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一早,艦隊的左前方終于出現一座大島。
那海岸線是一眼都看不到邊。
這座大島應該就是渤泥國所在之地婆羅洲了,后世這里叫蘇門答臘島。
渤泥國在西南大海中,去爪哇四五日程,去三佛齊四日程,去占城與滿刺加各三日程,皆計順風為則,其國以版為城,城中居者萬余人,所統十四州。
這是前朝史料中關于渤泥國的記載。
永樂六年,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曾率王后、弟妹、子女,及文武群臣共計一百五十余人前來大明朝貢,同年十月,不幸病故于大明。
成祖永樂大帝以王禮葬之,謚曰恭順王。
這渤泥國本是大明屬國,鄭和下西洋時又多次在此停靠,大明的史料中對這里自然有詳細的記載。
只可惜,記載中的渤泥國都城都不見了,當初鄭和船隊停靠的港口也不見了,海岸線附近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一個!
這渤泥國十有八九是被殖民者給滅了,就是不知被西班牙殖民者滅的還是被荷蘭殖民者滅的。
泰昌微微嘆息一聲,隨即下令艦隊繼續向南進發。
前朝史料中說的渤泥國去爪哇需得四五天那指的是帆船,輪船自然不需要四五天,當天晚上大明水師艦隊便已經來到了渤泥國南面,距離巴達維亞已然不到五百里遠。
第六天一早,艦隊繼續出發,直奔巴達維亞而去。
結果,航行不到三個時辰,前面海域便出現十余艘巨艦。
看那獨特的三角帆,分明是荷蘭人的艦隊。
當然,這并不是荷蘭人知道他們來了,派出來阻擊他們的艦隊。
這十余艘巨艦都是武裝商船,這么點武裝商船如果來阻擊他們那簡直就是尋死!
他們估計是剛離開巴達維亞,正準備去往別的地方呢。
這十余艘武裝商船也沒想到突然間海面上會出現這么龐大的一支艦隊。
這年頭,在海上遇到不認識的艦隊可不是什么好事,人家看到你是商船估計就會有做海盜的想法!
所以他們一看到大明水師艦隊便嚇得手忙腳亂,掉頭就跑。
這些荷蘭人的武裝商船著實是嚇壞了。
他們還從未遇到過如此恐怖的艦隊呢!
數十艘巨艦都跟長了四只腳一般帶了十余艘戰船,簡直就跟海上巨怪一般,看上去太可怕了。
旗艦之上,孫傳庭用望遠鏡仔細看了看,這才問道:“皇上,這些武裝商船并沒有多少戰斗力,我們要不要派出狼牙戰船將其截下或者擊沉?”
泰昌想了想,隨即微微搖頭道:“算了,先不要開炮,讓他們回去吧。
畢竟,這些都是大商船,上面的貨物可都是以十萬斤計的。
我們截下了還得自己開到巴達維亞去呢,如果擊沉了,那貨物就跟著沉海里去了,一艘船可能就是幾十萬斤的貨啊,我們豈不是虧大發了?
傳令,所有艦船減速,就跟在他們后面,讓他們給我們引路吧。”
好吧,這些貨都是我們的了,還是不要動手的好,省得到時候麻煩。
孫傳庭聞言,不由連連點頭道:“皇上英明。”
大明水師艦隊就這么跟著十余艘武裝商船的后面,慢悠悠的往南開去,不到半個時辰,前面便出現一條黑線。
爪哇島終于到了!
那十余艘武裝商船是拼命的往回趕,正好帶著他們直奔巴達維亞,連沿著海岸線搜尋的時間都給他們省下了。
沒過多久,望遠鏡中便出現一個巨大的港口,港口兩邊赫然挺立著兩座雙層棱堡!
