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誠實地點頭:“丁,您的目光非常敏銳。是的,它只適合前中部病變。”
丁銘緊接著問道:“而且遇到困難時,可能不太適合全切,做次全切除更適合,是嗎?”
專家們都驚訝地看著丁銘,這些缺點他們也看得出來,不過世間沒有完美的入路,誰會在人家發布成果的大喜日子當場質疑啊。
不是說Z國人低調謙抑嗎?
詹姆斯再次點頭:“是的。但是這個部位的腫瘤本來就很難全切,強行追求全切的話,可能會得不償失。”
專家們暗暗頷首,詹姆斯說得很對,醫學其實是一門妥協的學科,醫生們必須在利弊之間權衡,找到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
如果熱血上頭,強行追求對病因“斬草除根”的話,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損傷,甚至加速病人死亡。
第三腦室腫瘤切除術為什么公認很難?就是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小心,就會損傷重要組織,導致偏癱、昏迷、緘默綜合征等嚴重后果。
所以這個部位的腫瘤,全部切除少見,部分切除才是常態。
誰知丁銘大聲道:“不,有一種入路可以做前中后病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做全切。”
“而且,它對丘腦、丘紋靜脈、大腦內靜脈完全無損傷!”
嗡,報告廳內一陣騷動。
眾人既驚訝于這個Z國醫生的當場挑戰,更驚訝于他所說的優點。
詹姆斯的入路不過是減少了丘紋靜脈的損傷,就已經讓大家興奮。
而這個丁銘,竟然聲稱完全無損傷!竟然聲稱大幅提高全切率!
四周的學生們愣愣地看著各位專家,他們就算學到神經外科章節,也一時難以理解其中意味。
但他們對丁銘的大膽和自信極為欣賞。
這才是我們Z國醫生的榜樣。
丁潤秋已經讀博,水平相當不錯,理解了丁銘所說的內容。
從他的角度看去,云想容、王磊、丁銘都是清晰可見。
佩服丁銘之余,又有難言的心酸和惱怒涌上心頭。
想起剛才的傳言,說王磊吹牛已經有支架思路,他情不自禁地說道:“厲害,這才是專家,王磊那種巧言令色坑蒙拐騙,給丁醫生提鞋都不配。”
詹姆斯不可置信地看著丁銘。
他為了設計新入路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才走出一條損傷最小的道路,誰知第一次做報告,竟然就有人宣稱擁有更佳入路。
詹姆斯定了定神,懷疑地追問道:“丁先生,對丘腦、丘紋靜脈、大腦內靜脈完全無損傷?您確認嗎?”
丁銘信心十足地答道:“確認!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顯著減少術后癲癇發作,可以幾乎完全避免術后記憶障礙。”
剛剛安靜一些的報告大廳再次騷動。
術后癲癇是顱內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令醫生們很是頭痛。
顱內手術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大腦,大腦非常脆弱,稍有損傷,就會出現異常放電,導致癲癇。
所以評判術式是否優秀、醫生水平是否夠高,術后癲癇的發生率是一大標準。
而第三腦室——間腦區域手術容易導致記憶障礙,這是功能分區所決定的,跟癲癇一樣,很難完全避免。
在今天之前,針對這個區域的手術,神經外科醫生們一共發明了九大入路。
再加上剛才詹姆斯發明的新入路,就是十大入路。
其中每一種入路,包括詹姆斯的發明在內,都有較大的可能導致記憶障礙。
第三腦室——間腦區域手術之所以被劃分為最高等級的四級手術,記憶障礙是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丁銘宣稱能顯著減少癲癇,更能幾乎完全避免術后記憶障礙,怎能不令專家們激動。
詹姆斯也很激動,他不象路易斯那么狹隘,相反,他渴望見到神經外科的進步。
“丁先生,您能上臺來具體講講嗎?”
“好的。”
記者們興奮的拍攝中,丁銘充滿自信地上臺:“各位老師,我這里有一段手術錄像,采用的就是最新入路。”
“這個入路是不是像我說的那么優越,一看就知道。”
他笑意盈盈地強調道:“這是我們江南市第一醫院剛做的一臺手術,病人尚未出院,各位老師隨時可以去檢查,看看術后效果。”
王磊越聽越不對勁,丁主任明顯是在搞事,而且話里話外指向的,明明就是我上午剛做的那臺手術。
丁主任,他謙虛大度,不象是這種愛出風頭的人啊。
王磊似有所感地四下張望,果然看見了張院長得意洋洋的老臉。
我就知道,目的是宣傳一院。
張院長他老人家,真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啊。
我倒是沒意見,除了個別傻子,從張院長開始,整個一院都對我不錯。
但是,我馬上就要離開一院了,張院長不怕把戲演砸了?
王磊想了一會,不得要領。
算了,張院長比我jing明,還用我瞎操心?
臺上的大屏幕上,出現了金阿姨的病情介紹。
12年的確診之路,撲朔迷離的病情,詭異的語言和動作,自殺的兇險,腫瘤突然出血增大造成的危機,讓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
“再復雜隱蔽的病情,也是有蛛絲馬跡的,關鍵在于找到它,確認它。”
丁銘面帶微笑地看了眼王磊:“我們一院人才濟濟,一位優秀的青年醫生抓住了那根隱蔽的線頭。”
丁主任,你不覺得這樣自吹自擂很尷尬嗎?
身為社交lowB癥重度患者,明明是在夸自己,王磊卻莫名有種社死的感覺。
我是不是應該跑路了?
好在丁銘所謀者大,不急于推出王磊,話風一轉,回到病情:“診斷只是第一步,不能切除腫瘤的話,診斷再準確也沒用,病人還是會自殺、會死亡。”
“甚至不能全切的話,由于這個腫瘤的不穩定性,未來很可能會再次出血、增大,導致復發、腦溢血等嚴重后果。”
“那么,全切的希望有多大?”
丁銘放出增強MRI圖像:“很明顯,按照既往經驗,不容樂觀。”
看得懂MRI的臨床專家們紛紛點頭。
其他人雖然看不懂,但一看臨床專家們的反應,也就懂了。
“病人家屬也這樣問我們。”
“請看,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的手術。”
請記住本書域名:。書趣閣_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