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戰象被上千門火炮十輪速射給解決了,東胡大軍立馬兵敗如山倒。
他們是真正的兵敗如山倒,因為除了戰象就沒有什么能阻擋神武營鐵騎了。
就連他們從荷蘭人和英國人那里買來的火槍和火炮都沒用,因為前膛裝彈的火槍和火炮射速實在是太慢了。
可以說,只要他們敢停下來開槍或者開炮就完了,一輪齊射之后,他們就沒有任何機會了,鋪天蓋地的鐵騎立馬涌上來,將他們淹沒,他們根本連再次裝填彈藥的機會都沒了。
幾十門火炮,幾百桿火繩槍對十萬鐵騎根本沒多大用處,除非他們有數千門火炮,數萬把火繩槍!
這個當然是不可能的,英國人和荷蘭人根本就不可能賣那么多火槍和火炮給他們,他們也買不起那么多的火槍和火炮。
所以,北面的十余萬東胡大軍根本沒法阻擋大明鐵騎,不到半天時間,他們便被十萬神武營鐵騎給淹沒了,就連一絲浪花都沒翻起來。
至于暹羅王城東南西三面的二十余萬東胡步卒,沒了浮橋,他們甚至跑都沒法跑,除非他們直接往河里跳,游過一條條的大小河道。
這個自然是不大可能的,幾十丈寬的河流,真正能游過去的就沒幾個,
更何況不止一條。
二十余萬神機營和神武營步卒在數百艘狼牙戰船的配合下,那也是摧枯拉朽,
面對裝備jing良的明軍,
冷兵器為主的東胡步卒同樣不堪一擊。
捷報不斷傳來,
泰昌不由喜笑顏開。
東胡估計最多也就四五十萬人馬,這三十余萬主力大軍被消滅以后,
他們基本上就完了。
這個時候也不需要調更多的人馬過來了,有現在這十萬神武營鐵騎和二十余萬步卒足矣。
第二天一早,他便率水師艦隊啟程前往新金陵城了。
因為十套生產水泥的設備還在龍牙戰艦里放著呢,
而且他們攜帶的水泥和糧食什么的也沒有送到新金陵城去。
這里已經無需他坐鎮指揮了,有盧象升指揮足以。
反正收拾東胡王朝只是時間問題了,他完全沒必要在這里耽誤時間。
這時候的重心還是南洋,特別是新金陵城,要不是暹羅國王突然派人來求救,
他估計最少也要把新金陵城建完才會著手來處理東南的問題。
因為新金陵城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只要堵住馬六甲海峽,
整個南洋就是大明的天下了啊!
他率水師艦隊趕回新金陵城的時候,
這里的城墻還是沒多大進展,不過,
孫傳庭倒是命人把磚頭和木料準備的差不多了。
這邊就差水泥了,
有了足夠的水泥之后,城墻的修筑進度簡直不要太快,二十余萬南洋遺民和數萬步卒齊動手,百余里長的城墻簡直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
當然,泰昌也不會這么干等著,緊接著,
他又命水師艦隊去了趟瓊州府,
接來了十萬屯衛。
這一下城墻修建的速度更快了。
新金陵城的城墻,他準備修兩丈高,至于城內的結構,他準備也按金陵城來。
金陵城那是有皇宮的,皇宮就在金陵城的東面。
他準備在新金陵城的東面港口附近也修建一座行宮,西面就像秦淮河畔一樣,就根據河流走向修建街道。
他之所以命人在此修建行宮,主要還是為了一次會議,或者說一場典禮,一場很重要的典禮。
有時候,為了彰顯天朝上國之威,
該擺出來的排場還是要擺的。
時間飛逝,
一轉眼又是月余。
這會兒新金陵城城墻的墻基已經完工了,就剩下箭垛、女墻和城門樓什么的,交給十萬屯衛慢慢去修葺便成。
城里已然聚集了三十余萬南洋遺民,這會兒他們正在城北指定的區域為自己修建宅院呢。
至于城東的行宮,泰昌專門拉來了二十萬神機營和神武營步卒,正在那瘋狂趕工。
這行宮的結構就沒有皇宮那么復雜了。
行宮的中間就一座皇極殿和一座乾清宮,其他的宮殿就不用修建了。
谷鰫</span行宮的前面是南洋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南洋提刑按察使司衙門和南洋都指揮使司衙門。
后面則是京營護衛,也就是神機營和神武營將士的營房,就這么簡單。
這會兒中間雄偉的皇極殿已經搭建起來了,其外部結構就和京城皇宮里的皇極殿差不多,不過,內部結構卻是大不相同了。
最大的不同就是龍椅后面多了一塊巨大的照壁,這照壁足有一丈多高,兩丈多寬。
這會兒太仆寺卿李之藻正站在特制的移動平臺上繪制照壁的背景圖呢。
照壁的背景圖其實就是放大了兩倍的《坤輿萬國全圖》。
不過,按照皇上的意思,他把《坤輿萬國全圖》的色調改了一下。
這副地圖的主色調就是代表海洋的天藍色和代表大明的明黃色,其他諸如什么歐陸諸國、西洋諸國、美洲非洲,那都是白底黑框的線條,沒有顏色。
這會兒大明的疆域可不得了了,北到冰封的北海,東到東瀛以東的小東洋,西到西域戈壁,南到爪哇國,幾乎都是大明的疆域。
當然,這中間也有幾個大明的屬國,
比如朝鮮、琉球、安南和暹羅等等。
不過,這些屬國也涂上了明黃色。
這意思,
大明的屬國就是大明的藩屬。
你要有意見,
可以。
誰要有意見就滅了誰,
直接變成大明的領地!
大致兩月后,新金陵城的城墻終于完工了,
包括南洋行宮,包括南面島上的棱堡,包括城北平民的宅院,基本都完工了,盧象升也率神機營和神武營將士占領了東胡全境。
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準備慶典了,泰昌直接派出水師艦船,前往南洋和大明各地,開始接人了。
朝鮮、琉球、安南和暹羅等屬國的國王和朝堂重臣都被他派人接過來了。
大明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商部尚書等大明朝廷重臣也被他派人接過來了。
甚至,西班牙呂宋總督卡黎尼奧都被他派人接過來了!
這一接又是月余,新金陵城西面的商業區甚至都修建的差不多了,水師艦船才把泰昌指定的人全部接了過來。
緊接著,一場隆重的典禮便拉開了帷幕。
這場典禮就叫大明新行省開府大典。
大明這會兒可不是兩京十三省了,而是兩京十六省,這新開的三個行省就是東洋承宣布政使司、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和東南承宣布政使司。
至于泰昌為什么要搞這么重大一個典禮,那主要是向所有屬國宣布,乃至向整個世界宣布,大明已然成為真正的遠東霸主!
這個遠東霸主可不是吹的,而是貨真價實的。
因為這會兒整個遠東除了大明的直屬領地就是大明的藩屬國了。
當然,還有個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盤踞在呂宋諸島的西班牙殖民者。
這也是泰昌命人把西班牙呂宋總督卡黎尼奧也接過來的原因。
這時候橡膠樹都快出膠了,也快開花結果了,大明已經不需要依靠西班牙人送來的那點橡膠了。
所以,泰昌決定不裝了,攤牌了。
呂宋諸島包括婆羅洲,那本也是大明屬國的領地,識相的就老老實實還給大明!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