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看著趴滿御道的文臣武將,眉頭不由微微一皺。
這些人肯出來認罪是好事,問題,他不可能一個一個聽他們像念奏折一樣陳述自己的證供,然后再一一處置啊。
這御道中間可是足足趴了兩百多人,如果一個一個來,今天搞通宵估計都搞不完。
他想了想,隨即問道:“你們都讀過書吧?”
這個當然,在場的文官就算不是進士,那最少也是個舉人秀才什么的,要不怎么當官,至于武將,那最少也要能看懂軍令啊,軍令都看不懂,怎么領兵打仗?
大家也不知道皇上要干嘛,反正使勁點頭就對了。
泰昌也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淡淡的道:“那朕就給你們出道題,題目就是《論我骯臟的官場生涯》,你們回去好好寫,把自己做的好事好好論一論,論的好了,朕就饒你們不死,從輕發落,要是胡說八道,妄圖逃脫罪責,朕也不在乎多殺幾個貪官污吏又或以權謀私之徒!”
這出的什么題啊!
按理來說,皇上出題都得在《四書五經》里找好不?
一眾文臣武將聞言,不由目瞪口呆。
泰昌見狀,不由厲聲道:“怎么?朕出的題你們不想答是吧?”
我們哪敢啊!
你這都瘋了,但凡有人敢說個不字,你還不咔嚓就是一刀啊!
一眾貪官污吏連忙使勁搖頭道:“不敢,不敢。”
泰昌頗有些不耐煩的揮手道:“那就回去好好寫,明天一早都把自己的文章呈上來,朕自會酌情從輕發落。”
眾人聞言,連忙磕頭告退。
話說,就這么讓他們回去了,泰昌就不擔心他們跑了嗎?
這個泰昌還真不擔心,這年頭,到處都是關卡,到處都是巡檢,想跑還真沒那么容易,特別這些當官的,拖家帶口的,往哪兒跑,就算他自己跑了,家人也沒法跑。
這年頭可不興什么罪不及家人,你敢跑,家人就完蛋了!
就好像早朝一樣,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還是得硬著頭皮來上朝,跑,那基本不存在的。
泰昌之所以這么急著把人趕走,那自然有原因的,因為他接下來還要處理剩下的這些人呢。
這些人既然還敢站著不認罪,那十有八九是真沒干什么壞事。
他們應該清楚,如果干了壞事還敢站這,那就是找死!
當然,也不排除還有人心存僥幸。
泰昌緩緩掃視了一圈,大致點了點人頭,隨即便嚴肅的道:“朕再給你們最后一次機會,還有沒有人站出來自己認罪的?”
很顯然,沒有,大家都沒動彈。
看樣子,留下來的不是沒有問題的,就是那種心機特深的。
泰昌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又開口道:“師皋,你們先退下。”
這個你們的意思自然就是他自己帶來的親信,這些人都不是金陵城里的官員,留下來也沒什么意義了。
畢懋良等人聞言,連忙拱手告退。
緊接著,泰昌又開口道:“駱養性,上家伙。”
上家伙?
上什么家伙?
不會是刑具吧!
留下的文臣武將中有幾個人臉色不由微微一變。
他們,肯定是有問題的。
不過,上上來的并非刑具,而是小條桌和文房四寶,也就是殿試用的那套東西。
這出題的想法其實他早就有了,要不剛才他也不可能一下就想到了,不過,他原本就是想給剩下的人出題而已,所以只準備了一百套殿試用的東西,那些貪官污吏足有兩百多,自然是沒辦法現場答題了。
錦衣衛如同一條長龍般把東西搬上來,很快,御道兩側便整整齊齊擺了一百套殿試用的東西。
泰昌隨即指著那些條桌道:“你們先按品級依次坐下。”
剩下的已然不到百人,而且他們本就是按品級站班的,這排坐下來自然費不了多少時間。
很快,所有人便坐好了。
泰昌直接開口道:“朕也給你們出道題,題目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場的你們應該都認識吧,你們就評一評在場的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除了你們自己,其他人都要評,先把其他人名字列出來,好,就在名字后面寫個好,不知道,就在名字后面寫不知道,如果你認為是壞人的,就在名字后面寫出他們壞在哪里,限時一個時辰,好了,現在開始答題。”
這下,有的人不由臉色大變。
所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幾個心機比較深的,還自以為皇上不知道他們干了什么就沒事,所以,他們敢站那里不認罪。
問題,皇上不知道總有人知道啊,萬一在場有人知道的,把他們抖出來了,那可就完了!
泰昌暗自觀察了一番便已經了然于胸了,那幾個臉色大變的,肯定有問題,就算沒人把他們供出來,也不能用。
他之所以出這道題,就是為了進行最后的甄別。
南直隸畢竟這么多官員,現在,六部尚書,甚至六部侍郎什么的基本都認罪了,這些位置總要有人來接替啊,他可沒那么多親信,所以,這些人里面,大家都說好的,他基本都會提拔重用,沒什么人說好的,也沒什么人說壞的,就留任原位,至于那些有問題的,不管有什么問題,那都死定了。
不說別的,光論欺君這一條,就當斬!
這題本就沒什么難度一說,一個時辰之后,眾人都已經答題完畢,放下毛筆,老老實實的跪坐在那里等著了。
泰昌見狀,直接揮手道:“好了,都退下吧。”
眾人聞言,連忙躬身告退。
泰昌看人都走出了奉天門外,這才起身緩緩走到一個條桌跟前,拿起毛筆,對著條桌上的答卷就是一把大叉畫下去。
這人就是剛臉色變得最厲害的,緊接著,他又走到另外幾個條桌跟前,畫了幾把叉子,這才對一旁的駱養性道:“行了,把這些試卷全收起來,畫叉的一疊,沒畫叉的一疊,全送御書房去。”
這次早朝過后,金陵城里的文武百官那都是噤若寒蟬,沒有一個再敢蹦跶的了。
他們著實沒想到,皇上竟然如此狠辣,不管不顧,逮著金陵城里的高官就是一通殺,而且還誅人九族!
犯了錯而沒被殺掉的,回去之后都很是慶幸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還好見機的快,要不然,誰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啊!
他們是真的怕了,因為皇上殺起人來太果決了,只要認為該砍的,拖出去就砍,根本不給人任何機會!
這么殺,真沒人受得了。
大明王朝也很久沒出現過像當今皇上這樣殺戮果決的皇帝了,泰昌的表現,直接讓人想起了洪武和永樂二祖,也只有那兩位老祖宗殺起文臣武將來有這么果決。
這樣的皇帝也著實讓人害怕,所以,這些人回去之后都不敢怠慢,自己給自己論罪這種說起來都有點荒唐的事情,竟然沒一個敢不做的。
當然,他們會論多少,會不會避重就輕,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或許,光殺一波還不夠,還得再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