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五十章 治未病和佳話

  翻頁夜間第五百五十章治未病和佳話第五百五十章治未病和佳話→:、、、、、、

  滿屋的醫學生們就更不用說了,一臉懵。

  不過他們不急,上次的示教早就在學校里傳得紛紛揚揚,大家都知道了:一開始看不懂沒關系,看到最后,自然就懂了。

  而且我們也不是為了掌握某項技術,而是學習其中思路,順便見識一下頂尖醫生的操作方式,以后輪到自己時,可以依葫蘆畫瓢,避免走彎路。

  所謂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得世界頂級醫生之法的機會罕見,這才是這場學習的最大意義。

  王磊開始進導絲,林思涵不再講解,所有人都默不作聲,認真地看著導絲前行。

  抵達成角處的分支口,按照常規,此時應該各種小心試探,不停變換角度,努力將導絲頭送入分支口。

  當然,到了110度角,就接近于兩根血管形成Y形,要從Y的一根分叉進到另一根,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王磊卻毫不停頓,將導絲越過分支,沿著原來的血管繼續前送。

  整個反折段都越過分支口后,王磊把微導管往前輕推,進行二次塑形。

  在之前,導絲前段反折后,就像天鵝頭頸緊緊依偎自己胸前一樣,形成平行的、緊靠一起的兩段。

  當微導管推到反折處,兩段導絲便被推得分離開來,沒有微導管的那一段,被推著朝血管壁方向而去。

  這時,許多人都靈機一動,想明白了其中門道,一個個興奮不已。

  畫面中,王磊又將微導管后退,讓整個導絲前端形成光潔溜溜的倒V形。

  隨即操縱著它往后退去,倒V形與血管的Y形完美對應,在抵達Y的分叉口時,王磊手腕微動,導絲的頭部便進入目標分支。

  掌聲悄然響起,越來越大。

  所謂說穿了不值一提,現在看起來,后退法似乎非常簡單,但創新的魅力就在于新,那一瞬間的沖擊力是如此之強,讓觀眾們深深為之折服。

  完成這一步,按照常規,應該是操縱導絲繼續前行,直至穿透閉塞的靶血管,然后以這根導絲為依托,置入后續的導管、支架。

  王磊卻停了下來,吩咐一聲,早有準備的助手立刻送入第二根導絲。

  示教室內,學生們還在興奮鼓掌,醫生們的掌聲卻驟然停息,不明白王磊想干什么。

  林思涵清冷的聲音響起:

  “這是王老師獨創的雙導絲軌道技術,目的有二。”

  “第一,降低導絲纏繞打結概率。”

  “第二,增強導絲支撐力。”

  丁金明差點又一次跳起來。

  身為名聞遐邇的PCI大師,他當真是一點就透。

  跟他一樣興奮的還有好幾位醫生,要不是怕影響示教,他們早就叫出了聲。

  考慮到觀眾之中學生很多,林思涵詳細解釋:“由于導絲在這個角彎折過大,并且前方還有兩個50度左右的角,再加上閉塞段必然的強大阻力,導絲纏繞打結的概率很大。”

  “同樣,由于導絲跟隨血管角度變化,將形成三個較大彎折,其支撐力大為下降。再加上克服閉塞段時所受的阻力,支撐力再次下降——上一次手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失敗。”

  “采用了雙導絲軌道技術就不一樣了——兩根導絲同時進入一根血管,同時作為支撐后續器械的軌道,支撐力必然增加一倍。”

  “同樣,由于第二根導絲對三個成角血管的支撐塑形,第一根導絲的彎曲度大為下降,則纏繞打結的概率也大為下降。”

  學生們恍然大悟,掌聲再度熱烈。

  林思涵話鋒一轉:“各位同學,我國先賢提出的‘治未病’,是一個非常古老、卻又非常先進的理念,我們一定要牢記,并把它運用到整個診療活動中去。”

  “大家想一想,雙導絲軌道技術,提前解決了支撐力不足導致的失敗、解決了纏繞打結,是不是未雨綢繆?是不是體現了治未病的理念?”

  這是人盡皆知的理念,學生們理解其含義,卻從未想過:除了那些經典的治未病方法,就連PCI也能貫徹這個理念,并且大有用處。

  一時間,年輕學子們竟有大徹大悟的感覺,而一干科大領導、教授,則無不暗暗點頭。

  王磊這一課,上得好啊!

  幾位領導這么想著,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趙子剛。

  這個趙子剛,思維靈活,目光精準,為教學開創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是個人才。

  對了,趙子剛早就提出,幾位授課的醫生,應該給予相當的待遇,當時大家都不以為然,覺得他們太年輕了,又沒什么響亮頭銜,傳出去恐怕有損科大聲譽,但現在看來…

  什么損傷聲譽,就憑王磊今天這一手,那是佳話!足以載入校史、流傳于世的佳話!

  科大身為居于全國前列的大學,與醫界新星聯手,引入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這不是佳話,什么是佳話?

  大學不拘一格求人才,王磊他們這些新秀不辭辛勞,愿為大學生們做引路人,這不是佳話,什么是佳話?

  畫面上,第二根導絲到位,王磊操縱第一根導絲繼續前進。

  前方兩個成角血管雖然也分別有50度、60度,但相比于這個110度,通過時顯得尤為輕松。

  第一根導絲通過所有成角血管后,王磊又把第二根跟上,然后操縱第一根導絲直奔最終的靶血管。

  這位患者的主要困難就是成角太大,相比之下,進入最終的靶血管并不是很困難,王磊靈活微調角度后,幾乎是一氣呵成。

  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腰,醫生們都吃過CTO的苦頭,深知換成自己做的話,還不知要花多少時間、經過多少次反復,才能完成這個步驟。

  CTO二三個小時起步,不是說著玩的。

  尤其是王磊還做得這么流暢,其中體現的實力,令他們嘆為觀止。

  這一次,醫生們搶先鼓掌,久久不停。

  見學生們不知其中困難,喬治等解說員紛紛提醒:“CTO患者,打通靶血管的血管腔是非常困難、非常消耗時間的。”

  “做到這么流暢,更是罕見。”

  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也跟著鼓起掌來。

  接下來,王磊又流暢地完成了球囊擴張、支架置入,整個用時不到半小時。

  做完之后,王磊起身就走。林思涵說道:“那邊麻醉差不多了,下面,請看王老師如何攻克支氣管癌的世界禁區。”,報送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國醫:開局扮演神級手術大師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