺降!大魏竟然敢殺降?他們瘋了?”

  “蕃國國君,被殺了嗎?”

  “狠,狠,太狠了,我等不過是有些挑釁,大魏竟然如此之狠?滅了蕃國?”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大魏沒有那么蠢,他們突襲蕃國,這點我相信,可殺降?這絕對不可能,不是大魏之作風。”

  “是啊,大魏怎可能殺降?”

  司龍王宮,當各國來使得知許清宵殺降,各國使者的反應完全不同。

  大部分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有部分好戰之國的使者,充滿著憤怒。

  還有一部分來使沉默不語。

  大魏殺降,他們肯定是要譴責的,可問題是譴責有什么用?

  眼下他們意識到一件事情。

  大魏認真了。

  在殺降之前,他們都認為這是大魏正常反應,畢竟大家伙組隊起來,挑釁大魏王朝,身為上國之上的大魏王朝,自然要派兵鎮壓一番。

  不管是走個形式還是假裝打一打,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

  只不過眾使者都認為,打兩場表演賽,大家都不要死太多人,然后一邊打一邊談判,差不多了,相互退步相互滿意,就到此為止。

  可現在不一樣了。

  都已經殺降了,還跟你擱這里開玩笑?還表演賽?大哥,醒醒吧,玩真的了,要滅國了。

  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小國使者慌了,他們內心徹底慌了。

  別看大家組在一起,報團取暖,可問題是,你又不會把兵力全部集中在我們國家,打不過咋辦?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屠國?

  “諸位!”

  也就在此時,司龍王的聲音響起。

  他一眼便看出各國使者心中在想什么,當下出聲。

  頓時,眾人目光看向司龍王。

  “大魏殺降,犯滔天大罪,天下讀書人不會放過總指揮使許清宵,也不會放過大魏王朝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而且,你們知道為何大魏這次要殺降嗎?他們怕了,他們害怕我們聚集在一起,所以殺雞儆猴。”

  “故此,我等絕對不能讓他計劃得逞,他越是殺降,就越代表他們心虛,他們害怕。”

  “現在,我等要做的就是,團結一致,抵御大魏,只要能拖住大魏前進的步伐,大魏內部就會自己亂起來的。”

  “還有,不要妄圖想要投降,大魏殺降,現在投降有用嗎?”

  司龍王開口,一番話說的這幫來使沉默。

  實際上,當蕃國被滅國后,眾來使第一反應的確是想要投降,他們的確怕了。

  以為是大家聚集在一起,給大魏施壓,逼迫大魏退步,要么他們獨立出去,要么賠償銀兩二選一。

  可沒想到,真動刀子了。

  打和沒打是兩回事,叫的再兇都不如碰一碰那么直接。

  誰都不想成為大魏鐵騎下的亡魂。

  可司龍王說的也沒錯,人家都殺降了,就意味著已經撕破臉了,如此一來的話,降的確沒用啊。

  “司龍王,那我等接下來該怎么辦?”

  “是啊,司龍王,您給我們出個主意,我們聽您的。”

  “對,聽司龍王的。”

  不少人開口,推崇司龍王。

  而司龍王也沒有任何拒絕,直接站起身來,來到沙盤面前道。

  “孤已得到情報,大魏第二軍,分別在唐國,阿木塔,突良三地扎營,唐國說到底也是大魏分支,不像我等異族一般。”

  “所以,孤料定,許清宵必會進攻阿木塔和突良二地,暫時不會進攻唐國,應該會去勸降。”

  “可許清宵想錯了,唐國乃是十國之一,他們早就想要獨立出去了。”

  “所以,唐國不會勸降,甚至會乘機突襲大魏第二軍,這個時候,燕國,京圖部落,尤安部落,竭盡全力去支援唐國。”

  “與唐國配合,襲殺大魏第二軍,如若運氣好,必能重創大魏第二軍,即便是運氣一般,也能讓大魏第二軍吃個大虧。”

  “爾等覺得,孤意如何?”

