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39 倭寇的真正實力

  神盾艦頂層,議事堂中。

  袁可立、沈有容、張元芳、戚金、曹文詔等水師將帥和步卒將領齊聚。

  他們中間的長條桌上已然擺了一張碩大的東瀛地圖和幾本東瀛文的書。

  這些書上鄭芝龍都已經做了注解,也就是翻譯,眾人大致還是能看懂的。

  泰昌拿著本記載關原合戰的書看了看,不由微微點頭道:“嗯,這些書很不錯。”

  他也沒想到,鄭芝龍不但買了一堆地圖回來,還買回來一堆東瀛的書。

  這些書都是東瀛人自己對一些大戰的記錄或者說傳記,比如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一統東瀛之戰,東瀛入侵朝鮮的所謂文祿慶長之役,德川家康奪取大權的關原合戰等等。

  其實,這些書比大多數情報都有用。

  因為這些書都是東瀛人自己記載的,他們對自己的實力當然相當的了解,記載的也相當的詳細。

  這對于他們了解倭寇真正的實力是相當有用的。

  泰昌又大致翻了翻其他的書,隨即便對鄭芝龍道:“行了,你就用這些戰例對著地圖好好介紹一下東瀛的情況吧,”

  這個,怎么說呢?

  鄭芝龍想了好一陣,這才站起來指著地圖左端道:“皇上,這里是九州島,這里就是肥前國,這里就是平戶城,這平戶藩的藩主領有肥前國的北松浦郡和壹岐國,乃是九州一個比較大的藩主,微臣就是從平戶城登岸收買地圖和消息的。”

  泰昌聞言,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東瀛總共有四個大島,九州島就是離大明最近的一個大島,這個他還是知道的。

  不過,什么肥前國什么平戶藩他以前還不是很清楚。

  這會兒對照地圖一看,他就明白了。

  原來肥前國就在九州島的北面,而平戶城就在九州島的西北角。

  鄭芝龍緊接著又指著地圖介紹道:“原本,東瀛關白豐臣秀吉手下實力最強的是長州藩的毛利氏,毛利氏曾領有本州西面十余個諸侯國,石高達到了一百二十萬之巨,手下可以征調的青壯最少都有十余萬,東瀛兩次入侵朝鮮他就先后征調了七萬人馬參戰。”

  這毛利氏厲害啊!

  七萬人馬可不是個小數目。

  問題,石高又是個什么玩意兒?

  泰昌忍不住問道:“飛虹,這石高指的是什么?”

  鄭芝龍連忙解釋道:“這石高指的就是每個諸侯手底下所有田地能出產多少糧食,跟大明的藩王有多少封地又能產多少糧食差不多,而東瀛的石高是根據一反地的產量來算的,而這一反地大致就相當于大明一畝半的地,也就是說,一石高大致相當于大明的三石左右。”

  這么算起來,這毛利氏手底下的領地每年足足能出產三百六十萬石的糧食,征調十萬人馬一年耗糧也才一百二十萬石,看樣子,毛利氏征調十余萬人馬是真沒問題。

  泰昌又微微點了點頭,示意鄭芝龍繼續。

  鄭芝龍連忙指著地圖繼續介紹道:“這毛利氏手底下的水師本來也是東瀛最厲害的,長洲水軍在豐臣秀吉一統東瀛之戰中吞并了村上水軍之后大小戰船足足有八百余艘。”

  大小戰船八百余艘?

  這實力就比較的恐怖了。

  泰昌又忍不住問道:“東瀛的戰船也跟大明水師原來的戰船一樣嗎?”

  鄭芝龍連連搖頭道:“不是,他們就算是一艘只能搭載幾個人的小漁船那也算是戰船的,他們上四百料的戰船就算是大戰船了,而且他們大船的數量還不多,十艘戰船里面有一艘所謂的大船就算是不錯了。”

  原來是這樣。

  如果這所謂的八百余艘大小戰船也跟大明水師原來的戰船一般那就著實比較恐怖了,因為人家完全可以一擁而上,沖上來縱火啊!

  說實話,樓船炮艦都怕這種戰術,除了神盾艦,其他艦船基本拿這種戰術沒什么辦法。

  什么火龍船、赤龍舟、子母船、車輪舸等等大小戰船一擁而上,火箭、火油、柴火、油罐子等等雨點般的砸過來,樓船炮艦也得跪。

  還好,人家是連小漁船都算上了,而真正算得上戰船的最多也就百艘而已。

  這實力,還不算什么。

  泰昌又微微點了點頭,示意鄭芝龍繼續。

  鄭芝龍緊接著介紹道:“東瀛人最大的戰船叫鐵甲船,長度大概十丈左右,寬度大概兩丈左右,配有大炮數門,中炮二十余門,小炮六十余門。”

  谷</span東瀛人也有鐵甲船!

