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鎮可以說是大明九邊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邊鎮。
因為這里距離大明京城只有兩百余里,一旦薊州鎮失守,大明京城便要面對敵人的兵鋒。
歷史上,薊州鎮簡直就如同篩子一般,建奴都不知道從這里入寇了多少回。
很多人都說這是袁崇煥的責任,這個著實有點冤枉袁崇煥了。
不管他能力如何,也不管他干了些什么,建奴從薊州鎮入寇京城跟他真沒多大關系。
如果硬要說跟他有關系,那也就建奴第一次入寇薊州鎮跟他有點關系。
因為建奴第一次入寇薊州鎮之后,他便被千刀萬剮了,后面建奴五次從薊州鎮入寇跟他真扯不上什么關系了。
這也從側面證明,以此為借口將他千刀萬剮著實有點荒唐。
他都被千刀萬剮了,人家建奴還不斷從薊州鎮入寇,這能怪他嗎?
而且,第一次入寇的前車之鑒就擺在那里,薊州鎮都守不住,怪誰呢?
后面五次建奴入寇也沒有誰因此而被千刀萬剮啊!
當然,這都是歷史了,現在,建奴是不可能通過薊州鎮入寇京城了,相反,現在是大明從薊州鎮發兵遠征塞外。
薊州城北門的城門樓上,泰昌看著北面的莽莽群山,不由微微嘆息一聲。
這不好好的嗎,皇上怎么突然間嘆起氣來了。
孫承宗見狀,連忙小心的問道:“皇上,怎么了?”
唉,你是不知道歷史上這里發生了什么啊。
泰昌微微搖頭道:“沒什么,朕只是感嘆想要守住九邊重鎮不容易。”
誰說不是呢。
九邊重鎮從遼東一直延綿到西域,足有上萬里,而塞外游牧部落又是騎兵為主,來去如風,這么長的防線想要守住太不容易了。
孫承宗也忍不住跟著感嘆道:“是啊,所以,微臣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消滅建奴,除了這隱患,這樣一來,大明九邊就安全多了。”
你這志向有點小了。
泰昌突然問道:“稚繩,你說建奴加上蒙元諸部有沒有三百萬人口?”
皇上這是想干嘛?
孫承宗小心的道:“建奴現在的人口應該不到五十萬了,蒙元諸部的話,要看怎么算,如果光算漠南,恐怕還不到兩百萬,如果連帶漠北乃至瀚海都算上,那恐怕三百萬都不止。”
三百萬都不止?
很好!
泰昌微微點頭道:“那這次我們連帶蒙元諸部全部消滅干凈,先清空漠南、漠北和瀚海,然后再從九邊慢慢遷徙人口過去,這樣一來,大明九邊就不需要鎮守了,因為塞外也全是我們的人了。”
我的天,皇上這也太狠了吧?
孫承宗還以為泰昌在沒有辦法剿滅建奴和蒙元騎兵的情況下,準備來招狠的,把人家老幼婦孺全干光!
這么搞,的確能消滅建奴和蒙元諸部,因為沒了老幼婦孺人家就沒法繁衍生息了啊。
問題,這么搞太狠了,歷朝歷代,還沒有哪個皇帝這么搞過呢。
他仔細想了想,還是小心的勸道:“皇上,這么做恐怕會背上千古罵名啊,不如,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
什么千古罵名?
你不會以為朕想把這些人全干光吧!
泰昌看了看城外平地上的營帳,隨即搖頭苦笑道:“稚繩,你誤會了,朕是想給你個驚喜,所以,沒有事先跟你說,大帳搭好了,走吧,我們去帳中商議。”
驚喜?
什么驚喜?