  司龍王極其了解大魏,他瞬間完成判斷,篤定許清宵不會進攻唐國,只會進攻阿木塔與突良部落。

  畢竟唐國是分支罷了。

  “此計妙也,司龍王大才。”

  唐國使者起身,他滿臉欣喜。

  其余異族國來使也紛紛點頭贊同。

  不過司龍王繼續開口道:“有一件事情,必須要注意。”

  “第一戰,蕃國之所以如此快投降,有一個關鍵點,蕃國國君讓各國部落沖殺在前,想要保留本國實力。”

  “這就是滅亡之根本,蕃國國君也該死,諸位一定要將這件事情告知爾等國君。”

  “援軍不是白送死的,所以接下來每一戰,都必須要讓本國主力先上,援軍再上,以確保決心。”

  “并且要對友軍敞開大門,切不可互相猜忌,我等目前唯一的敵人是大魏,如果拖不住大魏,在場的人,有那個能活著?”

  “到了這一步,不要再有僥幸心理了,誰要是再這樣,等戰后結束,屠滅此國,知道嗎?”

  司龍王特意拿出這件事情說出,他派出一萬jing銳鐵騎,只回來了十幾人。

  一萬jing銳鐵騎白白死在大魏,他如何不氣?更氣的是,自己好心好意送人過去援助,換來的居然是這個結果?

  人多力量大沒錯,但人多心思多啊,所以他必須要講清楚,誰要是還這樣亂來,到時候屠滅其國,就不信還敢亂來。

  “我等遵命!”

  “我等遵命!”

  眾使者紛紛開口,司龍王說的沒錯,既然團結一致,如果還互相猜忌,那無疑是自找苦吃。

  要知道,面對的敵人,是大魏王朝,又不是某個小國。

  當下,司龍王的目光,不由落在沙盤之中。

  唐國,必須要贏啊。

  打得過打不過是一回事,必須要拖住大魏前進的步伐。

  大魏這一步,殺的太好了,這一刀殺下去,天下懼驚,這幫異族哪里還有膽子拼殺啊。

  自己只能穩住大局啊。

  司龍王心中如此想到。

  他之所以能統領大局,不是因為他的才華,也不是因為司龍一族有多強,而是他背后有人。

  上面的指示很簡單,前期拖,中期亂,后期殺。

  這是上面的大局安排,前面必須要拖住大魏,不拖住大魏的話,根本沒有任何希望能贏。

  只要大魏前期被拖住了,中期就必然會有很多是是非非,什么藩王之亂,文宮之亂,民間之亂,大魏內部會有一大堆問題。

  如此一來的話,等到大魏內亂了,他們就可以真正的出刀,那個時候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同一時刻。

  大魏文宮。

  當許清宵殺降之事傳開后,整個大魏文宮徹底沸騰了。

  誰也沒有想到,許清宵竟然會下這個命令。

  殺降啊!

  這可是天理不容之事啊。

  “許清宵,你當真是喪心病狂。”

  “自古以來,殺降皆為不祥之兆,我大魏江山,七百年的氣運,就要斷在你手中嗎?”

  “一旦殺降,接下來每一場仗,大魏都要付出血的代價,數萬萬無辜生命,將會因為許清宵而白白犧牲啊。”

  “我要書寫文章,我要書寫文章,許清宵,你無有儒者仁義啊。”

  大魏文宮已經沸騰起來了,到處都是罵聲。

  有人的的確確是真的憤怒。

  只是這種憤怒之后,是嘆息,是惋惜,是無奈。

  但大部分儒生,則是一種狂喜,內心的狂喜,因為許清宵終于做錯了一件事情,一件天大的錯事。

  大魏文宮的大儒們瘋狂寫文章,甚至有些大儒,帶著一批儒生,直接朝著皇宮走去。

  “走!我們去覲見陛下,彈劾許清宵!”