  泰昌又忍不住問道:“他們的鐵甲船也跟著神盾艦一樣嗎,還有什么大炮,中炮,小炮都是多少斤的火炮?”

  鄭芝龍連忙解釋道:“不是,他們的鐵甲船也就船艙上釘了一些薄鐵板,而且他們鐵甲船的數量并不多。

  據這書上記載,長洲水軍也就七艘鐵甲船。

  至于什么大炮,中炮,小炮,其實都是土炮,而且小炮和中炮都不能算是炮,只能算是土銃。

  他們這些大炮,中炮,小炮的具體重量微臣不是很清楚,不過,他們所謂的炮彈微臣都見過。

  那大炮的炮彈也就拳頭大小,中炮的炮彈也就雞蛋大小,小炮的炮彈跟我們火槍的子彈其實差不多大。”

  好吧,原來東瀛人不管火槍火炮都叫炮,說白了就是一些土炮和土銃。

  這樣的話就算不得什么了,只要集中火力把他們所謂的鐵甲船給擊沉就行了。

  泰昌又微微點了點頭,示意鄭芝龍繼續。

  鄭芝龍想了想,干脆合上手中的書,又翻開另一本書,繼續介紹道:“其實,關原合戰之后毛利氏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因為毛利氏在東瀛兩次入侵朝鮮的時候就損失慘重了,而且關原合戰的時候毛利氏還是西軍總大將。

  西軍被德川氏的東軍擊敗之后毛利氏雖然同意歸附德川氏,但卻被削去了大量的領地,這會兒他們也就剩下周防和長門兩國了,石高也就剩下三十萬左右了。”

  緊接著,他又翻開另一本書,指著地圖繼續介紹道:“現在,東瀛西面最強大的藩主是薩摩藩的島津氏。

  據琉球之戰記載,他們萬歷三十五年進攻琉球國的時候先后派出了五百余艘戰船。

  戰后,薩摩藩的石高數也達到了七十七萬石。

  他們還控制了琉球和大明之間的貿易,從中牟利,而且,他們還在借機建造戰船,拼命發展水軍。

  微臣以為,這薩摩藩島津氏的水軍實力應該跟當初毛利氏水軍的實力差不多了。“

  原來就是這個薩摩藩攻占了大明的屬國琉球。

  很好,就拿這個薩摩藩開刀!

  你水軍實力強是吧,那就讓你看看什么才叫水軍實力強。

  你還拼命發展水軍是吧,那就先弄死你!

  正好,這薩摩藩還就在九州島的東南角,離大明最近。

  泰昌想了想,隨即又微微點了點頭,示意鄭芝龍再繼續。

  鄭芝龍卻是尷尬的合上手中的書,無奈的道:“皇上,微臣也就打聽到這些消息了,其他的,這些書上都有,而且,其他的東瀛諸侯實力跟關原合戰之時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剩下的,微臣就不啰嗦了吧?”

  行吧,有了這些書和幾箱子地圖其實就差不多了。

  鄭芝龍再這么介紹一番,他對倭寇的真正實力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泰昌盯著東瀛地圖看了一陣,又命人取出坤輿萬國全圖比對了一番,隨即征詢道:“朕欲以太倉港為后援之基,先拿下東瀛薩摩藩,你們以為如何?”

  眾人看了看地圖,又相互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隨即拱手齊聲道:“皇上英明。”

  他們也看出來了,不管是從武備城還是備倭城都不是征討東瀛的最佳發兵之所,因為從這兩地去東瀛都必須繞道屬國朝鮮,繞來繞去,最少有三四千里。

  太倉港就不一樣了,因為那里正對著東瀛薩摩藩,直線距離還不到兩千里。

  而且太倉港位于長江口,南直隸各州府的糧草輜重匯集過去甚是方便快捷。

  泰昌見大家都沒異議,立馬起身,果斷揮手道:“好,大家都回去準備一下,明天開始,移師太倉,準備出征!”

  一眾將帥連忙躬身告退。

  泰昌緊接著又朗聲道:“傳旨,封鎖太倉港,各國所有商船只準進不準出,命鎮海衛先將這些商船帶到瀏河堡和吳淞江所軍港看管,大軍出征之后再放出去。”

  這樣估計也不能完全封鎖消息。

  不過也沒多大關系,因為大明國內轉運人馬還是很快的,漕運大船和水師戰船都用上,再加上五萬神武營騎兵還能打馬從陸上趕過去,移師太倉并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東瀛人就算收到了消息,估計也來不及做出什么反應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

飛翔鳥中文    大明瘋皇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