這就是巴達維亞了。
這巴達維亞著實有點怪,港口左右兩邊各有一座雙層棱堡不說,中間竟然還有條河道直通后面的城池中間。
炮筒望遠鏡都能看見棱堡上的炮臺了,這就證明船隊距離棱堡只有十余里了。
泰昌見狀,連忙下令道:“傳令,艦隊停止前進,艦船解體,狼牙戰船散布開來,將整個港口圍住。”
一陣令旗揮舞,整個艦隊緩緩停住,緊接著,將近千艘狼牙戰船紛紛脫離神盾艦和龍牙戰艦,往兩邊散布開來。
這個時候巴達維亞港已然大亂。
數十艘武裝商船是拼命的往港口中間的河道里擠,剩余幾艘樓船炮艦和普通戰艦則是掉頭就往棱堡下面縮,整個場面可謂混亂不堪。
不過,泰昌并未馬上下令進攻。
因為荷蘭人的棱堡上面炮臺太多了,那巨大的炮口,著實有點滲人,他都不知道神盾艦上去能挨住幾炮。
這會兒二十艘神盾艦里面可是擠滿了水師將士和神機營jing銳,萬一那西瓜大的炮彈突破護甲砸進去,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怎么辦呢?
他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卻也未曾想到荷蘭人會在棱堡上面架設如此多的火炮,那密密麻麻的炮口,怕不有幾百門火炮啊!
艦隊剛剛停下,他便轉動著望遠鏡細細的掃視起來。
不得不說,荷蘭人修筑棱堡著實有一套。
歷史上他們修筑的熱蘭遮城就硬扛了鄭成功十余倍人馬將近十個月,最終還是被圍的彈盡糧絕才投降的,而不是被攻下來的。
其防御力之恐怖可見一斑。
這巴達維亞乃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所在之地,他們修建的棱堡防御力自然更加恐怖。
他們是在港口兩邊各修筑了一座棱堡,而且兩座棱堡面積之大,炮臺之多,都不是熱蘭遮城可以比擬的。
如果說這棱堡有缺點的話,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高。
因為棱堡的一層和二層看上去都只有三四個人疊起來那么高,這個根據棱堡中那些守軍的身高就能大致判斷出來。
也就是說,這兩座棱堡的一層和二層高度可能都不到兩丈。
不過,這也不算什么缺點。
因為人家棱堡四周全是護城河,根本就沒地方落腳。
也就是說,想要攻擊人家這兩座棱堡,要么冒險去把四周的護城河填平,要么開船靠上去攻擊。
這兩種攻擊方式貌似都難以實現。
因為人家棱堡上的火炮實在是太多了,船只別說靠近棱堡了,估計離棱堡還有五六里遠就會被巨大的炮彈砸個稀爛。
這棱堡上面怎么裝備了如此多的火炮呢?
這情況好像與高文律他們交待的情況有很大的出入啊!
其實,這兩座棱堡上的火炮本來是沒有這么多的。
荷蘭人估計是猜到大明遲早會打過來,所以,他們是拼命的加強巴達維亞的防御,棱堡上的火炮大半都是近幾個月才加上去的。
這么多的火炮,這么龐大的兩座棱堡,硬攻的話估計會傷亡慘重啊!
泰昌用望遠鏡掃視了一番,那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這巴達維亞著實是有點難打。
不說港口兩邊的棱堡,整個巴達維亞城四周還都修建了城墻而且還都有護城河,就算讓步卒登陸,也很難攻進去。
畢竟,人家也有火槍和火炮,再加上城墻和護城河的阻隔,要攻進去,那不知道要吃多少槍子和炮彈!
怎么辦呢?
他皺眉沉思了一陣,隨即問道:“伯雅,建斗,你們可有什么建議?”
盧象升想了想,隨即小心的道:“皇上,不若微臣先率步卒登岸,繞到巴達維亞城的南面去試試他們城墻上的火力如何。畢竟,他們棱堡上的火炮都是朝著北面港口的,南面應該好攻打一點。”
這個建議貌似不是很好。
如果人家城墻上也架了很多火炮,那跑過去試探就是白白送死啊!
泰昌沒有吭氣,直接看向孫傳庭。
孫傳庭想了想,隨即沉吟道:“微臣建議,我們先用狼牙戰船將步卒轉移到岸上,然后我們直接派出二十艘神盾艦從兩側靠上去試試。反正我們也不一定要在正面突破,從側翼突破也是一樣的,而荷蘭人的主要防御方向明顯在正面的港口,好像就沒有什么火炮的炮口對著側翼的海面。”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他們的確不一定要選擇正面突破,如果側翼火力不強,從側翼突破也是一樣的。
反正他們人多,只要能找到一個突破點,沖上棱堡一層,荷蘭人基本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