  ““許清宵之行為,天神共憤,去大魏皇宮,去見皇帝。”

  大儒們的聲音紛紛響起。

  而文宮中,蓬儒卻沒有說話,顯得無比平靜,他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但也沒有阻止這些大儒去皇宮彈劾。

  不多時,幾百位儒生來到大魏皇宮外,五位大儒要求面見圣上,但得到的卻是拒絕。

  女帝不見。

  一時之間,五位大儒顯得有些面紅耳赤。

  “陛下不見,我等就坐在這里不走了。”

  “許清宵殺降,違背仁義道德,違背人道,請陛下降罪,罷免許清宵之職。”

  “自古以來,殺降為不詳,許清宵滅我大魏國運,毀我大魏根基啊。”

  幾位大儒聲音如雷,在宮外大吼大叫,斥責許清宵,辱罵許清宵。

  而宮內所有人聽的一清二楚,只是沒有人搭理他們罷了。

  下一刻,有大儒壓著聲音,讓這些儒生去喊人來,聚集大魏京都所有讀書人,來宮外請愿。

  文華殿中。

  許清宵將七封書信交給信使,讓其快馬加鞭,送到射陽侯手中。

  而宮外,大儒們的罵聲彼此起伏,擾的人心煩意亂。

  “這幫老東西,一直吵吵鬧鬧,守仁,你下道令,老夫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刑部尚書張靖第一個開口,他聽著幫大儒的叫喊聲聽了快半個時辰了。

  的確覺得吵死了,故此希望許清宵下到令,直接把這幫家伙全抓了。

  反正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大魏要賭國運了,還怕你狗屁大儒?說句不好聽的話,大魏很有可能要沒了,你大魏文宮地位再崇高又如何?

  有大魏王朝崇高嗎?

  逼急了,當真殺儒信不信?

  “留他們有大用處。”

  許清宵擺了擺手,這些大儒所作所為,完全在他預料之中。

  不去針對,不是怕,而是許清宵需要他們這樣鬧。

  鬧得越大越好。

  大約四個時辰后。

  信武侯戰報再次送來。

  這一次送來的戰報極多。

  而且信使將戰報展開道:“許大人,侯爺說,要讓屬下大聲宣讀。”

  這信使如此說道。

  許清宵點了點頭,他大概猜到信武侯發來了什么戰報。

  “臣,信武侯,奉命清點蕃國戰品。”

  “戰馬十五萬匹。”

  “蕃國存儲糧食四百五十萬石,諸國援助糧食八百七十萬石。”

  “國庫白銀十二萬萬兩,其他金銀珠寶估算五萬萬兩。”

  “戰甲二十萬套,戰刀十五萬柄,攻城器四十架,巨型玄鐵弩箭十架。”

  “以上,為四個時辰搜刮清點之物,依有大量資源未查清。”

  “請許大人清點收納。”

  當聲音響起,文華殿內,眾人再一次愣住了。

  尤其是戶部尚書顧言。

  他死都沒有想到,區區一個蕃國,居然這么富有?比大魏還要富有?

  這還真是.......意想不到啊。

  尤其是存儲的糧食,高達四百五十萬石,各國支援八百七十萬石,加起來就是一千三百二十萬石糧食啊。

  這他娘的,也太富有了吧?

  一石等于一百斤糧食。

  一個正常士兵,一頓飯可以吃十斤左右,不過吃飽一頓飯,可以挨十天餓。

  行兵打仗,基本上的口糧分配就是一天一斤,也就是說一石糧食,夠一百個士兵吃一天。

  三十萬大軍,一天的基本口糧就是三千石糧食。

  一個月也才不過九萬石。

  一千三百二十萬石糧食,夠三十萬大軍吃他娘的十二年啊。

  再加上這么多金銀珠寶,還有各種好處,譬如說蕃國的勞動力,蕃國的礦山等等。

  顧言有點暈了。

  他算不來這筆賬了。

  這比殺多少番商還要賺啊。

  打仗不是要花錢的嗎?怎么感覺好像賺了很多一樣啊?

  這打一個國家就賺這么多銀子!

  這要是打完百國,大魏豈不是.......得倒退五十年啊?

  不僅僅是顧言要暈了,在場誰不暈?

  這還僅僅只是搜刮了一部分?

  全部搜刮下來,得有多少銀子?多少糧食?還有這么多的勞動力?

  這他娘的!

