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頁夜間第五百七十章我上我也行第五百七十章我上我也行→:、、、、、、
“在重新理解血管之前,我要請問同學們,你們是怎么理解血管夾層的?”
林思涵的聲音直接傳入各大示教室,聽著這貌似極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們面面相覷。
傻子也聽得出來,林老師別有所指,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理解能夠解答的。
見無人解答,林思涵激將道:“堂堂Z科大,匯聚全國各地學霸,難道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敢答嗎?”
衛鈞弈第一個受不了激將,猛地跳將起來,沖著附近的工作人員吆喝:“話筒,話筒。”
工作人員連忙小跑而至,從幾個人頭上把話筒遞過來。
衛鈞弈一把搶過,大聲說道:“血管夾層就是血液進入了動脈壁,將動脈壁的各層分離,非常兇險。”
“尤其是主動脈夾層,死亡率很高,一旦出現,需要馬上手術。”
“而PCI中出現的夾層同樣危險,是因為醫生的操作引起,萬一出現,必須終止手術,使用藥物,必要時置入支架救治,甚至需要開放性手術。”
“學得不錯。”
林思涵剛夸了衛鈞弈一句,馬上又給予否定:“但還是答錯了,那是過往的看法,現在對夾層應該重新理解,它沒有這么簡單。”
“自然形成的夾層很危險,但如果我們主動制造夾層呢?”
衛鈞弈立馬就暈乎了。
他的知識都來自于教材,在他的知識體系里,只要是夾層,就是危險的。
難道自己制造的夾層就不是夾層了?就安全了?
而且PCI出現的夾層,不就是醫生制造的?
“就如地震造成的堰塞湖,隨時會崩塌,會造成災難。但若我們主動把它炸塌呢?”
主動炸塌?
主動進入假腔,制造夾層?
衛鈞弈一個激靈,腦海內神光乍現,靈思奔涌。
然而奔涌半天,奔了個寂寞。
跟他一樣,從張天問到周雨汐,再到趙子剛、丁金明…被激發靈感的人不在少數,最終腦細胞殺死一堆后,都以寂寞收場。
寂寞各有不同。
學生們缺乏實踐經驗,大都無法想象具體的“主動”方式,完全云里霧里。
醫生們實踐經驗豐富,專科知識儲備同樣豐富,因此不但能大概想象具體操作方式,還想得更多更深入。
然而越深入,就越覺得主動制造夾層問題多多,危險極大,難以實行。
林思涵也沒指望有人能想明白,那些新來的外國師弟們就是例子——王老師親自給他們講解了,這幫笨蛋至今還沒能掌握呢。
等了一會,見王磊已經將導引導絲放到靶血管入口,開始做初步檢查試探,林思涵趕緊說道:“要理解主動制造夾層的概念,首先要重新認識血管壁的構成。”
“一般認識中,血管壁分為內膜、中膜、外膜,是這樣嗎?”
幾乎所有人都暗暗點頭,衛鈞弈還抓著話筒,直接答道:“對,難道不是這樣嗎?”
“是這樣沒錯,但三層膜之間,還有兩個一直被臨床忽視的結構:內彈力板、外彈力板。”
“彈力板極富彈性,且能耐受擴張——這就是主動制造夾層的物質基礎,也是ADR(正向內膜下重回真腔)的理論基礎之一。”
“好,關于理論,請看術后論文。現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器械。”
丁金明立刻就要反對。
什么就看術后論文了?
彈力板那玩意,學生們不熟悉,我熟悉啊。我知道它的堅韌性和彈性,但要解決ADR的理論基礎,它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別的不說,你主動刺破血管壁制造夾層,就不怕出血嗎?
冠脈這玩意可是動脈,而且是中型動脈,出起血來那是奔涌滔滔,嚇人得很。
但他歲數大了,遠不像衛鈞弈那般朝氣無畏。其他醫生也一樣,雖然都有萬千疑問,卻沒有第一時間跳將起來,搶來最近的話筒發問。
稍一猶豫,林思涵就又說道:“請看,王老師首先確認了斑塊強度,沒有選擇最為簡單的子母導管技術,而是確定進行ADR。”
“請注意王老師手上的導管,它是ADR得以成立的兩大器械之一。”
那導管模樣奇怪,尾部帶有一個不明用途的裝置,頭端看起來象是金屬的,整體上像是拉長了的蝌蚪,與現有所有種類的導管都格格不入。
這是王磊讓新磊公司專門趕制的特殊器械,有神級技術為基礎,他可以直接提供一切關鍵參數。
“我們可以把它看做CTOPCI專用的盾構機,可以通過旋轉來穿透斑塊,或者穿破內膜,進入假腔。”
這是手動旋磨機的意思?
醫生們更加迷惑了。
臨床常用的自動旋磨設備鑲嵌金剛鉆,一秒能旋轉15萬次,就這,都打不通托馬斯這種斑塊。
你手動旋磨,就算萬年母胎單身,一秒鐘又能旋幾次?
“當然,如果要強行突破斑塊,我們還有別的技術和器械,子母導管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穿透斑塊只是附帶功能,這個‘盾構機’的主要用途是突破內膜,主動進入假腔。”
“請看,王老師已經將它放到靶血管入口了。”
林思涵的解說一貫清冷疏離,顯得有些敷衍,此時忽然難得的慎重起來:“這里的步驟,是典型的決勝于細微,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表面上看,沒有什么講究,實際上,關鍵技術點很多。”
“有的時候,王老師手上或許已經有五六個細節上的操控,屏幕上卻完全看不出來。”
“所以,各位千萬不要看了示教就自己琢磨,更不要輕易應用到患者身上,這不是多看幾遍回放就能解決的。”
“如果確定要學,請務必來謫仙醫院,聽王老師詳細講解,并跟著做一些手術,合格以后再回去開展業務。”
啊這,是不是吹得太神了?
饒是丁金明等醫生已經對王磊十分認可,此時仍油然而生不服。
王磊是厲害,我們承認,但你說什么看都看不明白,自己琢磨、研究回放都不行,未免也太夸張了!
我們又不瞎!
我們也不傻!
你王磊能自創技術,我們連山寨一下都做不到?
學生們比醫生們服氣得多,但林思涵說有“五六個細節上的操控,屏幕上卻完全看不出來”,這同樣超出了他們的常識,讓他們難以信服。
一兩個看不出來就算了,五六個都看不出…
思緒如電,所有人不服的念頭一閃而過,眼睛死死盯住王磊的操作,以及屏幕上靶血管處的影像。
沒錯,王磊手上根本沒啥特別的,就是這么不緊不慢地旋轉著,將那個“盾構機”推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