孫承宗滿頭霧水的跟著泰昌來到大帳之中。
這大帳是工部為泰昌專門制作的行軍大帳,里面的空間足有兩百多平,各種設施也相當的齊備,甚至就連寬達丈許長達好幾丈的會議桌都有。
以前行軍打仗的時候是不可能帶著這么大的帳篷的,至于桌椅那也只能帶幾尺大小的那種。
因為太大的東西馬車都裝不下。
這也是一般的大帳之中大家都席地而坐的根本原因,為了省事,一般行軍打仗的時候是很少帶桌椅板凳的。
不過,這會兒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會兒有步兵戰車了。
步兵戰車里面的空間可是大得很,幾丈長的東西都能塞進去。
當然,泰昌不會命人直接做個幾丈長的大桌子塞步兵戰車里面,那么搞,步兵戰車里面就沒法坐人了。
這大會議桌其實是組合式的,也就是由很多木板和支架組合而成的,搬運的時候直接拆開來堆一起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至于他為什么要命人帶這么大張會議桌,主要還是因為這會兒的地圖越畫越大,越畫越細致了,太小的桌子根本攤不開。
泰昌進帳之后,便命曹化淳取來了最新的《坤輿萬國全圖》在會議桌上鋪展開來。
孫承宗一看這詳盡的彩色地圖,不由贊嘆道:“這李大人還真是厲害啊,畫的地圖是又詳盡又清晰,比起以前的地圖來,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這李之藻畫地圖的確是一絕。
泰昌微微點頭道:“嗯,振之的地圖的確畫的好,一個王朝想要興盛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偏文或者偏武其實都是不對的,特別是這個時候,我們尤其要注重理科人才。”
呃,皇上跟我說治國之道干嘛?
我現在只是個領兵打仗督師啊!
孫承宗這個莫名其妙啊,這話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了。
他想了想,也只能拱手躬身道:“皇上英明。”
泰昌之所以這么莫名其妙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會兒他在想封地的問題。
他可是早就給那些有功之臣許下封地了,這一次,正好趁著收拾建奴的機會,把這封地的問題一起處理了。
他直接指著地圖上的新荊州府道:“稚繩,這新荊州府你沒去過吧?”
孫承宗都有點懵逼了,他正在仔細看北邊的漠南、漠北和瀚海等地呢,皇上卻突然指著幾萬里之外的極南之地。
這新荊州府別說是去了,這還是他第一次在地圖上看到呢。
他只能老老實實的點頭道:“是的,皇上,這新荊州府微臣還是第一次在地圖上看到。”
泰昌忍不住感嘆道:“這新荊州府可不是一般的大,嚴格說起來,以前的大明兩京十三省都沒有新荊州府大,而且這新荊州府礦產豐富,土地肥沃,草原更是遼闊無邊,這里,著實是個好地方啊!”
皇上,您到底在說神馬?
孫承宗忍不住問道:“皇上,這新荊州府跟消滅建奴和蒙元諸部有關嗎?”
沒想到,泰昌竟然連連點頭道:“對,這新荊州府跟消滅建奴和蒙元諸部有很大的關系,朕準備把建奴和蒙元諸部的人全部拉到這新荊州府去開荒,去挖礦,去養牛養羊。”
原來是這么回事。
如果把建奴和蒙元諸部的人全部拉到萬里之外去了,那這九邊重鎮的確安全了,因為塞外就沒游牧部落了啊!
不過,這么搞好像又會出現新的問題。
孫承宗想了想,隨即提醒道:“皇上,建奴和蒙元諸部可不是很安分,如果把他們拉到新荊州府去,他們肯定會想辦法把那里給占了,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泰昌還是連連點頭道:“你說的很對,這種事情,我們一定要小心防備。所以,朕準備把遼東屯衛也全部遷過去。你看那塊地方比較合適,朕再給你封個遼國公府,以后,你們遼國公一系就負責幫朕鎮守這新荊州府,鎮住建奴和蒙元諸部。”
孫承宗聞言,不由目瞪口呆。
這著實是個驚喜,不過這驚喜也太大了。
他愣了好一陣,這才拱手道:“皇上,所謂無功不受祿,您這突然之間給微臣進封國公,還分賜下封地,微臣,微臣真有點受不起啊!”
這有什么。
泰昌淡淡的道:“你放心,這次分封的不止你一個,子先和孟侯他們,朕都會一并分封,新荊州府那么大的地方,正好拆分幾個國公府出來。不過,他們都是文臣,肯定鎮不住建奴和蒙元諸部,所以,你得去那邊坐鎮。”
哦,原來徐光啟和畢懋康他們都會一起分封,那就不會引起非議了。
至于率軍鎮住建奴和蒙元諸部,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他都在遼東鎮守好幾年了,早就習慣了。
孫承宗連忙拱手道:“多謝皇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