  想都不敢想啊。

  “傳令下去,國庫銀兩,大魏第一軍,大獲全勝,蕃國國庫銀兩,運輸大魏,死去將士,按五倍撫恤金發放,若有兒有女有父母者,贍養至成年,讀書識字,全由大魏支出。”

  “重傷殘疾者,也由大魏贍養余生,國庫一成直接犒賞大軍。”

  許清宵開口,他財氣十足道。

  蕃國的國庫,大約二十萬萬兩左右,算上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等等,第一軍三十萬人,扣除戰死之人,差不多二十七萬五千左右。

  按照國庫兩成,也就是說活下來的每人可以分到一千兩白銀的獎賞。

  這是天大的恩賜。

  他們一個月一兩軍費,一人一千兩,一輩子都難以賺到的銀子。

  如果不是因為撫恤金以及贍養后代的事情,許清宵甚至愿意直接將這二十萬萬兩全部分出去,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激勵三軍。

  沒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銀子更有誘惑力。

  但許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件事情,銀子有了,也會貪生怕死,所以許清宵將大部分的銀子,安置在戰死者身上。

  讓這些將士們明白一個道理。

  你們死了!

  你們的兒女,妻子,父母,由大魏贍養。

  你們重傷殘疾了。

  你們這一生,也會由大魏來贍養。

  只有這樣,才能讓將士們義無反顧地保家衛國。

  的確,當許清宵這般開口,武官們集體不知該說什么了。

  許清宵太大方了。

  大方到他們不知該說什么。

  對比一下顧言。

  許清宵才是真正愛民愛兵之人啊。

  “去吧,將此事告知信武侯,讓他宣告大軍。”

  許清宵開口,隨后目光還是鎖定在沙盤之中的唐國。

  第一戰結束了。

  馬上便是第二戰。

  許清宵十分清楚,自己前期必須要速戰速決,絕對不能被拖住。

  他要狠狠地打。

  打到異族國徹徹底底怕了。

  這樣的話,才有轉機。

  大魏必須要保持一個無敵的姿態,一路橫推。

  才能震懾敵人。

  靠嘴皮子,是沒有用的。

  而就在翌日。

  卯時。

  一篇文章,出現在大魏許多郡地。

  殺降為不詳!許清宵滅我大魏國運!毀我大魏根基!

  是大魏儒報上的文章。

  換句話來說,是整篇大魏儒報上,只刊登了這一篇文章。

  其內容無非就是圍繞‘降軍不可殺’的原因解釋了一大堆。

  說許清宵殘暴無德,殺了十七萬無辜生命。

  整篇文章,激昂無比,把許清宵上上下下罵了一遍。

  的的確確引來許多百姓討論。

  并且主筆之人,還是張寧。

  一時之間,民間頓時出現諸多謠言。

  有的謠言說,許清宵已經心魔入體了,他修煉了異術,整個人成為了瘋魔。

  有的謠言說,許清宵通敵他國,故意殺降,要毀大魏根基。

  不僅僅如此,各地藩王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便紛紛寫起奏折,辱罵許清宵,甚至有的藩王,更是要求女帝賜死許清宵。

  引來各種爭議。

  尤其是讀書人,更是各種破口大罵。

  寫請命書,請陛下罷免許清宵,甚至要賜死。

  大魏皇宮外。

  聚集的儒生也越來越多了,有數萬儒生在外,每隔一段時間便傳來堅定之聲。

  “許清宵殺降,天理不容,請陛下明鑒,嚴懲奸臣。”

  這聲音就是一刻鐘響一次,的確讓人心煩意亂啊。

  然而天下百姓雖然爭議,可所有人都在等許清宵如何回應。

  畢竟許清宵在民間威望,實在是太高了。

  暫時性,百姓們并沒有過多去言論,而是好奇,許清宵會如何回應。

  終于。

  又是翌日。

  卯時未到。

  一輛輛馬車行駛入各大郡城,府城,縣城。

  一份份大魏文報,不收取任何一文錢,免費發放至百姓手中。

  百姓們爭相搶后。

  當拿到大魏文報時。

  令人震撼的文字入眼。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  簡簡單單八個字。

  是許清宵強而有力的回應。

  是許清宵對殺降的回應。

  這一刻,百姓們震驚了。

  而與此同時。

  大魏文宮內,許清宵的目光,也緩緩落在大魏文宮。

  時機成熟了。

  他要動手了。

  “來人!”

  一瞬間,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請記住本書域名:。頂點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mgshuc

飛翔鳥中文    大魏讀書人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